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制冷技术 \ 制冷系统有空气?如何判定和解决该问题?

制冷系统有空气?如何判定和解决该问题?

发布于:2023-12-13 10:02:13 来自:暖通空调/制冷技术 [复制转发]
空气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凝性气体, 不凝性气体在冷凝器中特定的温度、 压力下, 气体不能冷凝成液体, 而总是成气体状态, 这些气体主要包括 氮气、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碳氢气体、 惰性气体 及这些气体的混合气体等。


不凝性气体的存在, 会使制冷系统冷凝压力升高,冷凝温度升高,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耗电量增加,制冷效率降低;同时由于排气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润滑油碳化,影响润滑效果,严重时烧毁制冷压缩机电机。

1 如何最简单判断系统中含不凝性气体


那么,制冷系统有不凝性气体,有通常有如下表现:
  • 压缩机的排出压力和排气温度升高;
  • 冷凝器(或储液器)上的压力表指针剧烈摆动,压缩机很热;
  • 如果是冷库蒸发器表面结霜不均匀;
  • 存在多量不凝性气体时,因装置的制冷量下降达不到温度;


但是,以上方法并不直观,而且通常大家使用最多的,看压力表指针是否摆动剧烈,这个方法也有弊端,比如: 活塞压缩机排气阀片变形,膨胀阀故障,以及系统闪蒸,导致冷凝压力震荡,这些都会导致压力表 摆动剧烈


那么是否还有其它的直观的方法呢?答案当然是有的!

根据 道尔顿的气体分压定律 ,密闭容器内的压力,等于各个存在气体的分压力之和,因此我们认为, 冷凝器和储液器里面的压力,等于制冷剂的冷凝压力加上不凝性气体的压力之和。


当系统处停机静止状态下,将实测的冷凝压力(高压压力)与当时环境气温下的对应饱和压力作比较。如两者存在差值,则说明该系统中含有不凝性气体;两者的差值大小即可视为是不凝性气体含有量的多少。


举个例子:
如某R22系统实测的冷凝压力是13.2kg/cm2表压;当时的环境气温是35度。通过制冷百家网(www.zhilengbj.cn)下载到的物性软件:

温度35度时的对应饱和压力是12.54kg/cm2表压,低于实测的冷凝压力 13.2kg/cm2表压 ,说明该系统中存在不凝性气体,其不凝性气体的压力含量为: 13.2-12.54=0.66kg/cm2表压力, 虽然上面是说的R22制冷剂,但是R410A,R32,R404a等制冷剂判断方法都和这个方法是一样的。

2 不凝性气体产生原因


1、 充注制冷剂前制冷系统排空不充分

在充注制冷机之前, 制冷系统内的压缩机气缸内、冷凝器内、蒸发器内以及系统的管路内都曾充满空气,在充注制冷剂前为了排除这些空气, 需要对制冷系统内部抽真空, 有时由于主客观原因, 制冷系统内部抽真空不充分, 达不到要求, 在系统内部留有少量空气。


2、充注制冷剂时带入

制冷系统内 在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之前, 充注所用的管子中充满空气, 由于人为等原因, 在充注制冷剂时, 没有排尽管子内的空气, 就直接连接在制冷系统中, 这些空气随着充注的制冷剂进入制冷系统。


3 、在制冷系统检修时混入不凝性气体


制冷系统长时间工作, 难免需要检查维修或者清 洗更换, 这样有时就需要拆开机械或管路, 空气往往就在拆卸和安装这个过程中进入制冷系统内部。


4 、从外界大气中渗入系统内部


在有些制冷系统中, 如果工作压力低于大气压力 时, 大气中的空气就会通过各种缝隙渗入到制冷系统中。这些缝隙分布在各类阀门、压缩机、非焊接处等诸多地方。


5、来自制冷剂的化学反应


在氨制冷系统中, 制冷剂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可以分解为氨气和氢气, 其分解程度与温度和压力成正向关系, 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氨越容易分解。

而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 氟利昂可能与混入系统 内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不凝性气体。如R12 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产生二氧化碳。


6、 润滑油的分解也会产生不凝性气体


在制冷系统使用的润滑油中, 有些润滑油, 如矿 物润滑油在复杂的工况下能分解产生多种碳氢气体,这些碳氢气体就会混入系统内的制冷剂中。


3 不凝性气体的分布


在制冷系统中, 当低压侧有不凝性气体时, 这些气体很快被压缩机抽吸而进入高压侧。所以, 通常不凝性气体主要聚集在系统高压侧的冷凝器和高压储液

器中。

无论是蒸发式冷凝器还是管壳式冷凝器, 不凝 性气体都会尽可能地附着在换热表面上, 如下图所示。而储液器中的不凝性气体又往往集中在远离进气口的气流速度很低的空间内。






4 不凝性气体的危害


1、降低系统制冷量


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冷凝器中时, 不凝性气体附着 在冷凝器的内壁, 占据一定空间, 使得冷凝面积减小,同时不凝性气体在制冷剂和冷凝器内壁之间形成热阻,使得传热效率降低, 热量不能及时排出系统之外, 从而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制冷量。


2、 系统能耗增大


由于传热效率的降低, 冷凝器内的冷凝温度和冷 凝压力都升高, 那么, 在自动控制的制冷系统中, 为了维持冷凝程度不变, 必须增大冷凝水的流量, 以降

低冷凝器内制冷剂和不凝性空气的温度。这样就增大 了冷凝水泵的能耗。同时冷凝压力的增大, 使得压缩机排出口的压力较之正常工况下也变大, 压缩机在排气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大压力, 从而压缩的能耗也变大。


3 、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


压缩机排出压力的增大, 使得反作用在轴承、传 动装置和滑动表面的力也都变大, 长期以往, 加速了设备磨损老化和润滑油的变质, 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

同时, 由于滑动面的磨损剧烈, 也会使制冷剂的泄露 增大。


5 不凝性气体的排除


目前, 国内主要还是采用 手动排除不凝性气体方 。这种方法由操作人员根据冷凝压力的高低来判断制冷系统内部是否含有较多不凝性气体, 并决定是否排放。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操作灵活, 不凝性气体排放的比较彻底。

但是这种方法代价大, 在排除不凝性气体的过程中, 容易浪费大量的制冷剂, 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还可能伤害操作人员。


1、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


可以不需设置专门的排气设备, 利用系统本身就能排 除其内的不凝性气体, 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

关闭冷凝器出液阀以及高压储液器出液 阀;


第二步

 启动压缩机, 将低压系统内的制冷剂抽 至冷凝器或高压储液器;


第三步

当制冷系统的低压部分保持在稳定的真 空状态时, 停止压缩机并关闭吸气阀, 而排气阀保持打开状态, 同时开足冷却水量截止阀, 充分液化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第四步

大约10min 左右, 拧松压缩机排 气阀多通道螺栓, 或打开冷凝器顶部的放空气阀排出空气;


第五步

用手感受气流温度, 当没有凉快感或感觉比较热时, 说明排出的大部分为不凝性气体, 否则说明排出的是氟利昂气体, 这时应暂停排放不凝性气体的操作, 而应检查高压系统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与冷凝器出液温度的温差, 若温差较大, 说明还有较多的不凝性气体, 应待混合气体充分冷却后再间歇放出不凝性气体;


第六步

排放不凝性气体结束时, 应拧紧压缩机 排气阀的多用通道或关好冷凝器上方的排空气阀, 停止冷凝器供水。


2、大型氟利昂制冷系统


对大型的氟利昂制冷系统, 应当设置空气分离器, 图4 所示是套管式手动空气分离器的结构图, 这种气体分离器在大多数氨制冷系统中也广泛应用。



该分离器由四层同心套管焊接而成, 其中有两对进出口, 一对是来自冷凝器的液体制冷剂进口和吸热蒸发为制冷剂气体的出口, 另一对是由不凝性气体与制冷剂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进口和不凝性气体由放空阀排入大气的出口。


其排除不凝性气体的过程是:


 高压制冷剂 液体在流动过程中, 经过第一层和第三层时, 与在第二层和第四层的混合气体进行热交换, 制冷剂液体蒸发为制冷剂气体, 而混合气体中的制冷剂气体被冷凝为液体;

不凝性气体则积存在第二和第四层套管内, 当积存足量时, 打开放空阀放出不凝性气体, 而液体制冷剂通过节流阀流入管内蒸发。


3、自动排除方法


自动排除不凝性气体的方法是根据温度等参数来 控制不凝性气体的排放, 同时由制冷剂回收装置尽可能地回收混合气体中的制冷剂, 而留下不凝性气体,

最后排出系统。

自动排除方式适用于氨制冷剂系统中

下图为用于氨制冷系统的自动空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工作原理与手动式分离器相似, 只是在其中装有压力开关、温度控制器, 用电磁阀代替节流阀, 高压液氨和和回液氨在蒸发管内蒸发为气态氨, 而含有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气体进入分离器后, 绝大多数氨气被冷凝为液态氨聚集在底部, 而少量氨气和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分离器内, 同时温度也不断下降。

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 电磁阀打开, 混合气体进入氨水混合器内, 经处理后仅剩不凝性气体排出。这种空气分离器操作简单, 自动化程度高。

但是在工作过程中, 缺乏灵活性, 动作较机械。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制冷技术

返回版块

14.62 万条内容 · 83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复叠系统中的膨胀容器的选型

我们设计的双机复叠,我看大部分的书上都写 膨胀容器的选型计算如下式中有几点不明,望赐教:V d 为不计膨胀容器容积时,低温部分的制冷系统总容积(m3) ; ——这个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贮液器+所有管道的容积吗?vp 为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下低温系统制冷剂过热气体比容(m3/ kg) ; ——这个所谓的设计温度是冷凝温度还是蒸发温度再或者排气温度?还是r23默认的设计温度   设计压力是排气压力还是吸气压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