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制依据与原则
1.1 编制依据
1.1.1法律法规
(1)住建部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2)**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建质〔2011〕13号)
(3)《**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写指南》
(4)《**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细则(深基坑工程)》
(5)国家与**相关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1.1.2规范与验收标准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6)《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50497-2009
(7)《**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8) ****隧道工程技术规范汇编
(9)《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试行
(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1.1.3合同与施工图纸
(1)****隧道合同文件、投标文件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本项目西明挖段管线调查情况
(3)《施工图设计文件》
(4)《**隧道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送审稿)
(1)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及**政府的相关制度;
(2)确保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要求;
(3)严格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合理编制,确保施工方案经济可行;
(4)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
(5)对本工程职业健康与安全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以及采取的安全及预防措施。
本专项方案主要针对****隧道西侧进出口段污水工程工作井W1-5-1、W1-8的深基坑进行编制。
** 隧道工程西起上步立交东侧与**相接,在** 立交西侧与高速公路市政连接线工程相接。线路全长约5.078 Km,两端采用明挖施工,中 间采用盾构施工。为配合**隧道工程明挖段的实施,需要将既有三道横向过街d1600管道改迁为绕行隧道明挖基坑两侧接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顶管长度585.4米,深基坑11个(工作井5个,接收井1个,特殊井5个) ,工作井W1-5-1、W1-8深 基坑分布见下图 2- 1 、表2- 1:
图 2.1深基坑及顶管工程分布图
深基坑分布位置及特征数据如下表:
表2-1 深基坑工程数据表
序号
|
工程类型
|
编号
|
平面尺寸cm
|
管道埋深(米)
|
1
|
工作井
|
W1-5-1
|
Φ700
|
5.88
|
2
|
工作井
|
W1-8
|
Φ700
|
4.88
|
根据钻探地质勘察揭露,W1-5-1工作井场地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填石、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中砂、砾砂、卵石,如图2-2;W1-8工作井场地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质黏土、砾砂、卵石如图2-3。
详细岩石特性如下:
(1)素填土(地层编号①1) :主要由粘性土、碎石、砂砾等组成,碎石等硬质含量为25~30%,粒径2-5cm,松散~稍密,顶部0.3m多为砼路面。属Ⅱ级普通土。
(2)填石(地层编号①3):主要由块石、碎石等组成,碎石约占50-60%,块径以2-10cm为主,局部为20cm,属Ⅳ级软石。
(1)淤泥质黏土(地层编号③1-1):含少量有机质,湿~很湿,软~流塑。干强度中等,韧度中等,含少量细砂。属Ⅱ级普通土。
(1)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⑤1):干强度中等,局部含粉细砂,属Ⅱ级普通土。
2 .2.4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1)中砂(地层编号⑥3):主要成份为石英,含少量粘性土,稍密为主,饱和,分选性较差,级配较好,属Ⅰ级松土。
(2)砾砂(地层编号⑥5):主要成份为石英,含少量黏土,底部夹少量卵石,稍密为主,饱和,分选性较差,级配较好,局部地段为粗砂或圆砂,属Ⅰ级松土。
(3)砾砂(地层编号⑥6):石英质,亚圆状,粒径多为2-5cm,含量约为55%,饱和,中密,含少量粘性土和砂,属Ⅱ级普通土。
工作井位于**南侧辅道布内,相邻最近的重大建筑包括**酒店、**人行天桥。**酒店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结构、钻孔桩基础,距离8.5米, **人行天桥为桩基础和混凝土连续箱梁, 其余均属于****集团污水处理厂低层建筑(2 -3 层),距离大于10米。
工作井基坑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较为完善,种类繁多,根据目前的调查资料,工作井基坑范围及附件涉及的管线及构筑物具体情况如下:
表2-2 深基坑及顶管周边管线及构筑物情况汇总表
序号
|
工程类型
|
编号
|
涉及管线/构筑物
|
备注
|
1
|
工作井
|
W1-5-1
|
5根高压电缆、DN300给水管
|
|
2
|
工作井
|
W1-8
|
通信管线、**天桥、燃气
|
拆除天桥
燃气改迁
|
根据对本工程管线调查结果和工程施工的需要,排水管道施工前需将影响新建排水管道施工的给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管线先行改迁、保护。西侧进出口排水工程工作井W1-5-1、W1-8施工工期为40天(起止时间:202*年10月5日-202*年11月15日),施工进度计划详下表、附件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表3-1 西侧进出口排水工程 施工计划表
任务名称
|
工期(天)
|
开始时间
|
完成时间
|
工作井施工
|
40
|
202* 年10月5日
|
202* 年11月15日
|
W1-5-1工作井
|
20
|
202*年10月5日
|
202*年10月25日
|
W1-8工作井
|
20
|
202*年10月26日
|
202*年11月15日
|
表 3-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序号
|
规格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25T汽车吊
|
台
|
三一
|
|
2
|
土方运输车
|
辆
|
红岩
|
|
3
|
长臂式挖掘机
|
台
|
斗容量1.0立方、臂长10米
|
|
4
|
短臂式挖机
|
台
|
表 3-3 钢筋加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
机械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完好率
|
备注
|
1
|
振动器
|
插入式捣固棒
|
台
|
100%
|
||
2
|
电焊机
|
BX1-250
|
台
|
100%
|
||
3
|
自动弯曲机
|
GW40A
|
台
|
100%
|
||
4
|
数控钢筋断筋机
|
SN-544L
|
台
|
100%
|
||
5
|
数控钢筋调直切断
|
GT4-12
|
台
|
100%
|
||
6
|
木工机床
|
ML393B
|
台
|
100%
|
||
7
|
手电钻
|
J1Z-FF02-13
|
台
|
100%
|
表3-4主要材料数量表
材料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钢筋
|
Φ16
|
Kg
|
||
Φ18
|
Kg
|
|||
Φ20
|
Kg
|
|||
混凝土
|
C15
|
M3
|
||
C20
|
M3
|
|||
C25
|
M3
|
(1)熟悉标准图集,复核施工图纸
(2)根据工期计划及工艺要求,确定施工顺序、选择专业施工班组数量,材料、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对进场时间做出统一安排。
(3)加密控制点至施工现场,调查既有管线,迁改或保护有影响的既有管线。
(4)按照本专项方案编写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书,召开技术交底会,将技术交底书下发到各专业班组。
(1)利用**现状辅路路面,作为施工道路。
(2)按照 三相五线制,三级控制,两级保护要求,采用75mm 2 铝芯电缆,将施工用电引至工作井附近。
(3)采用 DN80 PE 给水管接入市政管网解决施工用水。
(4)在工 作井 旁边设置3×6m 3 三级沉淀池,每级长度2m。顶管施工时,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泥水平衡顶管泥浆直接用泥浆车运至指定地点。
(5)钢筋加工总量20.4吨,全部使用在工作井上,现场就近设置临时钢筋加工场地。并随工作面的变化转移。
根 据设计,工作井W1-5-1、W1-8共2处采用逆作法施工,工作井的规格为 内径 700cm ,外径 830cm ,井壁由 C20 钢筋混凝土护壁与 C25 钢筋混凝土内衬组成,锯齿状分界面,共厚 65cm ,底板由 C25 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厚 40cm ,井的理论深度为 6.2-8.2m 。逆作法施工相关数据见 表4-1, 具 体如 图 4-2 和图 4-3 所示 。
表4-1 逆作法施工数据表
井编号
|
尺寸(cm)
|
现状地面高程(m)
|
侧墙顶面高程(m)
|
管内底高程(m)
|
底板顶面高程(m)
|
基坑深度(m)
|
W-5-1
|
Φ700
|
4.69
|
4.245
|
-1.19
|
-2.55
|
7.445
|
W1-8
|
Φ700
|
4.06
|
3.14
|
-0.82
|
-1.615
|
6.175
|
逆作法施工流程图 4-3 如下:
图 4-3 逆作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程序为:开挖探沟→管线开挖及悬吊保护→放线、定位→挖第一节基坑土方→扎筋、支模浇筑第一节护壁及锁口混凝土→达到设计标高→第二节基坑挖土→清理基坑四壁→绑扎护壁钢筋,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达到设计标高→重复第二节挖土、修整、扎筋、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基底→坑底捡平、渣子清理、排除积水→基底检查验收、封底→浇筑底板垫层→安装底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搭设施工支架→安装内衬钢筋→验收内衬钢筋→安装、加固内衬模板→浇筑内衬混凝土。
在工作井轮廓线附近开挖探沟,查明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数量,人工开挖高压电缆、管束,并利用钢结构进行悬吊,埋设监测控制点,取代初始值。具体如下:
。。。。。
( 1 )施工测量
在工作井范围内的管线保护完成后,用全站仪进行基坑放样,具体操作如下: 测量仪器的检定、核验→校测起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结构物的定位放线。
测量放线工作实行复核制,所有控制点要闭合测量,闭合差 <3mm ,否则应重测或调整闭合差,复测后要有完整的测量记录,并交技术负责人审核。每次放样前,将仪器作一次严格检验,防止因仪器本身的缺陷造成测量误差。
( 2 )临边防护
采用Φ 4 8*3.5mm 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设置临边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由二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并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同时用红白油漆刷上醒目的警示色,基坑一侧按刷坡设一 4 米宽的安全通道,并悬挂提示标志,护栏周围悬挂“禁止翻越”、“当心坠落”等禁止、警告标志,基坑周围应明确警示堆放的钢筋材料不得超越基坑边 3m 范围警戒线,基坑边警戒线内严禁堆放一切材料。
( 3 )基坑防水
在现场所挖的距基坑四周 30cm 处的位置砌筑挡水墙,挡水墙高 30cm ,宽 24cm 。
基坑内的土方开挖采用分层法开挖,第一层开挖 0.975m ,同时第一节护壁顶外壁向外出延伸 80cm ,延伸部分厚 40cm ,后续每层开挖 0.825m 直至底板,在护壁开挖浇筑至顶管预留洞口处应预埋钢圈底, W1-5-1 处的顶管预留口深度为 5.88m , W1-8 处的顶管预留口深度为 5.15m 。具体施工流程见下图。
图 4-4 第一节护壁开挖 (略)
图 4-5 第二节护壁开挖 (略)
图 4-6 成井 (略)
根据建立的控制网,结合施工图纸用全站仪测设出工作的中心坐标及纵横轴线,在工作井的直径和中心点利用短臂挖机开挖第一层土方,然后在靠近护臂 30 ~ 50cm 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人工开挖部分采用风镐或铁镐开挖工作井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石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有效控制开挖工作井的截面尺寸。然后按照设计要求绑扎好钢筋,而后浇筑混凝土、养护。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安装护壁钢筋。接着继续挖土进行第二节护壁墙施工,然后按以上步骤直至设计井底,同时在护壁开挖浇筑至顶管预留洞口处应预埋钢圈底, W1-5-1 处的预留口深度为 5.88m , W1-8 处的预留口深度为 5.15m 。
在后续短臂挖机无法开挖的部分采用长臂挖机开挖。开挖时,挖掘机履带距离基坑边沿的安全距离不小于2米,以防基坑塌方,汽车不小于3 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度不超过1.0m,材料堆放不小于1m,具体如图4-7。
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如土层松散,孔内有块石以及地下水较丰富时,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护壁加筋支护,填实空洞,振捣密实,使上下护壁连成一整体,若护壁渗漏水采用专用堵漏设备及时堵漏补墙;遇地下水时,应边排水边施工,并开挖集水坑。当地下水量较大时,用水泵抽出,同时该段护壁高度减少到0.4m;遇到流砂层是应在井周增加止水帷幕。
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井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一致,进行一次垂直度和同心度校正,其人工挖孔的允许偏差必须控制在规范范围内,详见表 4-2 。
表 4-2 人工挖孔的允许偏差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
工作井直径
|
± 50
|
工作井中心位置
|
50
|
垂直度
|
20
|
图4.7 工作井土方开挖机具站位图 (略)
本工程工作井为圆形,井孔开挖为土层,每开挖到 0.4m-0.825m 做砼井圈护壁,护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如图 4-8 和 4-9 。
待每节工作井开挖修正验收后,立即进行人工绑扎护壁钢筋,钢筋绑扎要牢固、稳定,绑扎时要严格控制钢筋间距,钢筋搭接长度等,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搭接长度不小于42d,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所绑扎的钢筋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加工钢筋的允许误差见表 4-3 。
表 4-3 钢筋加工允许误差表
序号
|
项目
|
允许误差
|
1
|
剪切长度
|
|
2
|
吊筋、拉杆和螺纹钢
|
|
3
|
弯头的位置
|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钢模板向专业厂家定做加工,钢模拼缝处贴双面胶防止漏浆,待钢筋绑扎后再立模。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
浇筑第一节护壁砼:在第一节护壁挖完后,扎护壁钢筋、模板安装支撑牢固经项目部检查合格,报监理复查,方可浇筑砼。护壁砼浇筑采用钢制锥形模板,浇灌砼时采用串桶入仓方式浇筑 。浇筑口不大于 300 mm , 护壁砼必须振捣密实。同时尽量缩短孔壁暴露时间,待上一节护壁砼达到 15 Mpa 即可拆除模板。然后标定位轴线位置和临时水准点,经复核无误后,继续向下挖进,循环渐进,直至设计深度。
浇筑第二节护壁砼:先拆除第一节再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拆模强度应达到 15.0MPa 以上。模板上口留出高度为 l00mm 的砼浇筑口。浇灌砼时同样采用 串桶入仓方式,振动棒振捣密实。砼可由试验室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砼的硬化。
护壁的厚度和砼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 。
每节护壁必须在当天连续施工完毕,开挖到混凝土浇筑完成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及时修补堵漏以防造成事故。
图 4-8 逆作法护壁配筋平面图 (略)
图 4-9 挖孔护壁大样图 (略)
每节工作井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井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必须用全站仪对工作井的开挖界线进行复核。保证井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本工程工作井底板采用 10cm 厚 C15 混凝土垫层, 40cm 厚钢筋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详见图 4-1 。工作井最后一节护壁完成并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清除污泥等杂物,超挖部分采用碎石夹砂填实,不得用土回填,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然后进行素砼垫层铺设,浇灌 10cm 厚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15 。混凝土垫层完成后,在垫层上弹出各种钢筋安装定位线,以便于底板钢筋安装,钢筋在现场加工成型,钢筋绑扎要牢固、稳定,绑扎时要严格控制钢筋间距,钢筋搭接长度等,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搭接长度不小于42d,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底板钢筋如图 4-10 所示,加工钢筋的允许误差见表 4-3 。
底板施工过程中在井内设集水井。将地下水位降至底板下不能上升时,此时可浇筑封底混凝土。在底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应进行不间断抽水。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底板 30cm 。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停止排水,对集水井进行封堵。底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并应防止阳光及温差的剧烈变化,以免底板出现收缩裂缝,影响沉井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
图 4-10 底板配筋图 (略)
( 1 )施工前按设计要求放样,放出井位中心点和浇筑位置,并复核底板高程、平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钢筋在现场加工成型,钢筋绑扎要牢固、稳定,绑扎时要严格控制钢筋间距,钢筋搭接长度等,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搭接长度不小于42d,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内衬钢筋如图 4-11 所示,加工钢筋的允许误差见表 4-3 。
图 4-11 逆作法井内衬壁结构配筋平面图 (略)
(2)模板采用轻型定型钢模板,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缝必须达到不漏浆的要求,模板接缝处加设海绵条,海绵条与模板内表面平齐。
( 3 )手脚架搭设 与拆除
本工程采用φ 48*4.5 钢管扣件脚手架。
①、脚手架的搭设
a 、脚手架搭设顺序:基础处理→底座或垫木安放→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连墙杆→安全网张挂→竹笆铺设→剪刀撑→上人斜道
b 、搭设范围的地基已用混凝土浇筑,底部绑扎扫地杆,四周做好排水措施。
c 、立杆纵距 1.80m ;横距 1.05m ,步距 1.80m ,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或沿线撒石灰标出记号(立杆接触面的中心)点出立杆位置。
d 、立杆首根,有长有短,错开搭设。立杆顶端内外排高出施工面 1.5m 。
e 、大横杆布置在立杆的里侧,且各接头中心距立杆轴线的距离应小于 1/3 跨度。
f 、立杆对接接长同大横杆对接接长,用对接扣件。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大于 500mm ,应避免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
g 、立杆与大小横杆联结,用直角扣件。剪刀撑与立杆、横杆连接用万向扣件。扣件连接要求:内壁的圆幅度要求精确,与钢管扣紧时,接触面不少于 30 %,螺栓不宜拧得过紧。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h 、在距底座下皮 200mm 处设置纵向扫地杆,连接立柱下端,约束立柱底端在纵向发生位移,在纵向扫地杆上设置横向扫地杆,连接立杆下端,约束立杆底端在横向发生位移。
i 、脚手架的稳定采用钢管斜撑,间距 3m ,一端用扣件与脚手架扣牢,另一端在基坑内上预埋钢管。水平方向每三个立杆间距、垂直方向每两步设一个连接点。遇底层通道口断开部位及脚手架的最上部分,连墙杆加密设置。
j 、沿脚手架纵横向中间,用斜杆搭设剪刀撑,自下而上循序连续设置。斜杆用长钢管与地面成 45 - 60 度夹角。
k 、竹脚手板要满铺,两端用钢管或钢筋压固,大横杆要架在小横杆上,在中何增加一根大横杆,并使表面平整。
l 、水平封闭:从第一步起,每隔一步,满铺一层竹笆。并在施工层、底层、中间每隔四步,里立杆与墙面之间铺设统长的安全底网或竹笆封闭。
m 、垂直封闭:每步均在外排立杆里侧设置 1.05m 高的防护栏杆和 0.18m 高的踢脚杆;外侧全部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
n 、搭设操作人员上下的专用通道,斜道表面设防滑措施。
②、脚手架的拆除
a 、拆架应经施工现场负责人签字同意并作专门安全技术交底后才能进厅;
b 、拆架操作处四周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管,严禁一切非操作人员进入;
c 、拆架子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鞋方允许上架作业;
d 、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顺序。即先拆栏杆、脚手杆、剪刀撑,而后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e 、架上留存的材料和建筑垃圾等均应在拆除前清除干净;
f 、连墙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拆除之后才能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g 、拆下的材料不得直接向下抛掷,应用绳索栓住杆件利用滑轮徐徐下运,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
h 、参与作业的人员应注意动作的配合与协调,不得单人拆除较重杆件等有危险的作业。在拆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待清楚后方可离开。
( 4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进行模板的安装, 模板安装做到位置正确、支撑稳定,有足够的支柱、撑杆,并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并不受气候的影响。立模时,模板要均匀、平直地布置,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均匀。模板的接缝设计要与结构物的外观相谐调,使竖向和平面的缝均保持平直。模板不得与结构钢筋直接连接,亦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以免引起模板的变形、错位。 模板内表面先涂砂浆,然后打磨 2-3 次然后涂刷脱模剂 ,以防止与混凝土的粘结和便于拆模。在进行涂覆操作时,不得污染邻近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结构。混凝土在浇筑前,清除护壁内附着的杂物、灰尘、其他杂务和滞水。
( 5 )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 2m 。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允许间断时间应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定浆后还应第二遍压光或拉毛。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要及时洒水养护,天气干燥时还应覆盖养护。
5 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5.1.1施工人员培训
项目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并经过施工知识的培训。进行“三级”教育,增强其质量和安全意识。在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5.1.2施工技术准备
严格执行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负责制,认真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及时与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种技术管理制度。
5.1.3物资设备准备
编制材料和设备需求计划。安排好施工机具、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提高机械管理水平。对材料供应方进行调查评定,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1)水泥:现场水泥必须根据国标GB175对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进行试验。
(2)碎石、砂骨料:须符合中国GB50204-2002 及中国国家标准(GB/T14684-2001) 和 (GB/T14685-2001) 的规定。并对骨料的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等指标进行试验检测。
(3)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取样制作应按国标GB50204-2002进行,在搅拌点或浇筑点取样。取样的数量和频率须按国标GB50204-2002或业主代表的指示。
5.1.4质量控制
(1)施工中积极配合和接受有关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开工前向质量监督部门申请,请求对本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
(2)建立专职质检体系,项目经理部设安质部、专职质检工程师,工程队设专职质检员,工班设兼职质检员。
(3)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各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和条例,完善各质量保证制度,加强对上岗人员专业技术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
(4)材料采购: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并派遣质量监督员进驻产地,保证所有物资采购能满足规定要求。
5.1.5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工程轴线定位控制网必须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在工程两侧每隔150m间隔设置轴线测量基准点,形成多个三角控制网。另外,必须在临近的建筑物屋顶设置轴线定位控制空导点,加强对高空部分的轴线控制力度,保证测量定位的精度。
高程控制基准点一部分与轴线控制基准点合用,再根据轴线控制基准点测设加密桩,保证每次水准测量的距离不大于100mm。保证高程引测的精度。
所有的轴线定位控制基准点及高程控制基准点测设前,必须对业主提供的坐标原点进行复核,需要调整的必须经过设计与业主、监理的书面认可,然后才可以作为工程施工测量的依据。
轴线定位测量都必须以轴线控制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极坐标法”用全站仪直接投测出中心点或者构件交点,保证测量的精度。
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检定单位的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列表,计算人和复核人签字。
5.1.6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1)污水工作井、特殊井等的施工,必须保证钢筋材料,工程所用的钢筋品种、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进入现场必须有厂方提供的质量证明书。
(2)加工后的钢筋须经质检人员抽样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钢筋焊接所用的材料、机械设备、作业条件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钢筋对焊完毕后,要对全部焊缝进行外观检查。
(4)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坚持“七不准”原则,具体如下:
①混凝土接槎未清到露出石子,不准绑扎钢筋;
②钢筋污染未清理干净,不准绑扎钢筋;
③技术员未弹线或弹线不准确,不准绑扎钢筋;
④未检查钢筋定位情况,不准绑扎钢筋;
⑤未检查钢筋偏位或校正不合格,不准绑扎钢筋;
⑥未检查钢筋接头质量或检查不合格,不准绑扎钢筋;
⑦钢筋接头错开长度或接头位置不合格,不准绑扎钢筋。
(5)在钢筋验收时,坚持“五不验”原则,具体如下:
①钢筋绑扎或安装未完成不验收;
②钢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验收;
③钢筋保护层垫块不符合要求不验收;
④钢筋偏位校正不符合要求不验收;
⑤钢筋绑扎或安装未按技术交底施工不验收。
(6)控制钢筋下料成型:为保证下料和成型尺寸准确,现场技术人员要亲自到加工现场进行交底,并派专人在加工现场负责监督检查钢筋的加工成型质量,同时加工好的钢筋还要再次经过严格筛选,有效地控制下料成品的质量。
(7)作为定位措施使用的各种支撑钢筋的加工,钢筋端头一律采用无齿锯切割,不得有“飞边、毛刺”,外露钢筋端头刷防锈漆。
(8)竖向梯格筋:根据水平筋间距制作竖向梯格筋,设置间距≯1.2m,以保证钢筋的横平竖直以及墙体截面尺寸和保护层厚度,竖向梯格筋可代替竖向钢筋,但要比设计直径大一规格。竖向梯格筋加工后,按墙体厚度分规格码放,并挂牌标识。
(9)水平梯格筋:根据图纸设计的立筋间距,加工水平梯格筋,固定于墙体顶部,用于控制立筋间距,在墙体及顶板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水平梯格筋位置,避免虚设。
(10)箍筋加工要求:加工标准挂牌于现场,分别明示于各自加工的钢筋前。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弯钩,其平直段相互平行,长短一致,且平直段长度满足10d+5mm。箍筋悬挂于钢管上,利于检查。
(11)钢筋绑扎采用样板引路和挂牌制。钢筋绑扎技术交底悬挂在操作面处,用于指导施工并利于检查。
(12)钢筋绑扎时绑扎结向里,将尾丝压向内侧,墙体一律采用八字扣,水平挂线,竖向吊线,控制垂直度。
(13)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垫块采用定型塑料垫块、混凝土垫块,垫块梅花状布置,间距不大于600mm。控制垫块的验收和绑扎,特别是加强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控制工作。在技术交底中进一步明确垫块的绑扎位置。垫块使用前必须经过认真挑选,分规格存放,做好标识,注明规格及使用部位。绑扎时要逐一检查,确保绑扎牢固。
(1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派专人负责及时调整钢筋的位置,纠正浇筑混凝土所产生的钢筋位移。
5.1.7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1)模板的材料选用应符合有关规定。施工前应仔细查阅施工图、有关的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图纸交底会议记录等,绘制好模板排列图,并对操作班组认真进行交底。
(2)模板安装必须做到定位正确,支撑牢固,模板平整、垂直。模板缝隙应用海绵条塞好,由专人负责检查复核。
(3)在支模时,坚持“八不准”原则,具体如下:
①模板控制线未弹或弹线不准确不准支模板;
⑦墙体施工钢筋缝绑扎不牢或混凝土剔凿不够不准支模板;
⑧预埋件验收不合格不准支模板。
(4)支模完成后,由质量员、技术员施工班组长一起对支模质量进行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①构件的断面、垂直度、标高;
④各种预埋件和预留洞的规格、尺寸、固定的情况;
⑤模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拆模时必须按后支的模板先拆,先支的模板后拆这样的顺序进行,且不得用力过大,以免损坏混凝土表面和棱角。拆除完的模板要逐块传递下去,不得抛掷,拆下后,及时清理干净。
(6)竖向构件吊垂线,并坚持在浇筑混凝土时不撤线,随时观察模板变形及时调整模板。
(7)为解决模板拼缝漏浆的问题,混凝土可浇筑到板底标高+20mm左右,剔掉浮浆后达到控制标高。
(8)为保证脱模效果,使用高效水质脱模剂,涂刷时要均匀。
(9)高度重视模板拆除后的清理及保养工作,要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来对待,设置专人、专用工具对模板进行清理,并将清理模板作为一道工序验收,做到“一磨(用打磨机磨去凸物)、一铲(用铁铲铲去污物)、一擦(用拖布擦洗板面)、一涂(用滚子涂刷脱模剂)”四道工序,尤其是模板的口角处,模板清理合格后,方能涂刷脱模剂,且要均匀,无漏刷。未经清理保养、涂刷隔离剂的模板不能使用。
5.1.8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根据浇筑的混凝土方量、时间、构件的特点、浇筑速度等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布料方法,并编制浇筑作业方案。
(2)混凝土浇筑前,现场应预先作好隐蔽工程验收、技术复核、资料及人员、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检验准备。
(3)在浇筑混凝土时,坚持“七不准”原则,具体如下:
①钢筋、模板未检查合格不准浇筑混凝土;
②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检查不合格不准浇筑混凝土;
⑥模板拼缝处未用海绵条堵严不准浇筑混凝土;
⑦ 预拌混凝土不符合要求不准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的浇捣工具一般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浇捣应连续进行,每层厚度约450mm,并任其斜向流动,层层推移,必须保证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5)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以后,由专职质量员负责从其外观上检查其表面有无麻面、露筋、裂缝、蜂窝、孔洞、涨模、移位等缺陷,发现问题应会同技术员一起制订修补措施后进行施工。
(6)竖向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①制作竖向、水平标尺杆,控制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棒移动间距,浇筑前先用铁铲铺一层同配比水泥浆。
②振捣要均匀,每层振捣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不得振捣钢筋和模板,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遇到预留洞口时振捣棒要距离洞口30cm以上,并且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洞口模板变形。
③混凝土施工缝浮浆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进行,弹出剔凿控制线,用无齿锯按线切出剔凿范围及深度,再将浮浆剔净,露出石子,确保均匀。
本工程的重大危险源为给水管道、高压电缆和燃气管道的改迁,给水管道和燃气管道为带压管道,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过程控制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落实施工生产责任制。各施工阶段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
5.2.1管线调查阶段
调查开始前,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学习有关管线调查方面的培训,并详细了解目前线路、管线的基本情况,使调查人员基本了解本施工区管线分布的基本情况;
(略)
调查过程中必须佩戴工作证,和有关部门或个人沟通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现场调查时注意交通安全。
5.2.2管线迁改阶段
对于管线布点与改迁时必须由产权单位技术人员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改迁,确保管线的安全、人员的安全。
现场必须建立安全、环保管理责任制度,落实相关人员的安全、环保管理责任,确保现场改迁施工安全,确保对现场不造成污染。
现场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企业制定的安全、环保生产法规、条例和规定。
5.3.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原则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一是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二是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三是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
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简称TN—S系统)是指在施工用电工程中采用具有专用保护零线(PE线)、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或称三相五线系统,该系统主要技术特点是:
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共引出5条线,其中除引出三条分别为黄、绿、红的绝缘线相线(火线)L1、L2、L3(A、B、C)外,尚须于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N)接地处同时引出两条零线。一条叫做工作零线(浅蓝色绝缘线)(N线),另—条叫做保护零线(PE线)。其中工作零线(N线)与相线(L1、L2、L3)—起作为三相四线制工作线路使用;保护零线(PE线)只作电气设备接零保护使用,即只用于联接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基座等。两种零线(N和PE)不得混用,为防止无意识混用,保护零线(PE线)应采用具有绿/黄双色绝缘标志的绝缘铜线,以与工作零线和相线相区别。同时,为保护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可靠,在整个施工现场的PE线上还应作不少于3处的重复接地,且每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采用三级配电结构。三级配电是指施工现场从电源进线开始至用电设备中间应经过三级配电装置配送电力,即由总配电箱(配电室内的配电柜)经分配电箱(负荷或若干用电设备相对集中处),到开关箱(用电设备处)分三个层次逐级配送电力。而开关箱作为末级配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即每一台用电设备必须有自己专用的控制开关箱,而每一个开关箱只能用于控制一台用电设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内开关电器可设若干分路,且动力与照明分路设置。
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包括两个内容,即:一是设置两级漏电保护系统,二是实施专用保护零线PE。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中,总配电箱中必须装设漏电开关,所有开关箱中也必须装设漏电开关。
在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采用TN—S系统,在工作零线(N)以外增加一条保护零线(PE)。当二相火线用电量不均匀时,工作零线N就容易带电,而PE线始终不带电,那么随着PE线在施工现场的敷设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就形成一个覆盖整个施工现场、防止人身(间接接触)触电的安全保护系统。
(2)施工用电计算
本工程主要的设备用量如表5-1:
表5-1 主要的设备用量
序号
|
名称
|
额定功率(KW)
|
数量
|
合计
|
1
|
抽水机
|
5
|
||
2
|
弯筋机
|
3
|
||
3
|
焊机
|
15
|
||
小计
|
根据实际考虑,现场需最小配备100KVA变电设备,需要在施工准备阶段提前安装。
5.4.1施工监测建构物及地下管线
工作井最大开挖深度为W1-5-1,基坑深7.445m,最近的重大建筑为**酒店大厦,建筑最小水平距离8.67米,施工场地位于**主干道——**,周围管线包含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给水、燃气,路灯、交通信号、军用光缆等管线。
5.4.2施工监测建构物及地下管线
为保证顶管施工安全、掌握实时施工数据,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顶管工作井基坑等级为二级,污水管道施工必须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实行施工监测。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和现场巡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仪器监测:仪器监测的内容详表5-2 ,二级基坑监测频 率及预警控制值;
表5-2 二级基坑监测频率及预警控制值
|
||||||||||
监测项目
|
监测频率
|
监测控制值
|
||||||||
施工进程
|
||||||||||
开挖深度
|
底板浇筑后时间
|
变化速率
mm/d-1
|
累计值
|
|||||||
≤5米
|
>5米
|
≤7d
|
7~14
|
14~28
|
>28天
|
绝对值
mm
|
相对基坑深度 |
|||
水平位移
|
1次/2d
|
1次/1d
|
1次/2d
|
1次/3d
|
1次/5d
|
1次/10d
|
4-6
|
40-50
|
0.5%-0.7%
|
|
竖向位移
|
5-8
|
50-60
|
0.6%-0.8%
|
|||||||
坑底隆起
|
4-61
|
50-60
|
||||||||
周边构筑物变形
|
竖向位移
|
10-60
|
||||||||
裂缝
|
||||||||||
周边地下
管线变形
|
3-5
|
10-40
|
①监测点布置:监测点的布置包括工作井及特殊井基坑监测点、周边构筑物监控点、顶管沿线地面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布置见图5-2。
图5. 2 工 作井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2)监测仪器设备
表5-3监 控仪器设备用表
序号
|
监测内容
|
控制值
|
仪器设备
|
误差要求
|
|
1
|
水平位移
|
40-50
|
全站仪
|
≤3.0
|
|
竖向位移
|
50-60
|
DS1水准仪
|
≤1mm
|
||
坑底隆起
|
50-60
|
DS1水准仪
|
≤1mm
|
||
周边构筑物变形
|
竖向位移
|
10-60
|
DS1水准仪
|
≤1mm
|
|
裂缝
|
千分尺、裂缝计等
|
||||
周边地下管线变形
|
10-40
|
DS1水准仪
|
≤1mm
|
(3)数据处理与分析
a.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f监测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报表应按时报送。报表中监测成果宜用表格和变化曲线或图形反映。
④异常情况的处理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的结构和周边需要保护的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2)现场巡视: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①巡视内容:
a.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b.支撑、围檩有无裂缝出现;
(略)
k.基准点、监测点是否完好。
②异常处理: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立即上报主管工程师,根据严重程度分别采取加密监测、改变施工工艺,加固和补强,停止施工等措施。
(略)
**隧道工作井逆作法施工工程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及其伤害形式如下表:
表 6 -1意 外事 故 类型及 其 伤害形式
事故类型
|
伤害形式
|
高空坠物
|
|
机械伤害
|
|
触电
|
|
坍塌
|
|
中毒和室息
|
|
其他伤害
|
|
项目经理部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专业救护组进行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如有特殊情况项目经理不能到位时,由项目经理部工委书记担任。项目安全质量部负责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表 6 - 2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通讯录
序号
|
姓 名
|
职 务
|
备注
|
1
|
项目经理
|
||
2
|
土木总工
|
||
3
|
工程部长
|
||
4
|
总经济师
|
||
5
|
测量负责人
|
||
6
|
土木副总工
|
||
7
|
土木副总工
|
||
8
|
机械总工
|
||
9
|
书记
|
||
10
|
中心试验室主任
|
||
11
|
技术员
|
||
12
|
技术员
|
||
13
|
测量员
|
||
14
|
安全总监
|
||
15
|
安全员
|
||
16
|
安全员
|
6.3.1应急设备与物资
(1)用于应急抢险的各类物资应全面准备就绪,做到专人负责保管,并对物资、设备的完好性进行定期检查。
(2)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应急抢险专业设备、机具和材料。
(3)建立应急抢险专用仓库,并将其按规定挂牌,妥善放置。
表 6 - 3 主要应急设备、物资表
序号
|
材料名称
|
数量
|
存放位置
|
1
|
灭火器
|
施工现场
|
|
4
|
球阀、三通
|
材料库
|
|
5
|
液压千斤顶
|
材料库
|
|
6
|
离心式抽水机(11KW)
|
材料库
|
|
7
|
潜水泵(7KW)
|
施工现场
|
|
8
|
挖掘机
|
长臂挖机
|
|
9
|
吊车
|
施工现场
|
|
11
|
急救箱(含急救药)
|
施工现场
|
|
12
|
急救担架
|
办公室
|
|
13
|
止血绷带、纱布
|
施工现场
|
|
14
|
砂
|
施工现场
|
|
15
|
4m长φ50钢花管
|
施工现场
|
|
16
|
6.5m3空压机
|
||
17
|
YT28风钻(带气腿)
|
||
18
|
袋装水泥
|
||
19
|
I25型钢
|
||
20
|
双液注浆机
|
||
21
|
水不漏
|
||
22
|
8吨吊车
|
应急响应程序如下图,6.1应急响应程序流程:
图 6 -1 应 急响应程序流程
最先在施工现场安全意外事故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管线事故应急小组组长。组长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程序,调动人员,组织相应物质,保护事故现场,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将事故的损失及影响降至最低点;如有破坏既有管线,立即通知相应的管线单位进行抢修,具体联系电话如下:
给水抢修电话:
燃气抢修电话:
电力抢修电话:
通信抢修电话:
其余抢修电话,待管线改迁队伍进场后确定具体片区负责人手机号码。
施工现场突发管线事故时,项目部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管线主管部门报告,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管线破坏应急预案”,调动抢险机械、物资到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救援、疏导人员、并设置警戒标志,协调专业队伍对事故管线进行处理。
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迅速封锁事故现场,将事故点20m内围护隔离,采取临时措施将事故的损失及影响降至最低点,如发生既有管线破坏,应联络管线产权单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修复破裂的管线。
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后勤保障组应按照应急救援小组的要求立即调运抢险机械、物资到场,并充分利用现场的一切设施进行现场抢险、人员抢救及财产的保护工作。
应急求援小组应在现场明确应急疏散通道,当发生管线渗漏、破裂等事故的,需要进行人员疏散时,由现场救援组协助相关部门指挥现场人员及周边人员疏散,并维持现场秩序。
当事态超出实际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单位、当地政府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在上级政府的安排下有序撤离现场人员。
6 . 5 .1 高处坠落应急应急 预案
最先发现现场高处坠落事故的从业人员立即将现场情况报告现场管理人员(救援小组组长),立即暂停现场的生产活动,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项目负责人接到高处坠落事故情况后,奔赴出事地点迅速组织有经验的急救员抢救伤者,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护。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通畅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
(2)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⑥ (略)
⑦项目安全负责人组织人员对出事地点的范围进行现场保护及安排人员作警戒。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人奔赴现场,根据出事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有关部室进入应急救援工作程序,制定应急救援抢险措施和其他安全保障事项。
尽快动用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6 . 5 .2机械伤害应 应急 预案
(1)发生机械伤害时,在现场施工人员或班组长立即切断电源,并立即打电话向救援小组总指挥和组长汇报。救援小组总指挥和组长接到电话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急救小组成员,利用现有的急救器材,对受伤者进行临时性急救措施。
(5) (略)
(6)总指挥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落实责任对所有存在的问题按“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并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确保施工安全。
6 . 5 .3触电伤亡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和其它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事故是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1) 触电伤亡事故发生后,在现场施工人员或电工班组长立即切断电源,并立即打电话向救援小组总指挥和组长汇报。救援小组总指挥和组长汇报接到电话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急救小组成员,利用现有的急救器材,对受伤者进行临时性急救措施。
(5) (略)
(6) 总指挥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落实责任对所有存在的问题按“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并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确保施工安全。
根据周边医疗机构调查,距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医院有:**中医院、**人民医院、**医院。我部选定三条应急救援路线。
第一条救援路线:施工现场→**→**→**→**
第二条救援路线:施工现场→**路→**路→**
第二条救援路线:施工现场→**→**路→**
(1) 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文明施工管理组织,配置专(兼)职文明施工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实施监督检查。
(2)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现场主要管理人员等信息。
(3)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现场堆放的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4)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要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5)施工现场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
(6) 施工机械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施工机械进场经过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的方能使用。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建立机组责任制,并依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7)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随时清理建筑垃圾。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设置施工标志,并对沟井坎穴进行覆盖。
(8)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清除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
(9)施工现场设置各类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并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供应等符合卫生要求。
(10)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在现场周边设立围护设施。
(1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施工,或者储备、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
现场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为了能有效地降低施工噪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将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生活的位置,减少噪音对施工红线外的影响。
(4) (略)
土石方施工和施工车辆行驶会引起尘土飞扬,使附近的悬浮颗粒物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了注重环保工作:
(1)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以保证将汽车行走施工道路的粉尘(扬尘)控制在最低限度,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5) (略)
(6)在施工区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7.2.3淤泥渣土、垃圾与污水排放
(1)总体安排
基坑开挖产生的弃土和建筑垃圾即余泥渣土,先堆放在围挡范围内的临时存渣场内,然后用加盖篷布的运输车运至**指定受纳场地进行排卸;施工和生活产生的污水先排放到污水池,再排放到沉淀池,最后才排放到市政工程的排污口进行排放,沉淀池产生的淤泥渣将按余泥渣土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余泥土渣运输与排放由专职安全员兼工地余泥渣土运输与排放管理员专人负责。
(2)余泥渣土与固体垃圾排放方法
③ (略)
(3)污水排放方法
(1)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回填土堆放场、泥浆水产生处设沉淀池,沉淀池分别在主线两侧**天桥处设置,长×宽×高=6m×3m×2m=36m3。沉淀池材质为10mm钢板。
(4)余泥渣土、垃圾与污水排放管理措施
③ (略)
(5)余泥渣土、垃圾与污水排放技术措施
⑦ (略)
管理人员配置计划见表8-1
表 8-1 管理人员配置计划表
序号
|
类 别
|
人数
|
工 作 内 容
|
1
|
项目负责人
|
全面负责
|
|
2
|
项目土木总工
|
负责全面技术工作
|
|
3
|
工程部长
|
负责现场技术问题
|
|
4
|
生产负责人
|
负责具体施工安排
|
|
5
|
专职质检员
|
负责施工质量
|
|
5
|
专职安全员
|
工地的安全和文明施工
|
|
6
|
现场施工员
|
负责工程的正常施工
|
|
7
|
工程部技术人员
|
负责技术指导
|
|
8
|
材料员
|
现场材料的供应和购买
|
|
9
|
后勤
|
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
|
10
|
机管员
|
现场机械的运作
|
|
共计
|
劳动力配置计划见 表8- 2
表 8-2 劳动力配置计划表
序号
|
类 别
|
人数
|
工 作 内 容
|
1
|
钢筋工
|
||
2
|
模板工
|
||
3
|
架子工
|
||
4
|
起吊指挥员
|
||
5
|
长臂挖掘机司机
|
||
6
|
短臂挖掘机司机
|
||
7
|
土方运输车司机
|
||
9
|
土方开挖普工
|
||
10
|
混凝土工
|
||
15
|
25T汽车吊司机
|
||
16
|
25T汽车吊指挥员
|
||
17
|
履带式挖掘机司机
|
在雨期施工,做好场内周边的排水工作,在四周设排水沟,并保持通畅。
现场配备抽水设备和覆盖材料,明挖基坑和竖井四周设置挡水墙,防止水流入基坑。
按照小雨不间断施工,大雨后继续施工,暴雨后不影响施工的原则来布置工作。
进场后立即将场内道路全部用混凝土硬化,雨期施工必须有组织排水,施工道路要高出周围地势。
路边设置排水沟,使雨水有组织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原则上不在雨中进行混凝土作业,确实需要在雨中作业,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冲刷。
雷雨天禁止露天高空作业,以防雷击。
室外使用的中小型机械,按要求加设防雨罩或防雨棚。
经常对使用的施工机械、机电设备、电路等进行检查,保证机械正常运转。
(来源: 施工技术方案 ,微土木人荐读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2.95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隧道施工中炭质板岩溜塌处理措施1工程概况 花椒坡隧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属高原剥蚀构造中高山深谷地貌。隧址区地面高程为2?550~3?630?m,相对高差为1?100?m,斜坡陡峻,玄武岩、灰岩多形成陡崖,相对高差较大。区内植被发育,坡面多为松林灌木,隧道进口端有老214国道通往线路附近,交通较便利,而出口便道较少,交通不便。隧址区不良地质有岩溶、顺层偏压、断层破碎带、局部瓦斯等有害气体富集;隧址区发育冷都正断层、花椒坡断层、花椒坡平移断层、冲江河逆断层,主要受冲江河逆断层影响。该隧道为I级风险隧道,也是控制性工程。设计预计正常涌水量Q=23?45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Qmax=406?00?m3/d。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这份资料不错,支持与鼓励多上传分享给大家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