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类在各企业都不相同,有许多施工企业提出建立四个数据库就可以,即材料价格库、工程量库、消耗量库、单方造价指标库,但是结合企业的分包模式和管理方式将数据分类才是科学的。房建和市政施工企业这样细分类是符合企业运营的,数据库的内容可以结合企业需求进行调整。
施工企业需要建立数据库时,分类整理和收集数据来源是重要的事情,企业需要培养这样的管理人才。因为施工企业的核心就是承包能力,建设方购买的是承包商经验,如果施工企业没有积累数据,无法衡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经验从何谈起?所以,把这些经验放在数据库中是施工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
许多施工企业忙于整理和收集,但责任心不强不够重视该项工作,虽然建立了数据库但是使用不起来,因为收集到的数据根本没有参考价值,只是应付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任务。数据库是对项目管理进行标准化的考核,整理和收集是将企业的标杆项目形成数据,然后不断对比找到较差的项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标准化管理。也有许多施工企业“搬运”外部企业的数据来实现自己的企业管理,可是应用到项目中,发现这些数据根本无法使用,不但没有实现好的管理效果,反而使项目管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
录入数据库时,挖掘已建项目的数据需要耗费时间,要先定好挖掘什么内容,然后再从已建项目的信息量寻找。要考虑从需求出发,解决哪些问题,找哪些数据,在哪里找,数据准确性怎么评定,最后再录入数据库。
考虑解决哪些问题,要从企业的战略部署中发现,要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数据库不是随意留存一些数据就能解决问题,而是从战略层面开始策划,因公司战略规划发展情况,对数据库的调整也是巨大的。例如某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资金亏空,解决企业正常运转就要从班组分包模式开始。如果找到有实力的劳务分包人可以垫资到主体结构完成,把原来购买周转材料的费用转移到分包合同中,施工前期减少了资金压力,通过让利方式得到了项目正常运营。这样调整以后,数据库只能由原来班组数据变化成劳务分包的数据。
数据沉淀积累,需要花精力去完成,数据与企业战略规划和战术有密切相关。项目的成本受市场、地域等各维度的因素影响大,所以成本数据库的数据应该是一个实时变动、不断完善的过程,如何做好成本数据库的维护,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数据库的更新和完善,这就需要对成本数据库的框架提出更多的要求。
数据库应体现公司真实成本数据,应涵盖全部运营成本范围,并非是零散收集一些数据随便计入就是数据库。收集数据后需要进行统计,对差距较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公司的客观数据,来实现项目管理的总体目标。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造价筹划
返回版块3113 条内容 · 13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施工合同约定执行计价规范和政策文件的造价风险某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协议书中约定为总价包干,在专用条款中,对于合同价款调整的相关约定如下: “ 本项目为总价包干,施工过程中如无设计变更或者签证时,结算不再调整工程量和合同价格。 ……未按照国家现行计量规范强制性规定计量的,允许调整合同价格的工程量。 ” 本项目施工合同签订时,双方的本意是固定总价包干,结算时只对设计变更或者签证部分进行调整,但是又在专用条款中约定了:“未按照国家现行计量规范强制性规定计量的,允许调整合同价格的工程量”。增加的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合同约定,就会让该项目在结算办理时出现多种情形,变得异常复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学习了
回复 举报
学习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