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隧道工程 \ 首创!国内在建最大直径污水过江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首创!国内在建最大直径污水过江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发布于:2023-06-06 08:59:06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6月3日

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

南京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

建设工程(穿越夹江段)

“新越号”盾构机缓缓抵达江南接收井

标志着国内在建最大直径

污水过江盾构隧道实现贯通

也意味着国内首例水下盾构隧道

“新型承插式管片”技术成功应用

贯通仪式

国内首创盾构施工成套技术

打造“升级版”污水过江隧道

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保障江心洲污水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南京市政府决定开工建设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工程, 工程全长755.6米 。穿越夹江段项目始于建邺区江心洲市民广场西侧,穿越夹江后进入滨江公园江南工作井,与现状污水输送通道相连。

穿越夹江段设计效果图

该盾构隧道长693米,管片外径8.8米, 最大埋深23.4米,最大水压0.34 兆帕 地处“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穿越夹江及大堤、桥台、市政管网等,江底最小覆土厚度仅10.23米,且受始发井结构尺寸限制,盾构机须进行分体始发,施工工序繁多、难度大。

项目技术负责人单晓波介绍,项目采用“新型承插式管片+双液同步注浆+双道止水密封垫”成套施工技术,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创,对管片预制及拼装精度、盾构设备适应性及盾构姿态调整等要求极高。

新型承插式管片

榫卯原理尽显中国智慧

目前国内盾构隧道结构,基本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配合螺栓构成,由不同类型的螺栓将管片拼装连接。

“新型承插式管片”采用的是新型接头管片结构,即管片纵向接缝采用插销式连接件,环向接缝采用插入式连接件。

施工中,管片拼装可实现一次性顶推到位,接缝密实,不再进行人工手孔封堵等工序。

为确保新型承插式管片的成功应用,项目团队与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合作,结合南京长江五桥夹江隧道穿越同类型地质层的施工经验,综合后期拼装及注浆技术,对盾构拼装吸盘进行改进,使精度达到1毫米。

成型隧道整洁美观、不渗不漏,无错台

项目负责人武文清介绍,盾构隧道承插式管片施工成套技术,丰富了盾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未来将建立起相关的技术体系、控制方法与标准等,为我国大直径及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建设补充新的解决方案和理论支撑,其应用前景巨大,在行业内或将撬动新一轮技术革命。

隧道贯通现场

同时,项目邀请专家问诊把脉,依托大数据系统加强监测,严控盾构掘进姿态,确保沉降控制在毫米级。“通过优化掘进拼装,一环的拼装时间平均不超过45分钟。”项目盾构经理姚印彬介绍。隧道管片上浮量控制在5毫米以内,管片错台控制在2毫米以内,远高于设计及规范要求。

此外,结合新型承插式管片拼装工艺的变化,铁四院设计团队创新提出了一种新型密封防水体系,真正实现了隧道“滴水不漏”一级防水目标。

新型密封防水体系

40万立方米污水“穿江”而过

推动主城地区水环境提升

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盾构隧道贯通后,将开展后续管道施工,内部将铺设两根直径2.2米的管道,工程预计在年底交工验收。

隧道内部结构设计效图

届时,南京主城区内每天约40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将通过两根管道实现“并肩过江”,直接输送至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处理,惠及内秦淮河流域、外秦淮河双桥门至三汊河截留系统以及河西新城区174万居民,有效保证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服务范围内的水环境安全。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

2.94 万条内容 · 26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7大要点9个必须,你知道吗?

当前我国隧道(洞)建设规模巨大,但工程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坍塌、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八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