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筹划 \ 商务人员如何处理与审计方的争辩

商务人员如何处理与审计方的争辩

发布于:2023-11-24 11:21:24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筹划 [复制转发]

   商务造价人员,与人核对工程量、造价成果是工作的一部分,对象可以是业主方、分供方、审计方等等。与人辩论是常事,怎么样让人接受你的观点?

先说一个案例吧,在10年前某项目业主方为某知名私企,单层工业厂房项目,桩承台 + 零层板,有较多的设备基坑和工业地沟,因地处海滨,土质为淤泥质土,深坑都有灌注桩支护;因为赶工期,边设计边施工,所以合同价格是按地方定额,以费率计取。我们这边商务是一位大姐负责,业主方预算科主办也是一位大姐,刚开工没多久,两位便一直为了现场的工程量吵吵闹闹,总是达不成一致意见,一个偏要这个量,一个偏不给。
我方的大姐在项目呆了 3-4 个月后离职了,我顶上去在项目上待了一段时间。我是个不太喜欢吵架的人, 任何问题终有解决方案,如果没有是因为你准备的方案不够而已。 我梳理后发现问题所在:没有积极的办理签证。比如有一个涉及比较大金额的项目:当地定额规定含水率大于 25% 土方工程项目人工和机械均可以乘以 1.5 倍系数,而现场的土质情况如下图一、图二照片。预算科张工一直认为该给一部分,到底该给多少说不清楚,两位女同志也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图一(现场土质情况)


图二(现场土质情况)

我立马找到预算科张工,摊开平面图,说这个含水率肯定全部超过了25%,您图上随便选几个点,我要做环刀取样送检测含水率。最后她在图上圈了几个地方,我请来试验室,叫上了他们工程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做旁站,取样送试验室。几天后结果出来,果不其然全部超过 25% 。接下来我便做签证(内容详见图三),附上了现场大量照片、检测报告以及地勘报告中土层特征页。签证顺利找监理、工程师、预算科各个部门签完后,所有的争论就结束了。


图三(现场签证示例图)


第二个签证也有代表性,涉及金额不大,这个项目有比较多的深基坑,总包进场时深基坑四周都已经打上了灌注桩,起到围护及支护的作用,设备基础施工完毕后,这些灌注桩有影响管沟,需要截除,而且长度都很长,当地当时2008定额是没有截除超长灌注桩子目的,只有 50cm 内截除灌注桩桩头的子目,是按个计量的,并不适宜于本项目,为此我们编制了一个补充子目,但预算科张工不认可,好吧,那咱们上定额站咨询。
定额站对这个子目挺感兴趣,我们做的测算除了人工,相关的机械如空压机、发电机也特别的细致,定额站有一位陈姓老先生,一看也是一位老学究,表彰了我们的做法,交流过程中也强调经常和项目合作,新工艺新技术的子目增编工作也是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测算出来的,然后提到要到项目实地调研一下,我们也热烈欢迎。在定额站的支持下,双方的争议就解决了,定额站在 2012 版定额中,将灌注桩桩头凿除改成了按立方米计取了,这是后话。这个项目 1 年多的时间,总共办理了大大小小的签证 152 项,差不多平均 3 天一份(见图四)。

图四(现场签证台账)


回到问题本身,在核对过程中遇到争议,双方唇枪舌辩在所难免。如何快速解决争议?

01

     
关心对方的痛点

我觉得商务人员,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清楚你和对方争论的焦点到底在哪里?可不可以在辩论前(商谈前)用文字把双方的焦点一条一条整理出来?除了己方的诉求外,对方的诉求是什么?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诉求,你不给我就是故意刁难。
以上面的案例来说,最后业主预算科的张工前面不给,后面为什么都给了呢?是因为张工有一个根本的诉求我方一直没有解决,就是 完整的书面的 证据链支持,谁都知道定额上有含水率超过 25% 这么一条,拿来就可以用,可是,你要考虑,对方最后可能也会面临内审,虽然有照片显示含水率很高,但到底是多少,到底该不该所有的土方都给?所以当我方所有的书面证据链摆到监理、对方工程部、预算科的时候,大家都顺理成章的签认了,到了张工那里直至结算都没有任何人再提出任何异议,涉及金额 50w+
美国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说过一句话:“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问题,所谓的换位思考,不能只想着自己的问题,自说自话,遇到争议的时候,想想对方的痛点在哪里,我方的痛点在哪里,在每次会谈或沟通前,解决对方合理诉求的情况下,能不能多有几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供对方选择,这有利于尽快达成一致。商务谈判,要有取有舍,在费用申请文件报送出去之前就应该做好规划与分析,哪些是可取舍项,哪些是底线都得清楚。


02

     
讲专业术语

多读规范,用词用语不讲外行话,《GB50500国标计价规范》及其配套的计算规范,各省市的定额,国标合同范本都有“术语”,术语现在都在慢慢的统一。比如“签证”的叫法,以前多种多样,现在国标计价规范和国标合同样本,都统一成了:“现场签证”。


03

     
讲证据

首先,我们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提出问题前,先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一步不是去问别人,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格物致知”(图五来自网络),前面说了,现在资料文献唾手可得,这个“物”就是你面临的问题,通过关键词检索(快捷键Ctrl+F),找不到结果网络搜索找一遍。“格”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种答案,也可能找到多种答案,通过自我判断,最终找到终局。确实找不到确凿的答案了,再来咨询。什么问题都无脑问,可能会被人贴上某种标签。同人争论同理,在每次商谈前,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功课,无论大小商谈,不打无准备之战,拿出自己的充分的论据、多次复核后的数据去说服对方,对方提出论点的时候,也得要求对方拿出有力的证据来。“事上炼”,工作即修行。很多工作外人看似简单,只有做了才能知道每件事情的里面的艰难、曲折和奥妙,但也能找到乐趣。实践出真知,每找到一个答案,会喜若狂,激励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也许我们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但是可以学习华为的精神,“压强原则”,我在这个或这系列争议问题上,投入时间弄清楚弄明白,做到这个点上绝对“专业”。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是因为老师傅不专业,而是这个点你弄透了,“老师傅”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图五


04

     
认错

认错没那么难。工作中,难免有疏漏出错的地方,保护自己是自己的本能,辩论中同样如此,当发现自己的证据被对方戳破或意识到自己的论点有问题时,大大方方的接受,认个错,是一种坦诚的表现,不存在丢面子,可能会得到对手的尊敬。
05

     
就事论事忌发散

  围绕   争论的焦点讨论,一会东一会西的跑题,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浪费大家的时间。   更忌上升到人身攻击。  
06

     
该发飙时就发飙,绝不惯着

前提是任何时候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遇到权威我们尊敬但不盲从,遇到年轻人我们也要尊敬,“莫欺少年穷”。想起1999年前后,我在某项目做商务主办,业主方同我核对的是一位比我年长7~8岁的朋友,经验丰富,但是他有个问题,总是该给的不给,我秉着“事不过三”的原则,有一次,一个定额上没有说明清楚的东西,我找来了定额的解释说明,明确无误的我方占理,他还是不给。趁着他的主管在,为什么趁他主管在呢?他主管是一位比较讲道理的人,我当场跟他发飙拍了桌子,顷刻他主管就从隔壁办公室过来了,了解了情况后,当时没说什么,我也立马态度诚恳当他主管的面给他道歉说明自己太冲动,大家都好下个台阶,经过这次后,他再次面对我较之前态度不再轻视。再往后项目二期,我在项目做了一段时间商务经理后来调回机关,项目结算时对方主管找到公司经理点名要我去做那个项目的结算。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造价筹划

返回版块

2833 条内容 · 11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工程签证”只签名没有签署意见,还具有法律效力吗?

导读: 在工程实践中,人们可能习惯于将“现场签证”和“现场签证报告”简称为“工程签证”。其实,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它们作为工程项目中常见的两种签证形式已在业内存续了许多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