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晃悠悠的木制
到坚固的石制
从跨越小河沟
到横跨大水系
中国桥梁
经历了从简单的跨水通道
到跨越山涧、不良地质
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
便捷交通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
古
纤
道
桥
始建于唐代的古纤道桥
其实跟历史上绍兴的水运有关
当时运河河面很宽
而且风浪很大
逆水行舟的时候需要纤夫拉纤
为了方便纤夫拉纤
官府出资修建了这座绵延百余里的“官道”
其中东起双梅上谢桥
西至钱清板桥的阮社段全长超过7公里
桥身纵贯于河道之中
与运河平行
桥面距离水面很低
◎ 据说桥面距离水面低是为了减弱风浪对船只的撞击力度。(摄影/马文晓,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4月)
龙
脑
桥
龙脑桥位于四川泸县九曲河上
学界赞誉此桥可与北京卢沟桥毗美
龙脑桥长54米
共有13孔、14个桥墩
中间的8座桥墩上
共雕了4条龙、两只麒麟
一只狮子和一头大象
当时的人们将民间喜爱的瑞兽
——象、狮子、麒麟与龙并置
反映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 龙脑桥是泸县现存龙桥群中修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桥。(摄影/袁蓉荪,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6月)
湘
子
桥
横跨韩江的湘子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
在中国桥梁史上是一个孤例
在世界桥梁史上也享有盛誉
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这座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
这里水流湍急,又有潮汐影响
建了56年才竣工
湘子桥全长515米
分东、西两段,共有18个桥墩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后增建5个桥墩
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
最让人称道的是
湘子桥中段用18艘梭船连成浮桥,能开能合
每年春季,韩江水涨,河面宽阔
湘子桥18艘梭船连成一线
颇似长龙卧波
◎图为湘子桥于“十八梭船”局部特写。(摄影/吴卫平,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5月)
河
流
立
交
桥
苏北的治水工程可以称得上
是中国水利建设的经典之作
淮安水利枢纽中一座特殊的“河流立交桥”
下面是担负着排洪入海
和灌溉功能的苏北灌溉总渠
上面是船舶穿梭的京杭大运河
二者交叉而过
它的作用是
在确保京杭运河正常航运的前提下
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
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
◎ 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第二级枢纽工程。(摄影/缪宜江,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2月)
三
岔
河
大
桥
这是青藏铁路沿线最高的大桥
——三岔河大桥
位于海拔3800米的格尔木市纳赤台
全长690.19米,共有20个桥墩
其中17个桥墩设计为圆形薄壁空心墩
墩身顶部壁厚最薄处仅为30厘米
这座桥又是青藏铁路第一高桥
13号墩高达54.1米
最高建筑高度为85.6米
这座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它的建成创造了世界高寒地区桥梁施工的奇迹
◎ 像巨人的双臂,横跨在高原峡谷上,高原那道道坚硬的山脊与钢铁的桥梁形成刚硬的画面,仿佛是强者之争。(摄影/童国强,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9月)
汤
池
河
一
号
桥
图中,百年前依山而建的滇越铁路
与现代的南昆铁路交叉
汤池河一号桥从滇越铁路上方横跨过峡谷
中国拥有丰富多元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关于老铁路文化遗产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在国际竞技场上
中国第一条可能成为世界遗产的铁路将会是谁呢?
◎ 图中,百年前依山而建的滇越铁路与现代的南昆铁路交叉,汤池河一号桥从滇越铁路上方横跨过峡谷。(摄影/王嵬,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5月)
浅
门
大
桥
温州的洞头半岛工程
是把洞头本岛与温州市区相连的大型工程
洞头半岛工程在洞头本岛
和三盘、花岗、状元岙、霓屿这几个大岛
以及三个无人小岛之间建设7座桥
岛岛相连,并与温州相接
使洞头成为半岛
五岛相连工程从1996年12月开始动工
2002年5月全部建成
这一工程的建成
使洞头岛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多
这是七桥中的最后一座桥——浅门大桥
它连接浅门山岛和霓屿岛
桥长130米
桥头竖有仿古牌坊,上书“浅门”二字
◎ 洞头半岛工程七桥中的最后一座桥——浅门大桥。(摄影/刘海鸣,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2月)
国
贸
桥
北京国贸桥是建国门外大街
和北京东三环路相交处的一座立交桥
始建於1986年,2000年拆除重建
原桥是一座分离式桥梁
长安街高架跨越三环
是北京首座使用钢结构的桥梁
重建后的立交桥为互通式
分为三层,下层为三环和长安街辅路
中层为长安街主路
上两层以苜蓿式立交桥的四条匝道链接
◎ 夜幕来临时的国贸商务区。在夜晚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曝光的俯瞰拍摄,是目前无人机拍摄难以解决的难题。拍摄这样的照片,只有爬上高楼。(摄影/赵良鹏,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8月)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19.4 万条内容 · 62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