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清中晚期养心殿东暖阁内檐装修改造工程——兼论养心殿东暖阁样式雷图档辨析

清中晚期养心殿东暖阁内檐装修改造工程——兼论养心殿东暖阁样式雷图档辨析

发布于:2023-05-19 09:43:19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养心殿是雍正以降清帝在紫禁城中最重要的政寝 合一空间,其中东暖阁内檐装修随各朝新帝践祚反复更替,是养心殿内格局变动最为频繁的空间之一。与之对应,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中发现养心殿东暖阁图档共计65件,是不同时期东暖阁改造工程的真实记录。本文结合档案文献及实物测绘获取的信息,详尽辨析图档绘制时间、所属工程、绘制目的、图纸内容等,从史实考证和设计分析两个角度呈现不同历史时期养心殿东暖阁内檐改造工程的细节。



     

清中晚期养心殿东暖阁内檐装修改造工程

——兼论养心殿东暖阁样式雷图档辨析

The Renovation of the East Chamber of Warmth at Yangxindian  in the Mid-to-late Qing Dynasty—An Analysis  of Yangshi Lei Drawings      

     

     
何蓓洁 何丽沙      
HE Beijie, HE Lisha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明清易代后沿用,清朝自雍正始 共有八位皇帝先后在此居住理政。在漫长的历史中,养心殿建筑装修屡有更迭,涵盖了理政、帝后寝居、休憩、奉祀、礼佛等复杂功能,是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的典范之一。其中,养心殿东暖阁位于养心殿正殿东次间,是清帝日常处理政务及斋居之所( 图1 )。自雍正后,东暖阁内檐装修随各朝新帝践祚反复更替,是养心殿内格局变动最为频繁的空间之一。


图1 养心殿建筑组群平面图


随着清代样式雷图档系统鉴定的逐步展开,现已在上 万件图档中发现约140件涉及养心殿,其中养心殿东暖阁内檐装修工程相关图档总计65件。这些图档是道光朝至清末样式雷参与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工程的真实记录,包括踏勘、方案推敲、设计修改等不同阶段的图纸,不仅可以凭此梳理东暖阁的装修改造历程,也为探讨装修设计的若干细节提供了丰富材料。


目前,已有学者结合清宫档案文献、样式雷图档等历 史材料梳理养心殿东暖阁的历史变迁。但就样式雷图档的辨析而言,东暖阁画样大多格局相似,又涉及较长历史时期内的多次改建,图档绘制时间、所属工程、绘制目的、反映的设计内容等仍待厘清。本文结合历史文献、现状遗存等系统鉴别东暖阁样式雷图档,深入解读清道光朝以后养心殿东暖阁内檐装修改造工程。


1 道光朝东暖阁改造工程


1.1 道光改造前的养心殿东暖阁


康熙时东暖阁曾是宫廷作坊的所在地,雍正移居养心殿后,在东暖阁陆续添建装修隔断等,曾出现“一室春和”“长春方丈”“羊皮帐”等空间,至迟于雍正四年(1726)二月东暖阁内已建有仙楼。目前,有明确记载的养心殿东暖阁格局可追溯至乾隆时期,《国朝宫史》记载:


(养心殿)东暖阁内御书皇祖圣祖仁皇帝圣训……皇考世宗宪皇帝圣训……阁下联曰:“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后室门上扁曰:“寄所托”,联曰:“汲古得修绠,守道无异营。”又曰:“书圃礼园无斁好,瓯香研静有余清。”东室为寝宫。西室扁曰:“随安室”,联曰:“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东南室扁曰:“明窗。”


还可参证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养心殿兴建的宁寿宫养性殿,该殿本为乾隆退位后的寝宫,乾隆在其御制诗文中反复申述养性殿“ 一仿养心屋 ”,“ 一如养心殿之制 ”,“ 其清温室宇,一如养心殿之式 ”。现存样式雷图档中尚存清晚期养性殿地盘样,结合养性殿东暖阁装修现状遗存,可判断乾隆时养心殿东暖阁北部应建有“一”字形仙楼,仙楼下西为随安室、中为寄所托、东为寝宫( 图2 ,图3 )。


a)养性殿地盘糙底局部  
b)养性殿地盘细底局部  
c)养性殿东暖阁现状测绘图  

d)养性殿东暖阁现状照片

图2 故宫养性殿平面及照片

图3 乾隆朝养心殿东暖阁空间复原示意图


嘉庆十七年(1812)元月二日,嘉庆皇帝在乾隆肇祥之地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庭翰林,以养心殿联句,追忆乃祖乃父在殿中敬勤宵旰、正几图治的伟业,赞誉养心殿为“ 宸垣福宇 ”,并表示自己“ 仰承堂构,敬绍祖考诒谋 ”,“ 不敢别有构筑 ”,而以此处“ 示奕叶以法,守意至深 ”。从文中的叙述可知,嘉庆时东暖阁应保留了乾隆时期的整体面貌:


前殿东暖阁二楹,自室中西北折而东南,上为仙楼,下分界为曲牖温室,安设御座宸瀚,御书各扁额随方向曲折,揭于楣梠,俪以联语。阁中扁凡四:曰寄所托,曰随安室,曰明窗,东仙楼西向一额,曰:如其在上,嘉庆四年皇上御书恭奉者……阁东北隅别为寢宫,是为斋室。


寄所托、随安室、寝宫、明窗等一如乾隆之制,而最大不同是阁内东仙楼( 图4 )。在内务府档案中明确记载东仙楼共三间,添建时间是嘉庆四年(1799)五月。嘉庆在《养心殿联句》中追忆自己敬书“如其在上”四字匾额挂于东仙楼之上,是为了“ 常目在兹,默申慕恋 ”,一再表达对先父的仰慕与追随。再细考文献,东仙楼在乾隆去世后随即兴建,正是为了在此供佛、诵经,以表慕思先祖之意。


图4 嘉庆朝养心殿东暖阁空间复原示意图  


1.2 道光朝颠覆乾嘉格局的东暖阁改造工程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驾崩,次年(道光元年,1821)四月十一日,嗣皇帝道光正式移居养心殿。在道光朝清宫档案中,东暖阁出现了不见于乾嘉时期的“直内居”“检斋”“假仙楼”等名称,显示了东暖阁格局的变动。但仅依靠档案中一鳞片爪的笼统记载尚不能厘清东暖阁的改建历史,所幸在存世样式雷图档中保留了数张道光时期东暖阁地盘样,使得深入细致地探讨道光朝的改造工程成为可能。


现存有明确题年的养心殿东暖阁地盘样中,时间最早的是道光十九年(1839)八月初九日改搭响堂炕地盘图( 图5 )。该图呈现的东暖阁格局确与嘉庆年间不同,而在样式雷图档中还存有东暖阁地盘样三张(国图167-011、国图167-030、国图167-032),格局与 图5 类同,且全用朱笔绘制,表明东暖阁内曾尽数改换装修( 图6 )。尤为重要的是,图中注记“拆去旧有仙楼呈(承)重”“假仙楼安坎窗”等提供了关键线索,即东暖阁内装修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那么这三张地盘样揭示的这次改造工程是何时发生的呢?


图5 道光十九年     (1839)八月初九日养心殿东暖阁改搭响堂     炕地盘图    
 


图6 养心殿东暖阁地盘图


仔细爬梳文献发现,道光元年(1821)四月道光帝正式移居养心殿前,相关整修工程已陆续展开,三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间就曾连续“修理养心殿等处活计”。但道光二年(1822)活计档中仍有东暖阁仙楼上改换装修陈设的记载,如三月十四日“ 养心殿东暖阁北仙楼上落地罩一槽 ”;十二月初八日“ 养心殿仙楼上用长四尺三寸,宽一尺,高六寸打色木几子二件 ”等。直至道光六年(1826)二月初五日仍于“ 养心殿东暖阁楼上安挂黄缎绣桌帷十一件 ”,证明此时养心殿东暖阁内仍是可以登临的真仙楼。


至迟于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十七日,一份内务府呈稿中首次出现了“假仙楼”字样。据这份请领工程银两的公文,当年工程涉及养心殿东暖阁装修局部调整,而改造前假仙楼已经建成。核对样式雷图档,在三张全朱笔绘制的地盘样中,国图167-011标示出这则档案描述的部分更改内容,且均在底图上用白粉覆盖绘出,另两张朱笔地盘样则均与改前样式吻合( 表1 )。同时,前述道光十九年(1839)八月初九日改搭响堂炕地盘图中的东暖阁格局恰能与档案描述的改后格局一一吻合。图文互证,首先可进一步推证,三张朱笔地盘样反映的东暖阁改建假仙楼的重修工程应发生在道光六年(1826)至十一年(1831)间。其次,可明确这一时期道光重新命名的检斋位于东暖阁前檐东次间,慎静斋位于东暖阁后檐明间。


表1 道光十一年(1831)东暖阁装修改建内容

注:表格内容引自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十七日内务府呈稿。


遍查这一时期的档案文献,道光五年(1825)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十一月二十七日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和、禧恩曾带领四名烫样人踏勘养心殿东暖阁装修活计。次年(1826)内务府档案又记载:“ 养心殿工程处……遵旨修理养心殿东暖阁等项活计,定于二月十三日开工,所有殿内安设玻璃等项应行摘卸挪移 ”,同年四月初十日“ 交御笔红绢字本文一件‘检斋’……在养心殿东暖阁东里间南柁枋上安挂 ”。尽管道光六年(1826)的这次东暖阁装修改造没有留下更详细的文献记录,具体改造内容不得而知,但该工程自道光五年(1825)十一月进内踏勘、制作烫样,次年二月方开工,开工时拆卸了殿内所有玻璃,并成立了养心殿工程处,完工后还新添匾额,种种迹象均表明这次工程应具有一定规模,或涉及东暖阁内檐装修的整体变动,如改真仙楼为假仙楼。这也与道光六年(1826)后文献中再无真仙楼的相关记录吻合。那么,上述三张朱笔绘制的养心殿东暖阁地盘样极有可能正是此次工程的设计图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国图167-011绘出道光十一年(1831)改造内容,应是该图纸的再次使用,利用白粉遮盖,在旧图上直接绘出新的添改内容。


综上,目前可考的是,养心殿东暖阁曾在道光六年(1826)、道光十一年(1831)经历了两次装修改造。其中,道光六年(1826)的改建彻底改变了乾嘉朝遗留的东暖阁格局。首先,乾嘉时期建设的东仙楼及北仙楼均被拆除,北仙楼仅保留南立面,在二层添安坎窗成为“假仙楼”。其次,前檐东次间用板墙分隔为封闭空间,面西宝座床由原仙楼下挪至东次间西墙外。第三,后檐明间面阔变小,东、西次间面阔加大,不再与前檐间柱对齐,且在西次间西侧分隔出一条南北向夹道。改造后,东暖阁被划分为三组独立小空间,即前檐东次间“检斋”,后檐西次间和夹道,以及后檐明间“慎静斋”和东次间寝宫。三组空间互不相通,各自有且仅有一个独立出入口与前檐大空间相连( 图7,图8 )。道光十一年(1831)则在保留道光六年(1826)格局的基础上,通过三处门口的添开与关闭,使原本割裂的三组空间互为联通,形成连续的室内流线,增强了各空间的互达性,这一改动无疑令空间在使用上更为便利( 图9,图10 )。道光十一年(1831)后,东暖阁装修格局没有发生新的变化,直至咸丰继位。


图7  道光六年(1826)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后平面及流线分析


图8  道光六年(1826)养心殿东暖阁空间复原示意图

图9  道光十一年(1831)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后平面及流线分析


图10 道光十一年(1831)养心殿东暖阁空间复原示意图


总体而言,道光在位期间几乎完全改变了乾嘉时期养心殿东暖阁的室内装修格局。通过撤去仙楼,简化空间分隔,使用板墙、门口、方窗界定了较乾嘉时更为内向封闭的空间。


2 咸丰朝东暖阁改造工程


2.1 咸丰继位后的首次改造工程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崩于圆明园慎德堂,按例于当日奉安宫内乾清宫,十八日后(二月初二日)奉移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此间,咸丰皇帝先后在宫内上书房、圆明园飞云轩苫次。四月十九日百日大祭礼成后,咸丰移居圆明园保合太和殿养心室。直至九月二十七日,咸丰亲奉道光梓宫至慕陵隆恩殿后返京,始回宫居住。在咸丰苫次圆明园的九个月里,仍按各项国家典礼需求,先后五次回宫,往返圆明园与紫禁城间。第一次返京即道光三十年(1850)二月二十七日,为三月初一日恭上孝和睿皇太后尊谥,前期斋戒三日,而斋戒地点正是在养心殿。


现存养心殿样式雷图档中,共有五件样式雷画样涉及道光三十年(1850)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工程。其中,国图173-025背面墨书题写“ 道光三十年三月初十日文堂面奉谕,奉养心殿东暖阁内檐装修改准 ”,国图165-023、173-021右上角均题注“ 三月初十日文大人奉谕旨佛堂面宽添安槅扇六扇,明间前言添安小床一张,按嵌扇一扇宽用。定四月初三日卯时开工大吉 ”。与这三张画样题记对应,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道光三十年(1850)十二月内务府呈稿记载“ 养心殿东暖阁改做活计烫样于道光三十年三月初十日交奏事处总管刘国泰持进呈览,当经留中。是日,尚书文面奉谕旨:着照样修理,其佛堂满添槅扇六扇一槽,于四月初三日卯时进匠修理 ”,均揭示了道光三十年(1850)三月养心殿东暖阁经历了一次装修改造。文中“文堂”“文大人”“尚书文”均指时任内务府大臣、吏部尚书文庆,而本次改造的设计者则是样式雷第五代雷景修。现今,当年留中的烫样不存,辨析遗留的雷氏家藏画样及内务府呈稿,可知此次东暖阁改建的具体内容( 表2 )。


表2 道光三十年(1850)养心殿东暖阁改建内容


在道光朝格局基础上,这次改造重点调整了东暖阁后檐格局及使用功能。原东次间后檐并置寝宫床和佛堂,改造后撤去寝宫床,仅保留佛堂。原西次间后檐增添响堂炕和寝宫床罩,改休憩空间为独立的寝宫空间。改造后,扩大了寝居及佛堂空间,使二者均转变为独立空间( 图11,图12 )。改造的主要意图应是满足咸丰皇帝在宫内短暂斋居时的起居需求。


图11 道光三十年(1850)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后平面及流线分析


图12 道光三十年(1850)养心殿东暖阁空间复原示意图


2.2 咸丰二年(1852)恢复乾嘉格局的改造工程


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二十七日咸丰携皇贵太妃回宫后的居住地点《文宗实录》和《咸丰起居注》均不载,直至咸丰二年(1852)四月十六日,才出现“ 自弘德殿移居养心殿 ”的记录。事实上,在此前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养心殿正殿明间、西次间、养心殿后殿、西耳房均有零星的装修活计,包括挂匾、添撤局部装修等,表明养心殿仍是咸丰在宫内的活动地点之一。四月十六日实际是释服礼后守丧期结束,嗣皇帝正式迁入寝宫。


显然,此前对东暖阁的临时性改造已不能满足咸丰的需求。咸丰二年(1853)十二月二十五日,咸丰曾亲书“ 养心殿东暖阁佛楼隔断及楼上规制等类,皆于咸丰二年朕恭仿乾隆、嘉庆年间旧式修葺。 ”证明至迟于此时,咸丰已将东暖阁复建为乾嘉时的格局。有关这次改建工程,目前仅能从活计档的零星记载中推知,咸丰二年(1852)九月二十九日东暖阁改造已进入裱糊阶段,即改造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至十月二十七日,档案中已有“东暖阁北楼、东楼”的记载,意味着至迟于此时仙楼已复建。其后,开始出现“明窗”“寄所托”等原乾嘉时期东暖阁小室的名称。最后一条相关记载是十二月二十一日,咸丰传旨急速进内托贴明窗双元匾。四日后,便亲笔写下上引字条,藏于普福阁柜内,告诫“ 朕万年后不可复事更张,况式样妥善亦不必再行增减也 ”。此时,养心殿东暖阁的改造应已全部完成,咸丰自觉妥善,要求后世子孙不得更改。


事实上,咸丰正式移居养心殿六日后(四月二十二日)便已赴圆明园居住,仅不时回宫履行礼仪活动,至十月十四日方回宫册立皇后。也就是说,咸丰帝尚在圆明园园居理政时养心殿东暖阁的改造已开始,咸丰回宫时,工程已进入糊饰、挂匾、张挂各式装饰等收尾阶段,至十二月工程完工。在现存样式雷图档中,尚未发现有关此次改造工程的图纸,概因咸丰二年(1852)样式房掌案郭九去世,雷景修接任掌案主理昌西陵和慕陵妃园寝工程,派往清西陵工地当差,其子雷思起也奉派前往昌西陵工程。至咸丰二年(1852)九月两处陵工方才完竣,雷景修父子极有可能并未参与该年的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工程。


尽管如此,在现存样式雷图档中尚存绘制于咸丰六年(1856)的养心殿全样(国图165-004)和养心殿地盘样(国图165-003),均详细绘出殿内装修。两张图中东暖阁处均有贴页,底图经比对为道光三十年(1850)改后格局,贴页反映的则是咸丰七年(1857)东暖阁添搭前檐炕后的格局,这也是目前明确获知在时间上最接近咸丰二年(1852)改建工程的图像资料( 图13 )。


图13 咸丰六年(1856)养心殿全样局部


从两张样式雷图呈现的格局看,咸丰二年(1852)改后东暖阁前檐仍分为东、西两间,但两者之间的板墙被分隔能力较弱的罩替代,罩内面西安顺山床,罩外靠前檐设面阔床,前檐东南角设小隔间,即明窗。后檐分为东、中、西三间,前廊西侧设楼梯,仙楼恢复为可登临的真仙楼。 这一格局与前述嘉庆朝格局已基本一致( 图14,图15 )。咸丰五年(1855)后,咸丰帝常年园居,至同治继位前,养心殿东暖阁无大规模的装修改造,仅局部装修替换,现存样式雷图档中尚保留后檐明间改面南宝座床为南北面宝座床的画样( 图16 )。


图14 咸丰二年(1852)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后平面

图15 咸丰二年(1852)养心殿东暖阁空间复原示意图

图16 咸丰十一年(1861)养心殿东暖阁平面


3 同治朝东暖阁改造工程


3.1 东暖阁与垂帘听政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逝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九月二十三日,年幼的同治帝随同两宫太后奉大行梓宫还宫。抵京前,恭亲王和太后已发动政变确立了垂帘听政的新政局。十月三日,咸丰梓宫奉安紫禁城乾清宫,同治先以懋勤殿为倚庐,慈安、慈禧分居养心殿中的绥履殿和平安室。十月九日,同治帝在太和殿登基即位。四日后,移咸丰梓宫于景山观德殿,同治则正式移居养心殿。十月二十六日,经王公大臣商议并获太后首肯,最终议定太后“垂帘章程”,明确规定:凡遇召见内外臣工及引见京外官员,两宫太后与皇上同御养心殿,皇太后前垂帘。三日后(十一月初一日),同治依制奉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实行了首次垂帘听政。


已有研究通常认为,此时的养心殿东暖阁为适应两宫垂帘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改建。而早在八月间,内务府确实接到来自热河的懿旨,对养心殿后殿、绥履殿、平安室进行了装修改造,但这次工程是为满足同治及太后回京后的居住需要,工程范围并不包括东暖阁。据曾国藩、翁同龢等回忆,东暖阁垂帘地点位于前檐东仙楼下,同治帝在仙楼外向西坐,皇太后坐于其后的黄幔之内,慈安在南,慈禧在北。从咸丰时的东暖阁格局可以看到,这里使用了一槽进深栏杆罩,既分隔了仙楼下和仙楼外空间,又保留了视线的通透,理论上只需在罩上垂挂纱帘,帘前添置宝座床,便可满足太后垂帘的需求。档案记载,十月十二日恭亲王确曾传谕造办处至养心殿、乾清宫踏勘宝座围屏式样和尺寸,并仿制宝座围屏各一。此外,未见东暖阁室内改建或添建的记录。


3.2 同治六年(1867)局部拆除仙楼的改造工程


同治时期养心殿东暖阁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装修改造发生在同治六年(1867)。内务府奏案记载同治六年(1867)二月十一日内务府进呈“改换养心殿东间内檐装修烫样”,四月初七日工程开工,当日拆安东暖阁装修并揭摘所有御笔匾对、臣工字画等。有关改造的具体内容,一个月后即五月初九日的活计档中记载“ 养心殿东暖阁仙楼上槅扇二十四扇,楼下槅扇十二扇,着造办处配做广片玻璃三十六块 ”,为鉴定现存样式雷图档提供了关键信息。经比对,共有四张养心殿东暖阁画样涉及仙楼添安碧纱橱,且槅扇数量与上述文献记载相符,结合画样呈现的其他信息可研判为此次改建工程遗留的设计图。四张画样绘制精粗不一,既有徒手勾绘的现状踏勘地盘糙底和初拟方案草图,也有界尺绘制并贴签的方案细底,反映了改造方案从构思到定案的推进过程。现依据四张画样及图上的文字标注,梳理此次改造工程内容如 表3 所示。


表3 样式雷图档中反映的同治六年(1867)养心殿东暖阁装修改造内容

分析图纸可知,此次装修改造在样式雷奉旨进内踏勘时,便已明确改造重点一是调整东暖阁后檐明间及西次间平面格局,二是增加后檐空间高度。首先,明间改造重点是将咸丰时的南北面宝座及板墙尽数撤去,北面临窗增设罩床,改为正寝宫,床两侧添安夹楼库,寝宫两侧通过栏杆罩划分出通往东西次间的过渡空间前檐则用碧纱橱替换通牙飞罩,严密分隔仙楼内外空间,增强了正寝宫的私密性;西次间撤去原有顺山床及通往仙楼上层的楼梯,添安两道罩隔,增加了西次间南北进深方向上的空间层次( 图17 )。其次,反映仙楼上改造方案的贴页仅绘出北仙楼南侧东西向前廊一条,结合国图253-068 画样在仙楼下东寝宫处注记的“撤去楼板”,可知此次改造方案拟撤去前廊以北仙楼。可以参证的是,在勘察阶段初拟的各单槽装修样中,在后檐处添安的八方罩、栏杆罩设计通高尺寸均为1丈,而仙楼前廊下添安的格扇设计通高尺寸仅有7 尺2 寸。换言之,在方案之初便已明确通过撤去部分仙楼换取后檐明、西、东间空间高度的设计思路。改造后仙楼前廊北侧装修保留原状,南侧添安挂檐,并增设24扇格扇从视线上完全封闭前廊空间( 图18,图19 )。


a)167-044局部1,东暖阁后檐装修地盘糙底, 反映了明间、西次间最初的改造设计意向, 东次间仍维持 原状

b)167-044局部2,东暖阁后檐装修地盘糙底, 调整了明间及西次间的空间划分

c)167-044局部3,东暖阁后檐装修地盘糙底, 按照局部2的设计方案依比例使用界尺重新绘制

d)167-015,东暖阁后檐装修地盘糙底, 增加尺寸标注和文字注记,进一步明确 单槽装修类型和形制

图17 同治六年(1867)养心殿东 暖阁装修改造方案推进过程

图18 同治六年(1867)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后平面

图19 同治六年(1867)养 心殿东暖阁空间复原示意图


工程自同治六年(1867)四月七日兴工,至七月二日养心殿重新投入使用,工期长达近三月。为此,本应在养心殿举行的召见、引见均改在乾清宫举行。此次工程看似违背了咸丰希冀东暖阁恢复祖制的设想,但实际上,应由两宫太后主导的这次改造主要在后檐实施,用于召见朝臣的前檐空间,除仙楼上、下增设碧纱橱外几乎没有改动。换言之,在朝臣视线所及处,东暖阁仍巧妙地维持了咸丰朝的大体原貌。


3.3 同治十二年(1873)中道而止的东暖阁改造工程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日举行了隆重的亲政典礼,当日养心殿内便撤去垂帘专用的召见围屏与矮床,同治帝成为养心殿唯一的主人。此后,造办处陆续接到养心殿内添安、撤出和改做床张,更换贴落、挂轴,收拾陈设器物等活计,甚至将明间龙井内玻璃悬圆镜拆下见新,并屡有“急速进匠”“急刻进匠”等语,一直持续至七月。显然,随着亲政后权力的增长,同治帝便可依据自己的喜好随时更替养心殿内装修,不过局部装修的改造似乎不能满足小皇帝的野心。同年七月,亲政仅半年的同治帝着手对养心殿全区功能及装修布局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改造范围包括养心殿明间、西暖阁、梅坞、东暖阁、东西配殿等。


据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二十日立样式房《旨意档》记载,东暖阁的装修改造始于七月二十日,样式房掌案雷思起接到内务府营造司传谕,第二日进内踏勘养心殿东暖阁装修,并确定改造方案,二十二日完成装修烫样,提交内务府大臣,二十三日进呈御览后留中,二十四日交下,照样准做。《旨意档》中也详细记载了二十日勘察时拟定的装修改造内容。与《旨意档》对应,在样式雷图档中还存留画样四张、略节六份,反映此次装修改造的设计工作( 表4,图20 )。


表4  同治十二年(1873)养心殿东暖阁拟改装修内容

注:表中序号与图20对应。


图20  同治十二年(1873)养心殿东暖阁拟改建平面图


对比《旨意档》与略节中记载的改造内容,发现后者多有调整。由内务府奏案可知,略节中的方案改动发生在八月十二日再次踏勘后。如指出“ 后檐墙若全行拆去,改安窗户,似不甚严密 ”,而改安方窗及明瓦窗罩“ 即可明亮,亦无不宜 ”;再如“ 东寝宫现改安几腿罩一槽,如按原旧分位安做,新安槅扇门不能开平 ”,遂提出将床罩后移;还有仙楼下明、东次、西次三间均分后,不能与前檐柱对齐等。可见,七月二十日初次踏勘后,仅用一天匆匆拟定的装修更改烫样应仅仅如实执行了同治皇帝的更改要求,尽管呈进御览后照样准做,但并未及深入推敲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八月工程开工后,对初拟方案的优化实则反映出雷思起作为设计师在工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便面对同治皇帝提出的方案也需从设计角度权衡并提出修改意见。


从改造方案看,此次东暖阁格局改造的重点在仙楼下空间。东仙楼下原本用于两宫垂帘的开敞空间被增设的五槽格扇分隔为三个独立的空间。北侧后檐装修尽数拆除,明间正寝宫撤去,东、西次间北侧安床。拟更改后的东暖阁装修样式单一,空间分隔简单,一改前朝复室相连的面貌。


如上文所述,东暖阁添改装修是同治亲政后对养心殿首次改造计划中的一部分。七月二十四日,雷思起得到东暖阁装修烫样照样准做的谕旨当日,又奉旨进内踏勘东西配殿,拟“ 将佛堂改为寝宫殿 ”,而原本东西佛堂内供奉佛座移请至正殿西暖阁勤政亲贤及梅坞处。据样式雷《旨意档》记载,同治此举意图明确,“ 上头意思召见要在乾清宫,养心殿俱改为寝宫 ”。但小皇帝颠覆祖制的想法遭到了内务府大臣的集体反对,桂清、崇纶、春佑在二十四日踏勘当日便商议佛堂不宜改为寝宫,且养心殿西暖阁向为听政之所,移入佛座,不合规制。二十六日请旨后,同治下旨“ 原盖均不必动 ”。但两日后(二十八日),心有不甘的同治再次下旨“ 东西佛堂屋内装修,即着烫样呈览,并着通晓风水之人进内查看 ”。在得到本年不宜开窗修理的回奏后,仍于二十九日断然下旨“ 选择偷修日期动工 ”,改做后檐窗户,同时再次重申“ 东西配殿添安装修着赶紧烫样呈览 ”,势必要在当年改养心殿为寝殿。八月一日,雷廷昌等进呈的东西配殿改安装修烫样交下改做,三日又呈交改后烫样两份,画样两张。八月四日配殿工程正式开工,八月十二日东暖阁工程开工,但仅四天后(十六日),同治帝又突然传下口谕:“ 所有前传养心殿东西暖阁、梅坞及东西佛堂改安装修,著毋庸安装,即将原拆装修照旧安妥,养心殿后檐墙尚未拆去,著不必动,其东西佛堂已拆后檐墙著照旧式成砌,其各殿新添做装修著仍照烫样成做,俟做得时,妥为收存。 ”小皇帝在亲政后对养心殿野心勃勃的首次改造被迫终止,所有添改均未实施。


此次工程的终止固然与当时内务府资金短缺有关,但小皇帝不顾祖制,更改西暖阁及东西配殿的使用功能更与清代“孝治天下”的政治理念抵牾,遭到王公大臣的反对亦在情理之中。况且,当时清廷历经十余年战争,刚刚平定各地起义,亲政的同治被寄予励精图治的厚望,却在宫内大兴土木,一手缔造了中兴盛况的高级文武官吏自然不能容忍小皇帝的恣意妄为,到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圆明园时,反对清廷营建的冲突达到了高潮。


3.4 同治十三年(1874)彻底拆除仙楼的改造工程


尽管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的东暖阁工程终未施行,但执着的同治皇帝仍不忘改造属于自己的这座宫殿。现存样式雷图档中,有2张地盘样、3张装修大样及略节2份记录了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七日拟定的东暖阁装修改造方案。


从国图058-1-067 画样右上角题注“ 同治十三年三月初七,养心殿撤去仙楼,紫檀装修改安通高楠柏木装修 ”可知,此次方案完全撤去了东暖阁内仙楼。三月十日绘制的国图065-012 画样则在058-1-067 初定格局基础上,详细标注了装修改造项目( 表5 )。不仅完全拆去同治六年(1867)保留的部分仙楼,还替换了原东暖阁内所有装修。在室内格局上,原北仙楼及东仙楼确立的空间划分被保留,用栏杆罩分隔前檐东次间,用碧纱橱分隔后檐,形成曲尺形的空间划分。同时,后檐三间因无仙楼承重的限制,扩大了东、西间面宽,明间面宽相应减小,与同治十二年(1874)原拟均分后檐三间的思路一致( 图21,图22 )。


表5  样式雷图档中反映的同治十三年(1874)养心殿东暖阁装修改造内容

     

图21 同治十三年(1874)养心殿东暖阁改造后平面

图22  同治十三年(1874)养心殿东暖阁空间复原示意图


总体而言,时隔七月余的这次改造,沿袭了同治十二年(1873)末的设计思路,即简化空间格局,对仙楼的彻底抛弃即是这一思路的突显,反映了同治对“豁亮”空间的偏爱。 此外,这次方案还涉及东暖阁外檐门窗等,如原与西暖阁对称的版门改换为更为轻巧的鱼鳃风门,前檐改做支摘窗,后檐添安窗罩等。在室内装饰主题上,则选用了竹式、冰纹等,又使这次改造呈现明显的居住化倾向( 图23 )。

图23 养心殿东暖阁碧纱橱大样

(从左至右为国图058-1-013、国图058-1-014、国图058-1-032)


至迟于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东暖阁改造工程应已完工。当年十月,同治即患天花,在东暖阁养病,至十二月五日崩于养心殿东暖阁。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在刚刚改建后的东暖阁内度过了生命里的最后时光。养心殿随即成为新皇帝的倚庐及寝宫,而东暖阁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垂帘听政。比对同治十三年(1874)东暖阁与现状,二者在平面格局上一致,除光绪、宣统年间更换了后檐明间东西缝装修,其余均遗存至今( 图24 )。换言之,同治十三年(1874)的改造是有清一代养心殿东暖阁最后一次格局变动,直至50年后溥仪出宫。


图24 养心殿东暖阁装修现状平面


4 小结


综上所述,养心殿东暖阁自道光至清末至少经历了六次规模不等的装修改造。历次工程中,乾嘉时期通过仙楼确立的曲尺形空间划分方式被后世继承,塑造了东暖阁室内延续至今的基本空间形态和使用方式,而仙楼本身的建与拆以及“真”“假”改造则成为历朝工程的焦点之一。事实上,不管是嘉庆对乾隆格局的继承、道光的别出心裁、咸丰力图恢复祖制,还是两宫太后的权宜以及同治的任性而为,小小的东暖阁装修改造都与空间主人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其政治抱负以及个人喜好的折射,反映了清代中晚期帝制社会以皇帝为主导的皇家建筑风格演变的概况。


就样式雷图档的辨析而言,图档的细致甄别、鉴定与解析,是准确、清晰地还原道光以后东暖阁的历次内檐装修改造工程以及东暖阁格局变迁的基础。其中,不惮繁琐地发掘整理相关档案并分类排比与互校图档,是鉴定图纸,也是厘清工程细节的重要方法。现存东暖阁地面上仍留有部分道咸时期的装修遗迹,可与样式雷图档中的尺寸互为校核,为前文复原不同时期的装修格局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图25 )。

图25 养心殿东暖阁地面装修遗迹年代分析图



作者简介

何蓓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明清建筑史、样式雷世家及图档研究。  
何丽沙,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清代建筑及内檐装修研究。  

 
  • qq_1684408864173

    感谢分享,内容很有用,祝楼主发大财升大官。

    2023-05-24 21:25: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80年代的北京老照片,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80年代的北京,纯朴恬淡。 (图片来自:外国学者Steven Vik) 那时的天很蓝,车很少, 孩子们不为考试烦恼,大人也很快乐, 那是一个淳朴真实自然的年代, 那是一个没有金钱腐蚀掉的灿烂阳光的年代!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