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隧道工程 \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发布于:2023-11-10 15:56:10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隧道施工 控制测量

一、 工艺概述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执行测量复核制,使测量过程快速、结果精确无误;保证隧道按规定精度贯通,各种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侵入隧道限界。

二、 作业内容

1、 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

2、 施工测量:洞口边仰坡开挖放线测量、洞口大管棚导向管的定位放线测量、隧道开挖轮廓线放线及超欠挖检测测量、拱架架立安装放线测量、隧底及仰拱开挖放线测量、仰拱填充及边基放线测量、二衬模板台车定位测量、沟槽施工放线测量、竖井井身开挖测量、隧道横断面净空检查测量、无碴轨道施工测量

3、 贯通测量

4、 竣工测量

三、 质量控制及检验技术要求

1、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差

隧道相向两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限差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1   贯通误差的限差 mm)

两开挖洞口间长度 km)

<4

4~<8

8~<10

10~<13

13~<17

17~<20

横向贯通限差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高程贯通限差

50

2、隧道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mm)

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每个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影响值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2   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 mm)
 
测量部位
横向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

相邻两开挖洞口间长度         km)
<4
4~<8
8~<10
10~<13
13~<17
17~<20
洞外
30
45
60
90
120
150
18
洞内
40
60
80
120
160
200
17
洞外、洞内总影响
50
75
100
150
200
250
25

注:本表不适用于利用竖井贯通的隧道。

3、各级控制测量布网要求

3.1依据铁路工程测量指南时速 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平面控制网参见表3。

3   时速 200~250   有砟轨道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表

      3.2依据高速铁路测量指南,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平面控制网参见表4。
    4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表    

 

 

4、GPS 测量的精度指标

4.1依据时速 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GPS 测量的精度见表5。

5   时速 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 GPS   测量的精度指标表

 

4.2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GPS 测量的精度见表6。

6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 GPS   测量的精度指标表
控制网级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最弱边方向中
误差
CPI
≤1.3"
1/170000
CPII
≤1.7"
1/100000

5、GPS 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依据时速 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GPS 作业基本技术要求见表7。

7   各级 GPS   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表
                               
B
C
D
E

 

 

静态测量

卫星高度角         °)
≥15
≥15
≥15
≥15
有效卫星总数
≥5
≥4
≥4
≥4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         min)
≥30
≥20
≥15
≥15
时段长度         min)
≥90
≥60
≥45
≥45
观测时段数
≥2
1~2
1~2
1~2
数据采样间隔         S)
15~60
15~60
15~60
15~60
PDOP                   GDOP
≤6
≤8
≤10
≤10

6、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依据时速 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见表8。

8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表
 
控制网级        

 

附合 长度

km)

边长         m)
测距中误        
mm)
测角中误        
(")

 

相邻点位坐标中误 m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限差
方位角闭合差         限差
(")

 

对应导线 等级

 

时速

200~250

 

客运 专线

CPⅡ
≤4
400~600
800~1
000
5
2.5
10
1/40000
        ±5                   n        

四等

CPⅢ

≤1

150~200

3

4

5

1/20000

±8   n

五等

7、线路控制网(CPII)测量

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线路控制网( CPII)测量技术要求见表9。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见表10。

9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表
控制网等级
仪器等级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2C           较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

 

CPⅡ

DJ1
4
6″
9″
6″
DJ2
6
8″
13″
9″

 

CPⅢ

DJ1
2
6″
9″
6″
DJ2
4
8″
13″
9″

 

10
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

仪器精度         等级
测距中误差
mm)
同一测回各次读数互差( mm)
测回间读数较差
mm)
往返测平距         较差
<5
5
7

 

2m D

5~10
10
15

8、高程控制测量

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见表 11。山岳、丘陵地区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见表12。

 

11   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 mm)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         然中误差
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 MW

               

 

检测已测段 高差之差

 

往返测不 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高 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0

 

≤2.0

 

6

        L        
 
4
        L        
 
4
        L        
 
       

 

精密水准

 

≤2.0

 

≤4.0

 

12

        L        
 
8
        L        
 
8
        L        

4   L

 
三等水准

 

≤3.0

 

≤6.0

 

20

        L        
 
12
        L        
 
12
        L        

8   L

 
四等水准

 

≤5.0

 

≤10.0

 

30

        L        
 
20
        L        
 
20
        L        

14   L

注:表中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 km

12   水准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表
 
 
距离测回数
                               
往返测高

 

边长范围

m)

测回数
(中丝法        
最大角值
°)
测回间较                 (")
指标差互差
(")
差较差
mm)

 

往返各 2   测回

 

往返各 3   测回

 

15

 

5

 

5

        40                   D
 
200~700

注: D   为测距边长,以 km   计。

9、隧道开挖、立拱架

隧道的允许超挖值应符合表 13 的规定。拱架安装值应符合表14 的规定。

13   隧道允许超挖值 cm)
围岩级别
开挖部位
I
II~IV
V、         VI

 

拱部

线性超挖
10
15
10
最大超挖
15
25
15
边墙线性超挖
10
10
10

 

仰拱、隧底

最大超挖
10
最大超挖
25

 

14
拱架安装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备注
1
拱架安装
竖向
不低于设计高程
仪器检查:每榀检查

2
横向
±50
                量:每榀检        
3
纵向
±50
                量:每榀检        
4
垂直度
±2°
仪器检查:每榀检查

 

10、无碴轨道验收标准

10.1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无碴轨道验收标准见表15。

15   轨排组装铺设的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1
                 
±1mm,         变化率不得大于         1‰
2
                 
1mm
3
                 
2mm/10m          
4
                 
2mm/10m          

检验数量:每个轨排支撑架处检查一次。

10.2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无碴轨道验收标准见表16。

16   轨面高程、轨道中线、线间距允许偏差及检验办法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轨面高程

一般情况
±2

 

 

 

专用测量 仪器

 

紧靠站台

+2
0
2
轨道中线
2
3
线间距
+5
0

检验数量:每个轨排支撑架处检查一次。

四、工艺流程图 (略)

五、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已知成果。

1.1.2点位检查。

1.1.3测量方案。

1.1.4埋设桩点。

1.1.5外界条件。

1.1.6内业资料。

1.1.7资料复核。

1.1.8编制程序。编制曲线计算程序等。

1.2仪器、工具准备

1.2.1常用仪器设备、工具:常规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工作,根据隧道设计或测量方案的精度要求和现场地形、地貌、交通条件、洞内通视、照明条件,合理选择相应精度、数量和具备所需功能的 GPS、全站仪、陀螺仪、自动或手动断面仪、经纬仪、水准仪、投点仪及其它配套和专用的附件和工具。

1.2.2仪器设备的检定、检查:仪器与工具在使用前应保证其在经国家授权检定部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给仪器、手簿、对讲机、洞内照明灯具等用电设备充电;检查仪器的常规设置并确认无误。

2、洞外控制测量

2.1施工复测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勘测设计单位交接的控制桩进行复测。

CPⅠ控制点的施工复测应按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执行;CPⅡ控制点、水准点施工复测的精度和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不符时,必须重新测量。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不符值在下列规定范围内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

⑴ CPⅠ控制点的复测应满足 X、Y 坐标差值不大于±2cm 的要求;

⑵ CPⅡ控制点的复测应满足表1 的规定。

1   线路控制网 CPⅡ) 复测限差要求
水平角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距离         mm)
导线长度闭合差

  ≤5″

        ≤5                   n                  
          ≤2         m         D        

  ≤1/40000

注: m D
为仪器标称精度。

⑶ 水准点复测限差应满足表2 的规定。

2   水准点复测限差
二等
精密水准
三等
四等

 

6

        12                   L        

20   L

30   L

注: L   为测段长度,单位以千米计。

2.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⑴ 隧道测量应建立独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在原 CPI、CPII 基础上加密,并采用便于施工测量的独立坐标系统。当加密网的精度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时,应建立更高精度等级的独立控制网。

⑵ 隧道长度大于 1500m 时,应根据隧道横向贯通精度要求进行隧道平面控制测量设计;隧道相邻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大于 12000m,应根据隧道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进行隧道高程控制测量设计。

⑶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要素应按表3 选用。

3   平面控制测量适用长度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测角精度 ″)

 

适用长度 km)

 

边长相对精度

 

 

 

洞外

 

 

导线测量

1.0
6~20
1/200                   000
1.8
4~6
1/150                   000
2.5
4
1/100                   000

 

GPS   测量

B
1.5
≥6

C
2.0
6

⑷ 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始衬砌前完成。

⑸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交通条件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参考设计单位的控制测量交桩资料,可采用 GPS 测量或导线进行平面测量。

⑹ GPS 控制测量:GPS 点的点位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应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和技术设计要求。

②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特别是加密 GPS 施工控制点的时候,应当注意周围视野开阔,便于布设通视方向,并能利于向洞内引测,对天空通视情况良好,高度角 15°以上不得有遮挡。

③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高压线、电视发射塔、微波站等),并且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其距离不宜小于 200m。

④点位基础坚实牢固,易于保存,并应利于常规测量方法扩展与联测。

⑤对于特长隧道,洞口 GPS 控制点应尽量布置在与洞口高程基本等高的地方,竖直角小于±5°。

在进行 GPS 测量前,应对 GPS 接收机及其手薄进行检视,主要包括:

GPS 接收各部件及附件应匹配、齐全、完好;有关按键及信号灯工作应正常;

检验接收机接收信号有无失锁情况;

天线或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点器是否正确;

检查数据传输是否正常,检查 GPS 的各项设置:静态或动态、高度截止角、数据采样率、天线类型、天线量测方式等。

GPS 测量观测时应准确的记录或输入点位名称、天线高、天线及接收机编号、观测日期、起止时间等。

6)在 GPS 观测过程应当注意时常检查接收机工作及数据传输是否正常,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 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C 级及以下各级 GPS 网基线解算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

⑺ 常规导线控制测量:首先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及所要求的导向精度等级,结合隧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导线测量等级。

洞外导线测量宜布设为多边形闭合导线环,每个闭合环的边数为 4~6 条,相邻边长的比不宜小于 1:3,尽量采用长边。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 2″、2mm+2ppm 的全站仪施测。导线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边长测量读数至毫米,距离往返各观测两测回。测量水平角观测应符合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应不大于按下式计算的限差:

m 为设计所需的测角中误差,n 为导线环内角的个数。导线的平差计算宜采用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导线边长应加以下改正:气压、温度、投影、加、乘常数改正,必要时还要考虑高斯投影面改正等。注意仪器和棱镜(其它棱镜)、小棱镜、反射片、物体表面之间棱镜加常数的配套。

2.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⑴ 隧道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精密水准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对于无法进行常规精密水准测量的跨河、跨海隧道,可利用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跨河水准测量,也可利用 GPS 水准测量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⑵ 对 CPⅠ、CPⅡ点复测时,参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采用的水准仪等级为 DS1 或 DS05,铟瓦水准尺,往返观测。视距≤50m,前后视距差≥1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3m,视线高度≥0.3m。进行水准测量前应对水准仪及铟钢尺进行检查,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DS1级不应超过 15″,检查铟钢尺的圆水准器的垂直轴是否平行于水准尺的主轴线等。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顺序为:

往测:奇数站为后 —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 —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⑶ 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可以替代四等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一般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两点之间的高差应采用往返观测平均值,前后棱镜的及仪器高应在测距前和测角后分别量测 1 次,取用平均值。高程测量视线与地面或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 1.5m。

⑷ 光电高程必须尽快往返观测,并考虑球气差改正。

⑸ 在隧道海拔高程较高、隧道走向为近似南北时,注意考虑大地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3、竖井联系测量

主要任务:将地表的平面和高程系统,通过井筒传至井下,使洞内外形成统一的空间坐标系统,从而确定线路中线的位置。

主要工作:投点、定向、传递高程。即将地表坐标、方位和高程方位传递到井底。

主要方法:联系三角形定向、投点仪 +陀螺仪联合定向、钢尺(钢丝)法导入高程、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

方法选择:开挖面距竖井中心在 50m 以内时,可采用投点串线法;超过 50m 以上,以投点仪+陀螺定向为首选办法;井筒深度在 100m 以内,井筒直径又较大的,也可采用联系三角形测量方法;两竖井井下已贯通,可进行两井定向;井深在 40m 以内,可采用(钢尺)钢丝导入高程,井深超过 40m,宜采用光电测距传递高程。

3.1联系三角形

联系三角形定向的具体施作方法如图 2.14.5-1 所示。

把两根钢丝悬挂重锤侵入液体中,将反射片粘贴至钢丝上,同时在井上、井下根据选点要求选择合适点位,待钢丝稳定后,井上、井下同时测量。井上观测角 e 和连接角 d,并测量三角形的边长 a、b、c;井下观测角 e′和连接角 d′,并测量三角形边长 a′、b′、c′。角度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进行完第一组观测后,将钢丝稍加错动一下,再进行第二、三组观测。

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 联系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应接近于零,角 e、e′都不能大于 2°。

⑵ b 与 a 的比值应小于 1.5 倍。

⑶ 两垂线的间距 a 应尽可能大。

⑷ 联系三角形内业计算传递坐标方位角时,应选择经过小角 f、f′的路线。每次联系三角形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定向成果。

3.2投点仪投点:

各种光学(激光)投点仪,在深竖井进行投点定位,从技术上应做首选考虑。 投点时,可将投点仪假设在井口盖上向井下投点,也可架设在井底向井口投点。

1   联系三角形定向示意

3.3陀螺经纬仪定向

对于深竖井,陀螺仪定向对施工的影响最小,从技术上应做首选考虑。

陀螺仪定向主要内容:在地面已知方位边上测定仪器常数,在定向边上测定该边的陀螺方位角,计算测点的子午线收敛角,计算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进行定向精度的评定。

3.4钢尺(钢丝)导高:

将长钢尺(钢丝)一端悬挂在井口,另一端悬挂重量等于钢尺比长时拉力的重锤,井上井下各安置一台水准仪,分别读取钢尺和立在水准点上的水准尺,从而计算出井上井下水准点高差。如使用钢丝,则需在钢丝上做出记号,然后在地面上比长。

3.5光电测距仪传递高程:

利用测距仪代替钢尺测量井深。

在井口加工一托架,将测距仪平卧放置于其上,井底放置棱镜;也可将全站仪架设在井底,令望远镜竖直向上,瞄准设置于井口的棱镜进行测量。具备激光指示功能的全站仪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4、洞内控制测量

4.1洞内控制测量特点:

⑴ 洞内导线是分期、逐次测量进行,并最后贯通的;

⑵ 洞内通风排烟、防水排水、洞内照明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十分重要;

⑶ 导线边长受场地和观测条件限制,可能出现不可避免的短边,对方位影响较大;

⑷ 在利用已测控制点引伸前,必须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移。

4.2洞内控制测量要求:

⑴ 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应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

洞内平面控制网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对于一些较短的隧道,可以布设单导线,但应加强复核。平行导坑可采用单导线,延伸一段距离后,应利用横通道与正洞导线联测经过平差处理后,再向前延伸。在横通道与正洞导线联测时,应注意短边对角度的影响因素。

⑵ 洞内导线的边长,应根据测量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到实际通视条件,宜选择长边。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 0.2m 以上。洞内高程控制点应每隔 200~500m 设置一对。

⑶ 由洞外引向洞内的测角工作,由于受光线及外围环境影响较大,宜选择在夜晚或阴天进行;对于角度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特长隧道,还应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多次进行,并和历次成果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取其加权平均值为宜。

⑷ 洞内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

⑸ 在测量方法选择上,尽量避免短边;对于不可避免的短边,应采取措施提高角度观测精度,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选择以下方法:安装强制对中支架,三联脚架法、直接观测点位标志或吊垂球观测,还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对点器在照准部的仪器和棱镜,转动照准部 180o 进行第二次对中;对点器在基座上的,旋转基座进行第二次对中。

⑹ 洞内三等及以上的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四、五等可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洞内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时,应进行往返观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应进行对向观测,高程导线宜构成闭合环。

⑺ 在隧道贯通之后,应对 CPⅡ控制网进行重新布设,CPⅡ控制网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导线附合于隧道两端的 CPⅠ控制点上。

⑻ 洞内平面控制网(包括洞口 3 个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网(包括洞口 2 个高程控制点)应定期检查复测。

4.3洞内控制点检测

⑴ 洞内导线和高程向前延伸时,应对已知点进行检测,以判明已知点是否发生位移并验证已知点的点位精度是否可靠。

⑵ 一般按原有导线最前端的相邻三点、水准点的最前面两点,同精度进行测角测边测高。

⑶ 差值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已知点精度和点位均可信。如超限则应依次倒退检测边角和高程,直至精度合格为止,检验要求:

4.4无碴轨道CPIII 测量

⑴ CPⅢ测量应按导线测量或后方交会法施测,CPⅢ控制点宜设于线路外侧,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一般为 3~4m,控制点的间距以 150~200m 为宜,曲线地段的加密控制点间距以 50~60m 为宜。

CPⅢ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后方交会方法施测,其测量布网形式如图2 所示:

⑵ CPⅢ测量要求全站仪尽量使用高精度仪器,角度测量精确度:±1″,距离测量精确度:±2mm+2ppm。全站仪还应该配有目标自动搜索及照准(ATR)功能,每台仪器宜配置 12 个棱镜头。

⑶ 自由设站的测量,从每个自由测站,将以 2×3 对 CPⅢ点为测量目标,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点被测量三次,如图3 所示。

3

⑷ 在自由站上测量 CPⅢ的同时,应将靠近线路的 CPI 点及全部 CPII 点进行联测,纳入网中,CPI/CPII 点应至少在两个自由站上进行联测,有可能时应联测 3 次,联测长度应控制在 150m之内。

⑸ 在自由设站 CPⅢ测量中,测量时必须使用与全站仪能自动记录及计算的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于测量数据的整理和保存,必须保证数据信息能够从测量一直到评估验收和存档都完整一致,手工校验的修正参数,必须记录在案。

⑹ CPⅢ网的平面数据处理采用经铁道部认证的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处理结果不能满足所要求的精度指标时,应进行返工测量。

⑺ 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工作应在 CPⅢ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

每一测段应至少与 3 个二等水准点进行联测,形成检核。联测时,往测时以轨道一侧的 CPⅢ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另一侧的 CPⅢ水准点在进行贯通水准测量置镜时就近观测。返测时以另一侧的 CPⅢ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对侧的水准点在置镜时就近联测。往测示意图4 如下:

返测水准路线如下图 5   所示:

⑻ CPⅢ高程控制测量采用电子水准仪(高差中误差为±0.3mm/km)配套铟瓦钢尺,其测量技术要求参照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

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应在全线测量贯通后采用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取位按表4 规定执行。

 

4   精密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等级
往(返)         测距
离总和         km)
往(返)         测距
离中数         km)
各测站高
        mm)
往(返)         测高
差总和         mm)
往(返)         测高
差中数         mm)
高程
mm)
精密
水准

  0.01

  0.1

  0.01

  0.01

  0.1

  0.1

5、全站仪坐标法设站

5.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或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或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5.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然后和已知数据检核比对,此步骤主要是确保测站和定向准确设置。

6、洞口边仰坡开挖放线测量

6.1在测站上按说明书步骤安置全站仪。

6.2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此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6.3将测点坐标输入计算器测量程序,算出测点与坡顶线的平距,然后量取距离直到坡顶位置。

6.4再次测量所移坡顶位置,直到和设计位置一致,误差控制在±3cm 内。此操作一般要经过多次才能最终确定坡顶线。

6.5然后加密开挖范围内的点,测出开挖深度,以便指导刷坡。

6.6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6.7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6.8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6.9填写测量放样交底书。

7、洞口大管棚导向管的定位放线测量

7.1在测站上按说明书步骤安置全站仪。

7.2测出并标定导向墙护拱的横向里程位置于两边边坡面上。

7.3测出拱架左右拱脚的标高和横向宽度(内缘),并准确标定。

7.4测出拱架顶拱的中心线(隧道中线)位置,并标定拱顶中线内拱顶标高。

7.5测出每节拱连接位置的标高和宽度,并准确标定,以便准确定位拱架位置。

7.6护拱安装就位后,检查拱架定位精度,合格后,在最前一榀和最后一榀拱架外拱顶测出隧

道中线并标定,然后按设计间距沿拱架外缘标定所有导向管的位置,用仪器每 5 个间距抽检导向管与隧道中线的平行位置关系,误差倾角 12′之内(30m 管棚±10cm 误差)这是确保钢管不会切向交叉的关键。

7.7导向管平面位置标定后,接着控制导向管的外插角度。假设外插角度为 2°,前后两榀拱架间距为 180cm,那么前面一榀拱架的放样半径就增加 180*tan2°=6.3cm。在放样过程中,最后一榀拱架按 R 半径放样,最前一榀拱架半径就按 R+6.3cm 放样,而且每一个点都要准确测量,这也是保证管棚不会法向侵入隧道开挖线以内或因管棚外插角过大,失去超前支护意义的关键所在。

7.8最后按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样。

8、隧道开挖轮廓线放线及超欠挖检测测量

8.1在测站上按说明书步骤安置全站仪。

8.2沿隧道周边测设轮廓点,通常采用 1.2m 间距。测设时开启免棱镜测距功能或者反射片模式测距功能,打开激光指向模式,这样测距精度和速度都会大大加快。

8.3将测出的坐标输入计算器进行程序计算,很快求出测点相对轮廓线的最短距离(超欠值),然后在沿法线方向移动超欠值,画出该轮廓点。如果有经验的测工一般一次就可到位,误差控制在±2cm 之内即可,超欠距离超出 15cm 在量移后复核检查,确保精度。

8.4相邻轮廓点之间采用直线还是折线连接通过计算中矢确定。计算公式如下:设计半径 R,间距(弦长)为 L,那么中矢 D=R-√(R2-L2/4)。如果 D 小于 2cm,就可以直线连接相邻的轮廓点,如果大于 2cm,就取相邻两点间距的一半处向外量取中矢长度标定点位即可。一般采用 1.2m间距,中矢不会大于 5cm,那样便于目测距离,且一般和周遍眼间距吻合。如因欠挖造成画不出轮廓线就用红漆标出欠挖值,以便开挖时参考。

8.5为了确保周边成型质量,减少超欠挖,在周边轮廓线标出的同时退后 2m 处,在每个周边眼钻工操作的拱墙上测出一个能控制方向的轮廓点(导向点),让钻工能有一个明确的施钻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这样会大大减少超欠挖,确保成型质量,这一点很重要。

8.6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及时检查上一开挖面的欠挖部位,标出欠挖范围和欠挖值,督促当班带班人员及时处理,免留后患。

8.7接着按前述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线。

8.8最后填写开挖断面检查交底书,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9、拱架架立安装放线测量

9.1在测站上按说明书步骤安置全站仪。

9.2检查拱墙突出部位的欠挖状况,确定拱架能否顺利正确安装。

9.3测出并标定拱架的横断面方向线于拱墙面上。

9.4测出拱架左右拱脚的标高和横向宽度(内缘),并准确标定。

9.5测出拱架顶拱的中心线(隧道中线)位置,并标定拱顶中线内拱顶标高。

9.6测出每节拱连接位置的标高和宽度(内缘),并准确标定,便准确定位拱架位置。因为拱架加工时连接位置角度误差过大,造成该处拱架弧度不正确,这一步是确保该处位置准确的必要步骤。

9.7最后按前述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样。

10、隧底及仰拱开挖放线测量

10.1在测站上按说明书步骤安置全站仪。

10.2在左右边墙上每 5m 标定准确里程,在该位置用水准仪测出腰线,钉上射钉作为标记。一般考虑施工便于操作,将此腰线定在轨顶标高位置。

10.3在标高位置的射钉上用全站仪测出射钉帽到隧道中线的偏距和高程(作为水准高程的检核,避免出现粗差),做好原始记录,以备后序交底用。

10.4接着按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线。

10.5向带班责任人现场进行示范和书面交底,双方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11、仰拱填充及边基放线测量

11.1在测站上按说明书步骤安置全站仪。

11.2复核以前所放点的标高和中线,确认无误后进入下步测量。

11.3根据施工断面图算出边墙射钉帽到边基和中心水沟的水平支距以及腰线到基顶、仰拱或填充面的竖向支距(腰线标高到基顶、仰拱面或填充面的竖向距离图可提前绘制),填写测量放线交底书,作为仰拱、填充面、水沟、边基等平面位置、标高控制的依据。

11.4最好向带班责任人现场进行示范和书面交底,双方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12、二衬模板台车定位测量

12.1在测站上按说明书步骤安置全站仪。

12.2确定台车定位里程,在两侧边基上标出红油漆线以示位置。

12.3检查左右侧边基,确定边基净空大小完全满足台车断面要求。

12.4检查台车轨距和轨面标高是否超出台车侧移和升降油缸的行程,如超出必须调整轨距和轨顶标高,确保台车能有足够的移动空间。

12.5台车行走至定位里程后,(假定台车初次定位)用水准仪测出台车前后顶模横梁的标高,然后计算横梁的设计标高(此标高比设计放大 5cm),算出视线高和台车横梁之高差,倒立塔尺于横梁两端,启动升降油缸,使台车横梁满足设计标高,此过程要经过两至三次方能完成标高就位。

12.6标高就位后,锁死升降油缸螺杆或竖向丝杆,避免横梁因为人的误操作或者重力原因下降而造成返工。

12.7用全站仪测量台车两端顶模的隧道中线小孔(此小孔在检查验收模板台车时就确定,且订上小孔以示点位),计算该点和隧道中线的偏差,根据此偏差左右移动台车纵梁,使台车的中线小孔和隧道中线完全吻合。同时测出拱顶三角高程,以检核水准高程有否出现粗差。

12.8两侧同时支撑边模,使边模准确到达设计位置(测量检核)。

12.9再次复核台车的中线与水平,确认台车位置准确无误,连上丝杆固定。

12.10在台车升降和侧移油缸前端用油笔画上细线,以示台车就位后的正确位置,以备随时检查。

12.11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2.12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复核台车定位记录,以验证计算数据准确无误。

12.13将台车定位记录归档保存。

13、沟槽施工放线测量

13.1在测站上按 7.4 步骤安置全站仪。

13.2复核以前所放点的标高和中线,确认无误后进入下步测量。

13.3在左右已衬砌好的边墙上每 5m 标定准确里程,在该位置用水准仪测出腰线,喷上标高

符号   作为标记。一般考虑施工便于操作且测量标志易于保存,将此腰线定在电缆沟盖板顶面上 10cm 标高位置处(以后也可作为碎石道碴标高控制线使用)。

13.4在标高位置的倒三角尖上用全站仪测出此到隧道中线的偏距和高程(作为水准高程的检核,避免出现粗差),做好原始记录,以备后序交底用。

13.5接着按 7.5.6~7.5.8 步骤操作完成整个测量放线。

13.6根据沟槽断面图算出边墙倒三角尖(测量标志)到边沟和电缆槽侧墙的水平支距以及腰线到水沟和盖板面的高差,填写测量放线交底书,作为沟槽平面位置、标高控制的依据。

13.7最好向带班责任人现场进行示范和书面交底,双方进行交接签字确认。

14、竖井井身开挖:

14.1建立近井点:在进口附近建立近井点,近井点距离井口最好不超过 30m;该点需长期保存并经常检查。

14.2竖井井筒中心和十字中线测设:在地面测设出竖井井筒中心或十字线。

14.3垂线布设:进口部分利用地面设置的井筒十字中线放样。掘进到井筒内部时需要将井筒中心或边垂线用吊挂垂线的方法引入井内,以满足井筒掘进的竖直中线方向、开挖轮廓线、衬砌放样以及井内各种设备的安装测量需要。垂线的布设方式取决于井筒断面形状和施工方法等具体情况,一般圆形井筒在井筒中心设置井筒中心线;为便于检查井筒断面和井内施工放样,根据需要另行在井筒十字线上距井壁 0.1~0.3m 处设置边垂线。

井筒中心线一般设在井盖上,钻孔向下投点。可采用悬吊钢丝、重锤的方法,重锤的重量随垂线长度而定:垂线长 10~50m 时,应不小于 10 公斤;垂线长为 50~100m 时,不小于 20 公斤;长 200m 以上时应不小于 30 公斤。所选用的钢丝必须具有两倍以上的安全系数,且不得有硬弯、打结等影响铅锤的缺陷。

也可利用激光投点仪架设在井盖上向下投点;使用激光投点仪时应注意将仪器照准部旋转,每 90 度为一盘位,全圆测四盘位,取四盘位投点的重心为一测回投点位置。

边垂线在井口设置一组,另一组可设在距井壁最突出部位 0.1~0.3m 处,不妨碍井口边垂线的下放的地方。井内的边垂线随竖井的掘进逐步向下移设,最多连续移设三次,就应利用井口的边垂线对其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偏差。注意下放的钢丝可能被井壁上的其它物体阻挡而引起测量结果错误,可在井下量取投下的边垂线点位距离以进行核对,较差大于 10mm 时,应对其进行检查;必要时从井口边线点位对其进行测量。

14.4井筒深度的测量:一般沿井身每隔 30~50m 设一水准点,可在衬砌后的井壁上埋入弯头铁钉并注明编号和高程,利用经检定后的钢尺沿井壁逐段垂直丈量确定。若需将高程准确导入地下,则需作专门的高程联系测量。

14.5井内各种构筑物的放样、井筒断面、井壁垂直度等测量工作,均以以上方法确定的中点、十字线和高程为基准进行。

15、大隧道横断面净空检查测量

15.1在测站上按 7.4 步骤安置全站仪。

15.2在规定的断面间距处引测新点,测出这些点的准确坐标。

15.3在新点上安置仪器,步骤同 7.4。

15.4计算新点测站的横断面方位角,将仪器拨角至此方位角上,打开仪器免棱镜测距功能和激光指示,沿边墙角从左至右旋转,步长按规定执行,采集横断面上所有点的坐标并记录。

15.5在电脑上绘制横断面图,套入设计断面进行比较,就可知道断面是否侵入净空。

15.6最后打印成图,归档保存。

16、无碴轨道(轨检小车施工测量):

16.1线路中线复测、加密:线下基础工程经铺轨条件评估合格后,按照贯通误差调整结果,对整座隧道进行中线复测,进行隧道线路中线拟合,完成全段二等水准控制网的敷设工作,并完成 CPⅢ控制网的建立。

16.2输入线形资料、CPⅢ数据、轨道几何参数到手簿:按照线路平纵断面图纸,精测曲线要素资料,CPII、CPⅢ坐标和高程资料,隧道内线路中线拟合资料,按照轨检小车操作要求输入原始数据到手簿中;以上资料的查找、计算和输入均应由专人进行复核。

16.3轨排就位、粗调:利用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按照加密中线桩和水准点,指导轨排就位,并进行粗调,使轨排中线、高程误差不超过 3cm。也可利用已做好的水沟、电缆槽进行轨排中线初步就位和粗调,利用水准仪控制高程调整。

16.4轨检小车校准:每次精调前,需对小车进行校准(轨距传感器和超高传感器)。

16.5置镜、安装棱镜、建站:安放轨检小车到轨排上;一人安装 CPⅢ后视棱镜,后视棱镜应保证结构严密,满足精度要求。一人安置仪器,按仪器操作程序建立测站,精度应满足建站中误差在±1mm 以内。全站仪的架设应保持与小车棱镜在同一条轨道上方,架设高度要尽量接近轨检小车高程。

16.6检查做好的无碴轨道:在已做好的无碴轨道螺栓松开前,用轨检小车对已经做好的轨道进行检查,测量步长宜为一个轨枕间距;测量内容:线路中线位置、轨面高程、测点里程、坐标、轨距、水平、高低、扭曲;限差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的规定;数据记录下来,作为竣工资料保存。

16.7轨检小车初步测量:用轨检小车测量出轨排的里程、中线、高程、超高、轨距等数据;调整过程中,数据可不记录。

16.8调整轨排:以轨检小车手簿显示的偏差数据为准,对轨排进行调整。进行轨道调整时,相邻两站之间应保持 10m 左右的公共搭接区域。

16.9测量:轨排调整完毕后,统一进行等间距测量(每个轨枕测量一次),保存调整后数据生成报表和图形备案。调整后 4~6 小时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否则需重新测量和调整。

16.20浇筑后的监控:轨排灌注混凝土后立即进行复测,并及时调整。

17、隧道贯通测量

17.1隧道贯通后,实际贯通的测定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首先在贯通面中线附近钉一临时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该点的坐标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相垂直的方向上,即为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并应测量该点的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贯通误差。高程贯通测量由两端的高程点分别测量出贯通面处的临时点的高程,其高程差即为高程贯通误差。

17.2隧道贯通以后,中线和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线地段)调整。调线地段的开挖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

平面贯通误差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将方位角贯通误差在贯通导线(调线地段)上平均分配。

⑵ 计算出贯通点坐标闭合差。

⑶ 坐标闭合差在调线地段导线上,按边长比例分配,闭合差很小时也可按坐标平差处理。

⑷ 采用调整后的导线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中线放样的依据。

高程贯通误差在规定的贯通误差限差之内时,应按下列方法调整:

⑸ 由两端测得的贯通点高程,应取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

⑹ 可按高程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的高程点上按路线长度的比例调整。

⑺ 应以调整后的高程,作为未衬砌地段高程放样的依据。

17.3在进行无碴轨道铺设时,贯通误差的调整应该在较长的线路范围内进行调整,然后进行

CPIII 测量和无碴轨道的施工测量工作。

18、隧道竣工测量

隧道竣工后,为了检查主要结构和建筑物及线路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竣工文件编制的资料,以及为运营中工程维修,设备安装、维护线路的正确位置提供测量控制点,必须进行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

18.1中线基桩及永久性高程点的测设:应在全隧中线贯通测量的基础上,对实际贯通误差已作调整之后进行。根据贯通误差调整后的导线点测设中线点位置测设中线点位置。直线上的中线桩每 200~250m 设一个,曲线上应在缓和曲线起终点各设一个,曲线中部根据通视条件适当增加、保证前后通视。

中线基桩设立后,应在两侧边墙上绘出标志,标志设在高于轨面 50cm 处,标志框内以白油漆打底,红油漆书写成三行:上行写中线点名称(例如 ZH、HZ 等),中间一行写统一里程,下行写标志至中桩的距离。

18.2洞内高程点应在复测的基础上每千米埋设一个,高程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施测。小于1km 的隧道至少应设 1 个,并在边墙上绘出标志。注明高程点的编号和高程(白漆打底、红漆书写)。

18.3隧道净空断面测量

直线地段每 50m,曲线地段每 20m 以及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隧道的实际净空断面。每个断面包括 9 点:拱顶高程、起拱线左右两侧的宽度、轨顶面以上 1.1m、3.0m、5.8m 中线左右侧宽度。测量程序为:中线点及断面方向、拱顶高程、内轨顶高程,断面支距(以线路中线为准)。采用断面测量全站仪或自动断面检测仪测绘,测点点位限差应为±10mm,在隧道边墙上绘出标志。测量程序为:中线点及断面方向、拱顶高程、内轨顶面高程,断面支距(以线路中线为准)。

测量结果应作正式记录并绘出断面净空图,最后列入竣工文件。

18.4无碴轨道铺设竣工后,应采用轨检小车进行测量。测量内容:线路中线位置、轨面高程、测点里程、坐标、轨距、水平、高低、扭曲;限差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的规定。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按照《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提交相关成果资料。

六、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常用仪器可参照表 1、2、3。

1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工具表

仪器名称
精度等级
重要附件

 

全站仪

0.5、1、2"等         1+1ppm          
手动、全自         动、免棱镜等
棱镜、充电器三脚架等
导线、光电三角高程、联系测量、施工测量等工作
GPS
3+1ppm、5+1ppm、         10+2ppm          
双频、单频
电台、充电器、         手簿、对中杆等
控制测量、         RTK           施工放样等工
经纬仪
1、1.5、2、3"        
光学、电子、
激光

角度测量

 

测距仪

 

1+1、2+2  


 

经纬仪、棱镜

与经纬仪配套,测量距离或         高差

 

陀螺仪

 

5、15、20 "等


 

全站仪、电源等

竖井方位联系测量、特长隧道导线方位校核等
断面仪

手动、全自动
掌上电脑、笔记         本等
隧道断面测量
水准仪
DS05、DS1、         DS3
电子、光学
测微器、水准尺
各级水准测量
(激光)        
点仪
1/20000           及以上
天顶、天底、
天顶天底

竖井等垂直方向投点测量

 

反射片

 

5mm



不易架设棱镜处、延长免棱         镜全站仪的测程、竖井联系
测量等
测设、标记
点位工具
-
-
-

埋桩工具


-

照明工具
-
-
-

 

2   竖井施工测量仪器设备清单

名称及型号
生产厂家
数量
备注
(激光)         投点仪

1          
向下(或向上)         投点
                钢丝、重        

1          

水准仪、长钢尺

1          
高程测量
水桶

1~2          
稳定钢丝的摆动
对讲机

2          
井上井下联系

 

3   无碴轨道轨检小车施工测量仪器设备清单

名称及型号
生产厂家
数量
备注
GEDO                   CE           无砟轨道轨检小车
德国
1          
含手簿、脚架、 8           个棱镜、连
接头等附件
TrimbleS6           全站仪
德国
1          
与轨检小车配合,含软件
轨道尺

1          
轨检小车轨距传感器校正

七、作业组织

劳动力组织见表 7。

    7         劳动力组织表    

 

细部作业名称

 

 

测量时间

 

作业环境保证

 

1

 

GPS 测量

根据         GPS           台数确定,每台至少 1

见表         5

 

2

 

导线测量

司镜         1           人、记录         1           人、打伞         1           人、
前后视各         2          

 

7



 

3

 

精密水准测量

司镜记录各         1           人、选线         1           人、前
后尺各         2           人、拉距         2          

 

7



 

4

竖井联系三角形         测量
司镜记录各         2           人、钢丝看守         2           人、
前后视各         2          

 

8



 

 

5

 

投点仪 +陀螺仪联 合定向

 

投点时井上 2人、井下2

定向时,司镜记录各 1   人、棱镜

1  

 

4

3



6
竖井高程传递
井上 2人、井下2        

4



 

 

7

 

 

无碴轨道 CPIII  

平面:司镜、记录各         1           人、后视
1           人、安装棱镜         4          
水准:司镜、记录各         1           人、前后
尺各         2          

 

 

7

4



 

    7         劳动力组织表(续        

序号

 

细部作业名称

 

数量

测量时

 

作业环境保证

8

全断面开挖放线

计算、司镜、跑点、画线

4

35 分钟

1.  视线通视 ,无其 他机械和障碍阻 挡;

2.  作业台架铺设 到位,测量画线能 操作;

3.  空气能见度较 好,测距信号能够

接收。

9

拱架安装测量

计算、司镜、跑点

3

35 分钟

 

 

10

 

 

台车定位测量

 

 

计算、司镜、跑点

 

 

3

 

 

35 分钟

 

11

竖井中心或十字 线

投点

 

井上、井下

 

3

30~60

分钟

不妨碍钢丝的悬

 

12

无碴轨道施工测

 

精调、监控复测两个组

 

4



 

八、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测量场地安全没有保证可能会形成危险的环境因素,如工地现场、设施安装和交通。

使用金属塔尺、棱镜对中杆或其延长部分在电气设备如电缆或电气化铁路附近工作,可能会引起触电危险。

雷雨天在野外测量会有被雷击的危险。

不要用仪器直接观测太阳,会造成眼睛受伤以及损坏仪器内部的测距头、 ATR1 和EGL1 导向光装置。

在运输或保存充电电池时,如有不当的机械影响,可能会造成火灾。在运输和保存充电电池之前,先将电放掉。

不要盯住激光束或将其指向别人。

仪器负责人必须精通仪器使用知识,遵循仪器生产厂家列出的安全须知。无操作说明或操作说明不完整会导致对仪器不正确或有害的使用,可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允许不相干人员接触仪器设备。

不可自行拆卸、装配或改装仪器。

当安置仪器时,应确保附件与仪器之间正确连接,安全固定并锁在相应的位置上,避免仪器产生机械振动。千万不要不拧中心螺丝就把仪器放在脚架面上,螺丝松了以后应立即把仪器从脚架上卸下来。

运输或托运仪器设备时,应注意铺设一些柔性垫板(如:泡沫板等),防止过度颠簸对仪器造成一定的影响。仪器设备经过长途运输后应注意仪器的对中器及精密水准气泡等常规检查。

无碴轨道施工时,由于隧道空间狭小,龙门吊和行人容易损坏墙上 CPⅢ点后视棱镜,建站后应即时把 CPⅢ点后视棱镜收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

2.94 万条内容 · 25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隧道、涵洞施工必须掌握的100条规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