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联壁
我们希望透过活力与秩序,创造多维度的生态教育空间,将学习、思考、社交延伸至室外,而整个校园本身就是一间巨大的“教室”,教育在空间中自然发生……
感谢 一舍建筑工作(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 对gooood的分享
缘起
项目选址于厦门市翔安区,环抱于若干自然村落之中。本案拟建一座48班的小学,以重新激活片区的教育空间。我们希望,建筑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给使用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我们如何在现有局促又刁钻的场地,创造出既能满足空间需求,又令人惊喜的公共文化建筑?
▲鸟瞰 ? 罗联壁
“非稳定”
小朋友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我想,在小朋友的认知里,一切皆未成方圆,包括空间的定义。空间处在“非稳定”的状态,而小朋友在其间是相对自由的。
▲项目区位 ? 一舍建筑工作室
▲从操场看教学楼 ? 罗联壁
我们希望透过活力与秩序,创造多维度的生态教育空间,将学习、思考、社交延伸至室外,而整个校园本身就是一间巨大的“教室”,教育在空间中自然发生……
▲“非稳定”的格局 ? 一舍建筑工作室
▲主入口 ? 罗联壁
顺势
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发掘基地的特质,并在规划设计中以此作为出发点和主线,形成校园生态个性。我们保留场地现有的大基底,融合自然,创造一系列景观渗透空间。建筑因场地而生,由场地引导,最终与环境融为一体。
▲“顺势而为” ? 一舍建筑工作室
▲互动边界 ? 一舍建筑工作室
至于边界,我们希望它是可以互动、允许变革的。我们巧妙利用场地高差,将操场抬高一层,并内退出灰空间,通过骑楼的方式,“归还”给城市。
▲教学楼,横向延伸 ? 罗联壁
▲通高空间,向内探索 ? 罗联壁
▲入口广场,线性引导 ? 罗联壁
其间
设计模糊了建筑竖向上的边界,以空间横向延伸打破场地束缚。引入“三明治”的空间布局,透过交往空间的引导打破了室内外的限制。学校的公共空间变得开放而连续,不再是传统壁垒分明的方式。
▲向内、向外探索建筑的“负空间” ? 一舍建筑工作室
多种尺度的空间可以很好地平衡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建筑体量中虚实的对比,则创造出明亮而优美的空间,建筑仿佛与小朋友在玩一场色彩、肌理、光影以及虚实的空间游戏。
▲庭院 ,内向静谧 ? 罗联壁
▲流动的内院 ? 罗联壁
▲灰空间 ? 罗联壁
单元
教学模式由保守性变成发展性,单一变成多元,单向性变成双向互动。因此,我们引入“综合模块“的概念,巧妙地设计了教学空间的弹性边界,教室边界可以拆解、重组,以适应不同课堂对空间的需求。
▲分区示意图 ? 一舍建筑工作室
在原本乏味的狭长走道之中加入“口袋空间”之后,储藏空间、活动版块等被“藏”了起来。小朋友能在这种灵活多变的格局里,去探索、重组并定义属于自己的空间。
▲综合模块 ? 罗联壁
▲共享空间 ? 罗联壁
▲口袋空间 ? 罗联壁
对话
现学校已投入使用,而建筑它会永远处在 “非稳定”的格局里,等着小朋友去探索、定义。我们期望它能与使用者之间能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感染力……
▲夜览鸟瞰 ? 罗联壁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 一舍建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 一舍建筑工作室
▲三层平面图 ? 一舍建筑工作室
▲四层平面图 ? 一舍建筑工作室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5 万条内容 · 28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湖州四边庭-文化地理单元实验室? 杨敏、 徐若彤 从村边小路向下数级台阶,即进入了环通的廊下(空间),这里的人视高度与田里劳作时的农民相仿,沿廊下游走一圈,四周竹林与稻田的风景依次进入视野。 感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