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时事 \ 设计不会消失,但设计院可能会!

设计不会消失,但设计院可能会!

发布于:2024-03-25 11:51:25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时事 [复制转发]


近几年,勘察设计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不论是在行业快速发展多年后,大环境发生变化带来企业发展承压较大,还是不断爆出的负面新闻,使得社会面对行业的印象逐步下降,同时随着以Open 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都使得行业从业人员对未来行业发展感到困惑和迷茫,“劝退”的声音不绝于耳。  


究竟勘察设计行业会走向何方?设计院又会如何发展?笔者认为, 设计不会消失,但设计院可能会!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必备环节,除非是工程建设这项工作消失了,工程设计才会随之消失。因此,从当前来看,工程建设工作量会减少,但是并不可能消失,所以工程设计只会是工作的负责对象和工作形式发生改变,也就是“谁来做”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目前设计院来做设计这件事和做这件事的方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三大方面。  


一是设计院做设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挑战。 我国传统的工程建设模式是各个环节割裂的方式,设计和施工分别由设计院和施工企业负责,沿袭于苏联的模式,设计院成立之初是为了实现我国工业化的支撑环节,不少国有和民营的设计院如果往前追溯五六十年,都是在那个阶段成立的,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类似于事业单位的模式,类似于政府部门,现如今依旧还存在着极少数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设计院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相对独立,不以盈利为目的,话语权很高,很多时候是施工企业“求“着设计院出图。  


但是随着设计院改制成为企业,企业需要盈利,逐渐业主的话语权变高,设计院由于对施工了解不够深入,施工企业很多时候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反制”设计院,使得如今不少设计院在项目中的话语权反而不如施工企业。加上目前推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产业链打通,施工企业在其中的话语权就更大了。  


二是设计院做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的挑战。 在我国建国之初,我国百废待兴,工业底子很薄,同样的在工程上面的技术积累比较缺乏,设计院不仅要服务项目,还得做研究,应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地理环境等等,因此不少设计院也都带有“研究”两字。  


但是随着几十年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巨型工程被我们的设计院所攻克,工程领域的“明珠”越来越少了,我们积累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经验,已经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基建狂魔”,设计院的“研究”价值大打折扣,真正在技术上面能够发挥价值的空间越来越少,不少设计院已经沦为画施工图的“画图工厂”,从原本的高附加值创造性工作变为了低附加值重复性工作。  


三是设计院做设计的工作方式的挑战。 设计院的工作方式这么多年从手工画图到CAD画图,但此后的进步发展就基本陷入了停滞,即便如今大力在推的BIM设计,正向出图,也还是行业内少数企业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企业仍停留在CAD画图的阶段。在这种方式下,随着行业发展成熟,要求效率的逐步提升,行业只能通过不断加班“内卷”来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  


相较而言,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成立了自己下属的设计院,并且其工作方式的改善已经超过了不少独立的设计院。究其原因,一方面工作方式的改善需要投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目前更多的是需要在资金方面有持续的支持,设计院一直以来就是轻资产模式,不具备太多的投资思维,同时这几年的行业低迷也使得设计院的资金流影响比较大,错失了改变工作方式的机会。另一方面,设计院即使改变了工作的方式,由于设计费的占比很低,如果不能在工程全过程中释放这种改变带来的优势,那么很难得到合适的回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施工企业旗下的设计院这几年愿意做BIM,因为可以真正服务到整个工程中,带来指数级的放大效应。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内人士的“危机感”与日俱增,人工智能已经在方案设计中带来了很多效率的提升,未来一定也会在施工图阶段带来更大的效率提升。可以畅想一下,未来方案和施工图的过程可能没有时间的限制,方案出来施工图即产生,带来的影响意味着大多数目前以施工图为主的设计院不再需要那么多,也不需要那么多人,设计院是否还会独立存在也就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话说回来, 设计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承载工程设计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一种组织形式是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在不同的时代都产生价值。 如果在新的时代不再产生价值,那么就不会有存在的必要性,如果这项工作依然存在,那么会以另一种组织形式存在于时代。  


那么,哪些设计院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或者说在未来,工程设计承载的组织主体会是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可以设想下未来理想的做设计的样子,我们不再需要对着电脑画图,设计师走到设计现场,通过不断的沟通,在虚拟的模型下描绘出想要的构思,逐步完善,一键生成施工图,在施工过程中随调随改,持续跟进整个项目,这也许就是未来设计师的样子。  


因此,笔者认为未来能够存在于时代的设计院肯定会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一是深度理解行业、客户需求,具备与所服务行业共生存、共发展的思维意识。 能够把模糊的需求转变为具体的要求,这项工作在短时间内无法用技术代替,更需要人去投入、去理解。  


二是具备对工程全过程的参与和把控的能力,简而言之是能够“控场”。 无论是国外,还是目前国内所推动的工程组织模式转型,全过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局限一隅容易视角狭隘,限制了设计师的能力,也限制了设计院的“上限”。  


三是具备极强的新技术使用的能力,用好发展的新技术是设计院未来的方向。 技术应该为人所用,设计院更应该站在技术浪潮的前端,就比如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工具是设计院必须去理解和尝试的。  


坦率而言,回顾设计院的发展历程,其实设计院最好的转型窗口期已经过去,如果现在再不抓住转型的“尾巴”,那么大多数的设计院面临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消亡。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首发于工程行业洞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放水发电
    放水发电 沙发

    资料还不错,感谢分享,支持并鼓励上传分享附件资料

    2024-03-26 08:57: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

3660 条内容 · 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 ,寻访扬州盐业遗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