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详解“山子张”叠山十字诀

详解“山子张”叠山十字诀

发布于:2023-11-16 11:05:16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假山叠石基本技法假山的叠石技法(或称手法),因地域不同,常将其分成北、南两派,即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流派。

其实北京叠山的大多也是江南过来的叠石名师。如清初的李渔,张涟、张然父子都属江南人氏,并在北京留有假山作品。尤其张涟和张然父子流寓京师,专事假山,名动公卿间。



张氏父子被人们称作“山子张”并祖传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十字诀”。


之后又在十字诀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三十字诀。“安连接斗挎,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



江南地区还流传有九字诀,其实在技法上都大致相同。所以下面我就把其中最常用的张氏十字诀简单给大家解释一遍。


安(水平放置)

安的意思,即将山石稳妥地安放。在苏州方言中习惯称作“搁”或“盖”,也有叫做“叠”的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去河边喜欢把鹅卵石叠起来,其实就是叠石。



安也是叠山的基本方法。


安石有单安、双安、三安之分,双安即在两块不相连的山石上安置一块山石,以在竖向的立面上形成洞岫;三安即在三块山石上安置一块山石,使之连成一体。



说白了就是把一块石头架起来,用来突出上部分石块的形体。



安可以不断地往上叠,假山大多的主体形状都是这样叠出来的。




连(横向连接)


竖向的叠只能解决高度问题,假山的外形还需要横向的连接。这就是连。



即山石与山石之间水平方向的相互搭接。听上去很简单,但连接最好让人觉得浑然一体还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自然轮廓、纹理、凹凸、棱角等均能自然相连。



这在园林中的很多山石花台都有运用,比如留园中的石林小屋。






接(竖向搭接)


在叠山中我们使用的石头形状各异,有些断面缺口参差不齐的就需要用到接了。


即山石与山石之间的竖向搭接。 接和安不同,上下两块石头的接触面是不平的,要善于利用山石之间的断面或茬口,让它们彼此咬合,宛如一石。



不过也要注意,接这个用法在叠山中属于锦上添花的,不能滥用。对于一些形体优美的石块,我们可以再找一个和它接在一起,作为山中的一个亮点存在。




斗(山体收顶)


假山需要形成山峰时,一般会在两块侧石中间,选用一个 上凸下凹的山石压顶,形成两羊用头角对顶相斗的造型。



片石山房次峰顶端就是典型的斗。





挎(丰富立面)


挎听上去很抽象,其实你可以想象一个女人挎了个包的样子,放在叠山上就是立面山石 平淡或形态不佳时,便在其侧面茬口用另一山石进行拼接悬挂,作为补救,以增强叠石的立体观,称之为“挎”。



小盘谷寿桃门旁边的仙翁石就用了跨。





卡(增加险峻)


即在两块山石的空隙之间卡住一块小型悬石。 这种做法必须是左右两边的山石形成上大下小的楔口,再在楔口中放入卡石,这是一种纯视觉的艺术手法,让假山的拱看上去似断非断,增加险峻的感觉。


不过卡的案例非常不好找,我找了一张趵突泉假山的,不太典型,用p的,大概就是下图的意思。





悬(模仿溶洞)


为垂直向下凌空悬挂的挂石,正挂为“悬”,很多叠石名家来自南方,模仿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景观。



岭南园林假山多是如此,清晖园的九狮山就是这样。





(模仿溶洞)


悬垂其实是一种手法, 正挂为“悬”,侧挂为“垂”。






挑(增加趣味)


在以竖向为主的山体中用横向的山石从山体中挑出, 以造成飞舞之势,所以又称“出挑”。为了让石头稳固,在挑出的另一侧还要压一块大石头保持结构稳定。



挑在个园的秋山当中运用的淋漓尽致。





剑(增加气势)


将竖向取胜的山石,直立如剑的一种做法。山石剑立,竖而为峰,可构成剑拔弩张之势,但必须因地制宜,布局自然,避免过单或过密。拔地而起的剑峰,如配以古松修竹,常能成为耐人寻味的园林小景。



剑这种技法一定要去以石林著称的狮子林。





拼(小石拼合)


即把若干块较小的山石,按照假山的造型要求,拼合成较大的体形。为避免琐碎石块需要大小搭配,脉络相通,轮廓吻合,过渡自然。

扬州叠山大多都是小石拼起来的,典型的看个园中的夏山就是如此。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技法其实都是这些基础技法的延伸,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看下图:



  • 放水发电
    放水发电 沙发

    石景创意重点彰显形意的造型寓意与生动特点,同时灵活采用微缩景观法进行点缀与补充

    2023-11-16 12:47:16

    回复 举报
    赞同1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寄情山水的文会之地 : 松茗园

王羲之的兰亭序描绘了千年前一场临水而娱的上巳节雅集,以山水之美和欢娱之情,抒发他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这次的造园概念正是来自于这场雅集。整体布局沿一条U形水系展开,园内户外活动沿水岸展开,茶室依水而落,自由布置。 Wang Xizhi's "Preface to the Lanting Pavilion" depicts a gathering by the water for the Shangsi Festival a thousand years ago. Through the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joy of the gathering, he expressed his feelings about the impermanence of life and death. The concept for this garden design comes from this gathering. The overall layout is based on a U-shaped water system, with outdoor activities in the garden unfolding along the water's edge. Tea rooms are located by the water, freely arranged.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