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于装饰项目涉及图纸深化、材料下单、现场施工及管理、强制精修等多个方面, 各种“质量通病”在施工工程中经常发生,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也是后期维修返工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的一大原因。
本期分享 从装饰施工现场汇总的40例常见的顶/墙/地面质量通病并给出防治措施图文解析 ,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在项目的质量控制及管理中起到前期预防、消除隐患的积极作用。
1)通病现象
安装轻型灯具部位未单独设置吊挂装置,后期会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
2)原因分析
① 未按规范规定,单独设置吊挂装置;
② 未编制灯具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3)防治措施
① 单独预设 400mm*400mm*18mm 多层板吊挂件(作防火处理)在安装轻型灯具的部位,板面与龙骨面齐平(多层板须采用?8 膨胀螺栓固定在结构楼板面);
② 须在结构楼板面预留挂钩;
③ 增加保险链;
④ 编制相关施工专项方案,严格按施工专项方案组织施工及检查、验收。
1)通病现象
吊顶相邻两排主龙骨、同排主龙大吊和副龙挂钩未正反安装。
2)原因分析
① 未进行技术交底;
② 未按照轻钢龙骨内隔墙操作规范进行施工。
3)防治措施
① 施工前按照已批准的技术交底进行全员交底;
② 轻钢龙骨吊顶相邻两排主龙骨、同排主龙大吊及副龙挂钩都必须正反扣安装。同时注意大吊穿心螺丝必须拧紧,主、副龙骨的卡件必须卡紧。
1)通病现象
吊顶主龙骨搭接处松动、脱落。
2)原因分析
① 吊杆放线、安装不到位,导致两侧主龙骨错位太大,无法很好进行搭接;
② 搭接处未用铆钉固定。
3)防治措施
① 大面积轻钢龙骨吊顶施工前,应对主龙骨进行预排,相邻两排主龙接头应错开;
② 主龙的接头必须要进行锚固处理,用专用搭接件连接(或主龙骨交错搭接 150mm,或采用零星龙骨边角料进行连接),注意主龙连接件两边各需两个铆钉固定,防止锚固不牢引起吊顶质量问题。主龙端头 300mm 处增加吊筋。
1)通病现象
吊顶副龙骨端头与木基层未开八字脚,未用自攻螺丝固定。
2)原因分析
① 未对施工人员做详细的技术交底;
② 未按照标准节点图施工;
③ 项目监管不到位。
3)防治措施
① 严格按照标准节点图施工,在造型内侧,副龙骨端头需做八字角固定,以免影响封板后的面层平整度;
② 吊顶造型或灯槽等挂板基层根据设计防火等级进行选择;
③ 吊顶应避免使用木龙骨。边龙采用 U 型边龙骨或铝角条,连接处用螺钉或铆钉固定。
1)通病现象
吊顶预留伸缩缝面层开裂。
2)原因分析
① 伸缩缝位置石膏板及龙骨基层未完全断开或未按深化图设置活口;
② 石膏板一端虽完全断开,但由于腻子及涂料施工,将断开位置填实,后期温、湿度变化导致伸缩缝位置出现不规则裂缝。
3)防治措施
① 伸缩缝部位主、副龙骨要断开;
② 主龙骨断开端头要进行加固处理,防止石膏板过长应力变形、损坏;
③ 在进行满批腻子或涂料施工时,工人要注意不能将伸缩缝断开部位粘合在一起;
④ 伸缩缝部位石膏板侧面可用塑料阳角条包裹批涂,效果更佳;
⑤ 设计无要求时,伸缩缝设置尽量不破坏顶面造型,与原结构梁柱呼应。
1)通病现象
吊顶造型转角面层开裂。
2)原因分析
吊顶造型转角由于转角处刚度不够等,造成局部下坠变形,面层开裂。
3)防治措施
1)通病现象
艺术石膏线阴角处纹路未跟通,影响美观。
2)原因分析
石膏线深化下单、开模未按顶面造型尺寸精确复核、下单。
3)防治措施
① 深化设计对房型尺寸进行产品化、模数化统一尺寸,整体考虑造型长度/宽度,模数化排版下单,对长宽比例进行协调处理,美化艺术花型;
② 如已进行模数化划分,无法更改花式石膏线尺寸,则可以考虑深化整体造型的宽窄度,缩小造型尺寸,来满足吊顶的美观度。
1)通病现象
窗帘盒侧板下口阴角起弧,不平直,影响美观。
2)原因分析
① 施工时只注重了窗帘盒侧板下口的平直度,未考虑到增加护角条后,厚度增加;
② 侧板满批腻子不到位,导致板面不平直,与墙面阴角起弧。
3)防治措施
① 窗帘盒侧挂板施工完成,下口加装护角后,阳角略高于板面,上口贴板缝网格布防止开裂;
② 在后期批腻子时要求满批找平找方,确保与墙面阴角方正,阴角垂直不起弧。
1)通病现象
吊顶工艺槽不贯通,导致木门套线上口端头出现孔洞。
2)原因分析
① 吊顶工艺槽未设计贯通;
② 深化设计未考虑木门套厚度,导致吊顶阴角的工艺缝过窄,在木门套安装完成后将工艺缝覆盖,端头出现孔洞。
3)防治措施
① 深化设计时将木门套与吊顶之间同侧边吊顶一样留工艺槽,吊顶四边阴角留交圈的贯通工艺缝;
② 如设计将吊顶和木门套紧靠在一起,深化设计需要先确认木门套的厚度,并在计算木门套上口吊顶工艺缝时进行统一考虑。
1)通病现象
全轻钢龙骨吊顶基层转角处未采取硬连接,影响吊顶牢固性与稳定性,留下面层开裂隐患。
2)原因分析
① 基层转角未加固;
② 吊顶龙骨封板前应力未完全释放。
3)防治措施
① 副龙安装完成后在转角处裁割 “L”型 0.5mm 镀锌铁皮加固;
② 转角上口增加 50 付龙骨斜撑;
③ 大面积龙骨安装完成后应放置一段时间待应力完全释放后再进行封板;
④ 吊顶隐蔽工程应在封板前全部完成,减少封板后上顶施工。
1)通病现象
吊顶检修口四周未加固,且未增加吊杆。检修口附近易开裂,后期检修时会破坏吊顶。
2)原因分析
① 前期策划没有做到位,没有提前考虑到施工中会出现的问题;
② 技术交底不清,交底过程未配有正确做法图片;
③ 检修口周边加固不到位。
3)防治措施
① 前期图纸深化时,应综合考虑空调、消防等配套单位顶面检修的要求,合理设置检修口的位置;
② 在检修孔四周加固轻钢龙骨或型钢龙骨,并在四个角上增加丝杆吊筋或型钢吊杆;
③ 在副龙骨下方安装 0.5mm 厚宽度不小于 300 宽“回”字型白铁皮进行加固。
1)通病现象
大面石膏板吊顶或超长过道吊顶虽已设置伸缩缝,但仍出现开裂问题。
2)原因分析
① 伸缩缝位置石膏板未完全断开;
② 伸缩缝处凹槽内石膏板一端未设置活口,而是两端固定;
③ 石膏板一端虽完全断开,但由于腻子及涂料施工,将断开位置填实,后期温度及应力导致断开位置再次开裂。
3)防治措施
① 前期策划应熟悉设计图纸,深化时注意接缝处的处理、可采用接近于伸缩缝面层材料的颜色选用白色铝型材,保证装饰效果的整体性;
② 伸缩缝制作时,先将伸缩缝两边做成成品乳胶漆,伸缩缝宽度控制在 15mm-20mm 左右,背面放两根背条,伸缩缝隙处可直接单独做一条宽约 5cm-7cm 宽的石膏板线条做好成品乳胶漆后,直接放在伸缩缝上面的背条上。
1)通病现象
格栅灯吊链松动,导致格栅灯的重量全部由矿棉板的龙骨承担;因龙骨变形,造成矿棉板吊顶变形。
2)原因分析
① 吊链在安装后未调紧;
② 吊链固定于机电、消防设施上,因后二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振动,导致吊链逐渐松动;
③ 因其他工种交叉施工,造成吊链松动。
3)防治措施
① 格栅灯吊链应尽量绷直,并应牢固地固定在专用吊钩上;
② 吊链吊钩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于梁板上,不得与机电、消防设施相搭接、接触;若格栅灯上方的空调、消防等设施无法移位,应增加金属支架,并与上述设备保持一定间距;
③ 封板前应对隐蔽项目质量问题列项,并逐一销项。对因吊顶内其他工种施工造成的吊链松动,应及时拉紧。
1)通病现象
顶面大理石出现脱落现象。
2)原因分析
① 石材自重过大,质地不紧密;
② 石材吊挂部位未进行加固处理;
③ 单块石材版幅过大;
④ 干挂件未使用一体件,使用云石胶固定。
3)防治措施
① 按照顶面吊挂石材标准,确保石材质量、厚度和吊挂件质量、数量符合标准要求,优先选用铝蜂窝等复合石材,加强整体性,降低石材自重;
② 天然石材干挂,应在干挂部位加石材背条强化;
③ 控制单块石材的版幅;
④ 干挂件应选用 AB 胶进行固定。
1)通病现象
玻璃墙面与顶面交接处不锈钢卡条缝隙过大造成漏光。
2)原因分析
① 卡条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② 深化时未采取一定的预控措施,也未做大样。
3)防治措施
① 项目部应注意卡条加工、运输、安装时质量的控制。例如防止卡条在运输过程中因压撞造成凹陷等;
② 图纸深化时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朝天缝、透光缝等现象。或者可采用整体 W 型卡条,消除墙顶面交接处的缝隙。现场做大样,以确定防漏光方案。
1、墙、柱面干挂搪瓷钢板安装槽口与踢脚线收口有空洞
1)通病现象
搪瓷钢板安装完成后柱面安装槽口与石材踢脚线接口处出现空洞。
2)原因分析
① 下单前,未对现场基层尺寸进行复尺,造成生产产品与现场尺寸不吻合;
② 没有预先采取用调节措施。
3)防治措施
① 下单前,对现场基层尺寸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部位进行整改,或调整下单尺寸;
② 优化方案,预先采用调节措施,将石材平板往里退入或将搪瓷钢板向外调整,控制好尺寸, 使搪瓷钢板槽口的下边缘压在石材平板的上边缘,此安装方法将会避免空洞的出现。
1)通病现象
不锈钢嵌条与墙面交接处高低不平。
2)原因分析
① 由于墙面基层水泥板平整度不够,不锈钢嵌条安装存在误差。
3)防治措施
① 使用双层水泥压力板压在不锈钢嵌条上,用专用自攻螺丝紧贴嵌条固定于副龙骨上,防止水泥压力板起拱。
1)通病现象
金属踢脚线与地面 PVC 收口出现大小不一的黑缝。
2)原因分析
① 地面找平时未将墙角处理平整;
② 自流平施工时刮摊不平滑产生材料堆积,高低不平;
③ 自流平施工后未做好及时保护。
3)防治措施
① 浇筑地坪时注意墙角处的平整度,在墙上弹线,控制踢脚线下口地面的平整度;
② 浇筑自流平前派专人用 3 米靠尺逐一排查整平处理,然后浇筑自流平,墙边刮摊到位,确保平整;
③ 铺贴 PVC 前派专人用 3 米靠尺逐一排查,高处打磨、低处批补;
④ 具体检查步骤:
1)通病现象
木质踢脚线上口与墙面相交处出现较大缝隙,收口不平整。
2)原因分析
① 墙面施工过程把控不严,墙面不平整,偏差过大;
② 木质踢脚线固定和收口方式不合理,难以控制安装误差;
③ 木质踢脚 线受应力变形;
④ 基层含水率不符合要求,木质踢脚线受潮变形。
3)防治措施
① 墙面抹批灰及粉刷时,除大面施工应符合规定要求外,在踢脚线上口处应提高验收标准,平整度允许偏差应 ≤1mm;
② 木质踢脚线应使用专用挂条和墙面连接,且应在踢脚线上口设置翻边与墙面相交;
③ 木质踢脚线含水率应符合当地的环境条件要求,室内易受潮部位应使用防潮型人造板或在安装时下口应留 3mm 左右的缝隙,使基层潮气通过缝隙散发;
④ 木质踢脚线安装前应检查基层含水率,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且木质踢脚线应进行防潮处理。
1)通病现象
踢脚线厚度大于门套线厚度,交接处踢脚线端头外露,影响观感。
2)原因分析
① 深化设计前没有精确测量现场实际尺寸;
② 没有综合审核门套和相交踢脚线排版图和加工图。
3)防治措施
① 深化设计前必须进行现场实际尺寸的测量;
② 必须综合审核所有相交饰面的排版图和加工图尺寸。确保交界处合理美观。 建议深化设计时,可以采用弱化交界处容易出现质量瑕疵的技术措施。比如:踢脚线完成面位置宜低于与之相交的门套线完成面位置 3mm。
1)通病现象
混水漆木饰面框 45° 拼角开裂。
2)原因分析
① 木质线条因含水率、温度变化等原因产生形变,尤其是边角处易起翘。当其形变量大于油漆漆膜的容许范围,产生开裂;
② 木质线条拼角处整体性不佳,接缝处易变形开裂;
③ 基层变形引起木质线条拼角处形变,引起开裂。
3)防治措施
① 木质材料的含水率应符合当地的环境条件要求,减少因含水率变化造成的形变。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位置,例如空调出风口、窗帘盒等,应考虑材料的特性,选择变形系数较小的基层板材;
② 加强木质线条拼角处的整体性,必要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固;
③ 控制基层材料因含水率、温度变化产生的形变,施工时应对基层拼角处进行加固处理。
1)通病现象
墙面消防栓木饰面暗门整体翘曲变形。
2)原因分析
① 木材含水率不符合当地环境要求,木门因干缩湿胀产生变形;
② 由于门扇的幅面过大,且重量较重,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
③ 门扇内侧没有涂刷油漆,导致内外吸潮不匀,收缩不匀;
④ 门扇内未设置防变形骨架。
3)防治措施
① 控制木材含水率,减小因干缩湿胀而产生的变形;
② 当门扇幅面较大时,应尽可能减小其重量。防止有铰链侧与无铰链侧受力不均匀产生变形;
③ 门扇应两面贴皮、做油漆,四边应进行防潮封闭处理;
④ 门扇内附加木龙骨或金属龙骨制作的门芯骨架,以抵消部分应力。
1)通病现象
弧形木饰面包柱,安装后上下两块板块接缝处不平整,存在明显高低差,影响观感效果。
2)原因分析
① 深化下单时,未考虑木饰面版幅间的拼接方式;
② 后场跟踪力度不够,厂家加工弧形饰面板弧度不一致,导致圆柱接缝平整度存在明显误差;
③ 现场的温湿度、材质本身的含水率等的变化导致的材料变形;
④ 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把控不严格。
3)防治措施
① 在厂家定制弧形饰面时于环缝处预留企口,采取企口拼接方式;
② 木饰面接口环缝留工艺槽或留缝处理,注意视线高低问题;
③ 加大后场跟踪力度,确保木饰面弧度一致,控制弧形面板的出厂良品率;
④ 在弧形面板出厂前应复核尺寸,材料进场时对木材制品的外形进行检查,不合格者更换;利用木材含水率检测仪对待施工材料进行检测,控制施工材料的含水率保持在 8%至产品所在地区年均木材平衡含水率+1%;
⑤ 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1)通病现象
门套线与墙面交接处,在门套线收缩变形后无法紧密的贴合墙面。
2)原因分析
① 门套下单尺寸精准度不够;
② 门套线背面未刷涂保护漆、未做木皮及油漆等平衡处理;
③ 门套线背面未开槽,变形几率大;
④ 受现场的温湿度、材质本身的含水率等的变化导致的材料变形。
3)防治措施
① 加强后场材料跟踪力度,紧盯门套线的加工工序,确保出厂的成品背面均刷涂保护漆、贴木皮及油漆等平衡处理;
② 门套线背面应做抽槽处理,凹槽作为卸力槽的作用存在;
③ 材料进场时对木材制品的外形进行检查,不合格者更换;利用木材含水率检测仪对待施工材料进行检测,控制施工材料的含水率保持在 8%至产品所在地区年均木材平衡含水率+1%。
1)通病现象
壁纸起鼓;壁纸拼缝处出现溢胶现象,无法清除;壁纸收口处发生卷边,起翘现象。
2)原因分析
① 基层含水率过大;
② 基层未涂刷抗碱封闭底漆,导致墙体碱性或其它能引墙纸胶变质的化学物质泛出,引起胶粘脐失效;
③ 未涂刷底胶,出粉化现象;
④ 壁纸背胶未涂刷均匀,打胶过厚;
⑤ 与不同材质搭接收口时,施工工序按排不合理。
3)防治措施
① 采用与胶水配套的基膜进行基层封闭处理,底胶能防止腻子粉化,并防止基层吸水;
② 控制壁纸背面胶体用量,且保证胶水涂刷均匀,防止出现溢胶情况,涂刷胶水时,需要严格控制胶水凉置时间,(根据选用胶水特性以及环境条件而定)在胶水不黏手的最初时刻进行墙纸黏贴;
③ 壁纸与不同面层材质搭接收口时,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应采取先壁纸施工,再下一步搭接面层施工,且尽量缩短前后工序的交接时间,最好做到无缝对接;
④ 基膜完全干透再贴壁纸;
⑤ 贴完尽可能开新风系统,温度不宜过高;
⑥ 墙纸动刀切割时不能破坏基膜混凝土抹灰基层需涂刷抗碱封闭底漆,杜绝因基层泛碱而引起的胶粘剂失效情况。
1)通病现象
电管线槽部位的乳胶漆墙面产生裂缝。
2)原因分析
① 预埋管线的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线管未安装牢固;
② 管槽内垃圾未清理干净,未洒水湿润;
③ 补槽部位未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
④ 养护不当。
3)防治措施
① 预埋管线深度(管线外表面与原粉刷面层或原砖墙面的距离)达到 15mm 以上,并使用管卡将线管固定牢固;
② 管槽内垃圾必须清理干净,槽内粉刷前需浇水湿润;
③ 水泥砂浆补槽时应分层粉刷,待基层强度达到50%以上方可粉刷面层水泥砂浆。粉刷后,做界面剂,并采用加强网防止开裂,加强网两边的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mm,然后贴纸胶带批腻;
④ 按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养护工作,一般在抹灰 24h 后进行湿润养护(建议三天以上)。
1)通病现象
墙面硬包与石材之间不锈钢收口条采取平接,安装完毕后与两侧饰面交界处不平整。
2)原因分析
① 墙面硬包与石材之间存在高低落差,视觉上很容易分辨出交界处不平整;
② 饰面高度比较高时,施工很难精确控制三个饰面在同一平面上。
3)防治措施
① 解决措施一:嵌条突出两侧饰面 3-5mm,弱化三个饰面交界处的不平整现象:
② 解决措施二:采用 T 形嵌条,正面遮盖嵌条与两侧饰面的交界缝,弱化三个饰面交界处的不平整现象:
1)通病现象
不锈钢嵌条与硬包面层交接处存在高低差,影响美观。
2)原因分析
① 基层平整度不够,局部存在高低差;
② 硬包饰面与嵌条不在同一平整基层上;
③ 嵌条或硬包饰面没有可靠固定,出现局部起翘。
3)防治措施
① 调整基层平整度,使不锈钢嵌条、硬包饰面位于一个水平面上;
② 嵌条与硬包饰面固定牢固,防止局部起翘;
③ 不锈钢框高于或低于硬包完成面 5mm,从视觉上弥补硬包平整度误差所带来的缝隙大小不一现象。
1)通病现象
石材墙面和顶面交接处阴角收口处开裂。
2)原因分析
① 石材墙面与吊顶处采用硬连接,未采取留空、裁口、倒角、设置跌级等处理方式;
② 石材与顶面石膏板膨胀系数不一致,材料膨胀收缩而产生开裂。
3)防治措施
① 对于 6m 以上的吊顶采取留空处理,在石材顶端与吊顶间留出 20mm 左右的间隙,在石材顶端正面做 2mm*2mm 的 45°倒角,克服石材爆边问题, 弱化交接面缺陷;
② 对于 6m 以下的吊顶可采取以下措施,克服石材爆边问题,弱化交界面缺陷:
1)通病现象
开槽石材墙面阴角拼缝处出现孔洞。
2)原因分析
① 阴角两侧石材均抽贯通槽,拼接后露出黑洞。
3)防治措施
① 预防措施一:阴角两侧石材采用 45 度拼角;
② 预防措施二:阴角两侧石材中一侧石材抽槽不到底;
1)通病现象
圆柱外包大理石,与上方GRG柱帽采取硬收,接缝两侧出现高低不平,外观粗糙。
2)原因分析
① GRG 柱帽与下部大理石采用同一平面密拼,柱帽或大理石局部加工精度有细微偏差或安装精度不高,造成拼缝处高低不一致;
② 没有预先采取弱化拼缝偏差的技术措施。
3)防治措施
① 采用离缝拼接,弱化交界部位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偏差的外观质量;
② 采用 GRG 预先加工 10mm*5mm 工艺缝,确保仰视时拼接缝处外观质量。
1)通病现象
石材干挂接缝处的挂件开槽处出现透胶现象。
2)原因分析
① 采用木纹石、砂岩、汉白玉等石材时,由于石材质地疏松、通透,容易出现透胶现象;
② 质地疏松石材厚度不够,开槽处过薄;
③ 干挂件部位开槽后未及时补刷防护剂;
④ 干挂胶质量不合格,未按干挂胶要求配比;
⑤ 干挂胶搅拌不均匀,延长固化时间;
⑥ 施工时,干挂胶量使用过多,容易从接缝处溢出等。
3)防治措施
① 质地疏松的石材用于室内,厚度应控制在 20mm 以上,确保开槽孔离石材正面 10mm 距离;
② 干挂部位开槽后需要及时清理,并二度补刷防护剂;
③ 干挂胶应采用合格的环氧胶,并应具备检验报告;
④ 使用时严格按要求配比、时间并搅拌均匀;
⑤ 对透胶的石材表面处理采用石材专用油污清洗剂进行油污处理,严重时可多次清洗,清除干净后采用石材防油剂对石材进行防油处理,以防石材表面油脂再次返出。
1)通病现象
吊顶副龙骨端头与木基层未开八字脚,未用自攻螺丝固定。
2)原因分析
① 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
② 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
③ 基层情况较差,有起砂、开裂(2mm 以上)、浮灰、有明水等情况;
④ 基层界面剂处理时搅拌不均匀、涂刷厚薄不一,裂缝处未用低碱网格布加强;
⑤ 水泥自流平搅拌不均匀;
⑥ 水泥自流平厚度不足 2mm,引起开裂;
⑦ 自流平未进行消泡处理;
⑧ 养护不到位。
3)防治措施
① 使用的水泥自流平材料、界面剂、水等材料需符合要求后使用;
② 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10℃~35℃;
③ 确认基层符合要求:起砂地面采用界面剂或混凝土硬化剂处理;2mm以上裂缝采用聚合物砂浆进行灌注;表面不能有浮灰及明水;
④ 基层界面剂使用电动搅拌枪搅拌 3~5 分钟,静置 1 分钟后使用,操作时间控制在 15 分钟内,裂缝处用低碱网格布加强;
⑤ 自流平水泥加水混合,根据各厂家要求加水,使用量桶称量用水量,搅拌 3~5 分钟;
⑥ 自流平厚度应控制在 2mm 以上,每平方用量不低于 1.5 公斤;
⑦ 自流平在地上刮抹之后 20 分钟内,用滚筒进行消泡处理,刮抹和消泡施工人员必须穿上钉鞋;
⑧ 施工完成后要做好现场的封闭保护,房屋门窗应封闭,避免穿堂风,防止过快风干,引起开裂。
1)通病现象
实木地板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起拱现象。
2)原因分析
① 地板本身含水率过低;
② 基层地面潮湿未处理;
③ 地板未预先打开包装堆置,使地板含水率趋向于环境湿度;
④ 榫槽安装过紧,导致地板铺设过紧;
⑤ 地板固定钉子长度不够;
⑥ 地板固定钉子间距过大;
⑦ 地板和墙面四周未留足够伸缩缝;
⑧ 施工后环境湿度太高(空气含水率高、地板地下潮气过重)。
3)防治措施
① 采购地板时需要注意其含水率和使用环境相接近;沿海、潮湿地区,尽可能采用悬浮法铺设,同时四周离墙面留 8-10mm 伸缩缝;
② 地板铺设之前,检查地坪基层平整度和含水率。特别是潮湿地区,水泥砂浆找平层上还需要涂膜防水层,防止水汽蒸发,渗透进地板;
③ 地板进场后,应先打开包装,按下图堆起,搁置两个星期左右,让地板含水率趋向环境湿度;
④ 地板铺设时板与板之间要留 1mm 缝隙;
⑤ 圆钉的长度为板厚的 2.0-2.5 倍,保证有足够的握钉力;
⑥ 每块整长地板不少于 2 个固定钉;
⑦ 地板四周和墙面留 8-12mm 的伸缩缝,并考虑踢脚板遮盖;
⑧ 新工艺:地板与墙体之间固定弹簧,提高地板抗变形能力;
⑨ 避免地板被水浸湿。
1)通病现象
踢脚线与地毯收口出现缝隙。
2)原因分析
① 地面基层不平整,存在高低落差;
② 踢脚线与地面找平层施工前,没有掌握地毯厚度。
3)防治措施
① 铺设地毯的地面面层(或基层)应坚实、平整、洁净、干燥,无凹坑、麻面、起砂、裂缝,并不得有油污、钉头及其他凸出物;
② 必须掌握地毯厚度后,确定踢脚线安装高度;
③地毯面层的周边应塞入卡条和踢脚线下;
④ 如若现场施工条件允许,可先进行地毯施工,再进行踢脚线施工。
1)通病现象
墙面石材与地面石材对角不通缝。
2)原因分析
① 没有精确测量现场实际尺寸,找出应该对缝部位的尺寸偏差;
② 按照施工图进行石材排版和加工。没有针对现场尺寸偏差进行精确排版和加工;
③ 施工过程没有优先重点控制关键点位的对缝,确保外观质量。
3)防治措施
① 进行精确现场测量,找出应该对缝部位的尺寸偏差;
② 针对现场尺寸偏差进行精确排版和加工;
③ 施工过程优先重点控制关键点位的对缝,确保外观质量。
1)通病现象
浅色系石材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出现黄色色斑,俗称石材返黄。
2)原因分析
① 该石材含有铁元素,且未做六面防护,或防护剂涂刷不到位,在水和空气作用下,形成泛黄现象;
② 施工过程中石材表面防护层破坏,未再次修补;
③ 施工过程控制不到位,导致石材病变;
④ 后期使用中用湿水拖地,导致石材病变。
3)防治措施
① 施工前检查基层强度,找平层抗压强度≥ 25MPa,抗拉强度≥ 1.5MPa,含水率<8%。下单前应探明石材库存,防止因货源不足而采用多个矿山的石材,最终产生色差;
② 石材加工切割后应确保彻底干透后再做六面油性防护,背面再采用背胶或界面处理;
③ 加强石材成品检查(光泽度、平整度、厚度、强度等),石材进场后应光面相对,静置 5~7 天,使其应力充分释放;
④ 施工过程中石材切割后或背网铲除后,需对防护破坏处进行同种防护剂防护处理;
⑤ 基层不得有明水、无起砂现象;
⑥ 干拌砂浆拌合水应使用净水防止石材防护层被破坏,拌合水不可加多,以手捏成团、落地散花为标准;
⑦ 石材铺贴应使用低碱水泥或专用粘结剂,铺贴 15 天后再进行清缝、填缝,使水泥砂浆中多余水分充分挥发;
⑧ 石材铺贴后应采用透气材料进行成品保护。;
⑨ 后期使用中不允许用湿水拖地,应使用尘推进行维护;
⑩ 解决办法:采用石材清洗剂 S107 敷贴处理。
1)通病现象
用小块方形石材拼接的方式完成弧面部位施工,导致弧面整体效果生硬、不顺滑,且容易出现缝隙大小不一、露底等现象。
2)原因分析
① 没有对此处进行深化设计,只是用小块石材进行拼接;
② 弧形石材加工过程中没有用水刀切割;
③ 石材出厂前没有进行预拼,观察效果。
3)防治措施
① 按照设计图,结合现场尺寸,进行弧形石材深化;
② 用木板制作模型,现场进行模拟安装,经各方确认后,再整体下单;
③ 弧形石材必须使用水刀切割并进行编号,保证石材的弧度效果,出厂前进行预拼,确认合格后再发货;
④ 石材进场后按照下单尺寸进行严格验收;
⑤ 严格按照图纸上的石材编号进行安装。
1)通病现象
淋浴间在洗浴过程中,玻璃门下方的石材门槛处有水外溢。
2)原因分析
① 挡水条老化,密封性能下降;
② 挡水条长度不足,不能与地面挡水条形成有效密封;
③ 淋浴房石材止水坎设计不合理,不能将积水引流至淋浴间内;
④ 淋浴房花洒出水量和地漏排水量不匹配,形成积水外溢;
⑤ 地漏被毛发等杂物堵塞,导致排水不畅,形成积水外溢。
3)防治措施
① 老化的挡水条要及时进行更换;
② 门扇挡水条要做到底部,不能与地面挡水条之间产生缝隙;
③ 门槛石上留出高低差(外高内低),玻璃门底部比最高处石材高 2-3mm,不影响玻璃门开闭功能,玻璃门上安装 PVC 挡水条,经 PVC挡水条滴下的水,沿石材坡度回流淋浴间;
④ 计算花洒的出水量,选用排水量相匹配的地漏或采用双地漏工艺进行安装;
⑤ 检查地漏是否被堵塞,如堵塞及时清理。
1)通病现象
卫生间门槛底部水泥砂浆止水坎施工完毕后出现松动脱落现象。
2)原因分析
① 水泥砂浆止水槛未加入细石骨料加强浇筑体强度,内部无预埋钢筋加固,易产生松动;
② 在施工过程中未先对地面 基层做界面处理,导致粘 接力下降;
③ 止水坎与墙体未做交接处理。
3)防治措施
① 门槛石下部必须支模板浇筑 C20 细石砼止水坎,浇筑之前原楼面部位必须进行凿毛处理,并刷界面剂;
② 门槛石必须采用湿铺法;
③ 施工位置应预植两根Φ6 圆钢作加固处理,圆钢下应设置马凳支撑固定;
④ 止水坎与墙体交接处应伸入墙体 20mm,并与地面统一做防水处理。
1)通病现象
地面玻化砖用响鼓锤敲击后有空鼓声音,且空鼓面积超过总面积5%。
2)原因分析
① 水泥砂浆止水槛未加入细石骨料加强浇筑体强度,内部无预埋钢筋加固,易产生松动;
② 在施工过程中未先对地面 基层做界面处理,导致粘 接力下降;
③ 止水坎与墙体未做交接处理。
3)防治措施
① 使用手持电动钢丝刷将玻化砖背面脱模剂清理干净;
② 施工前用吸水海绵将玻化砖背面浮灰清理干净,然后用界面剂涂刷玻化砖背面并晾干;
③ 采用玻化砖专用粘结剂施工,粘结剂按使用说明书配比进行配料,采用水泥搅拌枪搅拌 3~5 分钟,静置 5 分钟后使用,搅拌均匀的粘结剂必须在 2 小时内使用,超过时间不可加水搅拌后再次使用;
④ 玻化砖面积小于 600*600mm 采用 6*6 锯齿幔刀批刮粘结剂;面积大于 600*600mm 采用 10*10 锯齿幔刀批刮;
⑤ 玻化砖面积小于 600*600mm 留 1mm 缝隙;面积大于 600*600mm 的留 1.5mm 缝隙,柔性填缝剂填缝;
⑥ 每 10*10 米范围内应留 8~10mm 伸缩缝,柔性填缝剂填缝;墙、柱四周应留 10mm 以上伸缩缝,踢脚线遮盖;
⑦ 铺贴后应做好成品保护,3 天内禁止上人。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