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乡村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以腾冲市新岐社区为例

乡村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以腾冲市新岐社区为例

发布于:2023-06-27 14:29:27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摘 要

村庄规划是村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落实空间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传统村庄规划较少考虑居民行为方式及活动空间特征,实用性不足。基于此,文章将乡村社区生活圈理论引入实用性村庄规划,尝试构建“三级四类五目标”的规划框架:首先,在行政村空间范围内,依照居民行为方式将活动空间划分为基础生活圈、便捷配套生活圈、外延生活圈;其次,在3个圈层内对村庄的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四类要素进行梳理,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为目标确立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最后,将此框架引入新岐社区的规划中加以验证。


   

0 引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思路逐渐向全域化、全要素、全过程转变,规划的理念、方法、内容都面临转型。以行政管理单元为基础,从设施供给视角出发的传统村庄规划模式忽视了乡村人口在结构、空间分布及需求方面的差异,未能从乡村居民行为活动特征的角度对乡村空间进行优化,存在无法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的问题。随着城镇化逐渐强调以人为本,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实现公共资源精准配置为核心的生活圈理论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很多城市也开展了相应的规划实践。乡村社区是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将生活圈理论引入乡村规划实践,有助于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对乡村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活圈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深入,已出现大量将生活圈理论引入村庄规划的研究及实践。在乡村的生活圈理论研究方面,杨山等人探讨了“村改居”村庄中居民生活圈重组的机制;曾鹏等人提出了精明收缩导向下,生活圈层级的合理精简和生活圈类型的差异化重构模式;官钰等人将乡村生活圈划分为四级生活圈圈层,并在案例中构建出行路网,对生活圈覆盖范围进行测度,以论证圈层划定的合理性。在规划实践探索方面,师莹等人划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的生活圈中心与空间范围,以指导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张能、周鑫鑫等人在市、县域村庄规划中运用生活圈理论,尝试从区域层面化解农村尖锐的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王少博、李澜鑫、王敏、刘心怡等人以县域或大城市周边的村庄为单元,结合生活圈的等级、服务半径等研究了不同圈层的设施优化配置;葛丹东等人从生活圈的空间范围、内容体系、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交通和产业布置6个方面探讨了乡村生活圈的营建思路。在乡村生活圈理论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不同视角下的生活圈圈层体系划定;在乡村生活圈实践方面,已有实践多是结合生活圈的等级、服务半径进行区域层面的设施布局与优化。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将生活圈理论运用于村庄中微观层面的实践研究,研究范围从设施配置延伸到交通、产业布置等方面。

综上所述,因数据、方法等的限制,将生活圈理论运用于中微观层面的村庄规划的研究及实践较少,导致生活圈理论研究与实用性村庄规划实践难以衔接。基于此,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为基础,以激发村庄的活力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以弥补生活圈理论研究与实用性村庄规划实践衔接的不足。


1 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概念与内涵


乡村地区的生活圈实践多是按不同的空间圈层配置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且经历了标准化—差异化—按需高品质多元化配置3个阶段。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提出,乡村社区生活圈是指“以满足村民和新村民的日常需求为核心,慢行可达的范围内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乡村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乡村社区生活圈是指“村庄建设范围内,从满足乡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角度,结合乡村居民的日常出行规律形成的乡村地理活动单元”。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核心内容逐渐从划分不同空间圈层以优化服务设施配置转变为在村庄不同圈层的空间单元内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为目标,对空间规划与乡村治理工作进行统筹谋划。


2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重点


2019年印发的《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2019〕35号)提出“根据村庄定位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实际需要,要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聚焦于村域和集中居民点两个层次,村域规划的重点内容包括村域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置、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防灾减灾、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集中居民点规划的重点内容包括规划管控与用地布局、设施配置、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风貌管控与指引、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部分,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以“多规合一”与“实用”为核心,对村庄的空间(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及治理两方面(共四类要素)进行谋划,以满足居民生理与心理上的高质量需求为目的,将乡村聚落打造成“五宜”的美好生活社区(图1)。

 

图1 国土空间规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主要编制内容示意图


3 基于乡村社区生活圈视角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四体系”中详细规划的一部分,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核心是从生产、生活、生态、治理4个方面编制实用、有用、管用的村庄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满足村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目标与乡村社区生活圈的“五宜”目标协调一致,因此在实用性村庄规划中引入乡村社区生活圈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本文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重点内容和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内容,探索性地构建了“三级四类五目标”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图2)。

 

图2 乡村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图


3.1 三级圈层

为满足村庄内全年龄段人群的差异性需求,结合乡村特点和已有的关于村庄生活圈圈层划分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村庄空间划分为基础生活圈、便捷配套生活圈和外延生活圈3个层次(图3)。其中,基础生活圈以优先满足弱势群体(儿童和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为主要目的,根据老年人和儿童的心理及行动特点,按照步行速度0.5 m/s、最佳步行时间在15分钟以内计算,该圈层的最佳空间服务半径为500 m;便捷配套生活圈以满足居民日常所需为主要目标,按照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为1.2 m/s、最佳步行时间在15分钟以内计算,该圈层的最佳空间服务半径为1 km;外延生活圈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主要目标,是在村庄外围形成的延伸配套圈,其空间范围是根据对外交通、农业生产、生态旅游等活动划定的,按照自行车骑行速度为4 m/s、最佳骑行时间在15分钟以内计算,该圈层的最佳空间服务半径为3 km。

 

图3 三级生活圈层划分示意图

3.2 四类规划要素

(1)生产要素的主要规划内容。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产业发展规划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乡村借助其优良的生态环境、文化资源等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培育多种新兴业态,形成不同类型的生产空间,为居民提供多种类型的在地就业选择,吸引村民回流。

(2)生活要素的主要规划内容。

让村民乐享宜居生活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实用性村庄规划需完善村庄设施配套、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从而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便利度,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在规划编制中通过挖掘村庄的自然与文化特色、塑造独特的村庄形象、营造悠然的乡村生活环境,形成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将乡村打造成令人向往的生活目的地。例如,在村民住宅方面,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完善已有住房的内部功能,并对新建住房进行统一规划;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着重配置行政、医疗、教育、养老等设施;在交通体系规划方面,结合智慧交通打造慢行交通体系,为居民提供便捷畅通的出行服务;在风貌管控与指引方面,着重保护现状村落的空间肌理,延续和创新传统民居的文化元素,打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和谐统一的人居风貌。

(3)生态要素的主要规划内容。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生态空间管控边界划定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以自然为本底的乡村生态空间在提供生态服务的同时也影响着乡村的人居环境品质,同时村庄的自然生态资源还能间接带来生态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生态景观结构规划方面,需优化乡村生态景观格局,形成包含斑块、廊道、基质三要素的生态景观空间结构;在乡村慢行绿道网络规划方面,应重点将道路线形融入村庄自然的环境肌理,形成健康舒适的慢行绿道;在乡村田园景观规划方面,主要以支撑各项体验活动的开展为目标,打造宜乐、宜游的田园景观;在乡村山林景观规划方面,在满足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打造多层次、多色彩的山林景观;在乡村小微庭院规划方面,重点整合村内废弃的公共空间,建设以广场、花园、果园为主的小微庭院,美化村庄的同时丰富生态空间的层次。

(4)治理要素的主要规划内容。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空间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场域和对象;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是保障村庄有效运转的前提,乡村需规划能支撑自治、法治、德治高效实施的公共空间以保障村庄高质量发展。在实用性村庄规划中,与治理相关的空间规划主要包括应急网络规划、自治平台规划、法治平台规划、德治引导空间规划和智慧管理设施规划5个方面的内容。应急网络规划的重点是在乡村构建网络化的安全设施,以应对疫情、火灾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自治平台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设置承载村民自治活动的公共空间,筑牢村民自治的基础;法治平台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搭建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平台,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德治引导空间规划的重点是结合乡村社会的血缘、人缘、地缘特点,规划文化引导空间、宣传空间以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智慧管理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完善智慧管理设施配置,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增强治理的灵活性。


3.3 五个目标

乡村社区生活圈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共同目标是依托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四类规划要素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乡村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目标是将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图4)。其中,宜居指村域内居民生活便捷、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宜业指村域内有适当比例的就业空间,村民就业无忧;宜游指村域内有丰富多样的休闲空间、配套完善的游玩服务设施;宜养指村域内的设施能满足村民养老与托幼的需求,村民的健康管理贯穿规划全周期;宜学指村域内有适合全年龄段居民的文体休闲、学习交往空间,能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图4 乡村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目标示意图


4 乡村生活圈视角下的腾冲市新岐社区规划实践


4.1 研究区概况

新岐社区隶属于云南省腾冲市中和镇,村庄内人口共有4683人,并较好地保存着各类文化。新岐社区是典型的山区林业村,村庄的林木覆盖率超过90%,2015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村庄交通条件较好,位于中和镇30分钟交通圈、腾冲市70分钟交通圈内。

4.2 规划数据与分析方法

相较于村庄建设规划、省级示范村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而言,“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更侧重于定量分析。新岐社区规划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行政部门提供的数据、现状调研数据和少量网络开放数据,如“三调”数据、永久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人口统计数据、农村地籍调查数据等。在分析方法方面,主要采用了统计分析、对比分析、DEM分析、空间分析(包括空间分布分析、密度分析、空间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


4.3 基础生活圈规划内容 

新岐社区内老年人和儿童的数量约占村庄人口总数的1/3,基础生活圈规划以满足新岐社区老年人和儿童的日常生活需求为重点,以宜居为主要规划目标,宜游、宜养次之。在基础生活圈空间范围内主要对生活、生态两要素进行规划。

生活要素规划主要包括:①住宅规划。村庄内提升改造类的居住建筑需保留传统建筑元素,包括传统悬山式屋顶、本地火山石或青砖外墙、木质门窗;通过整合并重新划分空间功能、增加附属空间进行内部功能改造提升;新建住宅在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有3种户型可供选择,以满足村民不同的需求。②人居环境优化。按照70 m的服务半径规划垃圾分类收集点;将现状旱厕改为水冲式厕所,并建立沼气池为村民提供清洁能源;完善村庄的排污水管布局,污水处理后集中排放;提取传统村落的元素,如顺应自然的乡村聚落空间肌理、“一正两厢”与“三房一照壁”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灰色调外墙、木质门窗与建筑构件、悬山式屋顶,并将这些元素应用到村庄风貌整治和新建建筑与设施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村落风貌。③交通出行便利性提升。在村庄内规划小型公交车的接送路线,为老年人提供接送服务。④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配置娱乐、健康、养老等设施,包括基础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室、幼儿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助餐点)和零售商业点。⑤市政设施配置。按照服务半径配置消防栓(服务半径为120 m)、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为70 m)、路灯(服务半径为50 m)。

生态要素规划主要内容为小微庭院的建设。新岐社区内有较多未建房的荒芜空地、房前屋后闲散用地、边角地,规划充分利用这些小微空间,将其建成小菜园、小花园、小广场,并在这些区域适当配备休憩、游玩设施,使小微庭院同时承载美化、观赏、休憩的功能。


4.4 便捷配套生活圈规划内容

新岐社区共有一千多户居民,村民居住区集中度高,便捷配套生活圈规划以满足村庄内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生产需求为重点,规划目标以宜业、宜居为主,宜游、宜养、宜学次之。在便捷配套生活圈内重点对生产、生活、治理三要素进行规划。

生产要素规划主要内容包括:①打造新兴业态以提供多种就业岗位。新岐社区依托新岐古镇AAA级景区和岐灵湖发展的旅游景点已有一定知名度。在此背景下,规划首先通过探索“农业+互联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利用新岐社区优越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打造探秘旅游、生态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升吸引力;其次利用新岐社区的民居、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等资源,大力发展民宿、康养等业态,提高新岐社区的就业活力,增加就业岗位。②规划智慧驿站,提供展销配送服务。规划在村落的东北部预留商务金融和物流仓储用地,设置电商平台和物流收发点,为村庄的第二、第三产业提供展销配送服务。

生活要素规划内容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①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新岐社区现状已有村委会、幼儿园、小学、卫生院、养老服务中心、公益性墓地、活动室、活动场地、商业设施和游客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对现状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结合1 km服务半径,新建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和物流服务点,满足各年龄层居民的需求(表1)。②完善市政设施配套。规划对新岐社区的现状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等设施进行查漏补缺,在便捷配套生活圈内规划污水中转站、公厕、社会停车场和消防栓等(表2)。③强化交通设施建设。在公共停车场内,规划结合旅游线路设置观光电瓶车和大巴车停车场,场地内配置电动汽车、电瓶车充电设施与智能停车监管引导等设备,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


表1 新岐社区便捷配套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

 


表2 新岐社区便捷配套生活圈基础设施配置一览

 

治理要素规划主要内容包括:①构建自治平台和法治平台。规划一方面结合社区村委会,布局党群服务点、村民和乡贤议事室,提供村民自治平台;另一方面在村内设置司法调解、法律咨询和援助用房,并将其作为法制宣传平台。②打造德治宣传空间。在新岐社区深入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等活动,规划打造以展示、推广模范事迹为主的广场空间。③搭建安全应急监测网络。首先,在村庄内结合1 km的服务半径建设安全基础设施与疏散场地,推进公共消防、灾害应急物资储备等设施的建设,保障救灾通道畅通。其次,在村庄布置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和终端设备,举办应急防灾、减灾和救灾等多类型的学习活动。最后,推进社区微型消防站调度通知平台建设,提升村庄的火情处置、消防治理、宣传培训等方面的能力。④加强智慧治理。通过线上培训法治知识、公众号宣传德治内容等工作,增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及治理的灵活性。


4.5 外延生活圈规划内容

新岐社区仅有一个集中居民点,集中居民点外围有大量的生产、生态空间;集中居民点内主要规划基础生活圈和便捷配套生活圈,外延生活圈则在集中居民点外划定,村域内主要的生产活动、生态规划都布局在外延生活圈内。外延生活圈以宜业、宜游、宜学为主要规划目标,在该圈层内重点对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四要素进行规划。

生产要素规划主要内容包括:①增加传统农业的就业岗位。新岐社区以传统林业种植为主要产业,人均林地拥有量约15亩(1亩≈666.67 m 2 ),林果资源丰富。规划保留现有的传统农产品加工厂,整合升级木材加工厂,为村内的老龄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完善木材的手工艺制作、展示、销售产业链条,增加居民在地就业的机会。②强化现代农业的就业灵活性。首先,结合社区南部现有的农业种植园发展中药材园、生态果蔬观光园。其次,发展家庭农场,强化农旅融合发展,策划农事体验、农产品展示销售等活动。最后,增加旅游服务、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库和物流运输等产业的就业机会,强化现代农业的就业灵活性。

生活要素规划主要内容包括:①完善服务设施。主要措施包括结合旅游产业布局旅游设施、林业消防设施,并规划公交线路和设立公交车站。②打造体验教育的活动场所。规划结合新岐社区高原生态林场区和特色农业种植区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团队建设和农事体验等多种类型的学习交流活动场所。同时,以亲近自然、感受乡村为主题,为学龄前儿童、青少年提供具有自然科普与乡村体验功能的教育活动空间。

生态要素规划主要内容包括:①生态格局全域整合。首先,延续新岐社区山水相依的空间特色,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措施,在村域南部营造观赏度高的农田林网和田野景观。其次,增加水网连通性,推进岐灵湖两侧林网建设,优先采用生态化驳岸,营造山水相依的村落景观。最后,尊重新岐社区的村落格局,形成富有肌理的路网系统,塑造依山就势的道路景观。②塑造宜乐、宜游的田园风光。规划利用慢行游线串联分散的农场、林场等景观节点,打造休闲旅游及农事体验产品。③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推动林地、农田和水质等的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构建良性循环的社区生态环境系统。④打造健康舒适的慢行绿道。一方面,利用宅间路与新建的健身步道串联健身广场、村委会等公共场所,并将慢行道路延伸至郊野地区以形成绿道网络,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在道路旁设置座椅、标识指引、照明与安全防护装置,保障居民活动的安全。

治理要素规划的目标是打造精细高效的智慧乡村。其中,在智慧消防方面,有计划地分批在林业种植区安装消防智能感知设备,丰富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措施,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在智慧农业方面,利用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数字化种植、精细化养殖提供多项智能技术支撑。


5 结束语


乡村社区是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针对传统村庄规划的不足,如何通过创新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路及技术方法,助力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核心目标。本文根据已有的乡村生活圈的理论研究,将乡村社区生活圈理论延伸应用到村庄的生产、生活、生态、治理4个方面,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重点内容和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内容,构建了乡村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并将其应用到新岐社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中。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四体系”中详细规划的一部分,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核心是从生产、生活、生态、治理4个方面编制实用、有用、管用的村庄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满足村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目标与乡村社区生活圈的“五宜”目标协调一致,因此在实用性村庄规划中引入乡村社区生活圈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本文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重点内容和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内容,探索性地构建了“三级四类五目标”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

    2023-07-03 15:35: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8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倡导性规划理论在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倡导性规划;多元主义;乡村振兴;规划治理;汕头市 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