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规划与教学行政综合体设计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规划与教学行政综合体设计

发布于:2023-12-27 13:17:27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与庄里山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南邻城市   主干道——太湖大道,北望八百余米外的太湖,西为城市干   道——长巷路,东侧为自然水系。用地被庄里山分为东、西     区,校区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东区作为首期先行建设。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遵循总体规划,既相对独立,又与西区   相呼应,共同组成完整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东区主出入口 望山宿舍

1 总体规划
1)狭长地形下的整体建筑架构。校区总体规划结合地形的   收放和延展,采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中多重短轴的方式,一脉   相承地延续、串联校区空间,统筹各个组团的秩序,形成校园   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东区地形沿山展开,南北向长1 200 m,东   西向长200~300 m,为不规则的带状狭长地形,给总体规划带   来了一定难度。设计团队依据建筑功能,对建筑进行分组,并   依据地形,统筹不同的建筑朝向,营造出整体统一的组织架构   和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

沿山界面

2)山水之间的建筑创作。校区地理环境禀赋优渥——西接   庄里山,东临九曲河,北望太湖,山水交融。校园与周边环境   融为一体,拥山抱水。规划将环山消防通路与校园道路进行一   体化设计,规避校区被山、水分割的情况。校园形态顺应近山   临水低、远山隔水高的地势,沿山依水形成一系列空间节点。   建筑布局通过对、让、退、借等手法,与自然互动,与山水交   融:从学校交流中心的中庭望山远眺,教学综合体的曲线与山   形共语,操场看台遁山而下,书院宿舍半区面山、半区望水。

从操场回望教学中心

3)因形就势的教学行政综合体。教学行政综合体位于东区   的地理核心位置,北侧为生活组团区,南侧为运动科研区。设   计将联系南北功能的路径作为创作的线索之一——路径或嵌于   主体建筑之外,形成柱廊、户外台阶、坡道,或内化于建筑之   中,成为内庭、廊桥等,组团院落布局积极营造自身的场所精   神,创造东区静谧的教学环境。

沿河岸观教学中心 山脊入口

2 七座院落与中央山脊
教学行政综合体的设计始于建筑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在总   体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平面正负空间的推演,灵活设置了七座   院落,内外空间达到均衡。建筑空间与院落均采用18 m×18 m   的模数,有序进行间隔布置,形成类似苏州传统民居的一进院   落空间序列。东、西两侧建筑的对位关系错让一个模数,使建   筑与院落在水平方向一一对位。建筑由一组覆土坡屋顶的公共   空间——“中央山脊”串联,并随着“山脊”的起伏变化调度   空间节奏。内部融合了服务、交流、学习等功能,统筹了四组   教学空间流线;外部则形成了一至三层的屋顶类山花园,半山   绿坡,半山光庭,将阳光、绿植、微风引入室内,塑造全新的   教学空间。

教学中心院落 行政中心沿山界面

3 四界相合
基地四个边界特点鲜明,这为设计的展开埋下伏笔。设   计团队合力处理用地与四界的关系,营造了建筑自身的在地属   性。教学行政综合体面对东侧主出入口,架空底层,将山景纳   入主入口的视界,通过水景、草坪、柱廊等语汇,塑造入口广   场的文化感与历史感。西侧邻山,设计在体量上对山体进行退   让。首层接近山,采用曲线的轮廓,与山体共同营造收放自如   的山脚空间;二层的屋顶花园与三至五层的观山阳台,逐级后   退,打造了立体的观山效果,立面结合东向遮阳板使建筑具有   了呼吸般的生动感。东侧泮水,设计针对内部空间进行布局,   合理搭配材质,让建筑在东侧形成有节奏的虚实变化,并通过   庭院、长廊将水景引入室内。南侧靠近校园运动区,设计采用   地景化的方式处理南侧建筑形态:将可容纳500人的报告厅沉入   地下,中央山脊绵延至地面并以台阶收尾,形成运动区的第二   看台,辅以蓬廊、零售服务亭等小品,相映成趣。最终四界相   合,呈现合与理、合与势、合与意的形态。

柱廊

4 游园与泛在学习
当代学科发展更加强调交流与跨界,学习的场所不再限定   于教室内部,公共空间与室外场所的营造同等重要。设计除了   设置了近二十种教室类型外,还塑造了整体而多样的泛在学习   空间。

山脊看台 院落与山脊

设计从人的体验出发,调度空间节奏,注重收与放、开与   合、虚与实的空间关系。中央公共空间通过屋顶形式与内部隔   断界定了第一道序列;穿过格栅,山脊屋顶开始爬升,空间   高度不断被抬高,爬升一定高度后,于二层悬挂了一个空中楼   阁——视听教室,从而界定了第二组空间序列;继而往前,中   央山脊的内部全貌有序展开——向上的屋顶与自然采光、自然   通风相结合,时间被清晰地印刻在游走的光影中;上下路径是   设计重点考虑的方面,单侧悬挑的弧形楼梯联系一至三层,其   在一层放大,形成工人们休息、讨论的场所;下沉庭院有效激   活了地下空间;中庭两侧的院落是交替出现的,虚与实流转,   视觉通过连续的序列呈现,此刻,时间被拉长,上一刻的印   象、当下的体验、对未来的预判与自然重叠成没有界限的空间   图景。使用者获得了游园般的空间体验,于此遇智者,展开交   流,进行沉思,碰撞思想。

俯瞰中庭空间上山路径 中庭空间上山路径起点

5 记忆与传承
材料是建筑最直接的表情,也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载体。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使用的材料特征鲜明,建筑以灰砖为体,   红窗为瞳,“灰红”的校园风貌随着时光的流逝,成为“南大   人”的“集体记忆”。在宏观风貌上,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传承   了老校区整体灰红的色调;在微观层面,材料的细节与质感,   以及蕴含的情感与记忆也得到了延续。南京大学北大楼的青砖   为南京明城墙城砖,尺度异于一般青砖,蕴含了独特的人文、   历史气息。教学行政综合体尺度近人,选用苏州御窑大青砖进   行砌筑。在青砖与城砖的延续中,历史、文化、记忆都得到了   恰当的回应,由数十种不同排版方式形成的青砖表情,既是苏   州的,又是“南大”的。

中庭公共空间全貌  

中庭空间入口序列  

向上爬升的屋顶

6 结语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教学行政综合体的整体设计融合新   老校区,延续记忆与文脉;融合园林与空间,营造场所与人   文;融合建筑与环境,调度空间与时间,游走于其中,让情感   在历史、文化、时间之间流转。多维的历史沉淀塑造了浓厚的   文化氛围,设计在转译创作的同时,注重建筑品质的提升,最   终塑造了激发人们情感、提供社交互动和具有创造力的新型校   园学习和生活环境,进而推动了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的融合与   创新。■

 

拾级而上的山径  

阳光、绿化环抱的休息区


项目图纸

入口区域与教学中心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东西向剖面图

 

南北向剖面图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3 万条内容 · 2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与周边环境呼应的标志性租赁式办公楼 - JR目黑MARC大厦

     Koji Horiuchi   鳍状外装PC预制板不仅使建筑富有特色,还可避免与邻近的办公楼和住宅间产生视线干扰,将视线引导至视野开阔的方向。同时,还可起到遮挡日晒和减少光污染的作用,既能确保高质量的室内环境,又考虑到了周边环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