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台湾海峡通道桥梁方案的概念设计初探

台湾海峡通道桥梁方案的概念设计初探

发布于:2023-09-08 16:05:08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复制转发]
 


台湾海峡位于福建与台湾之间,连通南海、东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峡。海峡北东、西南走向,长约370km,最窄处宽约130km。海底地形总体平缓,水深具有东深西浅的不对称特征,北部地形走向为NE向,总体呈槽隆相间的格局,最大水深90m;南部相对平坦,走向NS-NNW向,最大水深为68~70m。海峡主体属台西盆地,盆地西邻闽浙隆起,以滨海断裂带为界。历史记载Ms≥5.0的地震为85次,其中Ms=5.0~5.9为55次,Ms=6.0~6.9为23次,Ms≥7.0为7次,最大震级7.5级。总体来看,海峡强震分布具有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特点。海峡处于亚热带的季风区,气温常年温和,冬季盛行东北风,特点是平均风速大,大风日数多,盛行期长,如图1。大风主要由热带气旋引起,1949~2003年间,平均每年有2~3次气旋进入海峡,最多时7次,其中超强台风占20%。秋、冬季浪高较大,夏、春季浪高较小,历年最大波高为13.0 m。最大浪高在北部为16m,南部为6.9m。


 

图1 台湾海峡月平均大风频率图


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条线路上,如图2、图3。通过对各通道方案线路长度、水深、地质、综合交通路网布局、两岸城市区位优势等因素分析对比,形成了北线方案海峡宽度最窄、线路长度最短,海洋地质、水深条件较好,地震影响较小,可先期规划形成北线通道的共识。为此,本文讨论范围仅限于此。


 

图2 线路图

 

图3 各线路水深


目前,通道的桥隧之争还停留在宏观层面。隧道方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通风、施工和工期等问题。在深海中建人工岛不仅面临极高的技术风险,而且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而桥梁方案,将面临深水基础施工、恶劣气候条件下通行等问题。总之,台湾海峡通道建设将面临着超长线路、深水、强风、强震等挑战。桥、隧方案都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桥、隧方案都应尽早开展研究,做好技术储备。


在桥梁方案中,对主通航孔桥,有些专家推荐采用超大跨斜拉桥方案,认为即使跨径达到2000m,斜拉桥也是合适的;也有专家则主张采用多跨连续布置的超大跨悬索桥方案(≥3000m)。对于深水区的辅通航孔桥梁,除了个别专家认为应该采用超大跨多跨连续悬索桥方案外,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应该采用大跨斜拉桥方案,但在经济跨径的建议上,观点有所出入。作者于2014年也提出了台湾海峡通道桥梁方案构思,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其概念设计。


交通功能与技术标准


功能需求


台湾海峡通道投资巨大,不可能像杭州湾或长江上那样,几年内修建多条通道。可以推断,在相当长时间内只会有一条通道,所以,大桥的交通功能应该考虑充分。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对于长约130km的运距,公铁运输都是经济合理的,但货运应主要考虑海运。另外,公铁合建比公铁分建经济,通道宜采用公铁合建方案。


通行条件


海上风速较海岸测得风速高,在冬季(1月)平均风速高达16~22m/s,这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影响。在国内外已发生过强风吹翻汽车和火车的事件;另外,日本根据其运营经验得出,当风速达到25m/s时,可导致列车颠覆。所以,桥梁方案应考虑在这种条件下汽车、列车全天候通行问题(仅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关闭大桥交通)。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的确定要考虑交通综合布局、投资等众多因素,现阶段本方案作如下考虑——


设计基本风速:根据《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附录表A,100年一遇条件下,平潭基本风速为51.2m/s,新竹为39.4m/s,宜兰为61.3m/s。宜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部,桥位两端接线点为平潭(大陆侧)和新竹(台湾西北侧)。由于台湾中部高山的阻挡效应,新竹侧100年设计风速小于宜兰,考虑到海上风速较陆地大,现阶段设计基本风速宜以宜兰为准,取61.3m/s,按A类地表状况考虑。


车道数:考虑到短期内,两岸间可能只有一条通道,通行能力不应该在寿命期内(墨西拿海峡大桥按200年设计寿命设计)过早达到饱和;全天候通行要求部分车道相对于外界封闭,由于海峡气候恶劣,汽车有时只能走封闭的车道,所以封闭车道数不能太少;海峡风大,宽桥面对于大跨径桥梁横向受力有利。所以,桥梁方案公路共布置双向10车道(6条开放车道,4条封闭车道),铁路采用客货混跑双线。


设计时速:公路设计时速对总投资影响甚微,但铁路完全不同。列车运行对大桥变形的要求相当严格,设计速度愈高,允许变形愈小,造价必将增高。因此,桥跨超过1000m的主通航孔桥客运列车设计时速宜采用200km/h;对于辅通航孔桥,设计时速可提高到250km/h,这样,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与航空运输的竞争力。厄勒海峡和费恩马海峡桥梁方案客运列车设计时速均为200km/h。


综上,方案技术标准拟定见表1。


 

总体方案概念设计


通航孔设置


台湾海峡一直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航道。国内,它是连接东海和南海的“海上走廊”;国际上,它是从日本海、琉球群岛海域通向巴士海峡、东南亚的海上捷径,海峡航运繁忙。由于峡宽水深,暂未形成固定航道,习惯航迹带宽度大,超过10km。


台湾海峡海面开阔,其通航要求应高于琼州海峡。现阶段琼州海峡桥梁方案采用了三组主通航孔,一组300000DWT,两组50000DWT。结合造船业的发展趋势,台湾海峡全线宜采用三组主通航孔,一组500000DWT,两组100000DWT;其余桥梁作为辅通航孔通航。相应通航孔尺寸可根据国际桥协提出的“船舶活动域理论”确定,即自由通航安全通航宽度为3.2L(船长),而约束通航可减半为1.6L,具体如表2。


 

主通航孔跨径与桥型


主通航孔跨径的选择要考虑提高经济性,满足通航和结构性能要求。考虑到通航管理的复杂性,本方案暂不考虑限速通航。从表2可以看出,500000DWT、100000DWT自由通航合孔要求的通航孔尺寸分别为3000m、2000m,而分孔通航只需要两个1500m、1000m通航孔,综合考虑海峡自然条件、工程材料、技术水平、经济性等因素,宜采用分孔通航方案。


现阶段可考虑在近大陆和台湾侧各设一个100000DWT通航孔,水深50米左右;海峡中线附近设一个500000DWT主通航孔,水深60米左右,其余桥孔作为辅通航孔,如图4。100000DWT的通航孔采用两个宽1000m并列布置的单向通航孔,500000DWT的通航孔采用两个宽1500m并列布置的单向通航孔。500000DWT的分孔通航桥梁可以有多方案选择,如图5所示。


 

图4 北线线路通航孔布置

 

图5 主跨1500m分孔通航桥梁方案


一般情况下,主跨1500m的桥梁,斜拉桥和悬索桥都是可行的。但是从图4可以看出,该桥所在的区间是近60m的连续深水区,在这种条件下采用悬索桥存在深水锚碇的技术、经济问题。悬索桥要通过锚碇将10万吨级的主缆水平力从海平面以上传递到接近60m深的海底,不仅锚碇自身的造价高,而且技术难度也很大。目前,超大跨度悬索桥中,只有丹麦大海带桥和中国伶仃洋大桥将锚碇置于浅水区,尚无深水区建造锚碇的成功先例。


为避开深水锚碇的技术和造价高的问题,最好的方案是采用斜拉桥。根据我们的研究,跨海工程中,主跨小于1400m时,斜拉桥在经济性能、结构刚度、抗风性能及拉索可更换等方面较其他桥型具有优势;在1400~1800m跨度范围内,斜拉桥、岸上锚碇协作体系和岸上锚碇的悬索桥这三种体系有竞争,但随着水深增加,基础、锚碇造价提高,悬索桥和协作体系经济性能逐渐劣化。近年来,苏通大桥、昂船洲大桥、俄罗斯岛大桥、沪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等千米级斜拉桥相继建成,常泰公铁合建桥也已开建,表明千米级斜拉桥建造技术趋于成熟;而且1500m的斜拉桥已做过抗风研究,因此在本工程中,斜拉桥更有竞争力。为提高结构刚度和经济性能,本方案500000DWT通航孔拟采用分孔通航的主跨1500m斜拉桥,图5a);100000DWT通航孔拟采用分孔通航的主跨1000m三塔斜拉桥方案,图5b)。


辅通航孔跨径与桥型


辅通航孔跨径布置须满足经济原则。水深和抗船撞等级的提高,会使下部结构造价增加。采用较大跨径以减少下部结构数量,有利于降低总造价。所以,水越深经济跨径越大。表3给出了4个著名海峡桥梁方案的桥梁跨径。


 


台湾海峡水深大,对应的桥梁经济跨径相对较大。参考表3和水愈深经济跨径愈大的定性认识,拟定了台湾海峡通道桥梁联络孔桥跨径布置和桥型方案,见表4。


 

主通航孔桥梁概念设计


主通航孔的超大跨斜拉桥将面临深水、强震、强风作用和公铁两用与全天候通行需求,因此,设计中高塔、长梁的稳定、结构刚度、钢桥面板疲劳、长索垂度和车道合理布置等,将成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主通航孔桥梁设计


500000DWT主通航孔采用主跨 1500m的斜拉桥。跨度布置为2×(225+510+1500+510+225)m,如图6。


 

图6 500000DWT通航孔总体布置


结构体系


超大跨度斜拉桥结构体系重点要解决其刚度问题。结构横向刚度主要取决于主梁的横向刚度,拉索贡献量较小。因此,横向荷载作用下,斜拉桥受力可视为主梁在过渡墩、辅助墩、桥塔上形成的多跨连续梁,优化主梁截面形式、增设辅助墩可以增大结构横向刚度。而改变塔、墩的横向约束刚度能够改善主梁在约束部位的横向弯矩。


结构竖向刚度主要由塔、梁、索形成的三角体系提供,与塔、梁的连接方式也有关系。提高竖向刚度的措施有:增大斜拉索刚度;设置辅助墩;减小边、中跨比;增大桥塔高度和增强塔梁相互约束。但由于深水桥墩造价高,考虑到经济性,本方案设置一个辅助墩。


结构纵向刚度取决于桥塔的纵向刚度和塔梁纵向约束体系。考虑到单联主通航孔桥长接近3000m,温度效应大,塔梁交接处宜设纵向约束(阻尼装置、弹性约束和纵向限位装置);主梁在边墩顶宜设置纵向限位装置、梁端转角约束装置,并释放温度效应。


因此本方案结构在竖向:各墩处设置竖向支座,其中边墩、辅助墩设减隔振支座;横向:桥塔墩、辅助墩、边墩设置横向约束装置;纵向:塔墩处设阻尼约束和限位装置,边墩顶设置纵向限位装置、梁端转角约束装置,其余各墩处设活动支座。


主梁选型


主梁选型主要考虑横断面布置满足公铁两用及部分车道全天候通行;提高大轴力作用下主梁稳定性;改善主梁气动外形,减小横风效应等。


本方案拟对平层布置的钢箱梁与分层布置的钢桁梁进行综合比选(图7)。一般情况下,钢箱梁的用钢量要比桁梁小。据统计,诺曼底斜拉桥钢箱梁用钢量:552kg/m 2 ,博斯普鲁斯三桥钢箱梁用钢量:723kg/m 2 ,而某钢桁梁斜拉桥(6车道+4线铁路)用钢量:1560kg/m 2 ;箱梁梁高小,宽度大,使其横向抗弯刚度远大于桁梁,有利于减小横风效应,提高抗风性能,改善高速列车运营的平稳性。而分层布置的钢桁梁,上层布置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布置全天候通行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和双线铁路,更利于实现全天候通行。两种主梁都可以安装智能风障,通过实时监测风压,控制风障自动开合,以保证极端横风下结构的安全。风压一旦超限,发禁止通行指令并打开风障。


 

图7 主梁横断面方案示意


全桥主梁根据轴力大小采用四种标准横断面:①sec_A跨中段定为标准段;②sec_B近塔段,采用增大钢板厚度形成增强截面;③sec_C塔、梁交界段,轴力最大,在增强截面内浇筑UHPC形成组合构件参与整体受力;④sec_D压重段,钢与混凝土组合。


主塔和基础


桥塔采用空间四肢锥形桥塔,以提高结构刚度和抗弯能力。全线大部分桥塔基础采用标准沉箱组合基础,标准沉箱先在岸边干船坞施工成形,船坞放水后将沉箱基础浮运就位,下沉接高,形成基础和塔墩。主桥桥塔可以由四个沉箱基础和桥墩组合,在水面以上加设横向联系,形成组合基础整体塔墩共同受力。其他桥梁可以根据需要,用同样的方法由单个或几个沉箱基础组合受力,再在上面进行桥塔施工。桥塔选材应考虑海上高空作业特点,以钢、钢-混凝土(或UHPC)组合预制大构件,现场拼装为备选方案。


 

图8 沉箱基础施工


斜拉索


斜拉索等效刚度是决定超大跨度斜拉桥整体刚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超大跨度斜拉桥外索垂度效应明显、承载效率低,为此,外索可采用 CFRP 组合拉索来提高斜拉索等效刚度。


经初步分析,采用钢桁梁的主通航孔斜拉桥,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都能满足我国规范要求。


100000DWT主通航孔采用 1000m三塔斜拉桥,塔、梁形式与500000DWT主通航孔相同。跨度布置为(100+350+1000+1000+350+100)m(图5b)。


辅通航孔桥梁及引桥


根据如上分析,辅通航孔桥梁跨径根据水深合理布置。由于辅通航孔桥在台湾海峡通道中占比很大,必须提前对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深入研究。作为概念设计初探,本文提出如下方案:


多跨轻型组合梁斜拉桥


采用轻型组合梁斜拉桥,布置在70~90m的深水区间,图9为总体布置示意图。边中跨比取0.45~0.5(沪通长江大桥0.440),为增大整体刚度,采用空间四肢锥形桥塔,塔的高跨比取0.28。


 

图9 总体布置示意图


多塔连续组合梁斜拉桥


400~600m跨度桥采用多塔连续组合梁斜拉桥,4~6跨一联,塔、梁形式与主跨一致,与希腊Rion-Antirion桥相似(图10),布置在50~70m的深水区间。        


 

图10 多塔连续组合梁斜拉桥示意图


深水联络孔桥和近岸段梁桥


200~400m跨度采用多跨连续部分斜拉桥,布置在30~50m的深水区间。大跨连续组合梁桥(跨径≤200m),布置在小于30m的水深区间。横断面设计与部分斜拉桥保持一致。


结语


台湾海峡通道将是中国最大的桥梁工程,也是具有国家统一意义的伟大工程。该通道的建设是两岸同胞实现中华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桥梁工程界的共同愿望。本文通过对通道功能需求和技术标准的初步分析,提出一些设计构思,以期抛砖引玉。


主要建议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宜用公铁合建的较经济方案,并比选同层和双层布置,以满足经济性和全天候交通的需求。


2.为避免深水锚碇,提高抗风性能,宜采用斜拉桥方案,为此,主通航孔桥采用双向分孔通航方案以减小跨度。


3.提出了标准沉箱组合基础和桥塔采用钢或钢-混组合预制大构件,现场拼装的方案备选。由于海峡水深大部分在60米以上,必须深入研究便于施工且经济性好的深水基础方案,以节约造价,从而提高桥梁方案对隧道的竞争力。


(注:杂志社略去了原文中参考文献十余篇。如有需求,可与杂志社联系。)



本文刊载 / 《桥梁 》杂志

2023年 第4期 总第114期

作者 / 肖汝诚 项海帆

作者单位 / 同济大学


编辑 / 陈晨

美编 / 赵雯

责编 / 王硕

审校 / 李天颖 裴小吟 廖玲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37 万条内容 · 60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天津桥梁之解放桥

  解放桥,最初叫万国桥,是当年海河上最贵的一座桥。“万国桥下过大船”,曾经是海河上经典一景。解放桥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距狮子林桥约2.3公里(骑行约12分钟)。时光更迭,连接海河两岸的解放桥,与世纪钟一起见证着天津的繁华景象。   解放桥初建于1902年,前身为老龙头铁桥,后于1923年重建,先后耗资达190万两白银,是一座用电力启动、中间可以开合的铁桥。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造价最为昂贵的桥梁之一。该桥长96.7米,桥面总宽19.5米,取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