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园区灯塔”深圳市宝安区上川消防站设计

“园区灯塔”深圳市宝安区上川消防站设计

发布于:2024-04-26 15:39:2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园区灯塔”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郴江百咏并序·南塔寺》【宋】阮阅  

江岸南峰对石城,僧房高在乱云层。台前天阔秋多月,塔上风微夜有灯。

深圳市宝安区上川消防站东侧与隆昌路相接,处在美生创谷科技创新园之中。我们将消防站放置基地东侧靠近道路,西侧留出尽可能大的花园作为“呼吸空间”,在宝安区新安街道塑造一栋“集中式”布局的“新型标准化消防站”,以梯形平面融入梯形用地,简洁的“白盒子”与至高点的消防塔如同“灯座”与“灯塔”,照亮整个园区,时刻守护安全。  



01.

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隆昌路西侧,用地面积4500.3㎡,形状近似梯形。用地东侧为隆昌路,西侧、南侧、北侧为美生创谷科技创新园。周围建筑低矮,视野开阔,可隔隆昌路与东向留仙南公园“对话”。  


本项目属于一级消防站,可停放7辆消防车,容积率0.89,总建筑面积4967㎡,其中计容建筑面积3990.94㎡,不计容建筑面积976.06㎡,包括一栋3层消防业务大楼和一栋7层训练塔及一层地下室,是一座守护宝安创新科技园区的典型“集中式”消防站。  


上川消防站区位图 @Z&Z STUDIO  



02.

消防站研究  


(一)深圳的“消防站标准化设计研究工作坊”  


2014年10月,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队与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组织开展的深圳2014“消防站标准化设计研究工作坊”及建筑设计竞赛。通过系列设计调研、专题研讨会、公开活动等,重新思考消防站的功能,逐步形成消防站的“标准化”建设模式,以满足未来深圳市消防站快速设计与建设的需求。  


深圳消防站标准化设计研究工作坊@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消防站功能关系 @Z&Z STUDIO


在同一套“标准化设计共识”指导下,各单位参与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未来深圳市消防站快速设计的建设需求,最终推出了深圳新型消防站标准化设计书面成果文件:《深圳市消防站标准化与个性化设计指引》和《消防站标准化研究图集》,逐步形成消防站的标准建设模式,对于柱网、开间、竖向分布、立面材料等均做了规定。  


“深圳市消防站标准化设计研究”成果:设计指引与研究图集 @Z&Z STUDIO  


(二)深圳消防站设计的趋势  


一、“标准化”

“标准化”着重于消防站的主体功能,包括消防车库、备勤室、地下室、训练塔以及标识。这部分的设计内容因与消防站业务紧密相关,采用标准化设计的模块能够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统一外观、统一标准。同时有利于提高消防效率、方便出车、缩短设计周期,以及减少成本、便于后期使用和维护、提高消防培训效率、便于统一管理。  


二、“个性化”

区别于传统消防站,新型消防站是在消防站建设工程加紧进行之下,高效、迅速地建设合理、完善的消防站。新型消防站之间有共性、有个性。“个性化”是比“标准化”设计更为人性、合理的设计。比如宝安区上川消防站,东侧与隆昌路相接,远眺留仙南公园,南、西、北三侧有创新园区建筑,因此采用了尽量远离创新园区的“集中式”布局,提供更多活动场地,留出西院作为最大的“呼吸空间”。为改善消防员居住品质,在楼栋的多处设置空中花园,丰富了消防员的生活。  


三、“综合化”  

由于深圳高密度城市带来的消防压力日趋增大,土地资源紧张又导致可建设用地减少,同时社会分工细化、单一功能建筑减少、多功能建筑增加,使得包含居住、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消防站综合体”成为一种趋势。  



03.

城市关系  


上川消防站由于用地局促,因此只能采取紧凑的“集中式”布局。用地西南北三侧都是科技创新园区多层建筑,布局密集,靠近用地,对布局影响重大,导致建筑靠向东侧,给场地内部提供尽量多的活动空间,尽力改善消防员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为周边留下了开敞的“呼吸空间”。  


为了满足消防站1分钟快速出警,我们将传统消防站的“内院式”出车改为新型消防站的“临街出车”,直接面对东侧隆昌路,消防车库出车口面宽为42m,与路边的间距为18.1m,满足消防站出车广场的最低要求。  


与园区围合“梯形”内院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04.

总体布局  


本项目地块东侧与隆昌路相邻,设置主出入口,包括消防车库出车口及出车广场,供消防员出警、回车用。东南角为人行主出入口及地下室出入口,供消防员和参观人行进入,西北侧的次入口是后勤出入口。我们将训练场地、跑道和篮球场设置在西侧,留出尽可能大的花园作为“呼吸空间”。  


总平面图 @Z&Z STUDIO  

俯瞰“梯形”用地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L型内院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05.

退线分析  


由于上川消防站用地形似“梯形”,如何在局促的用地上科学合理地布局消防站,成为设计最大的挑战。若完全按照深圳市通常的退线要求,用地面积和形状将无法满足任务需求。同时建筑要与周边场地环境协调,因此上川站的设计在充分论证和与规划部门积极沟通后,争取到较为合理的少退线:东侧退6m、南侧退6m,西侧退3m,北侧退8.2m。  


退线分析 @Z&Z STUDIO  

后退6m形成18m深出车广场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训练塔与周边紧临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06.

功能分布  


上川消防站采用“集中式”布局,由一栋3层高14.3m业务楼和一栋7层高28.4m训练塔组成。用地周边影响多、十分局促,需要合理布置站体、出车广场和训练场地,妥善解决项目与周边环境的矛盾。  


消防车“临街直接出车”,首层停放7辆消防车,大大提高出警效率。用地东侧为主要出入口,消防员和参观者由此进入消防站。对外开放区位于一、二层。消防车库面向东侧隆昌路,一层为门厅、餐厅、器材库等,二层为备勤室、干部备勤等,其中南侧是寝室,北侧配套盥洗室和淋浴间,三层为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地下室主要功能为应急救援仓库和设备用房,入口在建筑东南角。  


此外,在楼栋多处设置空中花园,丰富了消防员的生活。本项目采用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技术,通过设计屋顶果园、下凹式绿地等措施吸纳、蓄渗雨水,并有效控制场地内雨水径流。  


功能分布 @Z&Z STUDIO       

出车广场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07.

流线组织  


上川消防站的东侧为主要出入口,消防员和参观者由此进入消防站。市民周末和节假日参观时,通过楼电梯到达夹层连廊,参观消防车库和车库屋顶的绿化果园,并可俯瞰训练场地。预约参观时,可通过一条完整流线将开放区参观完毕,封闭区与开放区连接处均设有管理口,做到完全不影响消防员日常训练及出勤。  


车行流线 @Z&Z STUDIO      

人行流线 @Z&Z STUDIO        

首层临街出车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消防车库与夹层参观连廊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三层活动露台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08.

空间塑造  


上川消防站的集中式布局迎合“梯形”用地,主体建筑西侧退红线24.5m,刚好与美生创谷科技创新园围合形成较大的梯形内院,给场地内部提供尽量多的活动空间,尽力改善消防员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塑造出开敞的“呼吸空间”。屹立在庭院内的训练塔不仅是整个建筑的至高点,也是守望整个园区的“灯塔”。  


梯形内院空间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09.

造型风格  


我们在“深圳市消防站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在上川消防站的设计中加入了个性化元素,采用更加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用纵横对比、折板组合、体块穿插、虚实材料,在集约、紧凑的形体上,清晰地表达了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对应关系。同时,采用纵横格构、水平盒子、立面开洞、局部架空、空中花园、竖向格栅等手法,适应了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方正端庄的建筑形态,也展现出上川消防站具有某种庄严稳重的“灯塔”形象。  


纵横对比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虚实相间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方正盒子 @山间影像Inter_mountain     


项目图纸  


首层平面图 @Z&Z STUDIO  

夹层平面图 @Z&Z STUDIO  

二层平面图 @Z&Z STUDIO           

三层平面图 @Z&Z STUDIO           

剖面图 @Z&Z STUDIO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学习了“园区灯塔”深圳市宝安区上川消防站设计案例,多谢了。

    2024-05-04 08:34: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3 万条内容 · 2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简约现代:国外医院大楼设计

2007 年,Champalimaud 基金会倡议在里斯本塔霍河畔一处美丽的地方建立癌症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科雷亚(Charles Correa)设计。十四年后,当基金会决定在癌症研究中心旁边建造一所治疗胰腺癌的医院时,查尔斯-科雷亚已经去世。他们找到了来自孟买的建筑师萨钦-阿格希卡尔(Sachin Agshikar),后者曾与科雷亚密切合作长达 18 年,并在研究中心担任过他的助手。阿格希卡尔受聘负责整体建筑的概念设计,美国的 HDR 公司负责内部规划,葡萄牙的 Joao Nuno Laranjo 担任当地建筑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