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历史上的水土保持实践

历史上的水土保持实践

发布于:2023-08-10 14:03:10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图片

        西周以前,我国铁器未普遍时,农业生产以游耕、休耕为主要方式,对自然植被和土壤的扰动与破坏能力有限,水土流失问题很小。随着铁器普遍使用及农业技术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林草植被不断被垦殖为耕地,水土流失问题显现,人们开始关注水土流失的治理。秦汉时期,人口增加迅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开垦面积不断扩大,使一部分草地和林地受到人为干扰的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汉书·沟洫志》上曾记载有“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黄河泥沙含量高的特点已经出现。汉之后,朝代更迭,天下分分合合,虽有短时间的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使北方草原植被得以恢复的情况,但为了镇守边疆,实施屯垦,北方草原与森林植被的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同时东汉后期至宋元时期,大批中原士民为避灾荒战乱而南迁,南方山地丘陵垦殖面积扩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在清代中后期,人口不断增加,1840年达到4  亿人,粮食短缺严重,16世纪传入我国的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等外来作物,因适于山坡地种植而在全国得以普遍推广,山区丘陵区毁林开荒和垦殖加剧,加之伐木烧炭、经营木材、采矿冶炼等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史念海教授分析研究,周代黄土高原森林 覆盖率为53%,而到20世纪50年代初仅有8%。

图片

        水土流失治理实践的发端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一前11世纪),当时山林、沼泽设官禁令,并采用区田法、平治水土等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使“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据《尚书·舜典》所记,“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言平治水土,人得安居也。《尚书·吕刑》篇有“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的记载。《诗经》中有“原隰既平,泉流既清”的词。从“平治水土”开始,伴随着农业生产发展,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蓄水保土措施,并提出了沟洫治水治田、任地待役、师法自然等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思想。

图片

——《水土保持技术手册·规划与综合治理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编辑:黄嘉琦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4 万条内容 · 20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黄土高原上的地貌形态: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

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至于山地的数量那就更多了,爱好中国地理的小伙伴肯定能讲出这些地形单元的。我国的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上分布着许多的高山,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 黄土高原上的各种地貌形态 剩下的三个高原中,内蒙古高原是最为平坦开阔的高原,而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这两个高原都是非常崎岖的高原。云贵高原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碰撞挤压剧烈,加上广布石灰岩,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喀斯特地貌广布,十分崎岖。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层,黄土层的厚度达到数十米,有些地区甚至能够达到上百米的厚度。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