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北京市对建筑垃圾高度重视。这一点,从近年来北京市围绕建筑垃圾密集出台的诸多规定文件中,足以寻得答案。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环卫处尚德磊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早在2020年10月,北京市就发布了地方性规章《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对建筑垃圾的倾倒、堆放、贮存、运输、消纳和利用等处置活动及其监督管理提出要求。明确市、区各部门工作职责,强化了属地(街道)乡镇的日常管理责任,提出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市场化和产生者负责的工作要求,并细化了各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2022年,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联合9部门发布了《北京市建筑垃圾专项治理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提出9个方面26条具体措施,推动建筑垃圾全链条系统治理。
同样在北京市发布的《“十四五”期间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也提出,持续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到“十四五”末期,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和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仔细翻阅这些文件规定不难看出,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规划引领,也有极具针对性、指导性的具体措施。
记者留意到,在2022年出台的这份《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中,在建筑垃圾五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工程渣土”又进行了细化分类,对其中的开槽黄土、开槽砂石、杂填土都有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
“这种精细化的分类也就意味着,对建筑垃圾要全方位管起来。”尚德磊说。
以杂填土为例,北京市鼓励就地筛分处置,不具备就地筛分条件的,则应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或简易填埋场处置。
“‘杂填土’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需要经过处置,而且它是工程渣土中最难处置的一类。”北京建工资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烁告诉记者,由于混入了建筑废物甚至生活垃圾,杂填土从力学性能和环境安全上都不满足直接使用要求。“直接回填的话填不实,有机物分解后容易造成下陷,必须进一步处置。”
在北京,杂填土处置利用的一处典型案例,就是北京环球影城。
彼时的开发建设,如果采用传统手段让杂填土外运换填,需要25万车的运输量。为此,北京建工资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设、运营了中国第一条杂填土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在环球影城施工现场的原位处置,杂填土不用外运,而是就地处理为再生骨料和还原土,成为优质回填材料,然后再用于场地内的土方回填。
就这样,270余万立方米杂填土在园区内实现了“华丽变身”,实现了高标准回填指标,建筑垃圾资源化率高达97%,相当于节省了400多亩埋深10米的土地资源。
近万工地建筑垃圾全部备案,“一运一单”全链条闭环管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的8000余处各类在施工程,对于建筑垃圾的产生及去向,都要在“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与服务平台”上进行备案。
“这就是覆盖了所有类型的工地。无论工程大小,都要进行事先的报备。”尚德磊指出,也正是这一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备案)全程在线办理,办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据介绍,北京市严格执行这一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制度,也是率先落实新固废法的具体实践。
“在备案中,施工单位要预测各类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明确处置和利用地点,这些信息都要有详细记录。”尚德磊说。
仅备案记录还不够,北京市还建立实施建筑垃圾的消纳核量及末端结算机制。
也就是说,要根据工程报备的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单位记录的电子联单量,在工期结束后对施工单位建筑垃圾处理及利用情况进行核量。而凡是记录联单量与工程预测的建筑垃圾产生总量有较大误差的,要实施溯源追查。
8000多家施工现场,靠人力核查显然不现实。因此,这样的查证,都是依托平台通过智能化来判断、核实。
记者还在“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与服务平台”上看到,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1.4万余辆运输车辆信息等各类数据,也都一并纳入。
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与服务平台上,建筑垃圾的资质信息查询、备案、相关文件要求等一目了然
按北京市要求,施工现场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所加装车牌识别装置,实施“进门查证、出门查车”制度。采用车牌识别、二维码扫描等方式采集源头工地车辆进出记录,通过车载北斗终端采集车辆运行轨迹,利用消纳处置场所的地磅信息采集进场量,由此实现“一运一单”全链条闭环管理。
而对未按规定使用电子联单的运输单位,将纳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
通过全流程平台监管,科技手段犹如一张看不见的“网”,建筑垃圾的实时动向,尽在掌握。
当城市的建筑垃圾以“亿吨”计算,难免出现行业乱象。对此,北京市又有哪些整治的“高招”?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北京市实施建筑垃圾从业企业实施风险评价体系。先后建立“北京市建筑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建筑垃圾运输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分级评价”,对施工单位和运输单位依据违法违规和事故情况实施“风险+信用”ABCD四级评价,对消纳场依据处置工艺和扬尘及安全隐患实施ABC三级监管,对于高风险的工地、运输企业和消纳场开展现场检查和重点监管,对于低风险的从业单位给予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日间通行保障等优惠政策,奖优罚劣。
另一方面,北京市建立了住建、城管、交通、生态环境、公安交管和公安环食药旅多部门参与的联合督导和联合执法机制,严查各类违规行为。
6月18日,北京市级多个部门联合对通州区蓝玥临时性建筑资源化处置设施进行检查
对于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北京市明确,对擅自倾倒建筑垃圾数量50吨以上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5日以上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对擅自倾倒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或者非法占用农用地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管执法部门也制定了建筑垃圾违法倾倒行为“十九必查、九必移”全链条溯源追查和联合惩机制,对违法行为倒查各方责任,情节恶劣的处以最高限罚款。
多部门联合开展夜间施工工地检查
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公安部门共侦破垃圾非法中转倾倒案件60起,刑事拘留90人、行政拘留121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击跨区域倾倒运输建筑垃圾问题,京津冀自2022年起建立了协同治理机制,严把进出京关口,未经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核准(备案),跨省(市)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不予放行,从严治理非法跨市域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
采访中,尚德磊也坦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卫星监测、雪亮工程等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建筑垃圾的非法倾倒开始向农村地区、桥下、林地等监控死角区域转移。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市自今年4月起开展道路遗撒和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行动,将治理区域由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转移,对违法行为追究“人、车、企和产废单位”责任。
“我们的目标就是筑牢防线不留盲区,全力阻断建筑垃圾偷运乱倒行为,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让建筑垃圾的私拉乱卸形成‘不敢倒、不能倒、不想倒’的风气。”尚德磊如是说。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思路不错,对于其他地方处理建筑垃圾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