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全市首条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在巴南区完工;同月27日,重庆首个高装配高层厂房项目在渝北封顶;本月底,全国首例双向八车道装配式拱形隧道新森大道隧道即将贯通……
最近,重庆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以上项目推进迅速,而且无一例外,均在施工中采用了装配式建筑。
市住房城乡建委发布消息称,今年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比例将达30%,新建建筑中有1/3左右将采用装配式技术,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重庆装配式建筑为何能跑出“加速度”?这种“加速度”,将给我市建筑领域带来怎样的变化?
拼装像“搭积木”,便于采用智能技术
效率大幅提升
6月13日,重庆高新区金凤园区,新森大道隧道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中。与普通工地不同,这里没有漫天扬尘,也看不见成堆垃圾,听不到持续噪声,十来个工人利用龙门吊,将预制好的构件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就能完成隧道施工。
“新森大道隧道长约790米,有445米采用装配式施工,需要800多块预制件。”中建七局西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鲁万卿介绍,新森大道隧道每块预制件重72吨,厚约1米,宽约2米。每两块预制件拼装成一个完整的拱形,再通过榫卯结构将拱形拼接起来,就完成一环隧道施工。
鲁万卿称,由于采用了装配式技术,单日施工进度从1米提高至8米;减少约一半现场衬砌作业人员,减少20%钢筋、混凝土等建材;拼装精度达到毫米级,控制在2毫米左右。
为实现就近拼装,项目部在工地上修建了预制构件生产厂,距离组装现场不到1公里。
由于装配式建筑采用大量预制构件,从材料源头实现了标准化,便于智能技术采用。
在涪陵区马鞍街道,杨二坪社区移民安置区综合帮扶项目(简称“杨二坪项目”)施工进入尾声。这个装配率超过68%的建筑,采用了辅助施工机器人等高科技,施工效率大幅提升。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杨二坪项目由预制好的柱、梁、板和砌块拼装而成,施工阶段采用物料搬运机器人“搬砖”;检测阶段,三维实景重建机器人对房屋进行数字化测量,结合形成的点云数据模型,与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模型进行比对,检查建筑是否与设计模型吻合、数据是否存在偏差,测点速率达到65.5万次/秒,精度在0.7厘米至5厘米之间,1小时可完成5000平方米房屋测绘。
在我市像新森大道隧道、杨二坪项目一样的装配式建筑还有不少。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4000多万平方米,建成中科大厦、万科四季花城等40多个示范项目,装配式建筑发展加速铺开。
注重补链强链,打造“3+7+100”产业布局
跃居西部前列
发展装配式建筑对建筑业转型升级意味着什么?
“流水线上‘做’配件,‘搭积木’式造房子,是装配式建筑的特征。”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等特点,不仅可改变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应对当下劳动力短缺及价格上涨等挑战,还能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缩短建筑工期,成为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重庆装配式建筑能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我市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补链强链工作,初步形成涵盖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智能建造、施工安装、装备制造、物流运输、装饰装修、质量检测和教育培训的全产业链。
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装配式建筑国家级产业基地6家、市级产业基地30家、部品部件生产企业70余家,建筑工业化水平稳居西部前列,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今年装配式建筑产业产值将达1500亿元。
政策激励方面,我市建立“倒逼+激励+示范”的政策体系,不仅制订了政府投资项目在立项环节以及中心城区社会投资项目在土地出让环节实施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纳入对区县政府考核内容,还落地了税收优惠、商品房提前预售、资本金监管下浮、招投标、资金补助等扶持政策。
到2025年,我市将力争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年产值将达3000亿元以上,形成“3+7+100”产业布局,即:建设3个装配式建筑综合产业园,每个园区至少发展4类装配式建筑产业;建设7个特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每个园区以1至2类装配式建筑产业为主;建设100个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成本、技术、人才上仍有短板
培育自有工人
虽然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但要保持良好势头,还需不断扩大推广范围。
成本问题,是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主要障碍。经过多年发展,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增量成本从300至500元/平方米下降到150至200元/平方米左右。但随着试点项目突围扩面,一些业主对建筑个性化要求增多,致使部分项目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构件重复使用率低,增加了建设成本。
技术和人才,也是我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软肋。
调查显示,我市上千家勘察设计企业中,具有装配式建筑设计经验的仅有数十家,全市数千家本地施工企业中,具有装配式施工经验的不足三位数。由此带来项目装配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构件深化设计不到位、标准化率低,以及装配施工工艺工法与施工机具不匹配,有装配技能的自有产业工人缺乏等问题。
如何克服挑战,持续加速前行?
“降低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的出路,是加快推进其标准化进程。”重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唐绍伟说。
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技术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市正修订《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加大工业化装修、智能建造等技术推广应用,希望通过推广《重庆市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选用指南》、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等方式,加快实现设计标准化,推动构件生产由“定制化”向“通用化”转变,有效降低成本增量,提高构件生产、项目施工效率。
而在人才方面,培育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的行动也已逐步开展。我市将力争2025年,建筑企业自有工人占比达50%以上。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2911 条内容 · 5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国内外乡村装配式住宅发展模式分析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房的设计建造水平亟待提高,村庄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短板。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完善农房功能,提高农房品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于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农民居住品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