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 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赋能公路交通,提升感知、分析、决策支持能力,实现人、车、路、环境深度融合以及全业务流程数字化。在此背景下,“数字”“智慧”成为新一代高速公路发展的关键词。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区域,交通往来频繁,很多路段的高峰流量已远超设计流量,加之危化品车辆占比较大、恶劣天气时有发生,智慧扩容、路网调度、公众服务、应急处置等需求更加迫切。对此,江苏高速公路各方管理者、经营者思路高度统一,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管理痛点、呼应民生需求,在智慧高速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笔者认为,智慧高速建设本质上是数字化转型,不同管理主体的信息化平台、业务流程也许各不相同,但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方向和本质逻辑应该有共通之处,其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抓手,也应该能彼此借鉴。纵观江苏智慧高速建设过程,契合贯穿了新发展理念,现稍加整理供同行参考。
创新——
围绕业务展开
创新的根本目标是让管理更优、服务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业务发展方向,不能高举高打,必须落地应用;不能曲高和寡,必须雅俗共赏,要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清晰的逻辑闭环,并最终重塑原有的业务模式,如此循环反复,螺旋发展。
传统高速公路数字基建已经支撑行业运行多年,日益显现出资源利用率较低、建设和运维难度较高、扩展能力较弱等问题。随着“一张网”运行、跨部门协同以及C端多样化大并发等复杂业务的出现,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形成一体化算力体系尤为重要。江苏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SD-WAN网络建设,目前“云网边端”数字新基建架构初步形成,600多个传输节点已实现江苏高速公路收费站、车道、服务区、路段中心的全覆盖,支撑日均40万笔移动支付业务,支撑近百项应用稳定运行,真正实现网络不掉线、业务不中断。项目还荣获“2020年智慧江苏十大标志性工程”。
现在,团队正在研发将传统光纤传输网、互联网、SD-WAN网融为一体的三网融合技术,把现有的“一云多网”架构升级为“一网多云”架构,打通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云、边、端节点,链接公有云、私有云和本地机房,形成可调度算力网络,降低网络安全隐患和单节点捆绑风险。
为及时发现道路突发情况,运用视频开展事件检测是业界通行做法,但目前普遍存在3大难点。一是识别类型不全,道路交通事件成百上千,但受制于算力,无法对所有事件类型精准检测。二是检测精度不高,高检出率与低误报率往往难以兼顾,大部分算法仅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其他方面则不尽如人意。三是业务理解不深,比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传统算法会陆续产生停驶(事故车辆)、行人闯入(救援人员)、抛撒物(安全锥桶)甚至逆行等多个告警,给一线人员造成 “数字负担”。
2022年以来,自主研发了“AI2”事件检测数字产品,从业务实际出发,深度融合成熟AI算法和业务场景语义,通过机器治理、数据治理、业务治理“三重治理”,提升检测精度,如前述的“数字负担”,产品会通过关联其他业务动作自动合并告警。产品还突破了AI算法设备绑定,有效压缩信噪比,提升算法检出率。目前,“AI2”已具备5类132种算法引擎,检出率达95.8%,业务准确率达95%。
协调——
从顶层推进
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制度重构和业务重塑,必然涉及对现有体系的冲击,很多时候,拿起手术刀和手术刀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对象,必须要秉持自我否定的精神,必须要拥有刀口向内的勇气,但也须面对巨大的压力。所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一把手的推动力度,并且这种推动不能停留在文件上和会议中,更多时候需要亲自下场、躬身入局。
企业内控管理数字化往往经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线下到线上,实现单个部门的业务电子化;第二个阶段是集团到子公司,实现单个业务的纵向到底;第三个阶段是业务链条的横向打通,实现立体管控结构。三个阶段也互相穿插,每一步都是从模糊到精准、从封闭到开放、从权力到责任,在文化、理念没有最终转变实现破茧成蝶之前,步步都像是作茧自缚。
从2017年开始推动“内控云”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经支撑42000用户,实时在线人数超过千人,日均操作近20万次;每年支撑50多亿的资本性支出管理、15万次收发文处理、近百万次值班出差用车等。这离不开OA上线时主要领导的亲自使用推广,离不开资本性支出审批对其他报送渠道的一刀切,离不开人员不录入就发不出工资的果断。但对比预想目标,功能仍不全面,运用仍不彻底。在2024年年度工作会议上,主要领导专门点评,针对“内控云”进行督办。
江苏高速每年发生各类突发事件近20万起,很多突发事件需要高速交警、交通执法、管养单位,甚至消防、卫生、环保等布局多方联动;同时,江苏路网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的交通异常往往会波及相邻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因此,多方协同配合、事件信息共享尤为重要。2020年开始,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共同建设“智慧路网云控平台”,打造云控联动“一张网”,开创省级公路网管理“一平台”新模式,以期实现一网多路、一路多方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路网云控平台基于一朵云,一张网,一个平台,一套数据,聚焦“事件处置、路网监测、大流量保畅”等场景,积极破解全省公路“一张网”动态监测难、路网应急处置效率提升难、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安全管理难、大流量拥堵疏导难、重点车辆动态监管难、“悦其行”服务提升难等难题,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融合、平台统一、数据共用,构建了覆盖江苏省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的全路网、全天候、全要素的云服务。
绿色——
解耦下的重构
据说唐代诗人李绅爱吃鸡舌,为了吃鸡舌每次杀鸡300只,其他部分吃不掉,只好掩埋。故事的真实性不去考据,只是觉得如果李绅生活在现代,绝不会有此事发生。工业体系下,需求无限细分,产业链、供应链也已无限细分,想吃鸡身上的任何部位都能如愿。这就是“解耦”的力量,广义的“绿色”发展内涵丰富,但解耦无疑也是重要的一环。
比如高速公路无人施工,就是将机械与人员解耦。传统施工需要人工操作机械,作业人员在烈日酷暑下、沥青热气中辛苦劳作,施工时长受限于光照和视力,施工质量受限于人体的疲劳度。
2021年,江苏交控在沪宁高速苏州段集中养护工程中首次探索和尝试“无人施工”新技术,采用高精度北斗定位、自动控制、智能感知、群控安全、任务协同等技术,实现了摊铺机、压路机无人驾驶,以及机械设备集群化协同作业;施工时采用前四后四、同进同退碾压模式,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碾压模式。本次施工的现场人员数量减少67%,其作业时长、检测合格率也超过传统人工作业,施工质量、效率和安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后,我们又继续深化应用无人施工技术,让“苏式养护”正式迈入智慧养护阶段。
再如“软件定义”,就是将硬件和软件、软件和软件,甚至需求和应用开发进行解耦。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经常从机房建设开始,其后视情可能还有专用网络建设、专用设备部署,最后是应用软件开发。每个环节彼此牵扯,明明只为了实现一个软件应用,但其他费用却占据工程量的70%以上,其情景和李绅何其相似。
美国斯坦福大学于 2006 年首次提出SDN(软件定义网络)概念。SDN 重新定义网络架构,实现物理层与控制层的解耦,将网络架构分为物理层、控制层和应用层,在控制层对底层物理资源进行集中控制。Gartner于2014年又提出SDX(Software defined anything),认为是当时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之一,通过软件定义,将IT服务从硬件底层解耦出来,从而将虚拟化概念扩展至新的层面。2017年,团队将计算、中间件、存储和应用解耦,大规模上云;2019年大规模建设SDWAN网络,从网络和应用解耦;2021年发布边缘平台EdgeWize,将边缘侧终端设备和应用解耦。通过软件定义,可以快速、高效的部署和变更;可以更灵活的定义和改变功能;可以打破对高端硬件、专有设备的依赖,降低拥有成本;可以构建更经济、更融合、更智慧的数字交通新生态。
开放——
借鉴互联网思维
任何主体都是社会生态圈里的一个角色,其价值大小,取决于其对于生态圈的服务能力,如果丧失服务能力,它也将丧失生存基础。论起服务,当之无愧的冠军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的“总诀式”就是用户思维,所有环节都“以用户为中心”,凭此一招,无数巨头大厂倒在互联网的剑下。国有企业更要时刻警醒,不能自觉身处“世外桃源”而自鸣得意、固步自封,否则他日兵临城下只能束手就擒,必须老老实实向互联网学习如何“服务”,提升在生态圈的真实力、真价值,打牢自身的生存基础。
把互联网技术请进来。2016年10月,新成立的信息化部门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构建全省统一的调度平台。当时尚无类似先例可借鉴,传统办法是建造机房、采购设备、编制设计文件、寻找高水平开发商建设。这种硬件堆叠、瀑布开发的模式,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建设灵活性低。
与此同时,大胆借鉴互联网思维,完全基于“公有云”进行开发,平台底端使用IaaS技术,租用云上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施,形成数据的存储资源池和计算资源池;中间层采用PaaS(平台即服务)基础平台,使用开源数据库、负载均衡器、消息中间件等平台应用构建系统;上层结合业务需求调用气象、流量、智能分析等多项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模式灵活丰富。应用互联网技术后,不到半年,覆盖江苏路网的“调度云”就上线运行,年处置突发事件近20万起。2018年,这种建设模式又被交通运输部认可采纳,推动了全国视频云联网工程。“调度云”开创了中国高速公路“云”纪元,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入选为“全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把互联网服务给出去。放下身段“请进来”已属不易,自加压力“给出去”更是难上加难。比如向公众开放高速公路路侧视频,此举对于担心道路拥堵而惴惴不安的自驾游车主,或者因前方事故滞留高速而内心焦虑的驾乘人员,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对于高速公路运营方,即平添了工作,也增加了风险。两相权衡,还是要坚持去做难而正确的事,不忘初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做正确地事情,也要正确地做事,毕竟视频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甚至国家安全。对此团队把码流降低为32k,只能看到路况,不能看清车牌、人脸等隐私信息;还增加了“一键关停”功能,特殊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随时暂停开放。2018年的国庆,在全国率先开放高速公路路侧视频,最高并发量超过20万。随后,江苏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也将普通公路视频对社会开放,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借助公共平台提供路况视频查询服务。
共享——
提升高速生态体系价值
社会是一个大生态,高速公路行业是其中的一个体系,因高度类同、天然成网,对外界而言,行业属性远超过区域属性,随便找出近年来有关高速的舆情,往往一个点上的事件,都会引起对社会对高速行业的总体关注和态度变化,所有同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江苏因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等特点,具有一些先发优势,当然也有先行者“入坑”“蹚水”的体会,因此有必要、有责任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加以分享,推动行业进步,提升体系价值。
笔者认为共享可分为3个方面。第一是理念共享,凡有和外省同行交流的机会时,都会将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和所感所悟和盘托出,以期有所裨益;第二是技术共享,前文已提及,“调度云”平台为行业贡献了新模式、新技术,带动了全国视频云联网工程;高速公路路侧视频共享开风气之先,提升了行业形象;第三是产品共享,通过科技研发的这些产品在各地的适配和迭代,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彼此经验的互相激发、融合和传承。
交通行业彼此相通,天然是一个整体,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演进,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多主体的共享渐成趋势。首先是全国“一张网运行”,2019年启动高速公路主线站拆除工程以来,实现了“一张网通行”,未来还可以借助一体化数字基建和数据底座,进一步实现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为社会提供精准路网调度和精细公众服务。其次是“通道运输”,据悉外国同行也想尝试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城市公路串联成整体加以管理,但受限颇多、进展有限。前文提及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已初见成效,后续江苏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还将进一步打通不同性质的道路,提升通道整体运行效率。最后是“交通生态圈”,苏州市于2015年就整合9个分散的智慧分中心职能,建成了集日常监管、应急处置、数据分享、信息发布于一体的交通运输应急智慧中心(TOCC),并作为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技术考察路线,受到了世界同行的赞誉。另外,在省级层面,通过SDWAN网络实现了数据互通,比如“两客一危”数据,之前通过接口协议传输,略有延时,2024年初提出建议后,迅速改造为kafka实时传输,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科技发展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智慧高速的发展也是一样,需要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在实践应用中不断迭代更新,才能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不断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15.09 万条内容 · 66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公共交通工程乙级资质标准最新修订内容解读由于实时的资质标准修订内容需根据最新的国家或地方部门公告为准,以下内容为模拟场景下的标准修订解读,仅供参考: 模拟解读: 近年来,国家对公共交通工程乙级资质标准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规范的进步。以下为模拟的最新修订内容解读: 企业资质条件: 注册资本要求可能有所调整,以反映行业门槛的提升,企业需要具备更充足的经济实力,以确保能够承担一定规模的公共交通工程项目设计任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