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微絮凝直接过滤技术

微絮凝直接过滤技术

发布于:2023-06-20 11:13:20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微絮凝直接过滤,国内统称直接过滤,它是指在原水中加入絮凝剂之后,经快速混合形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絮凝体反冲洗人水;就直接进人滤池进行过滤,滤前不设沉淀(或澄清)设备。

在这种过滤系统中,滤池不仅起常规过滤作用,而且起絮凝和沉淀作用。直接过滤是以接触絮凝作用为主,机械过滤及沉淀作用为辅。微絮凝体通过滤料孔隙进人滤层后,与滤料进行接触絮凝,而将絮凝物从水中截留而去除。在直接过滤处理系统中,为了达到接触絮凝的目的,在滤前投加少量絮凝剂,主要是为了形成微絮凝体,以利于进入滤池后与滤料之间的吸附。故微絮凝体的尺寸一般不大于40~60um。微絮凝直接过滤对原水水质和絮凝剂有一定的要求:(1)原水在正常情况下, 不能有过高的浑浊度, 一般以60~100NTU以内为宜。在特殊情况下, 不得超过200~300NTU, 以利于直接进人滤池过滤, 并保证有定过滤周期。但根据目前的发展, 对常年浑浊度200NTU左右、短期浑浊度300NTU以下的原水, 只要措施得当,一般均可采用直接过滤。

基于上述要求,水库或湖泊水是直接过滤的理想水源。它们的特点是常年浑浊度低,一般在10~20NTU以下, 只有在暴雨或大风(浅水库) 时, 才出现较高浑浊度(200300NTU) , 但时间短, 从几小时到3~5d; 另外, 藻类及浮游生物的滋生, 也是水库、湖泊的特点。但一般具有季节性,且多在秋季发生,持续1~2周或更长一些。(2)常用絮凝剂及其投量在直接过滤中,控制投药量是滤前处理的关键,它直接影响过滤效果。因为投药量的多少决定了颗粒表面的电性及有效碰撞率。为控制投量,常采用恒压定量投药装置。

直接过滤中,常用的絮凝剂是精制硫酸铝(含Al2O16%)或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等。助凝剂一般用聚丙烯酰胺(阴离子型) , 也可用活化硅酸(水玻璃) , 其中SiO 2含量为30%。根据某水厂的试验:水温20℃左右,滤速为8m/h,不同原水浑浊度的最佳投药量可见下表。

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第四版)_2.jpg

药剂投量决定胶体脱稳,并与产生的絮凝体量有关。

如果滤速提到12m/h,则投药量相应有所增加,且过滤周期相应缩短。当浑浊度大于200~300NTU时, 只有在采用助凝剂的条件下, 采用8m/h滤速, 才能保证过滤周期达到7~8h以上。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好资料,学习啦,谢谢白总分享

    2023-06-21 07:43: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1.96 万条内容 · 13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气浮池的技术特点

气浮与一般沉淀、澄清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由于它是依靠无数微气泡黏附絮粒,因此,对凝聚的要求可适当降低。一般能节约絮凝剂量及减少絮凝时间。 (2)单位面积产水量高,且可缩短清水与泥渣的分离时间,使池子容积及占地面积减小,造价降低。 (3)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有利于后续处理,延长滤池的冲洗周期,节约冲洗耗水量。(4)排泥方便,耗水量小,泥渣含水率低,为泥渣进一步浓缩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5)池的深度较浅,池体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可随时开、停,而不影响出水水质。(6)日常运转电耗稍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