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什么?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什么?

发布于:2024-01-06 15:02:06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一、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以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治理措施与当地景观相协调,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基本实现流域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发展,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内涵上的深化与提升。它以流域内的水、土地、生物等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抓住“生态”和“清洁”两个核心要素,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互动机制,强调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国内发展历程

国外发展历程

研究现状

  • 从试点工程发展到面上推动

  • 建设理念和技术路线日臻成熟

 各地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结合所在区域发展定位,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了多种切合实际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主要有四种:

①在重要水源地保护区,以水源涵养、水质保护为目标的面源污染防治型小流域建设模式,如湖北丹江口水库、北京密云水库周边的小流域项目;

②在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以保护原生态和水环境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型小流域建设模式,如浙江安吉县的深溪小流域;

③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的地区,以发展绿色产业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小流域建设模式,如河南、山东等省的生态清洁小流域;

④在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型小流域建设模式,如广东深圳、江苏宜兴等地。

  • 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建设工作机制

  •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生态清洁小流域构建流程 

二、主要治理模式

针对选定修复区域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进行修复,以下为大家介绍四种主要的治理模式:

  • “三道防线”治理模式

  •  “三层次、四防区”治理模式

  • 以水源保护为核心、面源污染控制为重点的治理模式

  • 以安全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整治

“三道防线”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源于北京地区。为解决水资源缺乏与用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之间的矛盾,构筑了“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的“三道防线”治理模式。

划分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生态清洁 小流域技术规范》( DB11 /T 548—2008),将坡度≥25°作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治理区边界划分依据;地形地貌相对明显的沟( 河) 道及湖库周边生态保护区边界作为治理区和保护区边界。

下图为三道防线的区别:

“三层次、四防区”治理模式

模式源于黑龙江省延寿县国家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以“山坡、村庄、河道”为三个层次展开,构筑了生态修复区、综合治理区、生态农业区和生态保护区四个防区。


以水源保护为核心、面源污染控制为重点治理模式

此模式源于距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直线距离仅6km的湖北省丹江口市胡家山小流域,构筑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缓冲三道防线,并以荒坡地径流控制、农田径流控制、村庄面源、污染控制、传输途中控制和流域出口控制六个方位开展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以安全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整治治理模式

此模式在生态安全问题严重的南方山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最为典型。针对山区山洪与地质灾害频繁、确立了“安全、生态、发展、和谐”的治理目标,把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小流域治理范畴。


三、评价与监测

我们将流域划分成小流域单元,针对各个单元的特征进行修复,保护,那这个特征如何识别,这里就需要监测和评价工作,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前和治理后对小流域内的生态清洁度进行评价。

建立科学易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为不同类型小流域建立相应的治理模式提供依据。

指标的选取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 代表性: 选取的指标应具有代表性,每个指标应能反映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且要有一定的普遍性。

  • 系统性: 充分反映小流域生态清洁的内涵,按照评价基本框架,系统地表征小流域生态系统中水域、土壤、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特征,通过其综合效应来全面反映流域生态清洁状况。

  • 差异性: 指标体系应涵盖流域生态清洁的主要方面,既要简明扼要,指标数量又不宜过多,指标间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 可获取性: 指标测度应简单易行,计算指标所需数据应易获得且比较可靠,便于计算、比较和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小流域的特征,确定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类型,比如

  • 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小流域,宜建设绿色产业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 在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资源优势的区域,宜建设生态休闲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 在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小流域,宜建设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 在山洪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应建设防灾减灾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 在河流源头、重要水源地,应建设水源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生态清洁小流域涉的监测涉及水土保持监测、坡面土壤侵蚀监测、面源污染及人居环境监测、水质水量监测与沟道生态监测等方面。动态监测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保质保量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小流域治理的动态监测实际上是研究小流域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可以帮助掌握小流域在治理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治理所获得成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对小流域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模拟、预测与评价的基础。

目前遥感技术在小流域监测中广泛应用,定量评价流域侵蚀量、流域治理动态、治理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利用TM热红外图像监测小流域水土流失等。

未来需要对研究的小流域地质、地貌、生物、气象、土壤、自然灾害和水文充分认识并掌握,对当地产业的生产结构、产品与收入系统、管理系统、生产和劳务系统等分析透彻,并对比小流域治理前后的人民生活水平情况和社会生产发展潜力等问题,从而通过合适的手段技术和模型,完成小流域的动态监测,为协调“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提供决策依据。


四、案例分析

研究背景

以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以下简称“湖北水源区”)为研究区域,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村各类景观要素,对现有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进行整合,提出可在湖北水源区推广应用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体系,探索恢复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新方法。开展工作及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以湖北水源区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的角度出发,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最佳汇流面积阈值设置30km2,利用Arc GIS 技术从研究区域提取出 482 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将湖北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划分为生态农业型、城镇发展型、生态涵养型三种类型,得到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空间分布格局图,其中生态农业型小流域 184 条,城镇发展型小流域 122 条,生态旅游型小流域 176 条。

划分方法与流程 :GIS空间分析法


(2)以胡家山、双塘河及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分析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文献分析与 GIS空间分析对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总结,最终确定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修复重点。

(3)根据生态修复重点确定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目标,提出6种生态修复模式和21种组合式生态修复技术,由此构建湖北水源区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体系。

生态农业型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

① 水土流失修复

② 坡面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

③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

④ 人居环境生态修复

城镇型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

① 人居环境修复

② 河(沟)道生态修复

生态涵养型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

① 水土流失修复


五、问题与展望

存在问题:

1. 建设数量、规模和建设标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建设内涵和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

4. 运行管护机制不完善。


对策及建议:

5.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农村水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建议各级水利部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议事日程。

6. 建议各地水利水保部门牵头,因地制宜,尽快组织编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规划。规划经地方政府批复后,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整合各方面力量,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依据。

7. 在解决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之前,建议各地将水土保持资金重点投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抓出一批示范工程,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影响,为下一步加速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创造条件。

8. 建议尽快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有关措施内容纳入水土保持国标体系。

来源:农旅客

  • yunxiuzhang
    yunxiuzhang 沙发

    好资料,学习一下。谢谢楼主无私分享!

    2024-01-08 07:04: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21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利基本概念汇编

第一辑 GB/T 34968-2017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1、浅层地下水renewable groundwater 与当地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包括潜水及与潜水具有较密切水力联系的承压水,一般埋藏较浅。 2、深层地下水unrenewable groundwater 自然状态下,与其他水体水力联系微弱且不可更新或难以更新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