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资料库 \ 盐商园林没文化,没法和苏州园林比吗?

盐商园林没文化,没法和苏州园林比吗?

发布于:2023-11-14 13:51:14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资料库 [复制转发]



所以在江湖上就一直有一种说法:扬州园林都是没文化的商人用来炫耀财富的,没法和苏州园林比……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蚂哥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扬州园林确实大多都是用来炫耀的。虽然扬州在隋朝的大运河开通之后就开始兴起,但真正成为盐商的大本营,要从明清实行纲盐法开始。


盐商园林的发展过程


康熙年间,皇帝曾六次下江南巡游,并多次驻跸扬州,皇帝的巡幸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保障湖周边出现一大批私家园林,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冶春园、贺园、南园、卞园、王洗马园、员园、篠园和郑御史园八大名园。除了郑御史园是在原先影园的基础上增建而成,其他几个园子均围绕保障湖而建,形成扬州特有的湖上园林。



到清朝中叶时期,扬州盐商园林到达成熟时期,造园活动十分兴旺,名园辈出。受乾隆六次“南巡”的影响,扬州富庶的盐商为了争宠献媚,同时满足自身尽情享乐的欲望,开始大规模修建园林,亭、台、楼、阁拔地而起。据载,际时造园 47 座,自保障湖至平山堂一带,盐商造园近 40 座,成就了“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色。



清末,扬州的经济交通地位不再,盐商往日繁华不再。至 1853 年,太平天国攻克扬州城之后,盐商园林更是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绝大多数园子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然至清末盐市消停,“盖帝王之踵不至,盐商中落,江淮汜滥,以致歌舞销歇,珠帘泥土”,扬州园林也随之衰灭。



随着盐商在清末的没落,盐商园林也就烟消云散了。


盐商们为了讨好皇帝,为了在生意场上彰显自己实力,园林就是他们炫耀的资本。当时都不是在比你有没有园子,而是有几个,园林中都有啥绝活!


如乾隆时盐业巨子、 徽商江春, 一人就拥有随月读书楼、 秋声馆、 水南花墅、东园、 江园、 康山草堂、 深庄等七处园林别业。



俗称“ 四元宝” 的黄晨、黄履退、黄履昊、黄履晶四兄弟都好构园亭,分别筑有易园、四桥烟雨、容园、别圃等园林。



说到这里,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我们只解释了一半,下面我们来说说盐商园林是不是那种没有文化的暴发户式的俗套园林。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盐商园林的特色中找到答案。


盐商园林特色


特点一、广延名士,为之创稿


盐商园林并不像今天的暴发户建园为所欲为。相反他们都非常看重园林的设计,自己水平不够就把各地的造园名家都请来。


图为岭南地区某园林中的泳池


所以扬州汇集了几乎当时所有的造园名家,我们熟悉的计成、石涛、董道士、仇好石、张南垣都被邀请来此建园。



《园冶》的作者计成所营造的“影园”已成为其留世孤品;



清代大画家石涛,亦是一名叠石掇山高手。吴氏片石山房的太湖石山“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



其他名家如张南垣叠“白沙翠竹”、“江村石壁”,仇好石叠“怡性堂”宜石山,董道士叠“九狮山”等,皆“籍籍人口”、“传诵一时”。


特色二:中西合璧,北雄南秀


扬州盐商园林的主体盐商,他们一方面闯荡南北,一方面还能接触皇帝和西方文化。所以园林中除了正统的文人做法,还融入了各地,各阶层文化的元素。


比如为了取悦皇帝,园林整体色彩也与江南园林中常见的黑、白、灰有所区别,“金碧辉煌”才是它给人的视觉感受。多处园亭仿作宫式、京式,以取悦乾隆帝,并夸示其富比皇家、极尽人间之最高享受。



还引入西式园林风格和造园手法,从而夸富于同僚,闻名于市井。比如寄啸山庄园主何氏家族就有多名子女留学英美,园林就拥有漂亮的西洋楼——玉秀楼。庭院中还有从美国引进的广玉兰。



特色三:扬州画派的影响


盐商的奢侈生活需要大量的精神类消费,于是在清代中期,扬州当地的出现了“扬州八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扬州画派。



和传统的文人画不同,他们追求真实、现实,将生活化、平民化的元素融入书画作品,甚至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因此他们被形容为画坛上的“丑八怪”。扬州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


八怪之一罗聘画得鬼怪


所以扬州画派亦对盐商园林产生了重要影响,园林表现出求奇求变,勇于创新的艺术风格。


例如,个园的四季假山,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成为江南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精品之作;



何园的楼廊复道,创造性地将园林的不同区域通过游廊连通起来,新颖别致;



有着“湖上园林”之称的瘦西湖更是扬州盐商园林景观营造的集大成者。




你看从扬州园林的三个特点来看,盐商园林不代表没有文化。相反他们深知自己文化欠缺的弱点,并且重视文化在园林中的展现。


尤其是园林中的书房,都在园林安静,风景最好的地方。


盐商黄至筠(1770-1838)的个园,园中所设丛书楼,远离主景,偏于一隅,在园子的东南角上。



盐商何芷舠(1835-1908)寄啸山庄内的读书楼,在园子的东北角,上二楼书房要踏云梯。




明计成(1582-1642)在《园冶》中对设在园林中的书屋建筑有这样的要求,“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


造成盐商重文的原因还是职业的自卑


小说《儒林外史》里才女沈琼枝在盐商园子里的所见与心理活动,可以佐证当时人们对商人的普遍态度。



下面是沈琼枝的心理活动,“心里暗说道:这样极幽的所在,料想彼人也不会赏鉴,且让我在此消遣几天。”彼人,指园子的主人扬州盐商宋为富,他明显被沈琼枝鄙视,认为这等雅致是作为铜臭的商人欣赏不了的。



所以对于盐商来说提升个人与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无疑成了刻不容缓的事。


一是向内,改变自身,由贾转儒,除自己饱读诗书外,还重视后代教育。

据说,当初因为黄至筠是商人,扬州的文人都不屑与他为伍,黄至筠于是用重金从安徽聘请有名望的先生来家中教子。



《梵天庐丛录》卷十一详细记载了盐商黄至筠教子成材的故事,“黄名永泰,以商起家,资产雄一时。时扬州人文极盛,名流宴集无虚日,咸不屑伍黄。黄亦杜门却扫,不与扬人士往来。有子二:长锡庆,次锡麟,年耗千金延皖省名宿教之。黄亦身督之维严。每夕,问两儿所受业,苟未精,则令仆伴至书室,复请师为之讲说,必领悟,始得寝。历二十年如一日。”


二是向外,模仿读书人的生活,融入文人圈子。



清黄钧宰的《金壶浪墨》记载了扬州盐商的容园,其侈靡奢华、池台之精为当地诸园之最,园主张氏每日午前开放园子任人观赏,游人除看到“一园之中,号为厅事者三十八所,规模各异,夏则冰绡竹簟,冬则锦幕貂帷,书画尊彝,随时更易,饰以宝玉,藏以名香……花史修花,石人叠石,水木清湛,四时皆春……主人兜舆而出,金钗十二,环侍一堂”这样的画面外,还特别提到盐商园主的行为表现是“赏花钓鱼,弹琴度曲。”在这个场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商人融入文人圈子的努力,他所展示的物品和活动,不仅标志了个人兴趣,更表明对士绅精英阶层生活文化趣味的模仿和认同。



总结


让我们回到本篇的题目:盐商园林没文化,没法和苏州园林比吗?


这个问题对,也不全对。


在封建社会,虽然盐商腰缠万贯,但社会地位却位居末位,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了他们长期处于自卑、自矜心理状态之下,虚妄通过彰显财富来显世超群、自我炫示。在我看来盐商就像是欧洲文艺复兴时的美第奇家族,他们有钱,但更知道如何用钱来提升自己的精神需要。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好资料,学习啦,多谢楼主分享

    2024-02-14 08:14: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园林景观资料库

返回版块

3.37 万条内容 · 8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三种园艺活动对新冠疫情下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