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一直被施工企业招聘时广泛宣传的“三总五项”吸引了不知多少年轻人进入这一行,现在的招聘和网络信息又在渐渐淡化这样的职业发展晋升年限的宣传,被人提起时更多是一种嘲讽的“噱头”,“提桶跑路”反倒渐渐占据了头条。
从这几年的工作见闻来看,三总已成过去,五项属于少数人,
但是三年半到项目造价负责人进入总监库的人身边还有不少,这么快的升职速度到底机遇还是能力?
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一直都有不同意见,但缺一不可却是共识。伯乐可遇而不可求,毕竟普通打工人很难有那么长远的眼光和判断力,个人来看“千里马”对造价人做到项目造价负责人这个层级更重要些。
近两年也碰到过不少新人,真正勤学好问、手脚麻利又能坚持的人很少,大多比较浮躁,急于求成但又缺乏职业规划、对“企业生存规则”了解不够,抗打击能力也不强,经常容易陷入“工作生活两不顺”的境地,很容易动离职的心思。
回想自己当预算员那会,喜欢跟主动找师傅聊天,让他白天给我半天时间下工地看各种施工工艺,认识各种施工机械和材料,对照现场看图纸,
半天按工作安排处理基本内业工作,晚上自己学习计量组价内部培训,隔几天就找他说说学习情况, 他好及时给我解答和调整工作便于实践。
就这样从签证变更的算量组价、现场见证收方、资料收集整理、台账记录整理到招标文件编写、填写基本管理报表、期中支付的报送审核一步步深入, 即相对轻松的掌握了岗位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又比较好的过渡了新手发展困难期。
大数据时代下难住你的不是学习资料,而是学习方法与态度,游戏中的新手村尚且需要找各个“NPC”接任务才能快速升级,更何况职场。向经验更丰富的人取取经胜过闭门造车无数倍,学会取经是每一个职场人必备的技能。
人怕出名猪怕壮,感觉这句话不大适应当下的环境了,不谈网络上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的低俗行为,在较大的企业中如何让自己声名在外似乎也成了一门学问。
2023年高校毕业生1153万人,料想进入这行的人也不会少,新人一茬一茬的进,工龄渐长的你是否还待在某个角落默默无闻没有进入领导的视野,试问这种状况下如何得到晋升。
我也不是一个长袖善舞的人,但是喜欢在工作会议中积极提出自己的专业看法和一些想法,多数时候都能被上级领导记住我的发言,就这样渐渐给领导留下了我专业素质过硬、成长很快的印象,这对我后续的晋升有很大的助力。
现代企业都有完善的人员提拔任用考核制度,
例如内部竞聘储备干部+关键能力考核,正是通过了解晋升规则提前准备才有幸在两年内就快速进入了项目造价负责人储备库, 这样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才得到晋升。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你是否特长对口,都应积极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你,适度营销,才不会默默无闻,毕竟现在这么“卷”,酒香也怕巷子深。
当项目造价负责人时,
所管项目属于内部合作项目,基本的粗装(防水、砌抹等)和后期的精装均属于合作方的施工范围,但合作方以其材料供应能力不强要求材料甲供。 结合公司内部以往的装饰材料损耗和合作方前期的管理能力来看,甲供材料必然会扩大损耗导致材料多余损失,且因为后续合作原因难以规避损失。
经过材料负责人及领导的沟通协调,首次提出了将装饰材料变为甲指乙供的形式,签署三方供货合同,约定好损耗率。
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利益又保证了企业层面的后续合作开展,很好的解除了管理困局。
合作项目的采购管理同样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本地合作方的资源能力强但管理能力弱,不具备单独招采的能力但不会放弃采购权。通过提前规划、打通供方资源、了解审批手续、积极组织沟通会议、简化报批请示手续等措施保证了企业内部对采购的审计要求。
造价负责人可以说是项目负责人的左膀右臂。在专业上,你的造价精度会影响上级的决策结果;在内控审计上,你是审计风险界线的守门员;在跨部门综合协调管理上,你是所属部门利益争取人。
这个岗位,需要你充分的展示你的思考、智慧、博弈和决策建议,充分的展示你的综合能力,更需要你有较大的格局。
1、清晰的自我认识很重要。有些人沟通灵活善于对话、爱好“营销”,自然更适合往综合管理方向发展。有些人专业能力极强,善于钻研解决专业问题,自然更适合往专业管理方向发展。自我定位准了,方向感才更明确,更有上升的可能性。
2、游戏是有规则的,职场同样如此,毕竟知己之皮才能百战不殆。
3、既要有原则也要有格局。与上级决策意见相左时,不妨换位思考,服从大局安排,带头冲锋。
4、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凡事不妨多从高一个层级的出发点去思考,也许你会有不同的解决思路和看法,对自我的提升也更快。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