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中的墙体类型主要有山墙、檐墙、槛墙及院墙和影壁。
九龙壁影壁
一、山墙构造
硬山山墙在各类山墙做法中,构造最为复杂。
1、硬山山墙外立面
(1)外立面的形式 硬山山墙外立面由下碱、上身、山尖、砖博缝四个部分组成。
(2)外立面各部分比例权衡
①下碱,高度为3/10檐柱高,采用本建筑最高等级做法,并常带有石活,如角柱石、压面石、腰线石。另外在下碱柱根部位,应设置透风砖,以排除柱内潮气。
②上身,从下碱(腰线石)上皮至以挑檐(石)上皮为界。上身应退花碱8~10mm,并采用比下碱低一个等级或相同的砌筑方法,硬山山墙上身形式主要有:整砖上身、抹灰上身和带墙心上身,带墙心的上身又分为撞头墙式、五进五出式、圈三套五式三种情况,详见图硬山建筑上身样式
硬山建筑上身样式
③山尖,有整砖露明或糙砖抹灰两种砌筑形式,一般与上身做法相统一。整砖露明并采用三顺一丁砌法时,要求“座山丁”(在山尖对准正脊的位置应隔一层砌筑一块丁砖)。
④砖博缝,砖博缝由拔檐和博缝两部分组成。
2、硬山山墙内立面
硬山山墙内立面由廊墙(廊心墙)和室内墙面组成。
(1)廊墙(廊心墙) 硬山、悬山前出廊建筑中,位于檐柱与金柱之间的山墙称为廊墙,廊墙内表面部分若做成“落膛墙心”装饰的,称为廊心墙。
①廊墙形式有廊心墙式、素墙式和门洞式。
廊墙样式
3、硬山山墙端面—— 墀头
(1)墀头的概念 南方称为垛头、腿子、马头,是指古建筑山墙两端檐柱以外的墙体做法。庑殿、歇山、悬山建筑中,山墙无墀头。硬山建筑中,若前后檐部屋顶向外出檐(即采用老檐出做法),则有墀头构造,反之则无。
(2)墀头构造 在明清官式做法中,墀头由下碱、上身、盘头梢子三部分组成。墀头下碱高度与山墙相同,一般为檐柱高度的3/10,砌筑方法也与山墙相同,如山墙下碱采用干摆砌筑,墀头也为干摆。
官式硬山建筑墀头
晋南民居墀头做法
江南墀头构造也分为三个部分,下部为勒 脚 、中部为墙身,上部为垛头。
江南墀头式样
二、槛墙构造
槛墙为窗槛之下至地面的矮墙,一般不作抹灰处理。槛墙高度一般取3/10檐柱高(即与山墙下碱高度相同)。净房(厕所)等需要私密性防护的建筑槛墙应加高。书房、花房或柱子较高时,槛墙高度可适当降低。槛墙厚度,里外包金相等,以柱中为对称轴线,内外各按0.5倍柱径加1.5寸(大式)或加1.0寸(小式),槛墙饰面应该采用本建筑最讲究的做法,常见的槛墙有干摆或丝缝做法、普通方砖心做法、中心四岔方砖心做法、海棠池做法。另外在宫廷建筑与寺庙建筑中还有琉璃槛墙、石材槛墙等。常见的槛墙做法如图
常见的槛墙做法
三、檐墙构造
檐墙为檐柱之间的墙体,有前、后檐墙之分。前檐墙多出现于民居建筑中,官式建筑中常被槛窗及槛墙代替。后檐墙的使用比较普遍,除了少数过厅式建筑和园林建筑外,大部分建筑均有此墙。后檐墙按照其构造可以分为老檐出和封护檐两种形式。
檐墙构造
檐墙细部构造
四、院墙构造
古建筑院墙基本上都为水平三段式,分别为 下碱 、上身、 墙帽 。
(1)下碱构造要点 小式院墙下碱高度为墙身高度的1/3,大式院墙下碱高度为墙身高度的1/3但不超过1.5m。下碱砌筑与建筑山墙相比应等级降低,常采用普通淌白、糙砖等砌筑做法。
(2)上身构造要点 院墙上身应比下碱向内收进退花碱,尺寸为0.6~1.5mm。上身做法应较下碱粗糙,也可一样。院墙墙身多设有什锦门窗。洞门样式有长方形与 八边形 洞门、瓶形洞门、梅花形与圆形洞门。 什锦窗 样式有镶嵌式什锦窗、夹樘什锦窗、单层漏窗、洞窗等。
什锦窗构造
(3)墙帽构造要点 墙帽部分由砖檐和墙帽 组成,常见的砖檐种类有直檐、鸡嗉檐、 菱角 檐 、锁链檐(瓦檐)、砖瓦檐、冰盘檐等,常见的墙帽种类有宝盒顶、馒头顶、眉子顶、兀脊顶、鹰不落、蓑衣顶、瓦顶、花瓦顶、花砖顶等。
墙帽构造
五、影壁构造
1.影壁的概念
影壁也称照壁、萧墙,是在大门内或外所建的起屏障作用的单独墙体。
2.影壁的作用
(1)遮蔽视线、阻挡寒风 影壁的本意是要挡住自己或外人的身影,避免外人的偷窥和打扰,同时影壁的存在在寒冷的冬天还能御挡院外的寒气,挡住大风向院内直灌。
(2)聚人气、避鬼邪 按古代风水学说,门前的影壁和院内的影壁,是为了使气流绕影壁而行,聚气则不散。
(3)装饰功能 从装饰角度而言影壁增加了大门的气势、空间层次,形成了大门内或门外的视觉中心。
(4)等级标志 影壁装饰华丽与否反映了院主人的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并不是家家可以设置影壁的。据西周礼制规定,只有王家宫殿、诸侯宅第、寺庙建筑才能建筑影壁,它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之一。
3.影壁的种类
(1)按照影壁使用的材料划分有青砖影壁、石影壁、木影壁、琉璃影壁。
(2)按照影壁使用的位置与平面形式划分 有座山影壁、一字影壁、八字影壁、撇山影壁 。
影壁分类
普通一字影壁
The End
编辑排版 :土木在线
版权申明 : 本文素材来自传承古建文化联盟,由土木在线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万里长城边上唯一的哥特式天主教堂晋北的地名一点都没有塞外西风的粗犷,左云右玉,反而优雅中透着浪漫。明代的外长城就在左云北边的阴山余脉摩天岭上蜿蜒起伏。 长城边的村庄名字大多跟长城有关,左云县八台子村因境内有八个长城墩台而得名。让这里更加出名的,是长城内侧几百米的地方竟然有个残破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朝晚期,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大清的国门,各国传教士也随之蜂拥而入。1876年,一个德国传教士来到这里,在长城边上的山坡上,建了一座天主教堂,名叫八台子圣母堂。这座长城边上唯一的教堂从此开始了它命运多舛的一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