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始终是项目管理和成本结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其完成后难以直观检查,因此相关的记录和资料就显得尤为关键。近期,我协助朋友处理某项目的结算事宜时,遭遇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审计单位不认可我们提交的隐蔽工程资料,理由是现场施工与记录严重不符。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建筑行业在隐蔽工程管理上的痛点,也暴露了施工单位与审计、建设方之间沟通协调的缺失。
具体来说,该项目的总平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图要求在道路下方区域采用360°混凝土包封。按照常规流程,施工单位依据图纸进行了相应的隐蔽工程施工,并做了详细的隐蔽资料记录。然而,在结算阶段,审计单位却指出这些记录不能作为结算依据。他们认为必须要有隐蔽照片和监理甲方签字的专门收方单才能按设计方式计算工程量。这一突然的要求让施工单位措手不及,因为他们在施工前并未被告知需要额外的文件来支持结算。
审计单位的立场并非没有道理。确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的合理利用,隐蔽工程的结算应该建立在充分且可信的证据之上。照片和经过各方确认的收方单能够有效证明工程是按照规定标准完成的。但是,如果这些要求在工程开始前没有被明确指出,那么施工单位自然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常规做法去执行任务。这样一来,当最终结算时提出新的证据要求,难免会引起施工单位的不满和抵触。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建立一个明确的沟通机制。设计方、监理方、审计方和施工方应该共同参与制定一个详尽的隐蔽工程管理办法,包括结算所需的所有文件类型、格式以及提交时间等。这样,每个人都清楚结算依据的标准是什么,也就避免了后续因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的纠纷。
其次,施工过程中的透明度也需提升。实时更新的工程进度报告、现场照片、监理日志等可以构成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链,为后续的结算提供支撑。同时,这也有助于建立起各方对工程质量的共同信心。
最后,对于隐蔽工程的变更管理也应当严格规范。任何设计变更或施工方法的调整都应及时通知各方,并且要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批准流程。这样可以确保所有的变更都是经过充分讨论和同意的,从而避免在结算时出现争议。
总之,在建筑行业中,隐蔽工程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审计方的紧密合作和透明沟通。通过建立明确的管理流程和结算标准,不仅可以减少结算阶段的争议,还能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率和质量。毕竟,建筑工程不仅仅是一堆数字和冰冷的水泥钢筋,它关乎到人们的生活和安全,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规范和管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1.2 万条内容 · 297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