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成本管理 \ 农业信息化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农业信息化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发布于:2024-05-23 10:56:23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成本管理 [复制转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农业审计,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由传统的审计思路向研究型审计转变是实现农业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农业信息化审计正是审计在新时代、新趋势下的积极创新、主动作为之举。

一、农业信息化审计的应用意义

一是提高农业审计覆盖面,审计监管不留死角。涉农资金、财政支农资金项目众多,有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资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农村社会事业投入资金和其他重点涉农专项资金等,具有点多面广且散的特点,使用农业信息化审计方法,有利于提高审计覆盖面。对于被审计单位下属单位较多、业务量大,无法应审尽审的问题,通过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可以采集审计所需的各类人员信息、财务、业务等各类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全面提升审计覆盖面。

二是开拓农业审计视野,审深审透涉农资金。财政支农资金量较大,来源渠道众多,涉及对象既有中央财政、各部委计划分配的资金,还有地方各级政府、各部门配套及计划分配的资金等,加之大量的项目资金在补助分配的末端都涉及庞大的对象。面对繁杂的电子数据,农业信息化审计方法可以突破传统审计方法难以审深审透的局限性,有利于开拓审计视野,迅速抓住审计重点。例如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字段对比、关联分析等方式,挖掘审计疑点,再进行重点取证,让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三是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强化农业审计质效。由于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拨入乡镇村居最末端,而基层审计机关普遍面临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加之每年需承担的预算执行“同级审”等法定项目,难以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投入涉农审计。而利用农业信息化审计技术,采用数据追踪、分析、复核等多种方法,利用信息技术的“火眼金睛”筛查疑点漏洞,可以有效节约审计人员现场审计时间,提升农业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精准度。

二、农业信息化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业信息化数据基础工作薄弱,数据缺失或不规范。目前,基层农业主管部门一般使用电子表格开展常规统计,采用数据库格式生成、归集、使用、分析数据运用的较少。同时,审计组所使用的分析软件,有时不能兼容现场采集的坐标数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格式转换。这些不规范、格式不统一的数据源,加大了信息化方法在农业审计中的运用难度。

二是农业信息数据孤岛化、碎片化,收集信息难度大。在农业审计中,往往需要对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环保、乡村振兴、社保等职能部门,以及街道、乡镇、村组的相关数据叠加分析比对。但现实情况是,这类信息数据未集中管理,加大了审计人员收集、分析相关信息数据的工作难度。同时,跨部门关联信息缺乏统一的关联字段,难以运用数据库软件进行分析;数据源完整性不够,缺乏完整的跨部门关联数据,或有些数据本身不完整、缺失部分时间段数据信息,影响农业信息化审计方法运用和成果转化。

三是农业信息化审计方法开发不充分,实践中运用不普遍。由于数据源基础薄弱,且呈碎片化,客观上加大了审计人员开展农业信息化审计的工作难度。审计人员为适应现场审计管理时效要求,满足于运用传统审计方法,或是便于使用的审计方法,对运用难度高、技术相对复杂的信息化审计方法,主观上或多或少存在畏难情绪,需逐步提高对信息技术审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三、原因分析

一是相关部门运用信息化审计技术开展了一些审计实践探索,但方式方法较单一。审计实践中,农业审计在涉农专项资金、项目和重点政策落实审计项目中尝试运用卫星图片辅助审计,但受信息化数据来源所限,运用数据库软件分析跨部门关联数据、运用图形分析软件比对分析矢量图形数据等方法较少。方式单一和卫星图片本身技术性缺陷,限制了农业信息化审计质效发挥。

二是相关单位开展信息化审计积极性较高,但人力资源整合和部门间协作还不够。信息化审计探索,需要集合财务、工程、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引导、有领导地开展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实现。现实工作中,要达成这一目标,既有人员难以整合的现实困难,也有主观能动性不强、希望一蹴而就的想法的影响,造成目前开展信息化审计不普遍的现状。

三是有组织、成系统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审计做得还不够。系统地进行农业信息化审计,需要高瞻远瞩、持之以恒,需要系统谋划、长远规划,这需要审计机关投入力量、时间,不计较一时得失、不止步一时困难,实现这种前提,越到基层难度越大。

四、应对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审计机关要立足长远,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大胆探索研究信息化审计方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审计方法的普及和推广,在考核、项目评优等工作中,引入相关评价要素,引导农业信息化审计工作行稳致远。

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整合优化人力资源。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审计的学习培训,加强沟通交流。同时,大胆打破处(科)室界限,统筹整合财务、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力量,选择合适项目开展信息化审计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有经验的信息化审计人员重点培养,并参与到不同处(科)室和不同审计项目,力争培养一个、带动一群。

三是推动地方建立跨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充分利用审计机关行业接触面广、影响大的有利条件,主动协调相关被审计单位和职能部门强化信息化基础工作。结合地方“三农”实际工作需要,推动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对已经建立“智慧城市”的地区,主动协调信息数据管理部门,提出信息共 享需求。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

1.14 万条内容 · 28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EPC总承包合同终止纠纷的产生与承包商解决技巧

EPC合同一般适用于以交钥匙方式提供包含设备安装的厂房或类似设施的开发项目。1999年,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推出的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在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以该文本为例(以下称“EPC合同”),结合近期处理的一起工程纠纷实例,分析导致EPC合同终止的原因,探讨承包商前期的纠纷解决技巧,希望在业主和承包商双方都充分认识到EPC合同特点的前提下,减少纠纷产生,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