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

发布于:2024-04-30 11:39:3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回溯这一国家级建筑的诞生历程,设计以“形神均衡、精在体宜”的全盘策略勾勒厚重的历史轮廓。从大道至简的几何构型选取,到体宜得当的文脉赓续与细部雕琢,乃至谨慎地回应复杂问题的合宜策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以一种恰到好处的均衡姿态兼顾了国家建筑的形象、档案安全的保障和自身特色的表达,以开明的建筑观构筑一座嵌入城市空间、投射历史记忆的纽带式文化地标。




城市的户枢
The Pivot of the City

坐落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是中共中央直属的三家国家级档案馆之一,是我国最重要的集中保管和利用民国时期档案的机构。二史馆新馆选址于南京市秦淮区南部新城的大校场区域,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新馆的落成对于提升我国馆藏档案的保护利用水平、推动历史文献研究和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郑时龄院士领衔、曾群建筑研究室原创设计。

总体鸟瞰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项目基地所处的新城区,以原机场跑道为骨架设计了线状的城市开放空间轴线,而北面的明故宫御道街视觉走廊所代表的老城区轴线也同样延伸至此。两条城市轴线的交会造就了项目用地的不规则形状,强烈的约束条件既为设计的布局和形体选择提出了挑战,又暗合了新馆建筑立足新城、承载历史的建设背景。经研判,本项目需要以一个各向均等的点式均衡形体,扮演户枢角色,完成轴线转折的衔接与两种城市肌理的过渡,同时契合用地轮廓、消解异形边界对国家级建筑端庄周正的形体塑造带来的不利影响。
基地规划轴线关系 图  图片绘制:孙少白


轮廓与气韵
Outline and Image

在国家级建筑的设计中,如何兼顾简单形体带来的力量感和丰富形体带来的辨识度,是建筑赋形阶段思考的核心问题。

设计的生成从功能出发。由于巨大的馆藏量,档案库房在总建筑面积中的占比达到了70%以上,因此库房主楼是第一个被放置在基地中央雄踞主体地位的主要形体,随之以公共、办公和武警三大功能板块,按照基地南、西、东三侧的不同开放程度布局三栋裙楼,环绕中央库房形成拱卫式格局,突出档案库房的主体形象,也在库房楼外围形成安全防护屏障,同时各功能均可独立地与库房功能连接。建筑形体面向各方向均衡对称,形体的收放巧妙地呼应了不规则基地形状和周边复杂的城市肌理,也为简洁的体量带来了不同视点的丰富变化,以稳重的姿态展现大国形象。


△设计生成  图片绘制:孙少白
建筑体量明朗利落、气韵恢弘,体块堆叠的丰富度恰到好处,无一丝矫饰,以强烈的虚实对比和精到的构图比例展现建筑的高级别、高规格。环环相扣、绵延不绝的建筑轮廓体现出圆融有序的中国哲思,展现国家级档案馆的气质特征。
△南立面沿街形象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西 南街角整体形象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错落有致的建筑形体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建筑公共礼仪主入口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水院与树院

Design of Water and Tree Courtyards

在拱卫式的环绕布局之下,出于档案库区独立的安全性保障和近人尺度空间塑造的考虑,设计将西侧办公裙房和东侧武警裙房分别与库区主楼拉开了一段距离,在其间布置了两处条形内院,使得不同的功能区块与库房主楼之间天然形成了一个缓冲隔离带,内院的设置也为裙房中的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景观对景。两个内院分别被赋予了静谧禅境的“水院”主题,和盎然优雅的“树院”主题,使得国家级建筑在保持庄重感的同时,在其内部也具有了建筑所处的江南地区的庭院空间的温润气质。
  布局与内院   图片绘制:杨旭
△水院内景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树院内景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文脉的映射
Reflection of Context and Identity
   
现有二史馆老馆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民国建筑之一,老馆建筑与其所藏的民国档案均是珍贵的文化瑰宝。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馆建筑由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主持设计,老馆建筑的经典元素是二史馆几代人的重要历史记忆。
  杨廷宝先生主持设计的二史馆老馆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如何体现民国元素与二史馆特色?”是这一备受瞩目的国家级建筑必须直面的两个问题。设计以取其神韵、点到即止的策略,力求以现代语汇含蓄地 演绎传统记忆——建 筑吸取南京民国建筑端正对称的构图特点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内核,但并不追求具体形制的复刻;建筑捕捉老馆金顶黄墙的色彩元素和花格窗棂的格子构图,但力求以新的形态塑造二史馆未来的文脉延续。
  新馆立面格子元素与老馆花格窗棂的文脉呼应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格子表皮与内院空间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精在体宜的丰富形体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立面材质以我国自产的暖色石材,点缀紫铜板,呼应了老馆暖墙与琉璃的色彩元素,同时也与我国古代用以储存档案的“石室金匮”的材质暗合与呼应。
  石材与紫铜的立面材质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档案库主楼立面因功能要求鲜有开窗,设计巧妙地在实墙立面之外设置了一层格网状的石材格栅表皮,通过阳光与影子的对话雕刻细部。双层表皮与单层表皮的立面间或出现,在稳重的基调下增添了精致的细节肌理和建筑表情,同时蕴含独有的文化记忆。
  虚实相间的双层石材表皮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裙房部分含蓄地表达了对民国建筑元素的致敬——双柱式柱廊的底层空间、立面简化演绎的装饰肌理序列,无一处直接运用了民国的建筑符号,却又处处蕴含着民国建筑的文化精神。静谧地传承地域文脉、紧扣馆藏主题。
  民国柱廊元素的现代演绎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格构的几何
Grid Elements and Composition

建筑内外处处可见的“格子”的构图元素是对老馆丰富的花窗与藻井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致敬和抽象表达,从室外立面、屋顶格栅到室内天窗、吊顶等位置,再到门窗细部的装饰纹样中均有运用,建筑的构图元素内外高度统一,传承老馆记忆。
  多次出现的格构几何母题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内部的空间
Interior Design

在内部空间的塑造上,因为功能特征所限,档案馆的公共人流被限制在南裙房较小的活动区域。设计通过主入口通高中庭的设置,和格构天窗的引入,营造了一个连缀两侧公共功能的礼仪性空间核心,结合墙面的花格装饰序列和顶部天窗的矩阵式光影形成空间氛围上的节奏感,楼梯、扶手等细部的打磨体现出了设计对于比例的极致推敲,在有限的公共面积中营造出了“小中见大”的丰富空间体验。
  内部空间剖轴测图     图片绘制:孙少白

△公共中庭空间与天窗光影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天窗与铜花格装饰细部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贵宾接待厅与藻井宫灯的现代演绎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贵宾前厅空间    摄影: 是然建筑摄影
占据最大比例的库房区在空间划分上同样延续了格网状划分的母题元素, “模块式”布局沿形体轮廓边界将每个标准层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单元,可分可合、未来可根据同类库房功能自由划分管理单元,同时位于环廊以内的库房呈现“内胆式”布局,用以储存重要档案,在安全和温湿度控制上均更具优势。

技术图纸
Technical drawings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结语
Conclusion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的设计,摒弃追求夸张形式带来的感官刺激,而是以一种均衡、平和、含蓄的态度,通过设计手法上的大开大合,用简洁的轮廓和丰富的细部营造出了一种国家级建筑应有的规制严整的典雅气韵。同时通过空间的布局和新技术手段的引入打造了一座安全稳固的档案堡垒,为我国“存史资政育人”的档案事业贡献力量。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3 万条内容 · 2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多西的洞穴画廊是个教堂?某神秘东方大国的隐藏巴西利卡!

△洞窟画廊  图源:Studio Sangath 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 (B. V. Doshi 1927 - 2023)于 1995年 ,在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完成了名 为洞穴画廊(Amdavad ni Gufa) 的建筑项目。一些资料显示,这栋建筑于1990年开始设计,1994年完工。而1995年这个时间定位,是由建筑师在自己事务所的官方网站上明确下来的。无论是1990年还是1995年间的哪一年,洞穴画廊项目都是一个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段的建筑作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