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触目皆真 会心不远:一种山水寻胜与风景营造的格局视野

触目皆真 会心不远:一种山水寻胜与风景营造的格局视野

发布于:2024-01-29 15:03:29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1

  何谓“触目皆真 会心不远”

中国本土规划的山水寻胜与风景营造,素来以人的在地体验为核心,注重从人之“目观心会”感受出发,体察整体环境、辨识风景资源、塑造风景格局。此番实践不以风景和人的空间距离远近为取舍,乃讲求“触目皆真,会心不远”,追求一种“拾取山川之秀,收四远之景,而纳吾大观之中”的格局境界。由此累代形成了极具本土特色的风景体察与营造传统,折射出中国本土规划的宏阔视野与格局胸怀,蕴含“万物不为我所有,万物皆为我所用”的人居智慧。

作为一种本土山水寻胜与风景营造理念,“触目皆真,会心不远”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其强调以人置身于大地山川环境中的“此在”感受为基础,以人之“目观心会”感知尺度为标尺,全面体察和深刻感悟所在环境之形势、意象、气运;此过程讲求无拘远近,往往不受城市辖域范围所限,而是将环列周身、心目所及的远近风景,甚至是他邑山水,皆纳入营城的整体考量。立足此大视野、大格局,进一步辨识和提炼一方胜景,将之有机融入城市设计与关键空间营造中,综合运用建筑布局朝对其景、场所经营妙呈其景、景径序列呼应其景、空间文饰标识其景等关联性设计手法,使原本分散于城市外围的风景资源,经人工雕琢后,真切而诗意地呈现于人们眼前,实现景远而“会心不远”,成就“心中目中与景相融浃”之空间境界。

2

 “触目皆真 会心不远”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绘和实地调研来看,基于“触目皆真,会心不远”理念的传统风景营造实践颇为丰富,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营城者眼中有大视野,心中有大格局,人居建设和风景营造自具高境界。例如安徽无为,古时营城中“东南无山,以江南之山为山;西北无水,以黄白之水为水”,创造了“无山而山见,无水而水汇”的特色山水人文格局。陕西富平,登临城南荆山塬可统览区域风景胜概,“周秦汉唐风景依然,南则秦岭云道,华岳天亭,泾渭照其面;西则太白雪阴,终南仙馆,清灞横其眉;东与北梁山崎险,明月峥嵘,河洛束其带”,营城者巧营关键空间,吸纳四方景致,创造了壮阔的“山、水、陵、塬、筑”一体式格局。

▲  富平历史县城山水人文格局示意

陕西澄城,择城西门外风景地,营建标志建筑乐楼,吸纳约80 km外西岳华山“直对其前,巍然屏树”“岿然一奇观”之胜景,创造了“太华三峰归眼底,奇目能穷三百里”的意境空间。安徽安庆,巧循周边大龙山、龙眠山、菱湖等山川景致,于城内外营造系列登临揽胜空间,形成“云山映带,楼阁参差”的人居格局。

▲  府境六邑总图 [引自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安庆府志》]

浙江龙泉,城市营建与周边“触目会心”之九姑山、龙泉溪、留槎洲等山水景致有机融合,创成“背倚姑山之秀,面俯仙洲之灵”的格局意境。

▲  龙泉县境之图 [引自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处州府志》]

云南巍山,于城中立星拱楼,四方檐下悬“瑞霭华峰”“巍霞拥鹤”“玉环瓜浦”“苍影盘龙”匾额,将周边文华山、巍宝山、阳瓜江、苍山等风景尽纳楼中,创造了四方景附、景心交融之特色空间。本文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河南郏县、广东佛山、陕西扶风和华阳古镇等经典案例,对“触目皆真,会心不远”的传统实践作进一步阐释。

河南郏县,据史料记载,其周边山水胜迹多距城遥远,“去城远者五六十里,近者二三十里”。但营城者秉承“触目皆真,会心不远”的理念,巧施营建,使外部风景妙呈于城中,建构出“拱刘山而作屏,环汝水以为带”的特色山水城格局,营造了四方胜景“若远若近,可以坐而得其彷佛于几席之内也”的空间意境。这从清康熙《郏县志》中的《郏县总图》可领略一斑。
  ▲    郏县总图 [引自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郏县志》]
广东佛山,其地“西枕群岭,北倚众山”,形胜颇佳。古人遍览境内山川景致,察城郊众山“石骨崚嶒、蜿焉袤焉”,发现山形“如几、如屏、如帐、如幕、如拱、如揖、如俯、如伏”,遂结合特色形胜,巧施人文建设,塑造了城景相融的风景格局。论及概要:乃择境西南“山冈之冠”大帽冈,营建高约百尺的大帽塔,供人登临而“俯瞰群岭”、统揽城邑全景;择城北水道交汇口营建关帝庙,“商贾率以是为归”,遂成水路行舟往来佛山的空间标识;择城东之临水高地巧营文昌塔,俯瞰河上往来舟楫,造就“恍如青黛螺发,夜则渔灯,并海分辉”之景。经累代山水发现与人文建设增益,终成一方大观,升华人居意境。

▲  佛山形势龙脉图 [引自清道光三年(1853年)《佛山忠义乡志》]

陕西扶风,地处关中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拥有南抵秦岭山脉、北至北山山系的大尺度、多层次视景,“四望能尽数百里之地”。营城者将“目之所及”的远近山水,包括眉县的太白山等区域形胜,皆作自身营城所用。论及其要:明洪武时,城内营建标志建筑城隍庙,选址在城北法门寺塔(肈建于汉)与城南1 km内之飞凤山“一峰孤峙”的连线上,且建筑群轴线定位与该连线重合,角度约为竖直向偏西南15度。试将该轴线向西南方向做以延长,则精准指向约55 km外太白山主峰,并将城南飞凤山建筑群、贤山寺等串联其上,由此形成纵贯南北的大尺度山水人文轴线。古人亦巧妙结合由南向北的渐高地形,巧营建筑空间、塑造景观序列,妙呈“太白积雪”“飞凤拱秀”之胜景,形成城市标志场所。时至今日,仍可在实地领略此番空间格局意境。
  ▲    扶风历史县城山水人文格局示意
  ▲    扶风县境图 [引自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扶风县志》]
  ▲    扶风古八景图——飞凤拱秀

▲  扶风城隍庙朝对飞凤山与太白山的轴线秩序  

陕西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麓盆地,其地三山相峙,两河环抱。当地结合境内华阳山、高峰山、将军山、东西二河等山川形胜,巧施寺庙、宝阁等人文建设,营造风景格局。论及其要:乃择镇北华阳山腰风景佳地营建三台寺、东岳庙等标志空间,揽秦岭胜景;择镇东高峰山之高地营建古堡,俯瞰境内胜概;择镇西将军山揽胜处营建观音庙、神农阁,朝望古堡,登临可赏东西二河交汇处“形似扁舟”之景;邑人亦设市于此,塑造“城在山头市在舟”“城景交融”之意境,形成了山、水、城、市有机融合的特色格局。

▲  华阳古镇山水人文格局航拍

总之,“触目皆真,会心不远”作为一种本土山水寻胜与风景营造的格局视野,体现了中国本土规划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以人的在地体验感受为基础,整体体察环境、辨识资源、创造风景的思维,折射出中国式风景营造的宏阔视野与大格局、大胸怀。传承弘扬“触目皆真,会心不远”这一本土优秀传统,重视城市与周边多层次山水人文环境的整体结构关系,从更宏阔的视野开展历史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控和风景营造,不断创造城市内外环境交融互动的山水人文格局,提振城市的整体魅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8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TOD开发模式——重要的发展方向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始终存在新生与衰亡、保留与淘汰、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在“大城市病”全球蔓延的当下,交通问题的加重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饱受困扰,这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一种新的城市开发理念TOD模式应运而生。TOD示意图 图源网络 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