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交通规划 \ 珠海市交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实践

珠海市交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实践

发布于:2023-05-23 09:56:23 来自:道路桥梁/交通规划 [复制转发]




写在前面:

为提升交通规划信息化水平、满足国土空间“一张图”管控和对交通承载力的要求,珠海市应用交通模型技术与多源数据,建立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的交通基础数据平台。自2017年开始,珠海市分别开展了侧重于基础数据数字化、规范化的平台一期以及侧重于交通模型与城市用地规划深度融合的平台二期建设。平台形成面向应用的交通“一张图”,为后续综合交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交通设施底图;开发针对用地调整的中观地块承载测试等模块辅助规划决策,有效支撑用地修改、城市更新等常规业务审批工作。平台较好地支撑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多项重大规划的需求量化分析与方案测试。

         


张福勇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分院院长 高级工程师


珠海市交通基础数据平台

建设背景

珠海市交通基础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始于2017年法定规划“一张图”建设。在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整理合并过程中,发现大量道路红线衔接问题,例如道路红线制图错误、中线缺失、道路红线和中线有断点、道路空间与城市用地空间冲突等。同时,珠海市尚未对现状和规划的交通设施建设统一的数据库系统,也无法进行有效统计。为解决道路红线矛盾问题,梳理现状和规划交通设施详细情况,珠海市开展平台框架体系及一期工程规划研究,对道路红线问题进行详细梳理和修改,在参考上海 [1] 、北京 [2] 、佛山 [3] 、顺德 [4] 等城市的交通规划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经验后,提出平台总体建设目标和框架。


在平台总体框架指导下,结合国土空间承载要求和城市用地规划情况,继续开展平台二期交通承载力模型建设。根据国土空间“一张图”用地规划情况,利用传统交通规划四阶段法,结合手机信令、公共汽车IC卡和GPS、浮动车GPS、共享单车位置等大数据,建立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交通模型,包括用地需求预测、出行分布预测、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敏感性分析等功能。模型可实现城市交通承载力核算、城市更新项目交通承载分析、片区用地规划调整交通分析等业务功能。


平台建设目标与整体设计

平台建设提出5个目标:


1)整合规划:将已批复的道路红线设计及交通设施的法定规划进行整合,发现和排查规划内部及规划之间的矛盾。2)现状摸查:对全市交通设施进行彻底摸查,理清情况,为规划编制和审批提供现状依据。3)数据查询:建设便捷可视化展示平台,方便查询交通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4)规范管理:规范道路红线制图及审查标准,减少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出现道路红线矛盾问题,落实交通设施用地,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交通设施规模。5)决策辅助:融合基础数据与交通模型,实现二者实时互动,对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


平台框架体系由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2018年完成)与交通承载力模型系统(2020年完成)构成(见图1),形成了数据存储管理、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设施审批辅助、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的专业性交通规划信息化平台。

   

图1 珠海市交通基础数据平台框架体系


根据平台建设安排,一期工程为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现状与规划交通设施数据基础信息及相关管理更新流程。在一期基础上,二期工程结合交通模型算法及交通大数据技术应用,形成交通承载力模型系统,实现用地规划方案、交通规划方案的快速交通测试,如调整用地、新增交通设施等情形的实时交通评估。


平台一期工程

建设内容及应用成效

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摸查与整理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


对全市交通设施进行详细摸查,包括道路网络、公共汽车场站、加油加气站、交通枢纽等。整合全市交通规划数据,包括规划的道路网络、公共汽车场站、加油加气站、公共停车场等。理清现状和规划交通设施基本情况,形成交通 “一张图”。同时,修改658处控制性详细规划内部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道路红线、道路中线的矛盾问题,为后续道路建设与规划扫清潜在障碍。


2)建设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与可视化展示平台。


基于交通 “一张图”成果,对不同交通设施类型进行建模,形成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建设查询平台(见图2),实现交通基础数据便利化查询和统计。将相关道路红线、道路中线的数据库标准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化的标准格式,实现相关数据互通。

   

图2 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可视化平台


由于道路横断面组成的复杂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标准道路横断面规划一般以图形方式表达,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与管理文件中标准道路横断面形式以横断面图加文字说明方式表达。结合珠海市实际道路横断面组成情况,平台一期工程创建了一套道路标准横断面的编码方法,将横断面参数保存在道路中线的一个字段中,实现了在GIS数据库中保存道路横断面全要素特性。


编码方法按“要素符号+要素宽度+分隔符”形式从左至右输入,将横断面要素进行排列,在保存横断面要素和宽度的同时反映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编码样例和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道路横断面编码示意


3)建立长效合理的数据更新机制。


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同时配套了相应的更新管理方案,分别对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以及交通设施报建提出数据审核及更新流程,避免后续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出现道路红线矛盾问题,同时保证平台数据持续更新。


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后,摸清了珠海市现状和规划交通设施基本情况,为后续综合交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交通设施底图。建设形成交通“一张图”,其中道路红线、交通设施等成果根据法定规划持续更新,在后续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台二期工程

建设内容及应用成效

在承接平台一期工程已有成果基础上,平台二期工程将交通模型与用地规划深度融合,并将交通模型算法系统化和平台化。平台二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搭建交通模型平台化技术架构。


由于平台使用者多为非模型专业人员,使用情景多为查询模型数据,因此,在平台与交通模型结合开发过程中将交通模型系统与平台建设进行统筹设计。平台主要提供交通模型基础数据和运行结果,并根据基础数据更新情况进行定期维护,现状和规划的综合交通模型运算仍然在交通模型软件下进行。例如平台中规划人员使用较多的中观地块承载测试模块,通过调用交通模型软件进行针对性二次开发降低了使用者门槛,使非模型专业人员通过短时间培训即可使用平台的相应模块。


根据实际运行目的和效果,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采用B/S架构。根据权限,普通用户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软件程序,通过浏览器可直接进行访问和运维管理。只有在使用中观地块承载测试模块功能时,要求用户安装TransCAD软件运行相应的二次开发功能。交通模型平台化技术架构见图4。

   

图4 交通模型平台化技术架构


2)拓展交通调查数据与交通大数据内容。


在平台一期工程基础上,平台二期工程进一步整合交通调查数据、规划信息数据和交通大数据在内的3大类30余项数据内容,依托交通模型及大数据算法为数据赋能,面向多用途需求开展项目应用,建立从规范入库、数据管理、模型算法到规划应用的全周期平台。平台数据结构见图5。

   

图5 珠海市交通基础数据平台数据结构


3)建立多源数据驱动的交通承载力模型。


平台二期工程的交通模型建设以珠海市综合交通模型为基础,依托国土空间“一张图”和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两大信息平台,以多源数据为驱动、模型算法为核心,研发国土空间背景下的交通承载力模型(见图6)。模型覆盖珠海市全市域,包含1 500多个交通小区、1.9万条路段及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100多处公交首末站和交通枢纽设施等,可实现需求研判、战略分析、方案测试等多种功能。

   

图6 珠海市交通承载力模型结构


交通承载力模型采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数据建立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模型,重点强化交通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包括用地性质变化和容积率变化)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构建交通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交通可达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覆盖率、供需饱和度等多个指标,多维度、多层面地反映土地开发与交通设施之间的协调关系。


4)开发面向应用的交通基础数据辅助决策系统。


结合交通规划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支撑及自然资源局科室业务三大应用需求,平台二期工程开发了具备查询、统计、展示、方案分析等多种功能的交通基础数据辅助决策系统(见图7),辅助规划管理科学决策。

   

图7 珠海市交通基础数据辅助决策系统


交通基础数据辅助决策系统将珠海市国土空间“一张图”中用地规划数据库与综合交通模型进行深入对接。具体地块与交通小区对接后,可读取相关的出行方式划分、出行分布等模型指标;结合多源数据标定的各类型用地出行率指标,可形成用地调整交通反馈模型,为用地指标调整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承载测试;开发面向自然资源局业务工作的交通基础数据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用地方案修改的快速评价查询,有效支撑了用地修改、城市更新等常规业务审批工作。


平台二期工程建设的交通承载力模型系统与珠海市国土空间规划深度对接,形成了用地方案与交通承载的动态测试机制,相关开发强度管控规划以专题研究的形式纳入国土空间管控内容。交通承载力模型系统很好地支撑了《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7—2035)》《珠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7—2035)》等多项重大规划的需求量化分析与方案测试工作。


平台建设经验与建议

1)交通规划数字化应注重底层数据库的建设质量。


底层数据库质量是交通规划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基础,高质量的底层数据库可以保证交通规划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准确性,同时大大降低后续平台数据维护的工作量。平台建设之初在道路红线系统的核查与修正方面珠海市做了大量工作,将存量的道路红线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解决了大量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存在已久的道路红线矛盾问题,为后续构建交通模型的基础路网打下基础。如图8所示,上位规划中节点预留为全互通,但部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预留,修改后按照全互通立交进行用地预留。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建成后,应每年开展年度性的更新维护,避免新增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产生新的道路红线冲突问题。

   
   

图8 道路红线修改情况示意


2)交通模型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更紧密结合。


平台建设期间适逢珠海市国土空间规划开始编制,交通承载力模型开发与珠海市国土空间规划方案迎来对接契机。针对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土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要求,引入综合交通修正系数,对不同功能用地的开发强度提出量化调整建议(见图9),实现了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与用地类型的闭环反馈。

   
   

图9 基于交通承载力的分区开发强度调整方案


3)交通信息平台建设要做好业务支持和过程归档管理。


针对交通模型在规划系统业务中常见的用地调整交通承载分析业务,开发中观地块承载测试模块(见图10)。日常工作中多针对单独地块进行测试,且周边地块测试情形难以查找,导致附近区域测试结果矛盾情况时有发生,也增加了审批部门的审核难度。本次平台建设尝试将市域宏观交通模型与中观地块承载测试有机结合。模块利用现状多源数据和用地规划数据库确定各类用地的出行率,结合宏观交通模型中地块对应小区的方式划分和出行分布,可以快速计算用地调整方案对交通的影响。模块建设后,大大提高了交通承载力评价效率,同时可实现多方案对比和过程测试结果的存储归档。通过对地块历次调整方案的查询,可以快速对比地块不同调整方案对交通的影响,为方案比选提供支持。

   

图10 针对用地调整的中观地块承载测试模块


4)自然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要注重交通设施审批资料的数据化。


自然资源部门经常需要查找历史审批数据,包括建筑和交通设施的报建方案。由于交通设施报建方案未进行规范化和数字化,相关部门在平台中查询历史审批方案困难。为此,平台建设后续开展了道路审批存量数据的数字化工作,形成历史审批数据库,实现道路审批方案的便捷查询与核查,在提升审批速度的同时加强了与周边道路及建筑审批方案的协调(见图11)。

   

图11 交通设施审批资料数据化示意


写在最后

交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珠海市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耗费巨大精力整合交通数据,初步形成了服务于交通规划审批、编制全链条的技术平台。平台建设是珠海规划数字化建设的一部分,未来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新发展要求还将不断更新完善,发挥技术支持决策的作用。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交通规划

返回版块

3438 条内容 · 12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住建部部长倪虹:像智能汽车一样以科技赋能造中国智慧房子

  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以“如何学习借鉴汽车产业,为人民群众建好房子”为题发表演讲。 “       好汽车和好房子都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