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也是江西以立法“小切口”解决环境大问题的重要尝试。
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发现各类矿产193种,查明资源量的有153种,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的有80种,其中重稀土矿约占全国2/3,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和粗放型的矿业发展模式,江西矿山企业较多存在“重开采、轻修复”的问题。 数字显示,江西现有持证矿山2542座,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1840座,废弃露天损毁面积9万亩,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历史欠账多,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一直以来,各地对采矿业科学开采、规范管理、保护生态等缺乏系统性、指标化的强制监管。”省司法厅立法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将废弃矿山还原成“绿水青山”,再造“金山银山”,《条例》遵循“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理逻辑,形成33条规定。
首先是构建起企业主责、政府统筹、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监管体系。《条例》强化采矿权人的生态修复主体责任;补充规定了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或者超越批准矿区范围采矿的,非法开采行为人的生态修复责任;压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责任;厘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监管职责。
《条例》还规范矿山生态修复的全过程管理,规定采矿权人前期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等方案,中期落实绿色矿山建设、计提使用生态修复基金等要求,履行边开采边修复义务,后期停办、关闭矿山时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验收等内容。条例还开创性地对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生态修复临时用地用林制度进行了规定,补齐了制度短板。
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既是保护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条例》明确,鼓励矿山修复后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建设矿山公园、地质博物馆、植物园、湿地公园等多元化主题项目,推动矿业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
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条例》明确,允许社会投资主体获得修复后土地使用权、相关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者特许经营权用于发展适宜产业,允许社会投资主体从矿山修复产生的耕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等的流转收益中获取投资回报,允许社会投资主体开发碳汇项目并交易等,促进矿山修复后生态价值实现。
来源:江西日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环境修复
返回版块9444 条内容 · 1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规划】助推矿山修复!济宁市探索实施矿政管理示范新模式今年以来,济宁市坚持过程严控、动态平衡,以 “终了管控” 塑造矿山关停状态修复基础,以 “采修平衡” 统筹矿区开采修复动态平衡, “以修复治理计划定开采利用方式” 助推矿山修复成效巩固, 探索实施矿政全生命周期管理示范新模式。 规划先行,全面推行“终了管控” 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逐矿分析区位、交通等要素,提出矿山闭坑后总体定位和规划目标,科学划定修复治理管控边界,形成治理、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矿山治理与国土利用最佳方案,逐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关注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