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钢结构工程 \ 东南大学罗斌教授为您解读轮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成形关键技术

东南大学罗斌教授为您解读轮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成形关键技术

发布于:2023-05-05 13:23:05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复制转发]


专家解读

为进一步推广刊登在《建筑结构学报》的优秀科研成果,反映相关研究发展动态和趋势,推动学术交流,《建筑结构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专家解读”专栏。在新刊中遴选部分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研究方法具有可借鉴意义的优秀成果,由作者介绍研究背景,深入解读其创新成果及研究过程。 本期特邀 东南大学 罗斌教授 为您解读 轮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成形关键技术。



轮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成形关键技术研究



1.

项目概况


乐山奥体中心体育场屋盖采用轮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结构投影平面近似椭圆形,南北向约为244 m,东西向约为235 m,挑蓬最大悬挑长度为44 m。屋盖整体结构由单-双层混合索网、外环受压桁架及外围支承钢构组成,其中单-双层混合索网由16榀单层索和26榀双层索及环索组成,由西向东逐渐沿环向实现单层与双层索网的过渡。


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包括单层索网、双层索网、外环受压桁架及外围钢构,其中单层索网包括环索和径向索,径向索的一端与环索相连,另一端锚固于受压外环桁架;双层索网包括上环索、下环索、上径向索、下径向索及撑杆,上下径向索的一端分别与上下环索相连,另一端均锚固于外环受压桁架。索网结构体系及布置见图1和图2。


图1  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体系示意


图2  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布置示意


索网结构中拉索及撑杆的规格见表1,索夹同时夹持10根两种规格(6根Φ130单索和4根Φ120单索)的拉索,环索交汇区域组成如图3所示。


表1  拉索及撑杆规格

 


 

图3  环索交汇区域节点示意


2.

成形关键技术研究


2.1 索网索力


结构在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环索与径向索的索力如图4所示。可见,下环索索力大于上环索,单根环索索力最大值出现在单双层交界处的下环索中;索夹两侧环索索力最大差值(112 kN)出现在单双层环索交界处。


 

图4 索网轴线编号及索力分布


2.2 确定 最后批次张拉锚固的径向索


本索网结构成形态的各径向索索力差异大,且最大值达到6139 kN,因此采用无支架整体牵引提升索网、分批张拉锚固径向索的成形方法,步骤如下:


1)安装周边支承结构,其上设有径向索外端锚固节点和工装耳板。


2)在场内铺设环索和径向索,并安装索夹,将径向索与环索连接就位。


3)在径向索外端索头与锚固节点之间,安装牵引设备和工装索且预紧工装索。


4)安装双层索网两侧采用联合锚具的上下径向索之间的撑杆。


5)整体牵引提升索网,调整各点牵引速度,分批依次将径向索外端与锚固节点连接就位,其间穿插安装撑杆。


在上述需要寻求合理的径向索张拉锚固顺序,特别是确定最后批次张拉锚固的径向索,分别选取单径向索(方案I)、上径向索(方案II)和下径向索(方案III)作为最后批次锚固索进行对比优选,图5为上述不同方案下各径向索索力发展变化,3种方案下径向索张拉锚固力值及环索相邻索力差值见表2。


 

图5  不同锚固方案的径向索索力变化曲线


表2  径向索张拉锚固力值及环索相邻索力差值

 


综合考虑环索索夹抗滑承载能力、施工可操作性及经济性,同时由于方案II工况5、6的双层索网中间部分高出设计位形(图6),确定选用方案III。


 

图6  方案II部分工况相对设计位形竖向位移


2.3  撑杆安装时机确定


方案III中,将联合径向索和上径向索与外环桁架锚接后,除9轴以外,上下环索间的空间距离不足以安装撑杆(表3),因此需研究确定撑杆的合理安装时机和方法。


表3  上径向索锚接后上下环索之间撑杆的空间距离

 


根据撑杆的安装时机确定如下两种方案:1)方案a。先张拉锚固单径向索、联合径向索和上径向索,然后安装撑杆,最后张拉锚固下径向索;2)方案b。先张拉锚固联合径向索和上径向索,上环索被提升至半空后,使用吊机提升上环索,然后逐榀安装撑杆并牵引下径向索,最后依次张拉锚固单径向索和下径向索。


通过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可得:对于方案a,张拉锚固单径向索会逐渐拉开上、下环索,能满足撑杆安装的空间要求,但双层索网的下环索处于松弛状态,而单层环索处于张紧状态,导致单双层索网交界处环索最大相邻索力差达到1480 kN,环索索夹抗滑移承载力无法满足;对于方案b,在张拉锚固联合径向索和上径向索后,采用吊机从两侧榀向中间榀依次提升上环索,增大上下环索之间距离,并逐榀安装撑杆。轴线2、5、6、7、8位置处的吊机提升力分别为179、355、348、255、110 kN,最大上提力为355 kN。另外,该过程中单双层索网均处于低应力状态,环索相邻索力差(104 kN)较低。


因此,最终实施方案采用方案b。


2.4  张拉成形全过程分析


根据确定的最后批次锚固索及撑杆安装方案,将牵引锚固上径向索和联合径向索、安装撑杆、牵引锚固单径向索和最终张拉锚固下径向索细分为18个工况(表4),张拉过程中结构位形变化如图7所示,图8和图9为不同工况下各径向索索力云图及位形变化。


表4  张拉过程分析工况

 


 

图7  张拉过程中结构位形变化


 

图8  张拉全过程中径向索索力变化


 

图9  关键工况下各径向索索力云图


张拉成形全过程中,单径向索和联合径向索索力变化趋势一致,先缓慢上升,后保持平稳,张拉成形阶段索力迅速上升至设计索力;除起始工况外,径向索索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单层索网区域两侧,即环索投影圆弧曲率发生突变的拐角区域,与结构成形后径向索索力分布一致。


2.5  张拉成形现场施工


依据上述张拉成形方案比选及成形全过程模拟分析结果,现场实施该轮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的张拉提升,索网结构张拉成形施工现场见图10。单-双层混合索网张拉成形后,42根径向索索力现场实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偏差均在5%以内,最大值为4.17%。撑杆垂直度最大偏差1/121,绝大部分撑杆垂直度接近或小于1/150,撑杆垂直度表现良好。


 
 
 

图10  施工现场照片


3.

结论


1)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与单层和双层索网结构力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混合索网结构中径向索索力最大值出现在单层索网区域两侧,索夹两侧环索索力最大差值出现在单双层交界处。


2)采用整体牵引提升、分批张拉锚固的成形方法,确定径向索的分批张拉锚固顺序为上径向索、单径向索、下径向索,并确定在分批张拉锚固上径向索之后,张拉锚固单径向索之前安装撑杆,大大降低了张拉力,实现用较小的张拉力在结构中建立较大的预应力,并使得张拉提升过程中的相邻环索索力差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张拉成形全过程分析结果为索网牵引张拉成形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际结构响应与有限元模拟分析一致,验证了成形方法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特约供稿专家

东南大学 罗斌 教授 | 祖坤 博士研究生

     

罗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大型复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分析和施工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天文台FAST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研究。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检索,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2016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2022年)等。

     

祖坤,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大跨空间结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合结构及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担任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Structures等期刊审稿人。



全文获取


   
 

点击图片下载全文PDF



  • 天地不言
    天地不言 沙发

    索结构我也关注了解了很久,只因机会甚少,实际做过项目屈指可数,该研究成果值得技术人员学习。感谢作者的分享。

    2023-05-11 15:01: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

46.41 万条内容 · 10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单根重达214吨!深圳前海自贸时代中心项目巨型转换梁顺利合龙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建钢构 在深圳,有一座“微缩城市” 它集合浓缩多种元素 突破建筑与城市语境之间传统界限 它便是深圳前海妈湾片区的重大战略标志性项目 城市新地标——自贸时代中心 在草长莺飞时节 自贸时代中心项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