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生化系统的七大要素之③pH与缓冲物质

生化系统的七大要素之③pH与缓冲物质

发布于:2023-09-14 08:09:14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生化系统的七大要素之③pH与缓冲物质

关于pH我曾经有过一篇《在生产实际中的pH试纸》叙述,它是一种酸碱衡量的度值。现在是专门放到生化系统来讲,就要讲究它的前提,那在有微生物的水中,肯定就要考虑微生物在里面的存活的环境。一民恩师前些日子告诉我肚子有货才是根本,所以我又只能来一个有感而发。最近迫于压力还是激情也好,打算今晚一笔完成。

 

pH值在生化系统主要肯定不是水在过酸过碱对微生物伤害这么简单的事。酸到1,碱到14那是能活的地方吗?其实它主要反映的干扰因素是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中大多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要注意酶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质,根本就是氨基酸,在含羧基和同时也有胺基,这一酸一碱具有离解基团的两性电解质。关于这样的离解基团,大家有必要翻书看一下,电性与pH值的关系,这不是月薪3000的人该讲的事。关键就是这个pH值对7的偏离,带来了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酶因电离形式不同,催化性质也就不同了。此外,酶的催化作用还决定了基质的电离状况,pH值对基质电离状况的影响也进而影响到酶的催化作用。我以前在学生时代也不理解为何有些普通化学达不到的事,在生物系统可以实现,原来关键原因在于酶。初三初识化学时,时任老师是政教处主任,他严肃的表情说,什么是催化剂?假如你在小跑,旁边突出一只凶狗,你的速度就是飞跑了,本质上它有没有改变你的体质。。。作为是人的生物,我们谁敢咬牙切齿的去顶一顶pH变化这项不适,生理上的催化不起效了,再多努力也就回到了反应无效。为什么前人发明了pH这个概念,无须深究,它只是为了让我们大概大致认识一个酸碱标准而已。当年,我在曾总那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抱着理论削酸会呈碱,此涨彼消,认为草酸就是生化性强的有机物,NO怕不勒。但是法律的红线踏触了,那酸性不是影响生产,而是致菌命啦,脱离红线的管理是知识的无知。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把它先成盐,根据生化进度再调pH。幻想派都应当理解,无论你做什么,对某个人花多好的善心,这所有的一切勿忘不能离开基础的社会,还得要考虑大局。过份的酸碱把系统的基本性质都弄坏了,谈补救又如何。按理论,草酸的添加,经过生物氧化还原是会削酸变中的。但操之过急中必须想一想当局,采用循序渐近就好办了。我做现在这一站做氨氮三年了,才终于计算明白。氨在酸性才能安全溶水,首先要把水回到中性7,必须加一份的碱它才老实从盐变回“水合体”。再把中性7的“水合体”再氧化,就变成了亚硝,成酸又不利于中性水的环境了,应该碱再加一份。至于下一步的需不需要反硝,就要看甲方的要求和支出了。书本中的老师们为什么强调的是缓冲溶液,因为他们不可能去直接找到养好的菌种,于是就引入了一种高大上的缓冲剂。缓冲剂那是不上头的下酒菜,它是一种针对酸或碱来者就扛,但不扰民的高素质人才。但生产上是不适宜,毕竟原本那是高价位,奶粉虽然贵,但孩子刚出世没牙齿咬饭,也不能怪他了。在培菌的初期,我们只能用上缓冲剂了。记住,它的本质就是削减反应产生的酸碱,它的存在是没有被激发的弱碱弱酸,不会造成社会动乱。很多资料已经显示菌种能适应的pH范围是6-9,这其实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但几人能去读懂,几人可以做到半小时或者1小时去测一下水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污师,就要亲身战一线,没有技巧,自己守在生化池旁就是硬道理,这也是我有健康肤色的道理。具体操作手段必须自己根据现状,认真分析各项因素,原则就是要时刻保水质呈中性就对了。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1.97 万条内容 · 139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生化系统的七大要素之②温度与激情

生化系统的七大要素之②温度与激情 这篇的内容,温度确实简单枯燥无味,所以我在命题中加上激情二字。这有一点很明确:大多数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实验表明,对于均相热化学反应,反应温度每升高10K,其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2-4倍,即k(T+10K)/k(T)≈2-4该式称为范特霍夫规则。这里k是指反应速率,而T,在理解中很多人认为是我们平常的摄氏温度。但摄氏温度的符号是t,单位符号是oC,所以大写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