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抗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抗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发布于:2023-06-02 09:16:02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复制转发]

抗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钻孔灌注桩)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抗拔桩工程的钻孔灌注桩施工。

2、作业准备

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3、技术要求

桩深达到设计要求后,必须检查桩径、垂直度、泥浆比重等指标,做好记录,合格后进行清孔换浆。

按设计图纸及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笼制作,并按设计要求设计垫块。

混凝土灌注要及时进行,灌注混凝土前沉碴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施工方法

抗拔桩施工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冲击钻机钻孔,吊车配合钻机安装钢筋笼,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运输,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 →埋设护筒→钻孔→成孔→清孔→桩身钢筋笼安放→安装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拔除护筒→ 场地清理。其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施工前准备工作

①测量

确定钻孔桩位:按照控制网及设计坐标,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桩位, 同时布设稳固十字护桩,以便经常检查钻孔偏位情况,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孔桩施工。

②场地平整及机械安装钻机底座须为与坚实地基上,以免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陷而造成孔位偏移。

a 钻孔场地在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硬化。

b 制浆池、沉淀池和泥浆池,应在计划施工场地或工作平台时一并考虑。

③埋设护筒

a 钻孔前应设置坚固、不漏水的钢护筒,钢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使用冲击钻机钻孔应比钻头大 40cm。护筒顶面应高出施工地面0.5m,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要求。

b 护筒埋设时应使护筒平面位置中心与桩设计中心一致,中心偏差不得大于 5cm,倾斜度偏差不大于 1%。护筒埋深黏性土不小于 1m, 砂类土不小于 2m,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可用锤击、加压、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

钻孔施工方法及要求

①钻机安装及钻孔

a 安装钻机时,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在钻进中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顶面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 5cm。经质检工程师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开钻。

b 选择适宜地层的配套钻锥和钻孔事故处理的配套机具,接通水电供应,备好造泥浆粘土和泥浆池。

c 调整钻机,使钻锥起吊滑轮缘,钻锥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在同一垂线上,稳定好钻机和扒杆揽风绳。

d 钻机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 0.5m 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 1.5~2.0m,钻进过程中取碴和停钻后,应及时向孔内补水或泥浆, 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黏度。

②冲击钻孔

a 开始钻孔时应采用小冲程开孔,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正常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冲击钻孔,钻进过程中,应勤松绳和适量松绳, 不得打空锤;勤抽碴,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地层。每次松绳量应按地质情况、钻头形式、钻头重量而定。

b 吊钻头的钢丝绳必须选用同向捻制、柔软优质、无死弯和无断丝者,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2。钢丝绳与钻头间须设转向装置并连结牢固, 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其状态及转动是否正常、灵活。主绳与钻头的钢丝绳搭接时,两根绳径应相同,捻扭方向必须一致。

c 钻孔工地应有备用钻头,检查发现钻孔钻头直径磨耗超过 15mm

时应及时更换修补。

d 为防止由于冲击振动导致邻孔孔壁坍塌或影响邻孔已浇筑砼强度,应待邻孔砼强度达到 2.5MPa 后方可开钻。

e 钻进过程中及时滤渣,同时经常注意地层的变化,在地层的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断地质的类型,记入记录表中,并与设计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钻渣样应编号保存,以便分析备查。

f 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作业,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经常对钻孔泥浆及钻机对位进行检查, 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改正,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捞取钻碴保存,并于地址图核对,如发现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上报。

g 钻孔过程中应观察主机所在地面和支脚处地面变化情况,发现下降现象应及时停机处理,因故停机时间较长时,应将钻头提出孔外,并对孔口加盖防护。

③钻孔异常处理

a 钻孔中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和位置,进行分析处理。坍孔不严重者,可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严重者回填重钻。

b 出现流砂现象后,应增大泥浆比重,提高孔内压力或用黏土作成大泥块或泥砖投下。

c 弯孔不严重时,可重新调整钻机或卡杆孔继续钻。发生严重弯孔、梅花孔、探头石时,应回填修孔,必要时反复几次修孔。

d 出现缩孔时,可提高孔内泥浆面或加大泥浆比重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恢复孔径。

e 发生卡孔时,不宜强提。应查明原因和钻头位置,采取晃动大绳或钻头以及其他措施,使钻头松动后再提起。

f 发生掉钻时,应及时摸清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尽快处理。如钻头被埋住,应首先清除泥砂,再进行打捞。

g 出现探头石,应回填块石至探头石处,重新钻进消除偏孔。

④泥浆质量控制

a 泥浆制备:在砂类土、碎(卵)石土或黏土夹层中钻孔,宜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在黏性土中钻孔,当塑性指数大于 15,浮碴能力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利用孔内原土造浆护壁。冲击钻机钻孔,可将黏土加工后投入孔中,利用钻头冲击造浆。

b 泥浆比重: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砂黏土不宜大于 1.3,大漂石、卵石层不宜大于 1.4,岩石不宜大于 1.2。

c 黏度:一般地层 16-22s,松散易坍地层 19-28s。

d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 4%。

e 胶体率:不小于 95%。fPH 值:不大于 6.5。

g 为提高泥浆粘度和胶体率,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其掺量应经试验决定。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

检孔、清孔及浇筑混凝土

①检孔

钻进中应用检孔器检孔,检孔器用钢筋笼做成,其外径等于设计孔径,长度等于设计孔径的 4—6 倍,按要求检查终孔的孔径、孔深、倾斜度。

②第一次清孔

清孔处理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 (虚土)厚度、泥浆液中含钻碴量和孔壁垢厚度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为水下混凝土灌注创造良好的条件。当钻孔达到设计高程后,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查确认钻孔合格后,即可进行第一次清孔。

除用抽渣筒清孔外,也可采用换浆法清孔,直至孔内泥浆指标满足要求。

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的泥浆手摸无 2~3mm 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 1.1,含砂率小于 2%,粘度 17~20s。同时保证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孔底沉碴厚度:柱桩≯5cm,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③钢筋笼加工及吊放

a 钢筋使用前应检验合格并清除钢筋表面锈皮,使钢筋表面清洁。

b 钢筋骨架制作:钢筋笼骨架在制作场内分节制作。采用加劲筋成型法:制作时,按图纸设计尺寸做好加劲筋圈,标出主筋位置,焊接时,使加劲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劲筋标记,校正加劲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一根主筋焊好全部加劲筋后,在骨架两端各设一人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焊好,然后吊起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最后安装和固定声测管。

c 孔深大于 40 米的桩基,钢筋笼加工完后及时布设超声波检测管, 检测管沿钢筋笼均匀布设,并牢固地绑扎在钢筋笼主筋上,布设时务必顺直,保证间距一致,减少检测误差,底端用钢板焊接封死,接头要焊接密实,防止混凝土渗漏堵塞。

d 钢筋骨架保护层的设置

钢筋骨架保护层采用焊接钢筋 “耳朵“的方法设置,沿钻孔竖向每隔 2 米设置一道,每道沿圆周对称的设置 4 块。

e 钢筋骨架的吊装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 骨架安装采用履带吊,为了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加强骨架内焊接三角支撑,以加强其刚度。采用两点吊装时,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骨架内部临时绑扎两根杉木杆以加强其刚度。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然后,由下而上地逐个解去绑扎杉木杆的绑扎点及钢筋十字支撑。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强箍接近孔口,可用木棍或型钢(视骨架轻重而定)等穿过加强箍筋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孔口临时支撑应满足强度要求。将吊钩移到骨架上端,取出临时支承,将骨架徐徐下降,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将骨架临时支撑于护筒口,再起吊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直线上进行焊接, 全部接头焊好后就可以下沉入孔,直至所有骨架安装完毕。并在孔口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浮笼现象。

钢筋笼下放时应缓慢均匀,根据下笼深度随时调整钢筋笼入孔垂直度,避免钢筋笼倾斜及摆动,注意不要碰撞孔壁,防止坍孔,并防止将泥土杂物带入孔内。

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护筒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并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笼顶部偏位,保证钢筋笼顶部中心与孔桩中心吻合,钢筋笼定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坍孔。

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顶吊圈下面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在护筒两侧放两根平行的枕木(高出护筒 5cm 左右),并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枕木上。

④第二次清孔

由于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准备浇筑水下混凝土,这段时间的间隙较长,孔底产生新碴,待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序后,再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清孔的方法是在导管顶部安设一个弯头和皮笼,利用泥石泵将孔底泥浆混合物通过导管抽出,以达到置换沉渣的目的。施工中勤摇动导管,改变导管在孔底的位置,保证沉渣置换彻底。待孔底泥浆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且复测孔底沉碴厚度在设计范围以内后,清孔完成,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⑤灌注水下混凝土

a 首批封底混凝土

计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数量,下落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 1m 深。足够的冲击能量能够把桩底沉渣尽可能地冲开,是控制桩底沉渣,减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环节。

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公式:

V≥πD2/4(H1+H2)+πd2/4h1;h1=Hwrw/rC;导管底口与孔底的距离为 25-40cm,H1 表示砼桩底到导管底口的高度,H2 表示首批灌注砼的最小深度(导管底口到砼面的高度)为 1m,h1 表示泥浆底部到砼面的高度,保证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不小于 1m。

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次测定。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然后立即灌注首批砼。

b 灌注方法

采用直升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施工程序见下图。导管用直径 250mm 的钢管,壁厚 3mm,每节长 2.0~2.5m,配 1~2 节长 1~

m 短管,由管端粗丝扣、法兰螺栓连接,接头处用橡胶圈密封防水。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接长密闭试验。下导管时应防止碰撞钢筋笼,导管支撑架用型钢制作,支撑架支垫在钻孔平台上,用于支撑悬吊导管。混凝土灌注期间时用钻架吊放拆卸导管。

隔水球式导管法施工程序图

打开漏斗阀门,放下封底砼,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测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

c 水下混凝土浇灌

采用罐车运输配合导管灌注,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 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探不准确; 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 2~ 6m。同时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再移到钻孔中心。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 15min。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要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 堆放整齐。循环使用导管 4~8 次后应重新进行水密性试验。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d 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

Ⅰ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

Ⅱ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 3m 以下和 1m 以上处,并慢慢灌注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

Ⅲ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 4m~5m 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e 混凝土灌注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要计算还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计算时应将导管内及混凝土输送泵内的混凝土数量估计在内),通知拌和站按需要数拌制,以免造成浪费。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 ,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f 因为耐久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较大,粉煤灰可能上浮堆积在桩头,加灌高度应考虑此因素。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 50cm 左右上,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进行凿桩头。

g 在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至少留取一组试件,对于桩长较长、桩径较大、浇筑时间很长时,根据规范要求增加。如换工作时,每工作班都应制取试件。试件应施加标准养护,强度测试后应填试验报告表。

强度不合要求时,应及时提出报告,采取补救措施。

h 混凝土灌注前进行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检测;在各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拆除以及发生的异常现象等, 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

i 灌注砼测深方法

灌注水下砼时,应经常探测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口的深度,以控制导管埋深。如探测不准确,将造成埋深过浅,导管提漏,埋管过深拔不出或短桩事故。因此,在钻孔灌注桩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由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操作。

目前测深多用重锤法,重锤的形状是锥形,底面直径不小于 10cm, 重量不小于 5kg。用绳系锤吊入孔内,使之通过泥浆沉淀层而停留在砼表面(或表面下 10-20 厘米)根据测绳所示锤的沉入深度作为砼灌注深度。本方法完全凭探测者手中所提测锤在接触顶面以前与接触顶面以后不同重量的感觉而判别。测锤不能太轻,而测绳又不能太重,否则,探测者手感会不明显,在测深桩,测锤快接近桩顶面时,由于沉淀增加和泥浆变稠的原因,就容易发生误测。探测时必须要仔细,并以灌注砼的数量校对以防误测。

随时掌握混凝土用量与混凝土面的高度,以此来判断缩经或塌孔情况,钻孔桩水下混凝土浇筑监理须全过程进行旁站。

j 泥浆清理

钻孔桩施工中,产生大量废弃的泥浆,为了保护当地的环境,这些废弃的泥浆,经泥浆分离器处理后,运往指定的废弃泥浆的堆放场地,并做妥善处理。

⑥水下混凝土的导管及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直径可采用 20~

30cm,中间节长宜为 2m,底节长 4m,漏斗下宜用 1m 长导管。

b 使用前应试拼、试压、不得漏水,并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宜超过钻孔深的 0.5%并不宜大于 10cm, 连接时连接螺栓的螺帽宜在上;试压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 1.5 倍。

c 导管长度可根据孔深、操作平台高度等因素决定,漏斗底至孔口距离应大于一中间节导管长。

d 漏斗底口处必须设置隔水栓,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能顺利排出。

e 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得小于 1m,并不宜大于 3m;当桩身较长时,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可适当加大。

f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途停顿。并应尽量缩短拆除导管的间断时间,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太长,宜在 8h 内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完毕,位于地面以下及桩顶以下的孔口护筒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

g 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经常测量导管埋入深度,并按本规范作好记录。

h 浇筑过程中,当因导管漏水或拔出混凝土面、机械帮障、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断桩事故时,应予重钻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救措施。

i 桩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Ⅰ每根桩作混凝土检查试件至少一组。

Ⅱ对质量有疑问的桩,应钻取桩身混凝土进行检测。

(5)施工注意事项

①遇有坍孔,应仔细分析,查明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处理,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至坍孔位置以上,并采用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或小砾石夹粘土回填,查明坍孔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采用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用土填实,重新钻孔。

②遇有孔身偏斜、弯曲时,应分析原因,进行处理,方法可以在偏斜处吊住钻锥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性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钻进。

③遇有扩孔、缩孔时,应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钻锥摆动过大的措施,已发生缩孔时,采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④遇有钻孔漏浆时,如护筒内水头不能保持,宜采取将护筒周围回填筑实,增加护筒沉埋深,适当减小水头高度,或采取加稠泥浆, 也可以填入片石、碎卵石土,反复冲击,以增强护壁。

⑤发生卡钻或埋钻事故后,应查明原因,是否钻渣过多、坍孔或底层上涌但均不宜强提,只宜轻提,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锥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⑥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砂埋住,应在孔中先清除泥砂,使打捞工具能够接触到落体后再打捞。

⑦灌注砼中发生故障,可根据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a 首批砼灌后导管进水时,应将已灌入的砼的拌和物吸出,改正操作方法,重新进行灌注。

b 在砼面处于井孔中水面以下不很深的情况下,导管进水时,可采用底塞隔水的方法,并加一定的压力重新插入导管或将导管插入砼中, 将导管中的水抽出,再恢复灌注。

c 灌注开始不久发生导管堵塞时,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捣器振动导管。

d 用前述方法无效时,应及时将导管拔出,将已灌注的砼吸出,拔出钢筋笼,重新清孔,吊装钢筋笼和灌注砼。

⑧灌注砼前,应探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规定应再次清孔, 注意孔壁的稳定,防止坍孔。

⑨砼运到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均匀性和坍落度等,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⑩开始灌注砼后,应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当导管内砼不满时,应徐徐地灌注,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空气囊、堵塞导管影响砼的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保持井孔水头,防止坍孔。

?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探测井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的埋深,导管的埋深一般不宜小于2m或大于6m。

?在灌注过程中,认真作好施工记录,采用较为精确的器具经常探测孔内砼面的位置,将拆卸导管的时间、长度与在砼中的埋深准确记录,指导灌注施工正常进行。

?当孔中砼面接近和进入钢筋骨架时,注意使导管保持稍大的埋深,并放慢灌注速度,以减少砼的冲击力,当砼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骨架在导管下口有一定的埋深。

?拔护筒:灌注砼完成后,应及时拔出护筒,以备循环使用。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 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高度是否正确,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钻孔桩浇注混凝土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对全部桩基采用超声波探测法检测,对检测结构有疑问时,须做钻控取芯测,对柱桩并应钻到桩底 0.5m 以下。

?钻孔桩施工应逐桩进行,钢护筒宜跟进至基岩面,同一桩基中, 桩应跳开施工,只有等一根桩桩身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根桩的施工,以确保岩堆稳定。

5、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

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

①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a 导管底距离孔底大高或太低。

原因: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 1 米以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

预防措施:

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也可将拼装好的导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长度。            b 首批砼数量不够。

原因:由于计算错误,造成首批砼数量不够,埋管失败。

预防措施: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砼数量。

c 首批混凝土品质太差。

原因: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或坍落度太大,造成离析。预防措施:搞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          d 导管进浆。

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砼与泥浆混和。

②处理办法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

(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

①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 :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能力鉴定,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 对于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

②处理方法

a 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

b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

c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桩的办法。

(3)导管拨空、掉管。

①事故原因和预防

a 导管拨空

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砼时导管拨空,对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

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

b 掉管

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后应仔细重新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

时应及时拆管。

②处理办法

a   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应重新成孔。b 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4)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①事故原因

a 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

b 混凝土和易性太差。

c 导管埋深过大。

d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

e 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

②补救措施:

a 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

b 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

c 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5)灌注高度不够

①事故原因和预防

原因:测量不准确;桩头预留量太少。

预防措施: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确保准确;桩头超灌预留量可适当加大。

②处理办法

挖开桩头,重新接桩处理。

6、质量控制

钻孔桩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

序号

允许偏差( mm)

1

孔径

不小于设计孔径


2

孔深

摩擦桩

不小于设计孔深

柱桩

不小于设计孔深,并进入设计岩层

3

孔位中心偏心

群桩

≤50

4

倾斜度

≤1%


5

浇筑混凝土前桩底沉渣厚度

摩擦桩

≤200

柱桩

≤50


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钻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编号

允许偏差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mm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直径

±10mm

3

主钢筋间距

±10mm


尺量检查不少于 5 处

4

加强筋间距

±20mm

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20mm

6

钢筋骨架垂直度

0.5%

吊线尺量检查



7、单孔主要机械设备

冲击钻机

1 台

20t

1 台

砼导管

内径 30cm

1 套(配储料斗 1 套、漏斗 1 个)

钢筋弯曲机


1 台

钢筋切割机


1 台

交流弧焊机


1 台


8、劳动力组织

以每个孔桩为一个单位配置的现场施工人员如下:工长1人、技术人员1人、试验人员1人、电工1人。

①钻孔:钻机司机 3 人、协助工人 3 人。

②灌桩:灌桩拆卸导管4人,起重工1人,测孔记录1人。

③钢筋笼加工及安装:15 人


9、安全及环保要求

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严格施工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在施工现场应有安全标志,危险地区必须悬挂 “危险”或“禁止通行”等标志,夜间设施工作业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和红灯示警。

进入作业区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遵守纪律,服从指挥。

对钻机使用的钢丝绳要每天进行检查,并有记录。

施工用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和安装,设置漏电保护器,机具用电一机一闸,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必须良好, 各项绝缘指标应达到规定值,有保护基地装置。凡有裸露带电部位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电击危险的区域,都应有符合要求的防护,如围栏、护网、箱、匣等屏护设施。

加强用电现场管理,电工须持证上岗。场内电线、水管按要求统一布置,不得随意牵拉乱接,严禁将输电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筋、管子、扒钉等金属上。

场地内规划清楚,钻孔机具摆放有序,整齐统一,钻机安装应稳固,防滑移装置应可靠,钻机操作严格按《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泥浆池四周要做好安全围护,防止人员坠入池中。

钻孔弃碴(废泥浆)放置到指定地方,不得任意堆砌与施工场地内和任意排放,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施工过程中开挖,钻孔弃碴不得直接排放在河流中。

做好场内排水工作,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合格后方可排出。

施工现场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时清理掩埋,做到文明施工。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41 万条内容 · 62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塑性铰的那些事儿(下)-关于规范与铰相关内容的讨论

本文写作目的是总结基于地震时程计算中考虑 塑性铰的常用方法 。 目标阅读人群是对塑性铰了解不足的工程师。 我本以为三五千字足以完成阐述,最终大概要一万四千字和35张图片才把我想说的说完,不知不觉一篇计划中的技术文档被我写成了科普文章。 分 3篇 描述: 上篇: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