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自2002年起实行调水调沙冲刷河床办法以后,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黄河沉积的河沙已有32.5亿吨入海,有望通过降低河床,提高下游深度的办法,一举解决黄河地上悬河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困扰中国历朝历代上千年的黄河水患问题很可能会得到根治。
黄河水患是历朝历代政府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黄河沿岸本就是密集的聚居区,一旦发生灾害往往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黄河的上流泥沙被冲刷到下游后沉积在河床上,将河床高度越抬越高。
为了防止河水漫出,人们就只能通过加高河堤的办法对付上涨的河水,地上悬河也成为了黄河下游一种极为特殊的人造景观。但加高河堤始终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要知道黄河年均径流量就高达580亿立方米,裹挟而来的就包括数亿吨重的泥沙,久而久之终有一天河堤会达到一个高度极限。
其实目前黄河下游一些地方的悬河情况已经非常吓人,如河南郑州段到开封段,作为传统的中原地区,这里的河床居然已经高出两岸地表7米左右,堤坝比2层楼还高。一旦发生溃坝,两岸的城镇都将遭受灭顶之灾,所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治理黄河悬河问题。
在历史上,其实就已经有不少悬河造成的历史教训,光是记载下来的黄河改道次数就高达26次,决口次数更是无法计算。但治理黄河的难点在于,其本质很简单,就是泥沙堆积,但由于泥沙量太大,想靠人力清理即便在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中也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才有可能解决当前的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花费大量的心血来整治黄河,也出台了大规模的治理措施。除了修建黄河大堤等较为传统的手段,水利专家们还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办法,这就是所谓的调水调沙。其原理并不复杂,就是经过精密计算后利用黄河上修建的水利工程在特定的时候放水冲沙,将堆积的泥沙冲入海洋当中。
水利专家们针对黄河沙多水少的特点,把握黄河运行规律,这就有了调水调沙作业的三次实验和六次运行的出现。第一次实验,水利专家们利用小浪底水库进行了单库调度实验,耗时11天,取得与数学计算模型中相同的结果。
第二次专家们又模拟上中下游发生洪水,利用多个水库进行水流对接调沙,顺利验证了调水调沙工作可以在既派出库区沉积的泥沙,同时还保证下流不淤积,验证了调水调沙的可能性,实验同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第三次实验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实验的目的则是把调水调沙应用到水库调度常态当中,以保证未来的数年间调水调沙工作的平稳运转。经过三次实验和六次试运行后,黄河流域的安全健康出现了明显改善。
尤其是下游的黄河主槽全线都得到了水流的冲刷,河沙不必再淤积在河床上,调出的总沙量达到了惊人的2.19亿吨,入海河沙重量这是5.75亿吨,很好的改善了黄河水位和地上悬河的情况,受到了下游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根据当地环境部门的调查研究,现在黄河下游的深度已经增加了3.1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恢复到3800立方米/秒,而在调水调沙以前,这个数字是1800立方米/秒。同时由于库区内河沙堆积问题的改善,黄河上相当多水利工程的工作寿命的都得到了延长。
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和相关水利人员治理黄河的决心是分不开的,要知道在调水调沙期间,曾有人因为局部滩地被淹没并不看好调水调沙工作。但科学是不会骗人的,黄河的水位情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只要将这一工作持续进行下去,未来某一天黄河将重返古时面貌,地上悬河的历史也会被改写。
如果黄河的水患能够得到根治,黄河沿岸的平原地区将重新成为富饶之地。下游人民的生活也会安定祥和,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能谈得上专心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的王朝覆灭的开端就是黄河水灾。
其实调水调沙也只是治理黄河工作中的一个部分,还需要恢复黄河沿岸的植被覆盖率来改善水土流失问题,从源头解决泥沙多河水少的困境。同时还要减少地下水的上升和盐碱化,保证土地质量,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水患这一困扰中国人民数千年的问题。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最新数据表明:调水调沙实施21年来,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已达3.1米。也就是说,随着调水调沙持续实施,黄河“地上悬河”的历史正在被改写!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夏秋暴雨集中,因而,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斗水,泥居其七”,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升。为了束缚河道,人们只好不断加高堤防,黄河成为“地上悬河”,两岸人民头顶犹如放置了一个硕大的水盆。
解决黄河淤积,是中华民族千年夙愿,也是世界级难题。新中国成立后,水利专家们殚精竭虑孜矻探索,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找到了妙方——修建系列大型水库进行调水调沙。“调水调沙,就是通过‘人造洪水’,形成连续的泄流冲力,把淤积在河道及水库中的泥沙尽可能多地送入大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方案技术处处长任伟说,“科学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和300多场实体模型实验,证实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而成功的关键,是2001年年底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
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处,控制着黄河流域91%的径流和几乎全部泥沙。2002年,小浪底水库启动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其后,逐渐形成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先是小浪底水库泄放蓄水,冲刷下游河道、腾出库容;然后,万家寨、三门峡等水库依次泄水,接力冲刷小浪底库区泥沙……
小浪底水库正在泄洪(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尚昆仑 摄
“当河道中的挟沙水流与库区清水相遇,由于前者的密度更大,挟沙水流会潜入清水底部继续向前流动,形成‘异重流’,最后从坝底排沙出库。”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研究室主任李圣山解释。仅2022年,采用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黄河在汛前和汛期就实现了两次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共排沙1.566亿吨,输沙入海0.714亿吨。目前,黄河上中游正在加快古贤、黑山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以持续提升水沙调控整体合力。
小浪底水库正在泄洪。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21年来,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槽不断刷深,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每秒1800立方米提高到目前每秒5000立方米左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水畅其流、排沙入海,彻底让‘河淤堤高,人沙赛跑’的千年险局成为过去!”李圣山的话里透着自豪。
据悉:因为解决了旷世难题,“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因此获国际水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新华社、宇宙奥秘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9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3667 条内容 · 5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新区将新建21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10月12日,随着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小农水专班验收小组相继对莲花镇、雨敞坪镇、含浦街道、坪塘街道等4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小农水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湖南湘江新区第一批小农水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写的不错
回复 举报
黄河水患是历朝历代政府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