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运河水文化名片
绘就水韵江苏新画卷
江苏大运河全长约700公里,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融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四大高地,历经2500余年,积淀了丰厚的水文化遗产,凝结了高超的水工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是水利部门的应尽责任,我们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大运河水文化工作体系日益完善,水利遗产保护利用取得突破,水文化载体不断丰富,品牌效应逐渐彰显,推动江苏省水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打造水文化地标。江苏省水利厅联合省发改委印发《江苏省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编制完成京杭大运河苏北段、苏南段河道保护规划,把大运河治理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目标任务落细落实。水文化建设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及规划布局。出台《江苏省“十四五”水情教育规划》,助力水文化科普宣传。成立水利风景区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水文化宣传推介平台,促进水文化传播与弘扬。
率先开展水利遗产管理保护。 印发《关于全面开展我省水利工程遗产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通知》,提出水利遗产管护主要任务。完成全省水利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导则编制,推动地方构建水利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体系。开展水利遗产普查和申报,认定、公布首批省级水利遗产117处,展现了江苏省治水史上的标志性工程。里运河—高邮灌区、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洪泽古灌区列入2023年度候选工程名单;洪泽湖大堤、江都水利枢纽通过国家水利遗产现场复核。
有力促进水利遗产工作协同。 联合江苏省文物局开展省域范围内水文化遗产调查,共计调查登记8322处水文化遗产,建成水文化遗产管理信息系统。与住建、农业、民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水利遗产保护与相关遗产的协同开展。在水利建设中加强遗产保护,沿运高邮子婴闸、车逻闸除险加固工程最大限度保留原洞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及时开展文物区域评估。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注重改善水利遗产存续环境,提升整体形象,健全展陈设施,完成新时代江都治水展示馆、洪泽湖治理保护馆等建设。
建设水基地,依托大型水利枢纽设施和场馆等,建成13家水情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常态化水情教育,推动浸润式水文化传播教育,宿迁井头翻水站利用原站房建设水利遗址公园,集治水历史追忆和运河文化传播于一体,引导公众了解水历史,重视水保护。打造水地标,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水文化理念,打造了大运河水上立交、瓜洲泵站等地标工程,苏州段运河堤防加固时,叠加了文化旅游、健康休闲、遗产保护等功能,促进水文化与水工程的有机融合。营造水景观,持续挖掘水文化底蕴内涵,建设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86家,推出“运河谣,江南语”等15条水利风景区精品线路,扬州古运河三湾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动展现运河水城风貌,以恢弘的水工程、优美的水环境,吸引着大批群众游赏休憩,成为传播传承治水文化的绝佳场所。
以服务群众为导向,整合全省水文化资源,建成并上线“云上水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水文化产品,满足个性化游览体验,扩大水文化普及度和受众面。举办“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以抖音等新媒体赋能运河水文化传播,116个运河地标网络比美,微话题阅读量达542万,短视频累计播放量4000万,推选出江苏最美运河地标40处,并集结出版。开展“河湖故事大家讲”“河湖·名城·印记”等系列活动,推出《水韵江苏·河湖印记丛书》《江苏水情读本》《江苏水文化丛书》等系列出版物,积极讲好江苏治水故事。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