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筹划 \ 预算员将被这些岗位“代替”?此地已开展试行政策!

预算员将被这些岗位“代替”?此地已开展试行政策!

发布于:2023-12-12 10:00:12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筹划 [复制转发]


引言

之前,看到一则消息。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会同市相关部门梳理、公布了《2023年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第一批试点项目清单》。
△上海住建委“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通知/图:澎湃新闻

上海作为“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城市,浦东新区是最早开始进行试点项目的区域。这些年, 上海浦东美术馆、太古里商业广场、张江科学会堂等这些新落成的地标项目,都是“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的成果体现。
有别于传统模式,“建筑师负责制”管理模式,是由建筑师团队协助业主进行工程管理。
建筑师及其团队除了负责工程设计以外,还代表建设单位参与项目策划咨询、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直至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咨询及管理工作。   确保建设项目从施工队伍选择、建筑材料选取、现场质量管理到建筑作品最终完整呈现,提升建筑品质。
推行这一管理模式的大背景是,2017年5月,住建部印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试行建筑师负责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兼顾中国特色,改革创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建筑师负责制”。于是,就有了下图所示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时间线。

△“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时间线/图: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围绕“建筑师负责制”管理模式,笔者结合过往工程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理解。
建筑师负责制,不是“建筑师”的单打独斗

一说到“建筑师负责制”,就立即会有人质疑(包括部分建筑师自身):今天中国的建筑师,有多少能够担当起设计、施工、造价全过程统筹?加班改图还来不及好吧!
笔者理解建筑师负责制中的“建筑师”,并不是单指设计师个人,甚至也不应局限在建筑学专业, 而是一个以建筑设计师为核心的设计咨询团队。
这个团队包括了业主委托建设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各类人才完备,专业能力过关。对于不同专业的工作,仍然由相关专业人员完成。一个工程的设计团队,通常都是建筑设计师的专业覆盖最为全面, 所以设计团队的牵头人和领导者都是建筑设计师,由其统筹整个咨询过程比较合适。
当然,在“建筑师负责制”模式下,对统筹人的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除了设计领域相关内容外, 还要能够领导团队开展沟通协调、采购招标、合同管理、造价控制、施工管理等诸多领域工作。
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一定工作年限和若干项目经历淬炼。复合型人才难得,因为时间的成本很高。
笔者翻看一些关于“建筑师负责制”的解读资料,其中有一个疑惑始终没有得到解答。
那就是在“建筑师负责制”管理模式下,建筑师(团队)的管理半径都有了极大延伸。向前覆盖项目前期策划,向后至少覆盖施工过程管理,甚至可以包括交付、保修、运营项目全寿命周期。
△建筑师负责制下建筑师的工作范围/图: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尤其管理半径向后延伸,会与现行的工程监理工作范畴有所重合。有业内人士说,施行“建筑师负责制”,就是一次工程咨询的整合过程,就是要取代现行的工程监理制度,向国际工程通行做法靠拢。
笔者不反对进行工程咨询行业的整合,改变现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碎片化状态。但不能简单地用“建筑师”平替“监理师”(现阶段也没有可操作性),不能将原来监理公司的职责一股脑地打包塞在“建筑师负责制”的名下。
我们的工程监理制度,被赋予的“责”与“权”极不对等。一个本应是“高级智力输出”的行业,现在却是一种极为尴尬的存在。如果这个窘态不被重新定义,那将是卡在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喉咙口的一根刺。
这个问题可以专篇予以讨论,此处不再节外生枝。
他山之石,看看国外的建筑师负责制

我们开始试点“建筑师负责制”,理由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国际工程建设的通行做法,这是我国建筑业与国际先进模式接轨的发展方向。
查看一些资料,国外“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负责人,往往都是由知识储备完善、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对结构、施工等不同参建方进行权威管理的资深建筑师担任。
国外这一管理模式得以实现,其背后的制度性差异不能忽视。 在英美等一些国家,建筑师是可以个人执业并自行组建团队。而我们目前还处于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双重市场准入的局面,建筑师工作只能依附于建筑设计单位,无法独立执业。 这种管理体系下建筑师很难得到真正的充分授权。
笔者所在单位,前几年在日本京都开发建设一个民宿项目。设计团队除了设计相关内容外,也承担了前期报审、施工过程管理及后期验收、申请运营执照等工作。
  △建筑师永野现场进行工程验收签字/图:摄于京都高濑川工地
在日本,也是允许建筑师个人执业的。无论一、二级建筑师还是木结构建筑师,都可以成立与自身等级相对应的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的工作不仅是建筑专业的图纸设计,还包括了对建筑物(尤其是大型建筑物)的设计指导和预算书制作。
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了建筑师的执业范围包括设计、监理以及其他业务,即使得到业主的许可,设计企业仍然不得将设计或监理的业务整体转包给其他公司。
建筑师需要完成监理工作是日本建筑业内的共识。监理工作主要是检查和确认施工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当发现施工未按图纸进行时,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改正。
需要指出的是,建筑师对施工过程的监理,并不包括具体的施工技术问题,当然也不承担因施工技术差错导致的后果。 这些责任仍然是由施工单位(工务店)承担,并不会因为建筑师签署验收合格意见就免责,或者建筑师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日本国土交通部告示第十五号、《建设部住宅局长通知》等文件列举了建筑师的监理业务标准和实施内容主要是这样三方面:①是多项合同业务的协调;②是针对现场、工厂特殊工作方法以及机械器具使用的建议;③竣工图的绘制。
“建筑负责制”是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 那就是这一管理模式的咨询费用,会达到工程造价的6%~10%。这与我们的业内行情落差巨大,是横亘在奔向理想场景前的一道现实鸿沟。
清华大学邓晓梅教授指出,推行建筑师负责制要特别关注建筑师责权利的统一,给予提供全程服务且被充分授权的建筑师合理的报酬,从而减少建筑师被腐败诱惑的风险。
建筑师负责制,改变的不只是建筑师

建筑师负责制是工程咨询、勘察设计行业的重大改革。其核心虽是建筑师执业责权利的恢复,但绝不能单纯理解为仅是设计方面的事。 这项改革必将引起工程咨询(投资)、工程造价、监理、招投标改革的联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建筑师负责制的落地过程中,在顶层设计层面,基于“放管服”的改革背景,已经先行取消了工程咨询(投资)、招标代理的企业资质要求,这些铺垫其实都在谋求为更好地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扫清制度障碍。
根据相关报道, 上海试点做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化行政审批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同步推进。
比如原有建设工程审批程序,要求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规划部门和审图公司审查合格后,才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现在试点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允许通过告知承诺的方式,将施工图审查后置,先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经责任建筑师签字盖章的规划设计方案当场批复,同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批复和规划许可证合二为一,流程变化如下图所示。
△上海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审批程序变化/图: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获得规划许可证后,建筑师可以同步进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许可证申请等工作,加快了项目推进周期。
通过流程再造, 厘清了建筑师和行政管理之间的责任,行政管理对施工图的审查仅限于程序性的对文件、表格和图纸等基本信息的审查, 把真正的技术审查交给建筑师团队,行政权力不必为设计完全“背书”。
同样需要配套改革的领域甚至可以上溯至高校建筑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
我国高校建筑专业更注重专业设计与理论知识的培养, 建筑师相关的职业实践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分量不足。所以毕业后的建筑专业学生,主要去向就是设计院画图,工作范围也基本只参与项目工程前期设计工作, 不能不说这也成为当下国内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瓶颈之一。
再比如在如何防范“建筑师负责制”潜在风险方面,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是强制实行建筑师购买行业保险制度,新加坡、中国香港虽非强制性,但大多数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会加入专业保险以防范风险。这一做法我们尚不多见。
建筑师负责制,本质就是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今天中国建筑市场问题多多,究其核心一点就是: 如何解决交易信用的问题。
业内人士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专业人士”,即工程建设活动一定要依靠专业人士、用好专业人士。直白地说,就是如何保障专业人士在专业决策中的话语权。
而专业人士话语权的丧失,也是我国建筑市场过度碎片化的一个突出表征。
1998年施行的《建筑法》,规定了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所谓的“五大责任主体”,其实这是将工程咨询碎片化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除此之外,还有工程咨询(投资)、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一系列专业公司。
这些碎片化的工程咨询环节,相互粘连又有排斥,既有共同目标又会争抢地盘、竞逐利益,无序的竞争逐利就会导致乱象丛生。
所以笔者认为,回归“建筑师负责制”, 其目的是解决建筑市场专业服务的碎片化问题,消除专业服务的碎片化,为建设项目确立一位专业统筹者,真正提升专业人士在建设活动专业决策中的话语权。
解决掉这个核心问题,比解决是否必须由建筑师来做设计、施工全过程统筹者更为本质。毕竟后者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市场机制,筛选出最为适宜的统筹人。
我们要承认,当下理想中的那种复合型建筑师人才十分稀缺。我们“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职业观,是把建筑师的职能分解成若干人或若干利益团体去完成的,就形成了目前的行业生态。
所以除了建筑师这个岗位人选,也应该允许有其他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来担当项目负责人,如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等等。   在现阶段,这些都不失为一种客观而又务实的选择。
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必然会与许多行业定式发生碰撞,革故鼎新之路也会跌跌撞撞。但既然已被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发展方向,那就“于内有主,于外不疑”,积极践行。或许抬眼望去看到的都是问题,但埋头实践中总能找到方法。

  • qq_1481174302299

    设计总包的钱出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不给钱光给责任没人能干的下去。

    2023-12-12 15:35: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造价筹划

返回版块

3113 条内容 · 13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EPC计价规范使用中最新出现的18类问题总结及应对

1、团体标准不是强制性的,EPC计价规范的发布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EPC计价有纠纷时,首先要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进行处理,如果合同中无约定或约定不明,法律也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交易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EPC计价规范属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交易习惯,在合同无约定或约定不明,法律也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在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时,可以依据EPC计价规范作出处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