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1.2 贯彻落实投资项目“三个清单”管理制度不到位
|
1.1.3 没有制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或任务分工、时间节点不明确
|
1.1.4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安排等方面制定或者实施歧视性政策措施
|
|
1.2.1 三年滚动政府投资计划与中期财政规划不衔接
|
1.2.2 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未细化,或未与本级预算衔接
|
|
|
1.3.1 政府投资资金投向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或大量支持经营性项目
|
1.3.2 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发挥不充分
|
|
|
|
|
1.4.2 对实行核准制的投资项目设置规定之外的前置条件
|
|
|
|
|
1.5.1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信息平台未实现互通共享
|
1.5.2 未将投资项目纳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
1.5.3 未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监管
|
1.5.4 未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步骤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在线平台办理
|
1.5.5 未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
|
|
|
1.6.2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活动中设置不合理的条件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
1.6.3 政府采购活动中设置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
|
|
1.7.1 违规征收国家已取消或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
1.7.2 依托行政职权、行政资源及影响力通过垄断经营、指定服务、强制培训等违规收费
|
|
1.7.4 违规将应由财政资金承担的评估评审费用转嫁给企业承担
|
1.7.5 要求企业承担电子政务平台技术维护费、服务费、电子介质成本费等经营服务性费用
|
|
|
|
|
|
2.2 批准、核准建设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
|
2.2.1 批准、核准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项目
|
2.2.2 批准、核准建设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
|
|
2.3.1 建设单位未严格执行立项、可研、初步设计、用地、环评等基本建设程序
|
2.3.2 建设单位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资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审批等文件
|
|
2.3.4 建设单位未严格执行项目核准或备案相关规定
|
|
|
2.4.2 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
|
2.4.3 应取得而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或先开工后办理施工许可证
|
|
2.5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投资超过可研批准估算10%及以上未报告审批部门
|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投资超过可研批准估算10%及以上未报告审批部门
|
|
|
|
|
|
|
|
|
3.1.4 通过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集的项目资本金超过资本金总额的50%
|
3.1.5 将项目借贷资金、“名股实债”等资金认定为项目资本金
|
3.1.6 对未设立独立法人的投资项目资本金未独立核算
|
|
|
3.2.1 政府部门以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违规举债,落实项目配套财政资金
|
3.2.2 政府部门以担保函、承诺函等形式为建设项目融资提供担保
|
|
|
|
|
|
|
3.4.3 商业银行违规向施工单位提供贷款作为垫资资金
|
|
|
|
|
3.6.1 通过编制虚假材料、虚构项目等方式骗取国家建设资金
|
|
3.6.3 将自筹资金的建设项目以国家建设项目申报,骗取国家建设资金
|
3.6.4 将同一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申报,骗取国家建设资金
|
|
|
|
|
|
|
|
|
|
|
|
|
|
|
3.10.2 建设成本控制不严格,将不合规的支出列入项目建设成本
|
|
|
3.11.1 未按规定处理经营性及非经营性项目结余资金
|
3.11.2 应变价处理的库存设备、材料等未公开变价处理
|
|
3.12.1 基建收入未按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处理
|
|
3.12.3 符合验收条件而未验收的经营性项目收入作为项目基建收入管理
|
3.12.4 索赔、违约金等收入未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处理
|
|
|
|
3.14.1 建设资金存款利息收入未冲减债务利息支出和待摊投资支出
|
3.14.2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工程借款费用未计入资产成本
|
|
3.15.1 经营性项目取得的国家直接投资和投资补助未按规定处理
|
3.15.2 经营性项目建设期间取得的财政贴息未冲减项目建设成本
|
3.15.3 非经营性项目取得的财政资金未按规定处理
|
|
3.16.1 未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内容实施,超标准、超规模、超概(预)算建设
|
|
|
|
3.17.2 业务招待费支出超过项目建设管理费总额的5%
|
|
3.18.1 待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未按规定核算
|
|
|
|
|
|
3.20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列支项目建设成本
|
|
|
|
|
|
|
|
|
|
|
|
|
|
|
|
4.3.2 招标公告未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
|
|
|
|
4.4.1 自招标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少于五日
|
4.4.2 自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少于五日
|
|
|
4.5.2 参加同一标段投标的两家或两家以上投标人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
|
|
|
4.6.1 招标文件进行澄清或修改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少于十五日
|
4.6.2 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少于二十日
|
|
|
|
4.7.3 投标人向招标人或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谋取中标
|
|
|
4.8.2 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骗取中标
|
|
|
4.9.2 评标委员会未按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审
|
4.9.3 招标人违规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
4.9.4 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
|
|
4.10.1 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
|
|
|
|
4.11.2 招标代理机构违规从事同一工程的招标代理和投标咨询活动
|
|
|
5.1.1 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
|
5.1.2 建设单位将工程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
|
|
5.2 建设单位违规要求设计或者施工单位降低强制性建设标准
|
建设单位明示或暗示设计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
|
|
5.3.1 建设单位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
|
|
|
|
5.5 建设项目中使用的设备物资不符合要求或违规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
5.5.1 建设项目中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
5.5.2 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
5.5.3 建设单位(招标人)违规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其生产厂、供应商
|
5.5.4 设计单位除有特殊要求外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生产厂、供应商
|
|
|
5.6.2 施工图设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
|
5.7 应按照而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
|
5.7.2 应按照而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
5.8 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违反资质管理规定
|
5.8.1 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无勘察、设计资质承揽工程
|
5.8.2 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证范围承揽工程
|
5.8.3 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
5.8.4 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
|
|
|
5.9.2 勘察、设计人员未经注册擅自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
|
5.9.3 勘察、设计人员超越执业资格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
|
|
5.10.1 勘察、设计单位将所承揽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违法分包
|
5.10.2 勘察、设计单位将所承揽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转包
|
|
5.11.1 勘察、设计单位未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
5.11.2 勘察、设计单位未依据项目批准文件,城乡规划及专业规划,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
|
|
5.12.1 施工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包给他人
|
5.12.2 施工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
5.12.3 施工单位将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
|
|
5.12.5 施工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
5.13 擅自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或未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施工
|
5.13.1 有关单位擅自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
5.13.2 施工单位违反相关规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
|
5.13.3 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
|
5.13.4 施工单位未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
|
5.13.5 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等进行检验
|
5.14 未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或违规承担监理业务
|
5.14.1 应实行工程监理制度的工程未按规定执行
|
5.14.2 与施工、供货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工程监理单位违规承担监理业务
|
|
5.14.4 工程监理单位违规将承揽的监理业务转包
|
|
|
5.15.2 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
|
5.15.3 监理单位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
|
5.16 工程监理单位未审查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
|
5.16.1 未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
|
5.16.2 未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
|
5.16.3 未依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
|
5.17 工程监理单位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未按要求履职
|
5.17.1 工程监理单位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未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
5.17.2 工程监理单位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严重未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
|
5.17.3 工程监理单位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严重未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
|
5.18.1 未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
|
|
5.18.3 检测机构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
5.18.4 未按规定上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检测不合格事项
|
|
5.19 检测机构违反相关资质管理和检测环节相关规定
|
5.19.1 未取得相应的资质或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
|
5.19.2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资质证书或委托无资质机构进行检测
|
5.19.3 接受明示或暗示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篡改或伪造检测报告
|
|
|
|
|
6.1.2 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突破概算
|
|
|
|
6.2.3 违规提高材料价格、高套定额和提高取费标准,多计工程价款
|
|
6.2.5 未按规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结算
|
6.2.6 违反合同约定调增综合单价,或依据约定应调减而未调减综合单价
|
6.2.7 总包管理费(配套管理费)、包干的措施费等费用计取不合理
|
6.2.8 违规报送工程签证、施工索赔等合同外价款
|
6.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违规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
|
6.3.1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违规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
|
6.3.2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
|
|
6.4.1 未取得工程造价咨询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业务范围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
|
|
6.4.3 以给予回扣、恶意压低收费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
|
7.1 政府或相关部门违规批准农用地转用、征地或出让土地
|
|
7.1.2 政府违规征地、政府征收土地未按规定进行公告和登记
|
|
|
7.2.1 建设单位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
|
|
7.2.3 建设单位将应由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肢解或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土地审批
|
|
|
|
|
|
|
7.4.1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或者房地产估价师出具虚假评估报告
|
7.4.2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或者房地产估价师出具有重大差错的评估报告
|
|
|
|
7.5.3 容积率变更后未按规定征缴(补缴)土地出让金
|
|
7.6.1 未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征地补偿或违规降低补偿标准
|
7.6.2 侵占、截留、挪用、滞留拆迁补偿款和移民安置资金
|
|
|
|
7.6.6 未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
|
|
7.7.1 未按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相关税费
|
|
7.8 移民安置规划等编制、上报、审批违反相关规定
|
7.8.1 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移民安置规划、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时弄虚作假
|
7.8.2 在实物量调查或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中弄虚作假
|
7.8.3 未按规定上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移民安置规划、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
7.8.4 违反规定审批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移民安置规划、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
7.8.5 未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即拨付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
|
7.9 违规批准或者核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
|
7.9.1 违反规定批准或者核准移民安置规划未编制或未经审核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
|
7.9.2 未经批准调整或修改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移民安置规划
|
7.9.3 未经批准调整或修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
|
|
|
8.1.2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未按国家规定的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操作
|
8.1.3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与有关审批部门存在利益关系
|
8.1.4 建设单位未按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
|
|
|
|
8.2.3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建设水源保护无关项目或从事网箱养殖等项目
|
8.2.4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建设排放污染物项目
|
8.2.5 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
8.3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使用中违反相关规定
|
建设项目水污染防治设施中存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和设备
|
8.4 环境保护等相关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或者运行
|
8.4.1 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或者运行
|
8.4.2 水土保持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
8.4.3 节水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
8.4.4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
8.4.5 建设单位未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
|
8.5 在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项目导致环境污染、资源和景观破坏
|
8.5.1 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建设生产设施
|
8.5.2 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违规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
8.5.3 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建设影响保护区内环境质量的项目
|
|
8.6.1 在风景名胜区开山、采石等破坏景观、植被
|
8.6.2 在风景名胜区违规建设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项目
|
|
8.6.4 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项目未经有关部门批准
|
8.6.5 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景物等造成破坏
|
|
8.7.1 越权或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征用、使用草原
|
8.7.2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使用草原
|
8.7.3 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区域和采挖方式在草原上进行采土、采砂、采石等活动
|
8.7.4 临时占用草原,占用期届满,用地单位不予恢复草原植被
|
8.8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修改、实施违反相关规定
|
8.8.1 水土保持方案未编制或未经批准而开工建设项目
|
8.8.2 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化应修改未修改水土保持方案
|
8.8.3 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对水土保持措施作出重大变更
|
8.8.4 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而投产使用
|
8.8.5 建设单位未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倾倒砂、土、废渣等
|
|
|
8.9.2 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未按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
|
8.10.1 未经批准擅自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
8.10.2 在文物单位的建设控制带内建设工程破坏文物历史风貌
|
8.10.3 在文物单位的建设控制带内建设工程,工程设计方案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
8.10.4 在文物单位的建设控制带内建设工程,工程设计方案未经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
8.10.5 在文物单位的建设控制带内建设工程,建设污染环境的设施或者建设活动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
|
|
|
8.11.2 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
|
8.11.3 擅自在原址重建已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文物破坏
|
8.11.4 从事文物修缮、迁移、重建的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
|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