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造价人员,与人核对工程量、造价成果是工作的一部分,对象可以是业主方、分供方、审计方等等。与人辩论是常事,怎么样让人接受你的观点?
图一(现场土质情况)
图二(现场土质情况)
我立马找到预算科张工,摊开平面图,说这个含水率肯定全部超过了25%,您图上随便选几个点,我要做环刀取样送检测含水率。最后她在图上圈了几个地方,我请来试验室,叫上了他们工程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做旁站,取样送试验室。几天后结果出来,果不其然全部超过 25% 。接下来我便做签证(内容详见图三),附上了现场大量照片、检测报告以及地勘报告中土层特征页。签证顺利找监理、工程师、预算科各个部门签完后,所有的争论就结束了。
图三(现场签证示例图)
图四(现场签证台账)
回到问题本身,在核对过程中遇到争议,双方唇枪舌辩在所难免。如何快速解决争议?
首先,我们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提出问题前,先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一步不是去问别人,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格物致知”(图五来自网络),前面说了,现在资料文献唾手可得,这个“物”就是你面临的问题,通过关键词检索(快捷键Ctrl+F),找不到结果网络搜索找一遍。“格”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种答案,也可能找到多种答案,通过自我判断,最终找到终局。确实找不到确凿的答案了,再来咨询。什么问题都无脑问,可能会被人贴上某种标签。同人争论同理,在每次商谈前,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功课,无论大小商谈,不打无准备之战,拿出自己的充分的论据、多次复核后的数据去说服对方,对方提出论点的时候,也得要求对方拿出有力的证据来。“事上炼”,工作即修行。很多工作外人看似简单,只有做了才能知道每件事情的里面的艰难、曲折和奥妙,但也能找到乐趣。实践出真知,每找到一个答案,会喜若狂,激励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也许我们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但是可以学习华为的精神,“压强原则”,我在这个或这系列争议问题上,投入时间弄清楚弄明白,做到这个点上绝对“专业”。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是因为老师傅不专业,而是这个点你弄透了,“老师傅”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图五
前提是任何时候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遇到权威我们尊敬但不盲从,遇到年轻人我们也要尊敬,“莫欺少年穷”。想起1999年前后,我在某项目做商务主办,业主方同我核对的是一位比我年长7~8岁的朋友,经验丰富,但是他有个问题,总是该给的不给,我秉着“事不过三”的原则,有一次,一个定额上没有说明清楚的东西,我找来了定额的解释说明,明确无误的我方占理,他还是不给。趁着他的主管在,为什么趁他主管在呢?他主管是一位比较讲道理的人,我当场跟他发飙拍了桌子,顷刻他主管就从隔壁办公室过来了,了解了情况后,当时没说什么,我也立马态度诚恳当他主管的面给他道歉说明自己太冲动,大家都好下个台阶,经过这次后,他再次面对我较之前态度不再轻视。再往后项目二期,我在项目做了一段时间商务经理后来调回机关,项目结算时对方主管找到公司经理点名要我去做那个项目的结算。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造价筹划
返回版块3113 条内容 · 13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工程签证”只签名没有签署意见,还具有法律效力吗?导读: 在工程实践中,人们可能习惯于将“现场签证”和“现场签证报告”简称为“工程签证”。其实,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它们作为工程项目中常见的两种签证形式已在业内存续了许多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