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市政给排水 \ 25年投资超24亿元,上海消除了344条“河”,今年再少11条

25年投资超24亿元,上海消除了344条“河”,今年再少11条

发布于:2023-04-21 08:59:21 来自: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 [复制转发]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如 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道路从积水手中夺还给居民和路人


4月3日,出门上班的金虹桥振宏苑居民发现,姚虹路上竖起了围挡,一看施工铭牌,得知姚虹路(古羊路至吴中路)积水改善工程即将开工,喜上眉梢。


这标志着又一项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正式启动。


今年,总投资1.58亿元的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将让总长4.5公里的11条段中心城区道路彻底解决积水顽疾,惠及静安区三泉路、宝源路,杨浦区广州路、九潭路,虹口区同鸣路,普陀区杏山路、清峪路、南石一路、南石四路,闵行区姚虹路,徐汇区喜泰支路等道路沿线的居民。







办进心里


姚虹路(古羊路至吴中路)地处闵行区北部,敷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排水管道管径较小,排水效率较低,每逢台风、暴雨天气,经常出现道路短时积水问题。


今年改造后,长约576米的新材质雨水管将取代老旧管道,直径增至1.2米至2米,“吞吐”能力倍增。同时,该路段的排水将接入红松东路雨水总管,相比过去绕道吴中路接入区域排水系统多了一条通道,排水效率更高,防汛能力更有保障。


姚虹路沿线居民有了美好的期盼,这份沉甸甸的获得感,家住东苑怡和园的方莹在去年年底就已得到。


作为2022年11条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工程的“收官战”,虹梅路(蒲汇塘至吴中路)积水改善工程历经3个月“冲刺”,给沿线居民送了一份新年礼物。


“2018年搬进小区后,平均每年有三到四次‘看海’经历,遇到强降雨天气,路面积水有二三十厘米深。2019年台风‘利奇马’来的时候,底楼放的快递都浮起来了。”家住沿街楼栋10层的方莹对出行环境的改善最有发言权。


她感慨地说,自己过够了那种“步步为营”的日子,以后大雨天再也不用换拖鞋蹚水到对面菜市场买菜了,这个项目真的是为民办实事,办进了大家心里。






▲方莹在去年拍到的道路积水情况      

▲项目完工后,“大雨天看海”成为历史


上海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始于1998年,“专攻”排水管网老化、管径小、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等问题导致的暴雨积水路段。


   
25年来,已有344个类似虹梅路这样的道路积水改善项目落地,惠及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普陀、闵行、宝山等9个区,总投资约24.9亿元,敷设了总长175公里的排水管道。

   

这些城市里重要的“灰色静脉”把道路从积水手中夺还给了居民和路人,也为助力超大型城市治理、增强城市韧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顺藤摸瓜


上海水务部门表示,道路积水改善这项民生工程将继续坚持下去,目前将以每年敷设排水管道4公里至6公里、总投资1亿元至2亿元左右的规模,循序渐进。


市民拍手称快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声。一些路段,工程量不大,比如今年的清峪路(祁连山路至真光路)项目,工程量是11个项目中最大的,敷设的排水管道长度也就910米,而今年的喜泰支路(龙吴路至喜泰路)项目只有123米,为何周边居民一等就是数年?


   
积水改善项目落地的早晚,取决于很多客观因素。

   
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工程科科长沈浩表示,上海排水管道总长约2.9万公里,经过20多年的攻坚,剩下尚未发现或实施积水改善的道路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其所在位置属于相关排水系统的“末梢点”,业内俗称“毛细血管”,管径一般较细,管内水动力较弱。

   
这样的薄弱环节应当尽快改善,但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必须要下游的管网先改造成熟,才能“顺藤摸瓜”。

   
例如今年实施的姚虹路(古羊路至吴中路)积水改善工程,直到2019年附近的虹许、虹梅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后,才初步具备彻底解决积水去向的条件。






▲项目施工现场  上海市水务局供图

   
此外,工程项目的资金落实也是一道难题。大多数项目看似工程量不大,但投入至少上百万元。所以,每年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项目数量相对有限。

   
据透露,“十三五”期间,上海每年在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工程上的投入都超过了1亿元。

   
沈浩表示,为了节省成本,也是为了避免同一道路重复开挖,减少对周边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大多项目不得不“搭便车”,即结合道路提升改造、架空线入地等工程,顺便把地下排水管网敷设好,这其实也是一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体现。

   
近年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立项过程也更加科学、合理、精细。

   

上海水务部门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将居民投诉集中的强降水天气易积水点位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找准症结并明确属于排水系统瓶颈问题且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积水路段优先立项实施达标改造。






问计于民


积水点工程绝大多数在中心城区交通繁忙的市政道路上实施,面临交通组织难度高、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紧邻居民社区、施工作业条件苛刻等众多难题,坚持“人民城市”理念,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把群众的“想法”变成工作的“办法”,始终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最优解。


普陀区梅川路排水管道建设年代久远、标准远低于规划标准,改造前,“顽固”积水曾持续超过10个小时,水深超过25厘米。


   
考虑到梅川路的通行压力,施工期间,道路改为单向通行,另一半封路,日夜连轴转施工。这样做,白天路面交通受到的影响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但项目范围内近10个住宅小区晚上这么折腾,该怎么办?

   
早在项目实施一个多月前,施工方便未雨绸缪,与道路沿线的居委会、单位进行党建联建,形成“项目党建共同体”,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很快发现尽快完成和夜间控制噪音是最主要的两个诉求。

   
这样一来,制定施工方案就能有的放矢:为加快进度,施工方加派了人手,分多个工段同步进行,还大量采用了装配式建材和“微创”技术,实际施工时间控制在4个月内,而以往类似体量的工程耗时一般为半年。






改造后的梅六小区外下水口  陈玺撼 摄

   
在快的同时,施工方将出土方、破路等可能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环节全部集中在白天进行,夜间只进行一些轻量化的作业,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对周边的影响。

   
闵行区排水管理所所长潘铭表示,既然是为民办实事,就不能只看到规定计划内的项目,有能力、条件的,可以“顺手”帮助项目范围内的居民解决一些其他的“急难愁”,比如小区内部的排水不畅问题。

   
在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居民提出能否顺便将沿线小区大门到路面间的空间也修一修,这些话施工方记在了心上,主动出资、出人做了“爱心便道”。

   
指着小区大门通向虹梅路的几十米柏油便道,方莹说,知情的居民走在上面,都觉得心头一暖:“过去是坑坑洼洼的水泥地,施工方没有任何义务要帮我们,却默默包办了。即使工程对生活有暂时影响,谁也不会说一句难听的话,都很理解支持。”
▲普陀区某小区面向道路的“爱心便道”,尽管不在道路积水改善工程范围内  陈玺撼 摄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

23.58 万条内容 · 79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这些年,我们都严重低估了污水处理厂甲烷排放?

  深海甲烷的释放比预期的更频繁 中美科研合作发现全球湿地甲烷排放加剧 2010-2019年热带陆地排放对全球甲烷浓度变化贡献超80% 全球升温对加速甲烷排放的影响比以前估计的要大四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