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 4 )墙板吊装。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 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符合施工要求,需要结合装配施工 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运用内剪力墙技术,进一 步提升预制构件之间的精密度,从而保证整个装配式建 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对于各建筑结构和剪力墙的 固定作业而言,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合理比例的 水泥砂浆灌注到螺栓孔中,并将插筋预留在下层板中。 在开展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时,为了保证预制预留板的 螺栓孔顺利插入其中,需要使螺栓处于结构的中心位置, 这样不仅能大幅提升整个建筑结构的施工强度,还能使 剪力墙的稳定性得到可靠的保障。 首先根据墙板预埋件的位置确定墙板斜支撑埋件 在现浇板上的位置,预埋螺栓与附加钢筋焊接固定预埋 件。预埋时,应保证螺栓外露大于 40 mm ,并用胶带将预 埋螺栓螺纹缠裹好,防止污染螺纹。再对钢筋复核与校 准,根据墙板钢筋进行定位,注意对预留钢筋进行复核, 对有偏差的预留钢筋应按规范校正。 在吊装墙板前要确定吊装顺序,可采用从一侧到另 一侧的吊装顺序,并提前制订安装进度计划,以有效提 高施工效率。在确定墙板吊装顺序后,应对墙根进行基 层表面处理。处理要求如下:第一,剪力墙墙根不得有浮 浆、流混凝土、碎渣及建筑垃圾残留,避免影响灌浆节点 的质量;第二,复核水平标高,对高于结构标高 20 mm 的 混凝土面进行打磨,避免标高累计误差;第三,在剪力墙 底部与结构面预留 20 mm 间隙作为灌浆的流浆通道,利 用 2 、 3 、 5 mm 模数化垫片进行四点找平并制作灰饼。提 前验收待安装墙板,确保待安装墙板无质量问题。 下一步是安装吊具。安装吊具后,确保墙板和钢制 绳索之间的角度不小于 45 ° 。应将缆风绳放在墙面板的 前面,以便于操作。在挂吊之前,应特别检查钩子与卡环 和钢丝绳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吊钩周围的混凝土质量 是否有裂缝。调平墙板后,松开闩锁以将其提起,在离地 面约 1 m 的地方静止,并消除构件的摆动。提起构件之前, 确保已对墙板上的钢丝绳施加了拉力,并通过扩音器发 出警告,避开楼地面上的施工人员。针对构件,应根据提 升线路来提升。首先应将其提升到操作面,在离楼面约 1000 mm 的高度时停止下降,接着操作员用手引导下 降,用镜子观察连接的钢筋是否与孔对齐,最后慢慢落 到垫圈上,停止下降。严禁在起重绳下站立,且起重构件 不得与已安装的构件发生碰撞。 保证定位钢筋精准入孔就位,在构件起吊前检查并 清理底部灌浆套筒及预留孔洞,防止灌浆或管线连接受 阻。接着缓慢降低构件,距预埋钢筋顶部 2 cm 时在墙体 两侧挂吊坠,与地面控制线对齐。预制墙板底部套管位 置与地上预埋钢筋位置对齐后,缓慢下放墙板,使其稳 定就位。之后安装斜撑,倾斜支架的安装高度应均匀。根 据构件长度增加中间斜撑,在斜撑底部用不少于两个自 攻螺栓固定,斜撑底部螺杆的外伸长度应小于 250 mm 。 取钩作业人员在取钩时必须专人扶梯,并将安全带与挂 点可靠位置连接。 墙吊装校正调节时,以预先弹出的控制线为基准, 先进行水平位置的调整,再进行垂直度的调整。采用 2 m 靠尺或线锤检验预制墙垂直度,采用调节垫片来调整标 高。首先,调整倾斜支架。调整垂直度时,应同时转动固 定在墙板上的所有斜撑。禁止从外到内旋转。其次,安装 本段中的其他墙板。最后,校正现浇段预埋插筋位置,保 证插筋的垂直度,避免套管与插筋在与预制板连接时位 置错位,影响安装进度。 调整剪力墙构件的垂直度。吊装前,应将外墙分隔 线整体划分,并尽可能调整现浇结构的施工误差,防止 因误差累积而使预制构件无法施工。吊装应按顺序展 开,不宜间隔进行。吊装前,根据定位轴线在楼板上放出 预制墙定位边线及 200 mm 的控制线,检查竖向连接钢 筋,并用钢套管校正偏差钢筋。吊装就位后,墙的垂直度 应经靠尺校核,调整并固定斜撑,最后可将吊钩拆除。 墙板就位校核后,进行墙底套筒灌浆,灌浆材料一 般由机械搅拌 1 ~ 2 min 。采用人工搅拌时,先将用水量 的 2/3 加入 2 min ,再将剩余的 1/3 加入均匀搅拌。浆料应 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不能从四面同时进 行。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间断,尽量缩短灌 浆时间。灌浆结束后 4 h 内不得移动套管,灌浆料灌浆结 束后 1 d 内不得施加振动、冲击等影响 。灌浆完成后,进 行剪力墙钢筋绑扎、支模,两块复合墙板之间的缝隙用 防水胶条封严;暗柱的箍筋按间距要求放置在预制墙板 挑出的钢筋上;竖向钢筋从顶部插入,箍筋和立筋绑扎 固定。现浇节点区内模采用定型铝模板和穿墙螺栓固 定;针对其余现浇墙,采用铝模板拼装,拼装完毕后由专 业人员测量模板垂直度和间隙。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0人已点赞
分享
全部回复(0 )
主题
回复
粉丝
装配式施工
9357 条内容 · 12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预制板从15块变成4块,这是装配式结构的发展方向。 来看看我们最近优化的一个学校项目案例,原方案是一个8.4×10.2m轴网内布置15块传统叠合板+2根叠合次梁,这种传统方案存在着板块数量多、生产繁琐以及安装速度慢等问题。同时,传统叠合板的免撑跨度较小,一般小于2m,因此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搭设大量脚手架,这导致了现场杂乱、人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以及装配式结构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