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从事BIM到现在感觉还不错。 我2014年刚参加工作就接触到了BIM这个概念,那个时候开始学习BIM的相关软件,可能个人对这些比较新颖的东西还是喜欢的,渐渐的就走进了这个行当。
后来很幸运的在广州参与了一个广州市的试点项目,后来又负责了几个项目,让我对珠三角地区的BIM有了一定的了解,技术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现在虽然跳槽了两次公司,但是一直都在从事BIM的相关工作,而且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做过工业厂房,做过商业综合体,做过地铁,做过装配式建筑,渐渐地让我对BIM的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
很多人都说BIM是一个花瓶,那是因为你们就是按照一个花瓶去做的,真心实意的做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做BIM不要老喊着全生命周期,我做的很多项目都是针对几个具体的应用点去做,不敢说很厉害,但确实给项目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和好处,我现在跟一个哥们合伙做BIM咨询,自己接项目做,今年接到了两三个项目,也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满意的。
经过那么多项目的应用,我才发现专业才是根本,BIM只是一种新的方式而已,所以我现在也在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琢磨一些比较具体的应用点,希望能够让BIM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
我还是比较庆幸走了这条路,也希望能够更好地走下去。
因为现阶段咨询单位还是比较注重BIM的,想设计单位和甲方可能就是顺带着做做,满足以下脸面上的东西,所以暂时不打算去甲方和设计单位。
未来,我会坚定不移地做好BIM咨询服务。
接下来是我认识的BIM大佬发的长文,有部分修改。
一、走近BIM
用一句话概括,我是蒙着头走近BIM。我没有问任何人“BIM是什么”,“BIM有什么作用”“BIM怎么学习”至少我敢说这几句话我从来没有问任何人,也没有思考这三个问题(没有必要思考,我需要用模型来表达我的想法)。
我跟大家讲一个场景,假如你在投标或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除了表达你公司规模、工程业绩等实力展示以外,真正的“怎么做”细节很难向客户表达你是怎么做的,就算你说出来,客户没有时间听。
就算有时间听客户未必听的明白(客户毕竟不是专门关注你这一块)那么这时候BIM是最好的展示媒介(当然取决于“你会不会用模型表达你的想法”其实这个非常难。
二、观察BIM
其实在2010我的安装CAD的时候看到了“BIM”这个词,当时我也知道这项技术的存在,但当时确实没有在意。在2015年我偶然一次上网深入搜索了下BIM这个词,慢慢的就想学,其实就一个目的“学建模”。但有几件事我必须提一提。
我在搜索BIM的时候,出现一些模型图片。说实话当时我不会建模但有个结论“你所见到的模型90%不能用”还有市面上当时有个说法“5块钱一个族” 那么我的结论是95%族不能用。(这篇文章我就不发任何模型图片,因为别人的图片我不好意思发,我自己的项目,也不好公开,毕竟我不是施工方或设计方).
我们先不评论好坏,就凭我从模型上没有看到,设备细节如何处理,管道配置,首先我要表达是假如我用这种模型来表达我的想法,这个单子指定要“黄”。结论是现在介入BIM肯定是好机会。我搜索了很多模型图(百度图片)基本上都一样。
三、学习BIM和软件
在这里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习 revit 不 是学习BIM,考证也不是考BIM,大部分是考revit软件(当然,在当时我没有这么清晰的认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考任何BIM证书的想法,也没有参加任何BIM大赛的想法。就像野草那样自由生长做自己想要的BIM。(说实话,我要是考证连一级证都考不下来)。
再次强调个人想法BIM和revit是两码事儿。
我学习BIM软件的经历特别简单,当时最流行的视频就是王君峰老师的火星2014(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是没有被超越的教程)再有一个是 章溢威 老 师的教程(名字我忘了),当然现在教程多的很多,但你能不能学好,另当别论。
最让我头疼的是做族因为族可以说是做项目的最关键点之一,他背后的内涵是产品选择和非标产品设计,族入门对我来说相当难。
我做的大多是机电深化项目,比如水处理,能源站。用工程人的习惯,拿到项目先看项目的可靠性,用稍稍正式的描述就是风险评估,说白了,就是看这个项目条件有哪些棘手问题。这类问题我极少从管道方面考虑大多是设备方向。比如说甲方指品牌与 技术规格书 需要澄 清,哪里超出常规预算。
技术上哪里可能做不到(比如水处理),总之出于职业习惯我喜欢做项目“预警”因为一个项目不管挣不挣钱首先要兑现合同,第二才是挣不挣钱。说实话管道碰撞我考虑的极少,甚至有时候压根儿就不考虑(在这里我就不展开原因了)。
但有例外就是暖通比较大的管道(DN300)以上,因为大管道无论是承重还是走向的关键性不亚于设备,必须重点考虑。如果非要说细节,就是传感器的布置,必须重点考虑,除了他的测量准确性,信号传递逻辑还有就是显示仪表和传感仪表的配合对快速判断设备故障作用极其大。其实我说了半天就是项目思维。
我喜欢较真(其实这是算一个不好的习惯)超出常规做法我肯定要请教比我更专业的人。对于感觉有些自己觉得“哗众取宠”做法往往质疑。比如说“定压补水为什么还要带脱气,有排气就完了吗?一个水量本身就不大的机组为啥还要配个压力罐,真的起作用吗?其实就是有种“过自己这关的习惯”。
如果你真问我BIM作用大吗?我用我的经历告诉你“大”,BIM难吗?“难,非常难。”,请听我慢慢说。
你建模的过程其实就是你带队做项目的过程,这个项目怎么建模就是你怎么带队的想法。沟通,模拟很难。你不仅要沟通设计还要沟通工程部,厂家。而且有时候要各种“返回确认”这是过程难。
软件难,当你看到这儿,请你自问一下,你真的会建模吗?一个族如何做三维至少有三种甚至更多有办法,但真正能表达思维的只有一种。管道布置与施工难度、维护难度的平衡选择,极其难。说了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没有瞎说。
信息输出难,我做过试验。一个五千平米的房建项目或者一个4000方每天的污水项目,把数据理顺,编码理顺,至少要三天(不包括后面由于新的需求,编制其他代码),如果要完全准确还得请同事或甲方技术帮着校正。我不出施工图,出dwg格式图形,因为我不是设计院,每做个项目我会告诉我的客户,我出的图形不能施工,谈合同就说好了。
作用非常大,建模的各种难,恰好就把即将发生的难提前解决,这话我敢肯定说,一点也不假。当然解决问题肯定有漏洞,但如果做好各种评估,漏洞会减少很多。
最后我说一下我自己对BIM的态度
我必须强调,我不推荐任何人用BIM,用与不用全凭自己感觉,因为他太难了。
我不对没有用过BIM的人说BIM好,因为我没有能力解释他怎么好。 我自己会不会用BIM? 会,会一直用下去。
以上仅是个人想法,仅供参考。说法不一定正确,请辨别地接受!!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行见BIM
返回版块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BIM运维能解决什么问题?最近几年,网上开始出现一些关于BIM运维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都是基于BIM模型可视化的。 当我们仔细去研究这些案例时,会发现,隐藏BIM模型,对整个运维平台的功能并没有什么影响。 换言之,BIM在这些平台中并没有存在的意义。 那BIM运维应当发挥什么作用? 在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和概念席卷的今天,我们会发现数据才是企业未来的重要资产,只有掌握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