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时代的城市街道普遍面临居民活动空间缺失的问题,导致城市街区空间缺乏活力。在此背景下,巴塞罗那2015年开展的“超级街区”(
Superblock
)改造更新计划是应对城市街道空间被机动车挤占、街道空间缺乏活力的典型实践。巴塞罗那街区活力塑造复兴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优质的空间设计方案,更在于其计划不断成熟的改造模式和实施路径。
超级街区计划的实施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主要是带有实验性质的超级街区改造,计划将原本9个130 m ×130 m 的小街区单元合并为1个400
m
×400 m 的超级街区单元,并将单元内部进行慢行系统化(图2)。但在这一阶段,由于空间策略还停留于概念层面,路径机制尚不成熟,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场地内外缺乏衔接;场地内部规划不足;具体节点举措不够;公众参与机制欠缺等。第一阶段的计划实施了5个街区单元试点改造,但最终只有一个街区单元的项目较为完整地完成了实施。
图1 两个阶段超级街区的试点实施分布(2015—2021年)
图2 超级街区初期理想模式图
第二阶段则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超级街区计划的改造模式和实施路径,完成了以圣安东尼为代表的10个社区单元的试点改造。改造模式优化围绕四个层面展开。
(1)三个空间层级协同。形成以社区为实施主体、城市为整体协调、街区为具体落地的三个空间层级协同模式,解决了场地内外出现的衔接问题并保障了计划的良好运行。
(2)三类道路空间重塑。社区内的道路空间不是被简单、理想化地全部改造为公共空间,而是分别针对交通和公共空间网络进行混合设计。改造分为三类,分别为过境道(机动车可以穿越)、社区道(主要用于境内居民和物流通行)和共享道(主要用于社区公共空间)(图3)。
(3)三类节点空间改造。对各个节点空间分别开展多类行动举措,渐进式地推动改造进程。具体行动举措为三类,分别为基础性、战术性和结构性举措(图4)。其中,战术性举措最为常用,其特点是通过对现有路面和人行道采取的微小举措,改变人们对街道空间的使用,并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效果,包括进行空间管理、开展空间绘画、摆放可移动的家具等低成本、灵活的手段。
(4)公众参与机制建构。在上述改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有公众参与机制。尤其是在社区内节点空间改造阶段,社区会在邻里委员会管理下成立“超级街区驱动小组”,该组织对社区节点空间的改造有部分决策权。
(1)城市层面的宏观战略制定。城市层面的战略制定包括对整体交通网络和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的梳理和优化。通过整体城市交通规划,保留城市主要机动车道路,并以此为依据划分超级街区模块,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网络。在此基础上生成城市各片区、各社区的超级街区的空间结构(图6)。
图6 城市宏观战略制定图解
(2)社区层面的中观网络优化。优化过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上位规划延续、交通流量分析和多方案比选论证(图7)。方案投入使用之后,会结合实际情况与居民反馈不断对交通网络进行修改。
(3)街区层面的微观节点实施。该过程会组织利益相关者共同开展决策,决策涉及每个空间节点的实施与否,以及应开展的举措和实施顺序等。以此为基础制定社区街道更新的行动计划,依次执行基础性、战术性(图8)和结构性三种行动举措,并根据不同的行动举措类型组织特定的开发与参与过程。
图8 战术性行动举措的公共空间划分、公共空间功能细分与可移动模块植入
总的来说,巴塞罗那的超级街区计划针对街区公共空间匮乏、步行空间较少、街区活力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给出了较好的改造实施方案。该计划的改造策列和实施机制可以从多个方面给我国的街区改造以启示,包括多尺度的系统性顶层设计、全要素的街区活力协同塑造、战术性渐进式的空间改造策略和宏中微多层级的公众参与机制等,以此破解我国活力街区塑造的空间系统性、协同性、实施灵活性、公众参与性等存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