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是指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通过重力沉降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沉淀池中,也称为沉淀池沉淀。
沉淀池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单元,通常是一个大型的混凝沉淀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首先通过混凝剂的作用,将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和有机物质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这些颗粒物称为污泥团。然后,污水进入沉淀池,由于重力作用,污泥团会逐渐沉降到池底,形成污泥层。清水则从池顶流出,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后可以排放到环境中。沉淀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沉淀也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较经济、最简单的一步,因为它沉淀过程不需要使用能源,只需要利用重力即可完成。
沉淀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水流状态,分为静水沉淀与动水沉淀;
按投加混凝剂与否,分为自然沉淀与混凝沉淀;
按颗粒受力状态及所处水力学等边界条件,分为自由沉淀与拥挤沉淀;
按颗粒本身的物理、化学形状分为团聚稳定颗粒沉淀与团聚不稳定颗粒沉淀。
按污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沉淀池主要分为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
1.初次沉淀池
适用条件:
初次沉淀池通常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初级处理阶段,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以下是初次沉淀池适用的条件:1.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如沙子、泥土、有机物等。2. 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才能通过重力沉降。3. 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的粒径较大,一般在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之间。初次沉淀池只能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对于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其他污染物质则无法去除。
设计要点:
(1)考虑沉淀污泥发生腐败,设置刮泥,排泥设备,迅速排除沉泥;
(2)考虑可浮悬浮物及污泥上浮,设置浮渣去除设备;
(3)表面负荷以25~50m?/(㎡.d)为标准,沉淀时间以1.0~2.0h为标准;
(4)进水端考虑整流措施,采用阻流板、有孔整流壁、圆筒形整流板;
(5)采用溢流堰,堰上负荷不大于250m?/(㎡.d);
(6)长方形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 s ;
(7)污泥区容积,静水压排泥不大于2d污泥量,机械排泥时考虑4h排泥量;
(8)排泥静水压大于等于1.50m。
2.二次沉淀池
适用条件:
二次沉淀池通常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生化反应后端,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好氧污泥、颗粒物和生物污染物。以下是二次沉淀池适用的条件:1.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物和生物污染物,如细菌、病毒、藻类等。2. 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生物污染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才能通过重力沉降。3. 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生物污染物的粒径较小,一般在几微米到几毫米之间。4.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污水的流量、水质、水位变化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生物污染物。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水质变化、温度变化、水流速度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同时,二次沉淀池也需要定期排泥和回流,以保证整套系统正常运行。
设计要点:
(1)考虑沉淀污泥发生腐败,设置刮泥、排泥设备,迅速排除沉泥;
(2)考虑污泥上浮,设置浮渣去除设备;
(3)表面负荷为20~30m?/(㎡.d),沉淀时间为1.5~3.0h:
(4)进水端考虑整流措施,采用阻流板、有孔整流壁、圆筒形整流板:
(5)采用溢流堰,堰上负荷不大于150m?/(㎡.d);
(6)长方形池,最大水平流速为5mm/ s ;
(7)注意溢流设备的布置,防止污泥上浮出流而使处理水恶化:
(8)考虑 SVI 值增高引起的问题:
(9)排泥静水压,生物膜法后大于等于1.20m,曝气池后大于等于0.9m。
3.污泥浓缩池
适用条件:
污泥浓缩池通常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处理阶段,其主要作用是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从而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后续处理和处置。以下是污泥浓缩池适用的条件:1. 污泥的含水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2. 污泥中的固体颗粒较小,一般在几微米到几毫米之间。3. 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一般在20%以上。4.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污泥的产生量、含水率、有机物含量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泥中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到污泥的性质和特点,以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同时,污泥浓缩池也需要定期清理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设计要点:
(1)考虑沉淀污泥发生腐败,设置排泥设备,迅速排除沉泥;
(2)考虑污泥易析出气体上浮,设置曝气搅动栅;
(3)表面负荷为3~8m?/(㎡.d),沉淀时间为10~12h:
(4)进水端考虑整流措施,采用阻流板、有孔整流壁、圆筒形整流板;
(5)采用溢流堰,堰上负荷不大于100m?/(㎡.d);
(6)矩形池,最大上升流速为0.2mm/s;
(7)注意溢流设备的布置,防止污泥上浮出流而使处理水恶化;
(8)排泥静水压≥2.0m。
按水流方向分沉淀池可以分为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流式4种形式。
(1)关于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一般要按照分期建设考虑;a、当污水为自流进入沉淀池时,要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b、当污水是由泵提升进入沉淀池时,应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c、在雨污合流的处理系统中还要考虑降水时的流量,沉淀时间不宜小于30min。
(2)沉淀池的个数或者分格数一般要超过2个,并且按照并联来设计。
(3)当无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城市污水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可以参考下表来选用。
类别和位置 |
沉淀时间/h |
表面负荷/{m?/(㎡·h)} |
污泥量(干物质)/{g/(人·d)} |
污泥含水率/% |
固体负荷/{kg/(㎡·d)} |
堰口负荷/{L/(s·m)} |
初沉池(单独沉淀池) |
1.5~2.0 |
1.5~2.5 |
15~17 |
95~97 |
略 |
≤2.9 |
初沉池(二级处理前) |
1.0~2.0 |
1.5~3.0 |
14~25 |
95~97 |
略 |
≤2.9 |
二沉池(活性污泥后) |
1.5~2.5 |
1.0~1.5 |
10-21 |
99.2~99.6 |
≤150 |
≤1.7 |
二沉池(生物膜法后) |
1.5~2.5 |
1.0~2.0 |
7~19 |
96~98 |
≤150 |
≤1.7 |
(4)沉淀池的超高建议至少0.3m。
(5)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6)沉淀池的有效水深(H)沉淀时间(t)与表面负荷的关系如下面表格所示。当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间的比值为定值,H/t=表面负荷。一般沉淀时间不小于1.0h;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式沉淀池指的是池边水深。
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负荷的关系表
表面负荷/{m?/(㎡·h)} |
H=2.0m |
H=2.5m |
H=3.0m |
H=3.5m |
H=4.0m |
3.0 |
略 |
略 |
1.0 |
1.17 |
1.33 |
2.5 |
略 |
1.0 |
1.2 |
1.4 |
1.6 |
2.0 |
1.0 |
1.25 |
1.50 |
1.75 |
2.0 |
1.5 |
1.33 |
1.67 |
2.0 |
2.33 |
2.67 |
1.0 |
2.0 |
2.5 |
3.0 |
3.5 |
4.0 |
(7)排泥斗的斜池壁与水平面的倾斜角,方斗的情况下不小于60°,圆斗的情况下不小于55°。
(8)排泥管的管径不能小于200mm。
(9)采用多斗排泥的情况下,每个泥斗都应该设置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10)沉淀池污泥的排放模式采用机械排泥时可以连续排泥或者间歇排泥。当不采用机械排泥的情况下,初沉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沉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1.2m,曝气池后不应小于0.9m。
(11)当每组沉淀池有2个池以上时,为使每个池的入流量均等,应在入流口设置调节阀门,用来调整流量。
(12)当采用重力排泥时,污泥斗的排泥管一般采用铸铁管,其下端伸入斗内,顶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于疏通。在水面以下1.5~2.0m处,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出管,污泥借静水压力由此排出池外。
(13)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应由池壁接入,不宜由井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14)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曝气池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机械排泥的初次沉淀池和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 万条内容 · 14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对几种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简单评价对几种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简单评价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部分农药、苯酚合成、癸二酸、水杨酸等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均有含酚废水产生,其浓度从数百毫克/升到数万毫克/升,排入江河,污染环境,是一种较普遍而又危害大的工业废水。目前,国内含酚废水净化或从废水中综合利用酚的处理技术,工艺方法各异,效果不一。处理得好,就能取得环境和经济效益。应用不当,处理装置效率低,既耗财力,又达不到排放标准,因此选择工艺先进的处理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