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卢海鸣:南京与大运河的深厚渊源

卢海鸣:南京与大运河的深厚渊源

发布于:2024-05-17 16:55:17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南京与大运河,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

第一层关系是,南京是大运河的“催生地”。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在六朝的360多年间,中国的文化中心迁移到南方,在南京发扬光大。这一时期,以南京为中心,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六朝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从六朝开始,中国又多了一个经济中心,那就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因此,六朝也成了南京文化的高峰期、辉煌期。正因如此,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六朝时期江南的开发,隋炀帝凭什么要开挖大运河?他开挖大运河的目的,就是把江南地区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输送到东都洛阳、西京长安。

第二层关系是,南京是大运河的“参与地”。南京不是大运河沿线的城市。隋唐、两宋时期,当南京不是都城的时候,它成为一个转运中心。长江中游,比如湖南、湖北、江西、皖南的物资,通过南京城转运,运到当时的都城。

第三层关系是,南京还是大运河的“复兴地”。元朝大运河一度中断,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称帝以后,他做出了决策:迁都。为了迁都,他重新疏浚了大运河。

第四层关系是,南京还是大运河的“休戚相关地”。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打到中国,为了让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发动了“扬子江之战”,目的就是切断大运河这条大动脉,让清政府不战而降。侵略者打到了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因此,虽然南京不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但是南京与大运河,可以说是水乳交融、荣辱与共。

南京与运河城市扬州,也都有很深的渊源,有着“此起彼伏”的关系。

六朝时期,南京作为南方的政治中心;隋唐时期,六朝建康城被平荡耕垦,南京城衰落了,扬州就崛起了。扬州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运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京催生了大运河,也催生了扬州。

提到扬州,大家首先想到今天的扬州。其实,在历史上,“扬州”有着多重概念:第一重概念是古九州之一的扬州;第二重概念是“淮海惟扬州”,淮河的南边、大海的西边就是扬州;第三重概念是,唐朝之前的“扬州”指的就是南京,唐朝以后的扬州才是今天的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宣传今天的扬州。其实,这是个传了一千多年的误会。这句话出自梁武帝的文学侍从(秘书)殷芸写的一部书,书名叫《小说》。书中写了四个人分别谈论自己的志向:第一个人说,我想升官。第二个人说,我想发财。第三个人说,我想长生不老。轮到第四个人,不允许重复,本来没话可说了,结果他脱口而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大意是:“腰缠十万贯”=想发财,“骑鹤”=想长生不老,“上扬州”=到南京做官。他就是想通吃,鱼和熊掌全都要。

这个故事里的“扬州”之所以会被误解,原因正是隋唐时期南京的衰落、扬州的崛起。

大运河“贡献”了一个繁华的扬州,这也是南京的贡献。到了唐代,李白写下“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扬州”指的就是今天的扬州,不再是南京。

图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编辑 | 刘静妍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3 万条内容 · 1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利工程监理人竣工图编制与竣工工程量管理

    (一)竣工图编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