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践,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乡村景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方面实施了成规模的公共服务建设,乡村风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作为农村公共产品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基础设施,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前段时间有记者走访发现,个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量闲置、荒废的景象,有的“年久失修”“中看不中用”,还有的“建成即荒废”。在一处村庄,农田中间隔百米左右就建有一处机井房,但这些机井房却并未使用,有的铁门已被拆掉,配套安装的电表箱、水泵等设备不知所终。当地人表示,这些设备一开始还是好好使用的,但后来缺乏管护,渐渐破败。
不只是农业生产设施荒废,乡村健身器材、文化活动室、医务室等基础设施因使用率不高而“睡大觉”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显著,部分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出现使用率减少,出现闲置现象,而设施的维护维修却还要再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不仅不划算,而且很多时候维护资金还难以落实,这样看有些地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闲置,似乎也有其无奈。
但还有部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明显存在布局、设计不合理,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求错位,不合理的配套导致的荒废、浪费现象令人惋惜。此外,过去十多年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观念螺旋式进步,以往受限于经验不足以及错误政绩观等,部分农村的公共设施重复建设、过度建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了资金、土地等的浪费。
“沉睡”的农村基础设施背后,一方面是设计、布局、适用性不合适,服务功能有限造成的使用低效化,另一方面还存在设施优化维护不够,管理机制不合理等“掉链子”问题。这些原因使得农村基础设施难以较全面实现需求覆盖,最终造成“长期锁门”等情况出现。
乡村集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既要考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要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这就要求农村基础设施不光要建,还要建得合理,建得有针对性、有远见,还要考虑建设完成后的维护、改善等问题。顶层设计、过程维护、后续保障缺一不可。
面对已经“沉睡”的农村基础设施,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和干部在处置中,可以开展“回头看”等行动,摸清设施建设底数,结合政策要求以及当下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去留转的选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与村民、与上级单位做好充分沟通,合理制定计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终归是要用之于民,部分农村基础设施闲置的问题,更是提醒了各地政府或乡村振兴部门,在做便民决策之前须坚持问需于民,充分了解农民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征求农民对于选点布局、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真正有用、好用、用得起来。
叫醒“沉睡”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建设的“后半篇文章”,但当下也不能忽视下一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问题。重点是结合实际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从源头上杜绝闲置现象,才能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篇文章通篇精彩。
视觉 I 谭黎明
编辑 I 许然
审核 I 杨智淋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37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是产业兴旺的基本要素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乡风文明的阵地保障,治理有效的后盾支持,生活富裕的动力来源,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各类乡村规划中也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摆在了突出地位,基于此,本章内容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背景主要把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向和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向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路径演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