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乌拉草沟河
综合改造项目
让河道重新回归生活
享受慢河、慢行、慢时光
01 项目背景
水岸景观要提升,河道养护需加强
乌拉草沟河位于吉林省通化县老城区内,曾因河中生长着乌拉草而得名,是一条流经县城内的城市排洪河道,由于建设年久,河道两侧绿化缺失,河道内淤积问题严重。河道水源主要为长白山余脉的冰雪融水和山体汇水,常水位水深不到10cm,秋季易枯竭,然而洪水位水深却在3米上下,水位高差变化非常大,生态系统很不稳定。
△改造前的河道街景
现状河道为硬质驳岸,河道上方存在多条外露管线,影响城市景观效果。河道两侧居民区、商业、学校成三段式分布,由两条市政道路分隔,使得城市的割裂感非常明显。河道周边交通动线上存在人车通行交集较多,安全隐患大的风险。河道现状植被,中间段的旱柳长势良好,可以保留利用。乌拉草沟河目前以功能性的泄洪河道为主,未发挥出城市河道的景观、娱乐与休闲功能。
△改造前的河道剖面
02 设计策略
实施三大策略,让河道重新回归生活
项目的核心设计思想是让河道重新回归生活,享受慢行,慢河,慢时光。设计打破原有泄洪渠割裂城市的格局,将河道的泄洪与城市慢行体系融为一体。此次改造不仅充分利用了长白山原生态持续不断的冰雪融水,更是山、水、城市和人有机的衔接起来。设计充分考虑周边现状及业态,打开河道的同时,为市民、学生提空科普教育的文化场所,成为展示城市活力的舞台,居民亲水、戏水的活力绿地。
△总平面图
△设计语言
△改造后的河道剖面
策略一
慢河: 自然与重塑
在慢河部分,设计上首先打破原有泄洪渠割裂城市的格局,将6m的河道断面扩宽到6-18m左右,通过降低水的流速,使市民更好更安全的与水互动。其次,通过改变河道的断面,将原有直立驳岸改为台阶式亲水驳岸,河道内设计过水汀步和涌水坝,在确保行洪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日常的水流速度。
△道路改造分析图
△降低水流速,使人更安全的与水互动
水质净化以乌拉草为主,将硬质驳岸变为软质驳岸,恢复乌拉草沟河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可赏可玩的滨水环境。同时在河道内补植水生植物,底部铺火山岩、河卵石等增加河道的自净功能。
△恢复乌拉草沟河的生态环境
策略二
慢行 : 绿道与连接
在绿道连接部分,景观与市政专业共同研究,改变原有市政车道分布河道两侧方式,将车行道集中布局在河道一侧或局部改道,实现人车分流,还道路空间给市民,同时增加亲水体验,让人的速度慢下来。强化河道与周边建筑、周边商铺的联系,形成完备的环境景观界面,实现无安全隐患、便民的公共景观可达空间。
△绿道横向与纵向的连接
△利用人行桥体系进行场地之间的连接
慢行系统以过街人行天桥链接被市政道路划分的公共绿廊,确保沿河慢行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最终行程2.4公里长贯穿中轴的绿道体系。河道设计两层慢道体系,滨水道路供市民亲水游玩使用,洪水时期作为可淹没区域;堤顶设计的慢跑道联通栈桥便于市民日常通行使用。
△慢跑道联通栈桥
策略三:慢时光
文化与活力
我们通过绿道体系的塑造和河道的扩宽,最终呈现出怡人的滨水活力与文化空间,唤醒河道与城市的关联,连接人与自然的对话。
△滨水活动空间的分段处理
△通过河道的拓宽,呈现丰富的滨水空间
河道规划设计上融入城市绿道、文化展示、儿童娱乐、市民休闲、生态科普等功能,形成分段定位,对应呈现不同的主题与内容,同时串联河道两边的景点与商铺。真正意义上做到让河道回归市民生活,享受通化慢时光。
△通化记忆文化展示墙
△儿童友好攀爬区
△尽享亲水戏水、回归自然之趣
△拉进河道与商铺的距离
03 应对难点
有效解决问题,激发河道活力
为应对气候性考虑
通化冬季严寒周期长,河岸冻胀反应明显,为避免驳岸遭到破坏,材料选择上以自然抗冻胀的材料为主。工程实施上基础全部埋于冻土层以下,面层石材采用挂贴结合的方式,减轻冻胀反应。
为应对季节性水位变化考虑
乌拉草沟河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和山体汇水,因此水位季节性变化明显,秋季经常枯竭,春夏多发洪水。设计上通过在河道中布置涌水坝和过水汀步的方式,提高常水位高度增加河道观赏性,并利用退层式的驳岸提高河道泄洪能力。人行动线上,则通过设计双层步道体系,满足水位变化下的慢行需求。
04 治理成效
河道焕然一新,居民休闲好去处
改造后的乌拉草沟河焕然一新,不仅改善市容市貌,也提升了精致城市建设的品位,深得居民的喜爱,大大提高市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也一度成为了遛娃散步、网红打卡之地。重要节庆期间,通化县还会组织抓泥鳅、放水灯、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丰富居民的娱乐生活,激发周边商业活力。该项目的建成在提高河道自身水质净化功能的同时,将昔日只具有排洪功能的河道,变成了一条集休闲娱乐、自然生态、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通化市民的后花园。
△乌拉草沟河居民活动场景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6 万条内容 · 27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详解“山子张”叠山十字诀假山叠石基本技法假山的叠石技法(或称手法),因地域不同,常将其分成北、南两派,即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流派。 其实北京叠山的大多也是江南过来的叠石名师。如清初的李渔,张涟、张然父子都属江南人氏,并在北京留有假山作品。尤其张涟和张然父子流寓京师,专事假山,名动公卿间。 张氏父子被人们称作“山子张”并祖传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十字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我不认为很特别,感觉不到回归自然之感,建议考虑增设一些灵动之缀:花鸟虫鱼或能凸显意境的氛围(灯光、水雾、音乐等)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