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80年代的北京老照片,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80年代的北京老照片,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发布于:2023-05-19 09:42:19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80年代的北京,纯朴恬淡。


(图片来自:外国学者Steven Vik)


那时的天很蓝,车很少,

孩子们不为考试烦恼,大人也很快乐,

那是一个淳朴真实自然的年代,

那是一个没有金钱腐蚀掉的灿烂阳光的年代!



虽然已成过往,

但我还是总忍不住去回忆。



您还记得么,

这是咱小时候住过的筒子楼。

长长的走廊、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

每天做饭时间一到,

楼道里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您还记得么,那时候的马路上,

这红白相间的公交车可是咱北京公交的主力车型,

在我们80后的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还有这“黄面的”,

当时也算是北京马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最主要的是那会儿没有堵车!



您还记得么,

那时候传媒还远没今天这么发达。

大街小巷,

包括像北海这样的皇家公园里都设有报栏,

张贴着报纸供大家阅览。



第二张图是站在北海的琼花岛眺望景山,

那时候空气多好啊,

能见度高,远景都能这么清晰!



您还记得,

那时候大杂院里的样子吗?

平房小院、砖墙、28自行车、大爷手里的鸟笼子...

我脑海里最美的童年影像就是如此!



您还记得么,

那时候理发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

出门儿遛个弯,

看见“老李”在街边给别人理发呢,

顺便说一句:

“老李,你把我这头发给拾掇拾掇!”

那时候绝不推荐你办卡,

剃完了小伙子倍儿精神!



您还记得么,

咱北京小妞儿小时候都爱扎两个小辫子,

一身儿花裙子,一双塑料凉鞋。



长大点儿上了学,

白衬衫红领巾是标配,

还有胳膊上戴的那个几道杠,

更是当时“身份”的象征。



您还记得么,

那会儿卖冰棍的大爷大妈们都推一个箱子,

里里外外盖好几层被子防止冰棍儿融化。

那时候小豆冰棍最经典,太好吃了!还不贵。

现在虽然品种多了,

但总也找不到当时记忆里的味道。



您还记得么,

那会的早市特别热闹。

每天早上,奶奶推着小竹车带我去菜市场。

看看那会儿的水果蔬菜,真新鲜,透亮!

那会儿吃个西红柿,

满屋子都是西红柿的清香。

炖一锅肉,一个院儿都能闻见肉的香味儿。

不像现在,蔬菜水果都是催熟。



您还记得么,

小时候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妈妈给做的。

那时候妈妈自己买布买面料,

然后回家自己裁作,

缝制出一件件漂亮的衣服,

那些都是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您还记得么,

小时候每到六一儿童节都要参加学校的演出,

然后我们就被画成了这样...



您还记得么,

那时候大爷大妈们的爱好还不是广场舞。

墙根儿下、公园里,下会儿棋,拉段小曲儿,

这才是陶冶情操。




最后,

咱再看看那会儿谈恋爱的青年男女们,

看上去那么青涩、那么美好。



那时候的北京,真好!

(以下图片来自:外国学者Steven Vik)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书房对于现代大多数人而言,恐怕只是一间房间而已,风雅之意所剩无几。好在还有古人雅士的书房联,可以帮我们寻回些风骨! 古人的书房,有两幅字是必须要挂的, 一是斋号,即书斋的名字;二是书房联,凸显主人的情怀。 林林总总的书房楹联,有的抒发了主人的情志,有的体现了主人的身份,有的意趣十足,有的则发人深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