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面向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空间演化及配置——以生鲜零售为例

面向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空间演化及配置——以生鲜零售为例

发布于:2023-07-07 14:21:07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复制转发]


当前,物理实体与虚拟数据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联系着人、建筑与活动,进而重塑了城市资源的组织及其空间形态。然而, 传统规划中生活服务或商品绑定实体空间的组织模式,无法适应联系生产、消费方的中间环节变化。  

因此,本文一方面分析虚实空间的资源承载“中介”作用;另一方面以商品供应链受到重组的生鲜零售体系为例,分析其布局特征及选址因素并建立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背景的配置方法 ,以应对技术赋能行为下的生活服务空间重组织。

1

生活服务空间的演化机制及典型剖析


1.1 中介性视角下的空间演化机制


信息化时代之前,实体空间是供给与需求方之间承载不同功能的中介载体。信息化时代之后,流空间(Space of Flow 支持信息、商品等资源在生产与消费者之间更快、更低成本地流动。即打破了传统通过高度层级化空间进行商品或服务交易的过程,并将之转向线上平台。  

因此,狭义而言,   线上线下渠道的本质均为供需两端之间,用于资源承载及传递的中介物质及社会组织。并在平台经济向共享经济,直至数字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线下空间与线上平台在供需双方间分别呈现“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的趋势。   去中介化将转移依附于空间载体的部分功能至线上平台,使面向消费者的终端,即生活服务空间发生组成、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1.2 生活服务空间演化的典例剖析


研究选取品类单一、线上渗透率较高的生鲜零售业态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空间的典型代表,并依据其去中介化程度进行如下分类(表1   (1)完全去中介化的前置仓、社区团购式平台:仓储功能。   这类模式完全消解了线下选购门店,因此空间功能呈现供应链前端化的趋势,即以前置仓库等物流点作为资源的配送终端;   (2)部分去中介化的店仓一体式空间:仓储-体验功能。   该类空间将餐饮、体验等附属功能提升为主体,并配套了部分仓储功能;   (3)未去中介化的传统零售空间:展销功能   ,如菜市场、超市生鲜部、社区生鲜店铺等。
  表1 |    生鲜零售体系组成及概述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绘制。

2

生鲜零售体系的宏观布局特征


2.1 区位布局特征



研究选取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展开分析。对于生鲜体系的区位特征,研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Multiple Ring Buffer ,分别统计各类空间在不同圈层内的数量(图1、图2 。其中,前置仓、店仓一体式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对于绝对平均分布呈上凸状态,   说明两类空间均具备地理中心依赖性。而传统展销式的区位接近于均匀分布,因此与地理中心呈现弱关联性。
    图1 |    多环缓冲区分析及各圈层生鲜零售点数量统计  
    图2 |    生鲜零售体系核密度分析


2.2 服务范围特征


利用网络服务区分析(Service Area Analysis ,对3类设施分别采用3km、3km、0.5km作为距离阻抗值进而获取网点的实际覆盖范围(图3   相较于传统展销式,前置仓与店仓一体式均以3km配送范围实现以较少网点覆盖更多居住区的优化。   该结果与相关研究中采用累计机会法、两步搜索移动法测度服务可达性所得的结论一致,说明由于交通方式改变带来配送半径的增大,能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于此,   生鲜服务范围由街区向区域的极大拓展,也使生鲜零售体系的布局规划需要从街区尺度转换到城市尺度。
    图3 |    生鲜零售体系网络服务区分析

3

生鲜零售体系的布局因素分析


3.1 布局因素选择及研究方法


生鲜零售体系中的不同模式对应着不同履约方式、空间功能,但其布局的核心仍然为面向需求的最大程度地理可及性,即消费者潜在获得生鲜果蔬的能力。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及数据可获得性,布局影响因素研究   选取促使生鲜消费行为产生的人群特征、交通成本及服务环境作为解释变量X的一级指标。   将生鲜体系的3类空间核密度分异,即   在指定搜索半径内的单位点密度作为因变量Y   (表2

  表2 |  解释变量及因变量类型及定义

布局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该方法对数据类型不设限制且在小样本量分析中具备较高统计精度,并且与本研究中解释变量同时存在矢量、数值数据及样本量少的情况相契合。


3.2 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因子探测分析   (表3):在空间功能转向仓储化、体验化背景下,   社区POI点分布及人口密度对应主要服务市场及规模,仍是对选址影响最大的因素   ;较于传统零售,前置仓式、店仓一体式q值排序对应的影响因子类型重叠,即   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的空间选址具备相似性    

  表3 |  布局影响因素驱动力排序

针对因子解释力的差异性而言,在 交通成本因子 中,前置仓、店仓一体式均表现出主次干路网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而传统展销式为公交站点可达性。这说明 数字经济下,个体需求的获取不再完全强调主体出行的便利性,而是转向第三方配送到家的便捷性,即转向物流中心性的争夺 ;在 服务环境 因子中,生鲜电商对应的空间布局与办公类设施关联增强。即 生鲜资源的服务对象从专注于社区居民扩展到办公人群,这也是服务范围扩展所带来的优势 ;在 人群特征 因子中,消费水平在电商类的解释力均高于传统类,说明 对质量、配送等品质的考虑逐渐成为当前生鲜消费的新需求

(2)因子交互探测分析   (表4):   居住区POI点分布及人口密度作为三者选址的核心要素   ,在与其他因子共同作用下均能更好地解释网点的选址布局。除此之外,   对于前置仓式   ,主次干路与社区密度交互的结果(0.683 对于空间布局的解释度相对于单因子时(0.500 提高,即该类空间的布局往往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址兼顾了对上游供应链对接、下游物流配送的要求     对于店仓一体式   ,商务办公POI点与居住区POI点分布的交互的结果(0.578 解释力最高,且高于单因子(0.494、0.282 时的结果。即   该类空间布局考虑了多类型服务市场,显著区别于传统选址因素  
    表4 |    因子交互探测分析

4

生鲜零售体系配置及布局模式


4.1 面向线上线下融合的空间配置思路


数字经济显著改变了线上线下在供需间的中介程度,使生鲜供应链条分别以环节缩短、复合为导向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各场景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宏观结构的扁平化及选址因素的差异化,因此整体而言,需要调整生活圈的结构及配套设施的标准:  

首先,应建立30分钟物流圈层与15分钟步行圈层复合的生活圈结构。   前者应考虑将一类物流仓储用地纳入居住区设施用地标准。具体配置可以在宏观层面统筹除生鲜外其他配送频次高、需求密度分散的日常生活品类,   梳理出区域与城市内部对接的基础型、民生性集运供应链,将行政区级仓储中心落位于当前农贸批发市场等现有的区域物流网点。同时,社区层面的配送站则应与当前快递服务网点、社区超市等结合设置冷藏柜   ,进而构成“区域配送、社区自提”的高效生鲜物流网络。步行生活圈尺度内,   应弱化对于高层次设施如菜市场的刚性配置,并强化5分钟生活圈、甚至是居住街坊内社区菜店的配置   。其次,具体的更新实施应以现有设施线上化改造为主,空间功能植入化为辅。  


4.2 基于空间去中介化程度的布局模式


(1)完全去中介化:前置仓式。 该类型应该作为基础补充型,未来应鼓励纳入30分钟物流圈层的区域物流网点,并实现近中期内承担区级仓储中心功能、远期全面对接社区配送站的规划路径。选址原则应从宏观层面保障居住片区的覆盖,再聚焦微观层面的货运停车、水平运输等管理。  

(2)部分去中介化:店仓一体式。 该类型作为综合商业网点,应作为补充型并依据市场弹性配置,通过前期统一规划布局、后期弹性控制。选址原则在宏观层面应覆盖综合社区、商务功能片区,在微观层面平衡区位的顾客到店便捷性及物流配送的时效性。  

(3)未去中介化:传统展销式。   该类型应作为未来生鲜零售空间的基础型,注重在居住街坊服务范围内进行刚性配置,且应呈现步行可达化、规模加密化、面积缩小化的趋势。

5

结语

本文基于中介性视角统筹归纳线上及线下空间的演化趋势,提出面向未来的生鲜体系及精细化配置模式,对智慧城市下的地理空间分析及生活服务优化具备指导意义。此外,   未来应扩大至生活服务空间体系进行功能结构演化的研究   ,以实现数字经济下供给效率的整体性提升。
本文撰稿:     张赫  贺晶  王睿  曹舒仪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19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韧性城市视角下广州市微改造政策工具探索

本期主题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制度探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