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交通规划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发布于:2024-01-05 14:53:05 来自:道路桥梁/交通规划 [复制转发]

图片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图片

(原文节选、删减,结构梳理)


01


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形势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国内国际新形势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更加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注重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和智慧发展;更加突出统筹协调,注重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和城乡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注重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对外互联互通和国际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更加突出共享发展,注重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运输需求

旅客出行需求稳步增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高铁、民航、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提升,国际旅客出行以及城市群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东部地区仍将是我国出行需求最为集中的区域,中西部地区出行需求增速加快。

货物运输需求稳中有升,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需求快速攀升。外贸货物运输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大宗散货运量未来一段时期保持高位运行状态。东部地区货运需求仍保持较大规模,中西部地区增速将快于东部地区。




02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一体化融合、创新驱动,打造一流设施、技术、管理、服务,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二)工作原则

——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坚持适度超前,推进交通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拓展投资空间,有效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立足国情、改革开放。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求和资源禀赋气候特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中国特色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全球运输网络和物流供应链体系安全性、开放性、可靠性。

——优化结构、统筹融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规划统筹,优化网络布局,创新运输组织,调整运输结构,实现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推动融合发展,加强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智慧、安全绿色。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


(三)发展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专栏一:2035年发展目标


便捷顺畅。享受快速交通服务的人口比重大幅提升,除部分边远地区外,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 15 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市地级行政中心 45 分钟上高速铁路、60分钟到机场。基本实现地级市之间当天可达。中心城区至综合客运枢纽半小时到达,中心城区综合客运枢纽之间公共交通转换时间不超过 1小时。

经济高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设施利用更加高效,多式联运占比、换装效率显著提高,运输结构更加优化,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交通枢纽基本具备寄递功能,实现与寄递枢纽的无缝衔接

绿色集约。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全周期绿色化。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20 年显著下降,交通污染防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智能先进。基本实现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基本建成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北斗时空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感知全覆盖。智能列车、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智能船舶及邮政快递设施的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安全可靠。交通基础设施耐久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设施安全隐患防治能力大幅提升。交通网络韧性和应对各类重大风险能力显著提升,重要物资运输高效可靠。基本建成陆海空天立体协同的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交通安全水平达到世界前列,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总体安全。



(绿色、智能和安全方面都是世界先进水平)


图片


到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03


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


(一)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国防设施、主要景区等。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增量供给质量提升。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

 

专栏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


铁路(线路)。国家铁路网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其中,(1)高速铁路 7万公里 (含部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 13 万公里 (含部分市域铁路),合计 20万公里左右。形成由“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速铁路衔接的高速铁路网;(2)由若干条纵横普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普速铁路衔接的普速铁路网;(3)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逐步成网。(4)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


公路(线路)包括国家高速公路网、普通国道网,合计 46 万公里左右。其中(1)国家高速公路网 16 万公里左右,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纵线、18条横线及若干条地区环线、都市圈环线、城市绕城环线、联络线、并行线组成;(2)普通国道网 30 万公里左右,由12 条首都放射线、47条纵线、60 条横线及若干条联络线组成。


水运(航线+港口)。包括国家航道网和全国主要港口。国家航道网由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国境国际通航河流航道组成。其中(1)“四纵四横两网”的国家高等级航道 2.5万公里左右(2)国境国际通航河流主要包括黑龙江、额尔古纳河、鸭绿江、图们江、瑞丽江、澜沧江、红河等(3)全国主要港口合计63个,其中沿海主要港口 27 个、内河主要港口36 个。


民航(机场+航路)。包括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和国家航路网。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合计 400 个左右,基本建成以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 (货运) 枢纽为核心,区域枢纽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加快繁忙地区终端管制区建设;构建基于大容量通道、平行航路、单向循环等先进运行方式的高空航路航线网络;构建基于性能导航为主、传统导航为辅的适应各类航空用户需求的中低空航路航线网络(趋势:低空)


邮政快递(枢纽+邮路)。包括国家邮政快递枢纽和邮路。国家邮政快递枢纽主要由北京天津雄安、上海南京杭州、武汉 (鄂州)郑州长沙、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 5个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20个左右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45 个左右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组成。布局航空邮路、铁路邮路、公路邮路、水运邮路,共计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二)主骨架(点-轴)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是我国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以及连通国际运输的主动脉,是支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主轴线,也是各种运输方式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3类。(1)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2)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3)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作为组团

按照极、组群、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1)加快构建6条主轴。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拓展4极辐射空间和交通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我国综合立体交通协同发展和国内国际交通衔接转换的关键平台,充分发挥促进全国区域发展南北互动、东西交融的重要作用。

(2)加快构建7条走廊。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的辐射作用,加强极与组群和组团之间联系,建设京哈、京藏、大陆桥、西部陆海、沪昆、成渝昆、广昆等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交通走廊,优化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的主骨架结构。

(3)加快构建8条通道。强化主轴与走廊之间的衔接协调,加强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联系,加强资源产业集聚地、重要口岸的连接覆盖,建设绥满、京延、沿边、福银、二湛、川藏、湘桂、厦蓉等交通通道,促进内外连通、通边达海,扩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网络覆盖。

 

专栏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


6条主轴:

京津冀一长三角主轴。路径1:北京经天津、沧州、青岛至杭州。路径2:北京经天津、沧州、济南、蚌埠至上海。路径3:北京经天津潍坊、淮安至上海。路径4:天津港至上海港沿海海上路径。

京津冀一粤港澳主轴。路径1:北京经雄安、衡水、阜阳、九江赣州至香港(澳门)。支线:阜阳经黄山、福州至台北。路径2: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至深圳。

京津冀一成渝主轴。路径1:北京经石家庄、太原、西安至成都路径2:北京经太原、延安、西安至重庆。

长三角一粤港澳主轴。路径1:上海经宁波、福州至深圳。路径2:上海经杭州、南平至广州。路径3:上海港至湛江港沿海海上路径。

长三角一成渝主轴。路径1: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万州至重庆。路径2:上海经九江、武汉、重庆至成都。

粤港澳一成渝主轴。路径1:广州经桂林、贵阳至成都。路径2:广州经永州、怀化至重庆。


7条走廊:

京哈走廊。路径1:北京经沈阳、长春至哈尔滨。路径2:北京经承德、沈阳、长春至哈尔滨。支线 1:沈阳经大连至青岛。支线 2:沈阳至丹东。

京藏走廊。路径1:北京经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格尔木、拉萨至亚东。支线:秦皇岛经大同至鄂尔多斯。路径2:青岛经济石家庄、太原、银川、西宁至拉萨。支线:黄骅经忻州至包头。

大陆桥走廊。路径1:连云港经郑州、西安、西宁、乌鲁木齐至霍尔果斯/阿拉山口。路径2:上海经南京、合肥、南阳至西安。支线:南京经平顶山至洛阳。

西部陆海走廊。路径1:西宁经兰州、成都/重庆、贵阳、南宁、湛江至三亚。路径2:甘其毛都经银川、宝鸡、重庆、毕节、百色至南宁。

沪昆走廊。路径1:上海经杭州、上饶、南昌、长沙、怀化、贵阳、昆明至瑞丽。路径2:上海经杭州、景德镇、南昌、长沙、吉首.遵义至昆明。

成渝昆走廊。路径1:成都经攀枝花、昆明至磨憨/河口。路径2重庆经昭通至昆明。

广昆走廊。路径1:深圳经广州、梧州、南宁、兴义、昆明至瑞丽。路径2:深圳经湛江、南宁、文山至昆明。


8条通道:

绥满通道。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洲里。支线1:哈尔滨至同江。支线 2:哈尔滨至黑河。

京延通道。北京经承德、通辽、长春至晖春。

沿边通道。黑河经齐齐哈尔、乌兰浩特、呼和浩特、临河、哈密、乌鲁木齐、库尔勒、喀什、阿里至拉萨。支线 1:喀什至红其拉甫。支线2:喀什至吐尔泵特。

福银通道。福州经南昌、武汉、西安至银川。支线:西安经延安至包头。

二湛通道。二连浩特经大同、太原、洛阳、南阳、宜昌、怀化、桂林至湛江。

川藏通道。成都经林芝至樟木。

湘桂通道。长沙经桂林、南宁至凭祥。

厦蓉通道。厦门经赣州、长沙、黔江、重庆至成都。



图片


(三)“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包括国际性和全国性)

 

专栏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1)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联动石家庄、雄安等城市的京津冀枢纽集群(2)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联动合肥、宁波等城市的长三角枢纽集群(3)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联动珠海、澳门等城市的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集群(4)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集群。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建设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 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建设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

——国际铁路枢纽和场站: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武汉、长沙、乌鲁木齐、义乌、苏州、哈尔滨等城市以及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建设具有较强国际运输服务功能的铁路枢纽场站。

——国际枢纽海港:发挥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北部湾港、洋浦港等国际枢纽海港作用,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加快建设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推进天津北方、厦门东南、大连东北亚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一批国际性枢纽港站、全国性枢纽港站建设

一一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巩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等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国际邮政快递处理中心:在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城市和口岸城市,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国际枢纽海港、公路口岸等建设 40个左右国际邮政快递处理中心



(四)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海陆空邮)

发展多元化国际运输通道,重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中尼印和孟中印缅等7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发展以中欧班列为重点的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

强化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完善经日韩跨太平洋至美洲,经东南亚至大洋洲,经东南亚、南亚跨印度洋至欧洲和非洲,跨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等4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保障原油、铁矿石、粮食、液化天然气等国家重点物资国际运输,拓展国际海运物流网络,加快发展邮轮经济。

依托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

建设覆盖五洲、连通全球、互利共赢、协同高效的国际干线邮路网





04


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


(一)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

(空间统筹)规划衔接协调,节约集约利用通道线位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空域资源、水域资源,减少对空间的分割,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强过江、跨海、穿越环境敏感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论证,推动铁路、公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和断面空间整合。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原则,做好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

(多方式联运)统筹考虑多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协同和新型运输方式探索应用,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加强综合交通通道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功能共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及邮政快递枢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功能空间。


 

专栏五: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要求


综合客运枢纽

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间换乘便捷、公共换乘设施完备,客流量大的客运枢纽应考虑安全缓冲。加强于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机场布局规划的街接,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实现 2 条以上轨道交通街接。全国性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基本实现 2条以上市域 (郊) 铁路或城市轨道衔接。国际性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优先衔接贯通所在城市的综合客运枢纽,不同综合客运枢纽间换乘次数不超过 2 次。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应一体设计、同步建设、同期运营。


综合货运枢纽(铁水联运)

综合货运枢纽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顺畅衔接。千万标箱港口规划建设综合货运通道与内陆港系统。全国沿海、内河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大宗干散货规模化港区积极推动铁路直通港区,重要港区新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推进港铁协同管理提高机场的航空快件保障能力和处理效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统筹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快速货运通道。



(内外交通衔接)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加强城市周边区域公路与城市道路高效对接。推动规划建设统筹和管理协同。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城际干线运输与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加强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及机场与城市公交网络系统有机整合,引导城市沿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合理、有序发展(TOD)。


(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融合发展。推进基础设施、装备、标准、信息与管理的有机衔接,提高交通运输网动态运行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推动车联网部署和应用。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充分考虑煤炭、油气、电力等各种能源输送特点,强化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智能电网融合,适应新能源发展要求。


(三)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推进重点区域交通运输统筹发展。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世界一流交通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打造交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巩固提升港口群、机场群的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通枢纽集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提升对外连通水平为导向,强化门户枢纽功能,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东西畅通、南北辐射、有效覆盖、立体互联的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1)加速东部地区优化升级,提高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交通承载力,强化对外开放国际运输服务功能。(2)推进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更好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功能。(3)强化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对外开放通道网络。(4)推动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提质增效,强化与京津冀等地区通道能力建设,打造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的交通枢纽。(5)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推进沿边沿江沿海交通建设。(5)优化枢纽布局,完善枢纽体系,发展通用航空,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条件

推进城市群内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城市群内部2小时交通圈。加强城市群内部重要港口、站场、机场的路网连通性,促进城市群内港口群、机场群统筹资源利用、信息共享、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研究布局综合性通用机场,疏解繁忙机场的通用航空活动,发展城市直升机运输服务,构建城市群内部快速空中交通网络

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推动城市道路网结构优化,形成级配合理、接入顺畅的路网系统。有序发展共享交通,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超大城市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和建筑,优化客流疏散。

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省道网。加快推动乡村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推进县乡村(户)道路连通、城乡客运一体化,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推动在铁路、机场、城市轨道等交通场站建设邮政快递专用处理场所、运输通道、装卸设施。在重要交通枢纽实现邮件快件集中安检、集中上机(车),发展航空、铁路、水运快递专用运载设施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多式联运,实现跨领域、跨区域和跨运输方式顺畅衔接,,推进乡村邮政快递网点、综合服务站、汽车站等设施资源整合共享。

推进交通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国家物流大通道和枢纽布局,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应急、冷链、分拣处理等功能区建设,完善与口岸衔接,畅通物流大通道与城市配送网络交通线网连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末端网络。发展高铁快运,推动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升级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打造开放、安全、稳定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

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体系等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完善公路沿线、服务区、客运枢纽、邮轮游轮游艇码头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自驾游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健全重点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鼓励发展定制化旅游运输服务。

推进交通与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交通运输与现代农业、生产制造、商贸金融等跨行业合作,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支持交通装备制造业延伸服务链条,带动国产航空装备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交通运输与生产制造、流通环节资源整合,鼓励物流组织模式与业态创新。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





05


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安全发展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群、重点地区、重要口岸、主要产业及能源基地、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系统韧性和安全性。健全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通道安全保障、海上巡航搜救打捞、远洋深海极地救援能力建设,健全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和搜寻救助系统。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提升车联网、船联网等重要融合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交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维护、安全评估。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使用寿命。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管理协调机制。构建应急运输大数据中心,推动信息互联共享。构建快速通达、衔接有力、功能适配、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网络。推动应急运输标准化、模块化和高效化。统筹陆域、水域和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设多层级的综合运输应急装备物资和运力储备体系。加强重要通道应急装备、应急通信、物资储运、防灾防疫、污染应急处置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行业系统安全风险和重点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


(二)推进智慧发展

提升智慧发展水平。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构建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加快各领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自主创新应用。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统,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部署关键部位主动预警设施。鼓励物流园区、港口、机场、货运场站广泛应用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推广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备。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加快既有设施智能化。运用现代控制技术提升铁路全路网列车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公路路网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务智能化。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推动船岸协同、自动化码头和堆场发展。发展新一代空管系统,推进空中交通服务、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智能化,推进各方信息共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三)推进绿色发展和人文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最大限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施交通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构建生态化交通网络。加强科研攻关,改进施工工艺,从源头减少交通噪声、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加大交通污染监测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交通环境风险防控,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以铁路、水运为主的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格局。加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设施更新利用和废旧建材再生利用,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

加强交通运输人文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功能配置和运输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满足不同群体出行多样化、个性化要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装备设备,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健全老年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


(四)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推进铁路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深化国家空管体制改革,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完善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开发、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协商机制。加快制定综合交通枢纽、多式联运、新业态新模式等标准规范。推动标准国际互认,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以大数据、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新型治理机制。

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坚持法治引领,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普法责任制

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跨学科科研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交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06


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二)加强组织协调


(三)加强资源支撑


(四)加强资金保障


(五)加强实施管理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放水发电
    放水发电 沙发

    这份资料不错,支持与鼓励多上传分享给大家

    2024-01-06 09:13: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交通规划

返回版块

3406 条内容 · 11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这些数字,成为2023年交通关键词!

  17.7万公里     据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十年增长1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94%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