农村污水治理的技术工艺确实有很多种。下面盘点几种农村污水治理技术,以供参考。
1、活性污泥技术:
活性污泥技术是一种生物法,向废水中通入空气,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养形成具很强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生物法逐渐成为污水处理技术的主流方法。这一方法自1914年由E.Arden和W.T.Lokett在英国曼彻斯特开创。
活性污泥技术的基本流程: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组成。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废水与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成为混合液。在曝气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气,并使活性污泥和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被微生物群体所分解,使废水得到净化。
活性污泥技术具体还包括很多种,其中有普通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AB两段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完全混合性污泥法等 。
2、A/O工艺法:
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除了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外,还可同时去除氮、磷,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及难降解废水,在好氧段前设置水解酸化段,可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
3、A2/O法: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
4、化粪池技术:
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预处理,建议保留化粪池或村民门口附近的坑塘。化粪池不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除去部分有机质。
工艺流程为分离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该工艺无动力、低能耗、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但是化粪池存在清掏困难、产生恶臭气体和堵塞管道等缺点。
5、人工快渗:
在快速渗滤系统运行中,污水周期地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层形成的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状态有利于氮、磷的去除。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65%和94.47%,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
6、生态塘:
生态塘是从氧化塘发展而来的污水生态化处理技术,主要进行污水的二级深度处理。它是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的推动下,借助菌藻共生强化系统去除有机物,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水资源予以回收利用,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是生态处理的发展方向。李旭东等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
7、稳定塘:
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工艺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高效藻类塘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对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种较具推广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实验研究显示,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该项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
8、高效藻类塘:
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并发展的,试验流程见图1。
与传统稳定塘相比,既有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又克服了传统稳定塘停留时间过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在处理农村及小城镇污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在太湖地区建立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9、生物滤池:
其最大的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系统集初沉池、曝气池、污泥回流设施以及供氧设施等于一身,大大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生物滤池工艺流程见图2。
10、人工湿地:
是利用人工水生态系统内多级生物的稀释降解作用来去除或削减水中污染物的方法。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水生植物有一定经济价值等诸多优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是潜流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3。
11、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消化池,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成为污泥,污泥通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发酵,有机物得到降解。工艺流程见图4。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1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新型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或称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小型分散化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在化粪池和沼气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决了化粪池处理效果差、沉积污泥多、沼气池沼气回收率低的弊端,其工艺流程见图5。
13、地下土壤渗滤系统:
该系统将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沟中,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工艺流程见图6。
该种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并利用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过滤、吸附、降解。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但是负荷较低,不适合人口集中、污水产量较大的地区 。
14、厌氧氨氧化工艺: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由荷兰Delft理工大学根据厌氧氨氧化原理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生物脱氮工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种生物脱氮工艺,如CANON、OLAND等。由于厌氧氨氧化过程是自养的,因此不需要另加COD来支持反硝化作用,与常规脱氮工艺相比可节约100%的碳源。而且如果把厌氧氨氧化过程与一个前置的硝化过程结合在一起,那么硝化过程只需要将部分NH4+氧化为NO2–N,这样的短程硝化可比全程硝化节省62.5%的供氧量和50%的耗碱量。
15、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法是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应用的一种人工处理技术,包括厌氧和好氧生物膜两种。厌氧或好氧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来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目的。
这种方法设备简单、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率高。反应器一般由填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三部分组成,采用的填料有无机类和有机类。目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就是其中一种。也包括的生物。
16、曝气生物滤池:
简称BAF,是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两者优点于一身的第3代生物滤池。BAF具有去除有机物、有害物质、脱氮、除磷的作用;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能耗及运行成本低。
17、双膜式太阳能技术:
该种技术是运用生物膜和纤维膜的双模反应系统,运用鼓风机和抽水泵将阳光通过太阳能板进行转化,再经过系列运行,净化生活污水。适用于日照量充足的南方地区,污连续阴雨天则需要运用电进行运作。虽然这种技术较为新颖,但是在特定项目中已经有所使用,优势在于能够节约能源,并降低大量的运行费用。
18、地理A/O-人工湿地技术:
是在常规生化处理基础上增设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深度处理。人工湿地系统是人为的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和美人蕉等),形成一个“基质—微生物—植物”的复合生态系统,并利用这种复合生态系统独特的净化功能进行水质高效净化。
适用于地势条件易于集水污水并能通过自流出水的且规模适中的村庄,处理规模20~200t/天。工艺参数:缺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4h,好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6h,污泥清理周期180天,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5~1.0m3/(m2˙d),工艺流程见图7。
19、地理A/O-生态塘技术:
一种常规生化处理后增加生态塘处理工艺。生态塘亦称氧化塘或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
生物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生物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该技术适用于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地势条件易于收集污水,并能通过自流出水的且规模适中的村庄,处理规模20~200t/天。工艺参数:缺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4h,好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6h,生态塘停留时间不小于24h,污泥清理周期180天,工艺流程见图8 。
20、A2/O工艺:
A2/O工艺亦称A-A-O工艺,本工艺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是流程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适用于处理要求较高,四季气候变化大,气温较低的地区。处理规模不小于200吨/天。工艺参数:厌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2h,缺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4h,好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6h,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5~1.0m3/(m2˙d),污泥理周期180天,工艺流程见图9。
21、生物滴滤-人工湿地技术:
亦称滴滤池工艺,一般以碎石或塑料制品为滤料,污水喷洒在滤层上部,沿滤料孔隙下渗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
本技术适用于处理要求一般,规模较小,距离居民区较远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10~30吨/天。工艺参数:集水池停留时间不小于12h,缺氧池停留时间不小于12h,生物滤塔负荷0.2~0.3m3/(m2˙d),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5~1.0m3/(m2˙d),污泥理周期180天,工艺流程见图10。
22、一体化MBR工艺:
一种将活性污泥法和一体化浸没式膜分离系统结合的传统改良型工艺,利用膜组件进行的固液分离过程取代了传统的沉降过程,能有效的去除固体悬浮颗粒和有机颗粒,制备无菌水。系统出水可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回用。废水通过本处理系统处理排放出水的各项指标均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的指定标准。
该技术适用于有回用要求或用地紧张的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20~500吨/天。工艺参数:缺氧反应区停留时间不小于2h,MBR区停留时间不小于4h,污泥理周期360天,工艺流程见图11。
35种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 图谱
一、微生物镜检概述
在活性污泥中占大多数的细菌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有诸多不便,而其中的原后生动物多以单体存在,且以游离细菌作为捕食对象,在活性污泥控制参数及环境变化时,其种类、数量、丰度等变化可用以指示活性污泥性状。
1、镜检注意事项
1)取样
于曝气池末端采样。因为在活性污泥中原后生动物种群在曝气池首端常见的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中段是中间性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占优势,而末端的最终原生动物以何种类占优势决定了活性污泥生物相所处功能性状。
2)采样样品应为泥水充分混合液;生物相观察用样品不可与其他样品混合。
3)取样器要洗涤干净;样品绝不可放入冷藏、冷冻箱内,需进行保存,应该常温下操作并尽早观察。
2、原后生动物分类
1)原生动物
通常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分化的细胞器。通常于水体中常见的有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原吸管纲并入)三大类。
鞭毛纲:具有一根或多根鞭毛,一般统称为鞭毛虫。包括滴虫、侧跳虫、波豆虫、眼虫、内管虫等。
肉足纲:其机体仅有细胞质形成的一层薄膜,体型较小,大多无固定形态。包括变形虫、太阳虫等。
纤毛纲:身体表面具有纤毛,并以纤毛作为运动和摄食的细胞器。分为游泳型和固着型。包括喇叭虫、斜管虫、豆形虫、肾形虫、草履虫、漫游虫、楯纤虫、裂口虫、扭头虫;钟虫、独缩虫、聚缩虫、累枝虫、盖纤虫等。
2)后生动物
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其中微型后生动物需要借助显微镜予以观察。这类包括轮虫、线虫、寡毛类动物、浮游甲壳动物。
3、生物相变迁
活性污泥形成过程中生物相变化情况
二、常见原后生动物一览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根据对活性污泥是否有利将原生动物分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和活性污泥类。
1、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2、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3、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
4、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 之运行判定(附实例解答)
三、生物相与运行
1、活性污泥结构
活性污泥絮体的大小、形状、紧密程度、构成絮体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污水处理状况。但需注意的是,在探讨絮体粒径时,状态不同数值有差别;实际絮体粒径受曝气和搅拌等产生的剪切力影响很大。
新生态污泥菌胶团
观察到上图所示菌胶团,表示有机物大量存在,细菌处于显著增殖状态。
良好的絮体
良好的絮体,有压密性,呈深褐色。在絮体与絮体之间观察不到针尖状小絮体。
解体的絮体
新生态污泥菌胶团各类细菌形状清晰,而解体后压密性恶化的絮体,细菌类形状已破裂。
2、通过生物相判断运行
1)活性污泥的污泥絮粒大、边缘清淅、结构紧密,呈封闭状、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沉降性能。絮粒以菌胶团细菌为骨架,穿插生长一些丝状菌,但丝状菌数量远少于菌胶团细菌,未见游离细菌、微型动物以固着类纤毛虫为主,如钟虫、盖纤虫、累枝虫等;还可见到楯纤虫在絮粒上爬动,偶尔还可看到少量的游泳型纤毛虫等,轮虫生长活跃。这是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表明污泥沉降及凝聚性能较好,它在二沉池能很快和彻底地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出水效果好。在形成这种生物相结构时,应加强运行管理,以继续保持这种运行条件。
2)污泥出现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观察到大量的游泳型纤毛虫类(豆形虫属、肾形虫属、草履虫属、波豆虫属、滴虫属)等生物、肉足类生物(变形虫类等)急剧增加的生物相。出现这种生物相时,污泥沉降性差,影响泥水分离。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污泥负荷过低,菌胶团细菌体外的多糖类基质会被细菌作为营养物用于维持生命需要,从而使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若同时观察到大量的游离细菌的生物相时,则是由污泥负荷过高引起的,这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丰富,促使游离细菌生长很好,絮凝的菌胶团细菌趋于解絮成单个游离菌,以增大同周围环境的比表面,同样使污泥结构松散,絮粒变小。此外,由于污泥絮粒的解絮或变小容易被微型生物吞噬,使得微型生物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对由于污泥负荷过低,应采取减少污泥回流量、投加营养物质、缩短泥龄等方法提高污泥负荷运行;对由于污泥负荷过高,则应采取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等措施降低污泥负荷运行。
3)在培菌初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污泥未形成,这时可观察到大量的游离细菌及鞭毛虫,接着出现掠食很强的游泳型纤毛虫;随着培菌的进行,水中有机物浓度不断降低,游离细菌及鞭毛虫数量不断减少,游泳型纤毛虫因食物减少而不断减少,当出现了固着型纤毛虫,标志着污泥基本形成。
4)活性污泥中累枝虫、木盾纤虫、裂口虫、钟虫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时,表明出水水质明显变好。在污泥结构松散转差时,常可发现游泳型纤毛虫大量增加,出水混浊;处理效果较差时,变形虫及鞭毛虫类原生动物的数量会大大增加。
5)出现硫细菌、螺旋体、扭头虫属时表明溶解氧不足,需要向曝气池内增加供氧量,提高溶解氧浓度。当溶解氧浓度超过5mg/L时,出现大量的各种肉足类和轮虫类,这时应减少曝气量。
硫细菌
螺旋体
6)当污水浓度和BOD负荷低时,会以游仆虫属、旋口虫属、轮虫属、表壳虫属等生物占优势,标志着硝化正在进行。出现这种生物相时应及时提高BOD负荷运行。
游仆虫
7)在活性污泥出现恶化的情况时,通过调整运行环境,出现漫游虫属、斜叶虫属、管叶虫属等生物时,表明活性污泥开始从恶化恢复到正常状态。
8)就轮虫属而言,从污泥解体开始到还有大量残留絮体存在时都可见。线虫大量出现,与活性污泥老化有关,其表现通常是活性污泥老化的开始阶段,在活性污泥老化进入加速期,则看不到其占优势的现象。
9)当污泥停留时间长,曝气过量时,处理腐败污水等有机酸多或含油多的污水时,可观察到放线菌出现,它可引起曝气池发泡。
放线菌
工艺操作或进水水质变化时,原后生动物表现
3、污泥膨胀
污泥发生膨胀在活性污泥运行中是十分恼人的。此时,会使污泥含水率上升,上清液体积减少,活性污泥颜色发生异变。其中对SVI值影响大的丝状菌有021N型、球衣菌、微丝菌、发硫菌、1701型、0961型等。在食品废水中,引起固液分离故障的有021N型、球衣菌、0041型等。
球衣菌属
当溶解氧浓度低时,可观察到从絮体表面伸出。
021N型丝状菌
这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代表性细菌,在低溶解氧浓度下出现。
发硫菌
微丝菌
Eikelboom0041型
四、实际问题解答
? 1、这是最近的镜检图片,求各位说说污泥的性状,测沉降比时,污泥全部上浮,3个小时后污泥又降到量筒底。这是接触氧化池的污泥,沉淀池池面上漂着一层污泥,测沉降比时污泥层在上面,水在下面。取出的水样上层漂着许多土黄色污泥颗粒,感觉上和脂肪粒一样。
答:表观看污泥还行。但最后一张图片看最后一张有丝状菌,并且一张镜检中有气泡存在,应是污泥上浮的原因。
1、看镜检的情况,有轮虫,钟虫、表壳虫,情况正常。
2、关于丝状菌,不要镜检看到丝状菌就可怕的要死,其实污泥中没有丝状菌,污泥的活性才没有到最佳状态。
3、应该是污泥中的气泡所致,如果好氧池的污泥和COD的去除率没有影响,就不用管它,一直曝气,它不会怎么样,反而是注意缺氧池的情况,反硝化的效果如何?如果想调整,就是先把曝气降下来,然后再升上去。需要把握度。
? 2、我今天早上做了镜检,对微生物了解不多,麻烦各位说下。
图中两种生物是我这次镜检发现的最多的,但是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也不知道它们的出现代表什么意义。
这是放大倍数看到的。另外我还看到一只轮虫,活性不高,基本没有动静,还有表壳虫(1只),很小一只,变形虫(2到3只)也有,不过很小。这几天的污泥感觉有点奇怪,变少了很多,SV30只有25%,昨天24%,今天早上取样的时候发现二沉池有浮泥,黄色,一大块一大块的,打散后很快就沉下去。从这几样能看出曝气池有哪些问题?
答:鬃毛虫和藻类。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污泥负荷低,污泥有老化迹象。
? 3、镜检,大家来看一下污泥情况,先分析一下菌胶团情况,再分析原后生动物,总体评价一下污泥状况。
这是含有80%成分的印染废水,现在的镜相取得生化沉淀污泥,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我取了生化混合液镜检后,惨不忍睹,菌胶团细碎得很,原后生动物没有这么多,镜检取泥以那个为准混合液还是沉淀污泥,我自己认为混合液,各位怎么看?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答:镜检污泥一般是曝气池末端取混合液,在低倍显微镜下计数。菌胶团要注意观察颜色深浅、密实程度及是否有新生。
污泥比较松散,是不是负荷比较低造成的。图5那个是摩门虫,它一般是在污泥过了良好期,趋向污泥解体的时候出现。
图2及图3都是累枝虫,图4是钟虫;菌胶团看上去一般,有部分新生菌胶团。图2这样大脑壳的累枝虫,通常会出现在污泥状况即将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但此时池面看上去效果会非常好,如果此时不注意调整工艺,很快会走下坡路,出水变浑浊。在进行累枝虫计数时一个脑壳算一个。
此外,镜检看的是趋势,不是一两天的变化情况。
? 4、第一个会来回伸缩,跟钟虫差不多,也是快速缩回,慢慢伸出,好像是在一个管子里,头部有好多触角,头部附近有碎屑在打旋。第二个全身比较圆,并且全身有毛,头部稍小,尾部比较大,尾部有两根刺一样的东西。
答:图2是鼠鼬虫。在低负荷时出现,污泥解体发生时远比轮虫能更多观察到。
? 5、最近在污泥培养,添加甲醇营养源,镜检发现绿色小虫子,请问是什么?
答:通常带颜色的多半是藻类。没有特别的指示意义,当然水不好的时候是不会有藻类繁殖的。
? 6、最近镜检时发现两种新虫,想问都是什么?
答:漫游虫比较明确了,另一个除了大家说的表壳虫,也有可能使被盖玻片压得变形的钟虫或轮虫(个头上看表壳虫没有这么大)。
? 7、想问下中间的微生物是什么虫?
答:该原生动物为表壳虫。在污水处理中的表壳虫多生活在负荷较低的状态下,通常食微比小于0.1的时候会出现,且溶解氧高,污泥有老化的趋势。大量出现可基本确定为食微比低,少量出现为基本现象。
? 8、以下图片是活性污泥的镜检图片,现在污泥有问题,丝状菌比较多。这样的污泥怎么样改善好呢?印染废水,污泥量为2500~3000mg/L,SV30 100%,溶解氧2~4mg/L。
答:丝状菌看上去不少,不消灭丝状菌,系统早晚要受冲击。消灭丝状菌时系统出水也要受影响。可以试下投加次氯酸钠,投加浓度可以从10mg/L开始,没效果加大浓度。系统小的话,可以考虑将全部污泥置换,短期效果最快。
? 9、造纸废水,由于生化池上面泡沫较多,加大了曝气,最近几天发现生化池和二沉池上都是浮泥,活性污泥发白,沉降比98%。最近钟虫和纤毛虫明显减少,仍有发现极少数的轮虫,有之前没怎么见过的一种虫较多,形态是:身体很柔软,有点像葫芦,游的很快,尾部有两根须,模样很凶。不知道是什么虫?该怎么办呢?
答:个人认为是污泥老化了,污泥负荷低,曝气量大微生物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导致微生物饿死,上面一层是死泥,建议加大排泥。另外沉降比98%,污泥膨胀了,可能是PH过低导致丝状均大量繁殖,丝状均在碳氮磷比不合理的情况下,是优势菌种。对造纸废水的各个指标是多少不清楚,建议是加大排泥,减少曝气量。
? 10、以下是镜检微生物的图,这种微生物存在,能够表示对生化培养有利吗?400倍观察,中央那个大虫子,有鞭毛助其游动,视野中还有很多小黑点在跑动。
答:个头大的像是游仆虫。小黑点是楯纤虫吧,此虫出现说明处理效果比较好。此虫会吃一些脱离污泥絮团的游离絮体,会使出水水质变得更加清澈。活动的小点点越多,对培养越有利,说明新生的微生物越多。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8 万条内容 · 144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研究化工废水特点 : 一 ,废水排放量大 。化工生产离不开水 ,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作为溶剂 、吸收剂和循环冷却剂等,使得废水的排放量很大。 二,污染物种类多 。排出的水体中会含有一些生产中的原材、副产物等 ,会使得成分复杂,种类繁多。 三,污染物毒性大 、不易生物降解 。在化工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污染物大部分为硝基化合物 、分散剂以及卤毒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虽然比重小 ,但是由于其毒性大, 导致排放的水毒性很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很好,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